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H1受体拮抗剂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吸入激素对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1例中、重度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规律经口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2次/d,每次1吸的基础上随机给予下列治疗:A组(22例)氮卓斯汀鼻喷剂2次/d,每次两鼻孔各1喷;B组(20例)布地奈德鼻喷剂2次/d,每次两鼻孔各1喷;C组(19例)氮卓斯汀鼻喷剂2次/d,每次两鼻孔各1喷,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2次d,每次两鼻孔各1喷。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并测定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及诱导痰上清液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哮喘症状评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及诱导痰上清液中ECP、ICAM-1的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及诱导痰上清液中ECP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1受体拮抗剂鼻喷剂可抑制气道嗜酸粒细胞及ECP、ICAM-1水平,有效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且不良反应较轻。对于顾忌鼻用激素的副作用而又认为联用两种鼻喷剂麻烦的患者可选择H1受体拮抗剂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吸入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观察组吸人上述干粉剂外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两组哮喘控制情况、生存质量、鼻炎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哮喘控制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治疗后鼻炎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剂能够显著改善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孟鲁司特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孟鲁司特组、布地奈德组及对照组,各30例。3组患者均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 g/次,2次/d。孟鲁司特组加服孟鲁司特10mg,每晚1次;布地奈德组加鼻内吸入布地奈德鼻喷剂64 g,每天1次。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应性鼻炎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值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孟鲁司特组和布地奈德组在ACT评分、变应性鼻炎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和FEV1%值方面均有显著改善(〈0.05)。孟鲁司特组在控制鼻炎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0.05),而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孟鲁司特组在改善ACT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和FEV1%值方面均优于布地奈德组及对照组(〈0.05)。结论孟鲁司特可同时改善支气管哮喘与AR的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鲁春慧  卫杰 《中外医疗》2011,30(8):20-21
目的研究鼻局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对哮喘发作的影响。探讨患者用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对哮喘症状及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试验方法研究门诊6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规律经口吸入哮喘常规药物,布地奈德组规律加用鼻吸布地奈德。随访12周后再次进行研究,比较患者哮喘症状以及肺功能变化。结果布地奈德组在经过鼻吸布地奈德12周后与对照组ACT记分和肺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鼻局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伴有轻、中度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当鼻炎症状改善的同时,哮喘症状亦获得缓解,气道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儿宁联合布地奈德同步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经鼻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儿宁颗粒。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鼻炎及哮喘症状并进行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鼻炎及哮喘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鼻炎及哮喘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儿宁颗粒联合布地奈德同步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内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和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舒拿组80例,雷诺考特组80例。内舒拿鼻喷剂每次每侧鼻孔2喷(50μg/喷),1次,d(总量200μg),于早晨喷入。雷诺考特鼻喷剂每侧鼻腔喷两喷(64μg/喷),1次,d(总量256μg),早晨喷入。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内舒拿组和雷诺考特组治疗前后均自身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内舒拿组为97.5%,雷诺考特组为9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两种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均有良好疗效,具有高效、安全、方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均可单独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熊洁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70-72
目的观察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用氯雷他定对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50例轻中度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氯他定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吸入布地奈德200μg(每天两次)并联合应用开瑞坦(氯雷他定)10mg或安慰剂(每天一次)。记录哮喘者症状的评分、鼻炎发作天数、感冒次数,按需吸入B:激动剂的次数和气道反应性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每周哮喘症状记分为(4.4±0.6)分、(3.0±0.5)分,氯雷他定组为(4.5±0.7)分、(2.2±0.6)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鼻炎发作天数治疗前、后分别为(4.9±1.0)d、(4.4±1.3)d;(5.1±1.0)d、(2.9±1.4)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每月感冒样症状的发生次数为(1.3±0.4)次,氯雷他定组为(0.7±0.3)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吸入的β2激动剂的平均次数减少(P〈0.01);治疗后气道反应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用氯雷他定可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Sn)效果及其在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方法】对167例螨过敏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检测各治疗时期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并评估其过敏症状的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症状改善(P〈0.01);儿童变应性鼻炎SIT效果较成人好(P〈0.01)。