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飞 《医学综述》2013,19(5):859-861
随着影像技术和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精神外科的安全性有了极大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越来越多的药物难以控制的精神病患者,开始考虑通过手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精神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涉及众多微解剖结构,使得手术靶点的选择尤为重要,不同靶点的选择会得到不同的手术效果。此外,立体定向的手术方式也很多,根据个体化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由于神经解剖、神经药理和神经生理的不断发展,中枢神经系统领域中很多奥秘被揭示出来。尤其是对脑的边缘系统和神经突触传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功能神经外科的脑立体定向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应用立体定向在脑内的有关结构进行电刺激或制作小毁损灶就能治疗疼痛、癫痫、精神病、行为障碍和运动障碍性疾病;除此之外还能切除脑肿瘤、脑深部血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现作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stereotacticradioneuro surgery ,SRNS)应用立体定向技术 ,将大剂量高能物理射线或同位素载体高精度、一次或几次限制性地照射或植入到所设定的颅内某一靶点上 ,使该靶点内无论良性或恶性的组织都受到不可逆性损毁 ,同时又能保证靶点边缘及其周围组织所接受的放射线剂量呈锐减性分布 ,从而达到治疗颅内病变时产生某一特定的损毁灶 ,而对靶点周围正常的或需保留的脑组织影响很小的目的。现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由单纯地治疗颅内神经系统病变 ,扩展到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肿瘤病变…  相似文献   

4.
康文星 《现代医学》2012,40(2):247-249
垂体瘤是最常见的一种颅内肿瘤,通常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种。控制瘤体生长、降低激素值为其治疗的目标,这需要多科室的合作才能达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由于其较高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传统治疗措施的重要辅助方法。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多个中心也已对适应证的选择达成统一共识,对疗效和并发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本文中作者总结近年来一些争议点和共识。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确定颅内靶点(病变或某些正常结构)的空间位置,然后以射线束聚焦照射,精确地摧毁靶点,而正常脑组织受量很少。这一构想是由瑞典Lars Leksell于1951年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进展,认识到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8.
一般资料一、资料: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42~60岁,平均51岁。工人5例,农民5例,干部3例。病程3~7年,平均5年。二、临床分型:震颤型4例,僵直型2例,混合型7型。三、手术方法:采用国产FY—85Ⅲ大型脑立体定向仪及FY—85Ⅳ射频仪。毁损部患者的丘脑腹外侧核,范围一般在6~10mm直径,同时不超过3个毁损灶。手术对震颤麻痹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四、测验工具:术前做韦氏成人智能及记忆测验,术后10天复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辅助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结合神经内镜技术行透明隔囊肿造瘘18例.结果 除2例术后出现发热,给予对症处理,2天后恢复正常外,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16例术后1周复查头颅CT,囊肿均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至5年,头颅CT或MRI均显示囊肿缩小,张力消失,全部病例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6例完全消失,2例仅偶有头晕.结论 将立体定向与神经内镜结合起来,利用内镜直视下操作的特点,结合立体定向的准确性,扩大了内镜的应用范围,减少了副损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窥镜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7、14、21天按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窥镜组总有效率93%,与碎吸组51%和手术组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195,P<0.05;χ2=12.153,P<0.05);3组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显示,窥镜组与碎吸组和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窥镜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于常规开颅术及钻颅碎吸术,前者能一次性清除血肿,防止和减轻脑的继发性损伤,利于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窥镜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7、14、21天按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窥镜组总有效率93%,与碎吸组51%和手术组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195,P〈0.05;X^2=12.153,P〈0.05);3组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显示,窥镜组与碎吸组和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窥镜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于常规开颅术及钻颅碎吸术,前者能一次性清除血肿,防止和减轻脑的继发性损伤,利于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自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以来,精神病的治疗效果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但仍有30%左右的患者对药物缺乏反应或仅有部分反应,而传统的精神外科手术在取得疗效的同时,遗留不可挽回的器质性精神障碍。脑立体定向手术定位准确,损伤小,操作方便,为药物及其他治疗无效的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容易接受的治疗途径。笔者现就该手术的靶点选择、并发症、手术方式、远期疗效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内血肿经神经导航系统三维重建定位后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效果。方法 41例脑内血肿患者,经神经导航三维重建定位后,用立体定向手术排除脑内血肿,血肿腔内置管引流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31例,占75.6%;轻残3例,占7.3%;中残2例,占4.9%;重残3例,占7.3%;死亡2例,占4.9%。结论该术式定位准确,一次性抽吸残留血肿量少,损伤小,再出血发生率低,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10月开始我院神经科引进无框架立体定向仪并开展手术,手术6例,效果良好,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立体定向放疗(SBRT)作为非手术局部治疗方式之一,具有精确性高、适形度高、治疗次数少的优点,在肝脏寡转移治疗方面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靶区定位精度不断提高,SBR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在适应人群、剂量和分割方式、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毒副反应、预后因素等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的研究证据。尽管目前SBRT的治疗策略已初步建立,但仍需要开展更多的前瞻性Ⅲ期研究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无框架立体定向影像系统使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可以将病人的解剖结构及位置与计算机影像相对应,在外科手术中起导航作用。目前在颈椎中的应用包括辅助放置C2~C1经关节镙钉以避免损伤椎动脉、经口切除齿突、枢椎下颈椎椎弓根镙钉的放置及前路颈椎体切除术等非常精细的手术操作。虽然脊柱影像导航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相似文献   

18.
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之一。多年以来,对肿瘤椎骨及椎旁转移多采用姑息放疗,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短、疗效差。近年来,肿瘤椎骨及椎旁转移的立体定向放疗发展迅猛。本文就其适应证及禁忌证的确定、剂量及其分割模式、疗效及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6例经病理和影像诊断的脑肿瘤 ,采用立体定向放疗。结果  2 6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 2 1例 ( 80 .8% )。放疗前后影像学对比 ,完全缓解 (CR) 6例、部分缓解 (PR) 11例、无变化 (NC) 6例 ,进展 (PD) 2例。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治疗脑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疗效。方法 :对 3 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头戴面罩 ,单次、非共面、多角度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点数 2个 ,准直器 5mm ,边周剂量 60~ 75Gy ,参考剂量曲线 85 %~ 90 %。结果 :随访 1个月~ 2 2个月 ,12~ 2 4h症状减轻或缓解者 6例 ,1~ 3个月显效者 2 0例 ,4例效果不明显 ,有效率达 86 7%。 1例出现患侧面部麻木 ,1例首次治疗效果不佳 ,再次调整剂量后效果显著。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