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前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满意,可明显促进骨性愈合,减少Cobb角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曹飞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5):365-366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13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65例,均为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置钉,试验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椎体前缘压缩比、后凸Cobb角以及并发症等。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1年试验组的椎体前缘压缩比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试验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引流量,改善Cobb角,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低,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更为简单易行,可减少患者手术损伤,且治疗效果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1年的椎前缘高度、椎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椎管的占位率均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加快术后愈合时间,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李艳青 《河北医药》2014,(19):2961-2962
目的:对内固定融合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4例,其中37例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为试验组;另外37例患者通过实施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对2组手术耗时、手术失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后对比分析,同时随访获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手术耗时、手术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其手术耗时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总体临床疗效更好而治疗费用更少,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较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为(95.13±9.43)%,椎体后缘高度为(96.43±10.52)%,Cobb’s角为(5.23±1.0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恢复胸腰段脊柱椎体前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入的10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52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取得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一年时测量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腰背部疼痛、胸腰段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胸腰段活动度较前明显好转,术后随访1年其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胸腰椎Cobb角恢复情况均优于术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中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前路手术内固定)和观察组(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状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椎管占位率、后凸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较对照组28.13%低(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能减小术中出血量,恢复伤椎生理结构,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均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Cobb’s角、椎体高度等方面变化,比较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和1个月后患者Cobb’s角都明显小于术前,椎管占位率也显著小于术前。并且术后1d和1个月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占正常高度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矫正畸形以及恢复脊柱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健  臧传义  唐杰 《中国医药》2014,(1):103-10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腰椎结核治疗的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前路或后路手术)和观察组(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每组64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1、3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1、3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201±16)min、(874±89)ml、(15.6±3.1)d、(26.5±3.1)mm/1h、(10.1±2.2)mm/1h;对照组分别为(130±13)min、(604±45)ml、(24.2±2.1)d、(27.8±2.1)mm/1h、(12.3±1.9)mm/1h。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Cobb角优于对照组(10.2°±1.9°比12.8°±1.7°),骨融合率优于对照组[98.4%(63/64)比87.5%(56/64)],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6%(1/64)比12.5%(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矫正角度丢失少、植骨融合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前路同定与后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矫形及神经康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本院及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同定术治疗,采用前路固定的49例作为A组,采用后路同定的40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2.4±1.1)h,明显短于B组的(3.5±0.9)h;A组术中出血量为(385±40)mL,明显少于B组的(420±35)mL,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B组的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B组为10.0%,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手术时问短、出血量少的优点,且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后路同定治疗脊柱结核具有更佳的矫形效果,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更为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76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之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可以获得术后骨折稳定,取得良好踝关节功能,是治疗Pilon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髓内钉(Ⅱ型)与单侧外固定架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胫骨髓内钉(Ⅱ型)治疗(观察组,n=30)与单侧外固定架(对照组,n=30)治疗,对两组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76.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23.3%,P<0.05)。结论胫骨髓内钉(Ⅱ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采用脊柱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置管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内固定取出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为(2.65±1.2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26±3.34)次(P<0.05);观察组患者内固定取出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 (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69±5.81)、(39.07±11.9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2009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共87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3例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余44例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平均Cobb角有明显改善。对照组43例患者有12例治疗无效,治疗优良率为72.1%,实验组中出现4例治疗无效,治疗优良率为90.9%。经SPSS18.0软件统计,χ2=5.13,P〈0.05,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解除神经根牵拉,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对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克氏针、螺钉、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00例(治疗组),对其采取克氏针、螺钉、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另外抽取同一时期踝关节骨质脱位患者100例(对照组),对其采取克氏针和螺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优64例、良2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3%,对照组中优52例、良21例、可19例、差8例,优良率为73%,治疗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踝关节可以获得精准的解剖复位,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的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自由选择方式将4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单侧组(23例)及双侧组(25例)。单侧组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双侧组给予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swestry评价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及预后,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胡自强 《安徽医药》2014,(9):1682-1685
目的:比较Quadrant系统下sextant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9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82例患者行Quadrant系统下sextant内固定治疗(微创组),212例行传统的PLIF治疗(传统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疗效评定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ODI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较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17.92%差异显著(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减压sextant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