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9例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每组均6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计算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检出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平均血流速度(MV)、阻力指数(RI),比较不同组别各测量值的差异。结果中度及重度组患者左右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处的IMT高于轻度组,斑块检出率高于轻度组,PSV、EDV、MV低于轻度组,RI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IMT、RI值、斑块检出率高于中度组,PSV、EDV、MV低于中度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程度与PSV、EDV、MV呈显著负相关,而与IMT、斑块检出率及RI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地评估NAFLD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研究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利用HP SONOS4500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8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22例)和左室非肥厚组(n=59例)。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有无斑块,斑块部位、数目和回声情况;测量内-中膜层厚度(LMT)、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和舒张期内径(Dd);计算颈动脉僵硬度P指数、扩张性(CD)等参数。各项指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n-30)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高血压组IMT值、β指数、Ds、D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最高(均P〈0.001)。高血压病组的c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最低(均P〈0.001);(2)高血压组LVMI与IMT、P指数、Ds、Dd呈正相关,与cD呈负相关;(3)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特别是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最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其变化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IMT、β指数、Ds、Dd及cD等参数可以预测左室肥厚的发生;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并进行分类,对预测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总动脉(CCA)斑块的生长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镇平县人民医院、河南电力医院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7 763例受检者,按检查结果分为CCA有斑块与无斑块组、IMT增厚与正常组,对比各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比值(PSV/EDV)。结果:颈总动脉斑块形成以及IMT增厚均以双侧受累最常见,单侧表现为左侧多于右侧。相对于CCA无斑块组和IMT正常组,CCA有斑块组和IMT增厚组的PSV、EDV显著降低而PI、RI及PSV/EDV显著增高;同时单侧斑块形成或单侧IMT增厚组的PSV、EDV显著高于双侧斑块形成或双侧IMT增厚组,而PI、RI及PSV/EDV均显著低于双侧斑块形成或IMT增厚组,均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生长与IMT增厚均以双侧受累最为常见,且双侧颈动脉均有斑块形成和IMT增厚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颈总动脉,厚度(TMT)和血清动力学变化.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分为RA血脂水平升高组(RA1组)16例、RA血脂水平正常组(RA2组)23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n)、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RA1组、RA2组患者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RA1组较RA2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P〈0.05);(2)RA1组、RA2组患者颈动脉Dn较正常对照组增宽(P〈0.05);(3)RA1组、RA2组及正常对照组PSV、EDV及R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A患者IMT增厚、Dd增宽,高血脂类风湿关节类动粥样硬化IMT血流程度高于血脂患者,并与其血脂水平相关.超声可作为早期预测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效的、简便且无创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9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在此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两组患者均用药4个月。服药前后记录两组颈动脉IMT(内中膜厚度),PS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ED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结果:治疗组病人颈动脉IMT变薄、PSV增加、EDV增加、PI增加、RI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有效。  相似文献   

6.
选择120例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作为急性前循环梗死组,均经MRI/CT证实;另90例非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双侧颈动脉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 PSV )、舒张末期流速( EDV)、收缩早期加速时间( AT)、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斑块的性质和管腔狭窄程度。急性前循环梗死组IMT较对照组增厚( P<0.01);IMT增厚检出率、中-重度狭窄检出率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严重者可检测到颈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各项血流参数显示,急性前循环梗死组颈总和颈内动脉PSV、ED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急性前循环梗死组颈内动脉 RI 及 PI 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颈内动脉AT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东芝8000和惠普4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3例老年人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将其分为心血管病组及对照组,其中心血管病组包括离血压组42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40例,对照组41例,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R)、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观察颈动脉内有无斑块,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血管病组较非心血管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痛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颟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失为预测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简便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孟繁华 《当代医学》2010,16(30):107-108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价值。方法对50例2DM(观察组)和同期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内膜厚度(IMT)、血管内径(A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末期流速(D)、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IMT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I、S、D及A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I则明显增高,TG、TC、LDL-C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2DM患者颈动脉血管重塑检出率明显升高,高频超声可以简便准确地观察到这种病变,对2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9.
林腾  程映雪  颜汉宁 《西部医学》2009,21(7):1197-1199
目的探讨颈动脉扭曲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32例颈动脉扭曲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走行情况并测量颈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IMT),显示颈动脉扭曲时的血流情况并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检测结果与对侧(无扭曲侧)颈动脉进行对照。结果颈动脉扭曲时表现为颈动脉走行呈“S”形或“C”形弯曲,IMT增厚。彩色多普勒显示血管腔内形成方向各异的涡流。与对侧无扭曲颈动脉比较,颈动脉扭曲时内径增宽,斑块发生率、PSV及RI增高。结论颈动脉扭曲多发生于动脉硬化基础上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简便有效诊断颈动脉扭曲。  相似文献   

10.
岳虹 《西部医学》2017,29(4):494-498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颈动脉管腔直径、斑块数量、形态及血流参数;选取同期72例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检出率为3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P<005);脑卒中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1%(2=37.707,P<0.05);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80例,其中43例为单发斑块,37例为多发斑块。缺血性脑卒中面积越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越高(2=12.145,P<0.05);且颈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t=21.181,P<0.05),而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t=3.718, 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较高,颈动脉超声的血流参数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李文学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617-1619,162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的价值及其与冠心病分级的关系,以期能为早期发现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T技术测定颈动脉相关参数:颈动脉血管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1)、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Ep、AI、PWVB、IMT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者47例,二支病变者39例,三支病变者14例,不同分支病变阳性的患者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AI、PwVB、AC、IMT各组间有所不同,β、Ep、AI、PWVp、IMT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升高,Ac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存在硬化变化,冠状动脉累及分支越多颈动脉硬化程度约严重,ET技术监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可行,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早期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晔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105-10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彩超检测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颈动脉内径(CAD)、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最大剪切率(SR),分析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以及高血压1、2、3级亚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PSV、SR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1、2、3级亚组之间随着高血压分级升高,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而PSV、SR则逐渐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且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升高程度成正比关系。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超声检测技术对500例45岁以上的亚健康中老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探讨中老年人群血管健康状况,指导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45岁以上人群500例,应用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测量内一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500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正常者172例,动脉有斑块无狭窄者310例,〈50%狭窄9例,50%~69%狭窄7例,〉70%狭窄2例。其中9例狭窄经DSA证实。结论大部分患者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斑块形成,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少数患者有狭窄无症状,超声可以用于预防脑血管病,对减少脑缺血病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颈动脉彩超检查对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观测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检查的颈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将65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55例非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增厚情况、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和斑块检测情况,以及颈总及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MT增厚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者22例,颈内动脉闭塞者1例,占35.4%,对照组患者检测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者4例,占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内动脉EDV、PSV参数和颈内动脉AT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颈内动脉RI、PI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流壁切应力值分别为(12.98±3.052)和(10.61±4.072),TC值分别为(4.85±0.87) mmol/L和(5.34±0.74)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能够有效帮助医生确诊,为疾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无斑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应用VVI测量颈总动脉管壁长轴方向上和短轴前、内、后、外对应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elocity of systolic maximum,Vsm)、收缩期峰值应变(strain of systolic maximum,Ssm)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train rate of systolic maximum,SRsm),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对照组P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IMT,长轴Vsm、Ssm、SRsm和短轴各对应点Vsm、Ssm、SR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用于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回声跟踪(echo tracking,ET)技术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模型兔的颈动脉管壁弹性,探讨斑块形成后颈动脉管壁弹性的改变,并与脉冲多普勒技术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对43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在第0周及高脂饮食第4周末分别行右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二维超声观察的阳性结果、脉冲多普勒技术血流动力学指标及ET技术参数的数值。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MnV)。ET技术参数包括:动脉僵硬度参数(stiffness parameter,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动脉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单点脉搏波传递速度(one-point pulse wave velocity,PWVβ)和脉搏波放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根据第4周末二维超声下斑块的检测结果将43只实验兔分为2组:无明显斑块组(A组)和斑块组(B组),比较各组间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第4周末所测得的所有弹性参数值分别与第0周比较,β、Ep及PWVβ均较基础状态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AI及脉冲多普勒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各参数与A组进行比较,β、Ep和PWVβ的数值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I及脉冲多普勒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技术既可用于检测形态学正常血管的早期弹性功能异常,也可用于评价动脉斑块形成后动脉弹性的改变,其对斑块形成后动脉弹性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优于脉冲多普勒技术。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彩超在临床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世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16-117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86例经CT和(或)MRI确诊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并设立45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发现8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79.1%。患病组颈动脉IMT[(1.22±0.31)mm]较对照组IMT[(0.60±0.14)mm]明显增厚,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以脂质型为主,说明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