此外,观察期满3年的49例接受系统免疫治疗的患者与未系统治疗患者23例发现,前者继发哮喘的几率低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合并有哮喘的AR患者经SIT后,哮喘症状体征有改善;患者血清,TIgE、SIgE和ECP在SIT治疗后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有明确变应原者,免疫治疗应予以考虑;检测患者血清,TIgE、SIgE和ECP可了解SIT的疗效;对变应性鼻炎进行SIT对防治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诱导痰技术在检测哮喘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诱导痰技术在哮喘气道炎症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正常人,11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1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进行痰液诱导测试,并对受试者血浆及诱导痰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33例受试者中32例完成了测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血浆及诱导痰IL-8水平、ECP水平、MDA水平与缓解期哮喘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均小于0.01):而缓解期哮喘患者的血浆及诱导痰IL-8、ECP、MDA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P均小于0.05);且哮喘患者诱导痰的IL-8、ECP、MDA水平明显高于其血浆的IL-8(P<0.05)、ECP(P<0.01)、MDA(P<0.01)水平。结论:诱导痰技术安全、可靠;诱导痰IL-8、ECP、MDA水平可用于监测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3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后者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分析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鼻塞评分为(1.69±0.45)分、流涕评分为(1.59±0.33)分、喷嚏评分为(1.53±0.51)分,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变应性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S-ECP)水平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5例哮喘发作期患儿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12周前后,及20例未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哮喘缓解期患儿S-ECP水平,并对发作期患儿S-ECP水平变化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EOS)、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症状评分的关系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治疗后S-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健康儿童10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哮喘缓解组S-ECP水平明显高于发作组治疗后,但明显低于发作组治疗前。哮喘发作组治疗前S-ECP水平变化与B-EOS无相关性,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监测S-ECP水平可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程度、病情预后和指导抗炎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导痰中各种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和气道反应性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130例,按照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分为3组,完全控制组24例,部分控制组72例,未控制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诱导痰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浓度;采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结果3组患者诱导痰中ECP浓度、气道反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控制组ECP浓度低于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低于未控制组(P〈0.05);完全控制组气道反应性雾化吸入高渗盐水量多于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多于未控制组(P〈0.05)。3组诱导痰中ICAM-1、IL-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中ECP与患者ACT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ICAM-1、IL-13与ACT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IL-13与气道反应性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ECP、ICAM-1与气道反应无相关(P〉0.05)。结论诱导痰中ECP可反映患者哮喘严重程度,IL-13可反映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两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羧甲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度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与羧甲司坦联合小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对照组给予大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联合安慰剂。治疗前后评价PEFRv、哮喘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诱导痰上清中IL-17及IL-8含量的变化。结果:羧甲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激素治疗轻、中度哮喘可显著降低PEFRv及改善症状评分(包括每日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的喷数),两组间PEFRv改善百分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可明显降低哮喘患者的诱导痰上清中IL-17及IL-8的水平,其中实验组治疗前后水平分别为:(168±43.2)vs(99±56.2)pg/mL,(542±121.4)vs(285±89.5)pg/mL。两组间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吸入性激素联合羧甲司坦和大剂量吸入性激素对治疗轻中度哮喘的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炎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中等剂量二丙酸氯地米松(BDP)短疗程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否有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设计,3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类两组,分别予(1000BDPμg/d)与安慰剂吸入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PMN)分类及ET-1浓度,并记录临床症状记分,生活质量记分.结果27例完成实验,治疗组14例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前4.3±1.2分,治疗后3.2±1.4分,P<0.05);FEV1提高显著(治疗前2.03±0.45 L,治疗后2.24±031 L,P<0.01);诱导痰中细胞总数治疗前:(246±42)×108/L治L,后:(225±33)×108/L,P<0.01),中性粒细胞分类治疗前:(75.6±6.7)%,治疗后:(71.4±6.5)%,P<0.01)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记分、血浆ET-1浓度和诱导痰ET-1浓度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短期BDP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抑制气道炎性细胞浸润,但不影响生活质量和ET-1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噻托溴铵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干预,明确其对哮喘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噻托溴铵吸入,分别于治疗前、8周时检测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均明显下降(P 〈0.01),观察组血清及诱导痰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噻托溴铵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粉尘螨过敏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加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常规组仅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12月EOS及血清ECP水平.结果:(1)两组患儿EO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EOS低于常规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5;(2)两组患儿ECP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免疫治疗组ECP低于常规组,P<0.05及P<0.01;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且ECP下降更明显,这可能是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永兰  刘志勤 《海南医学》2014,(13):1913-1915
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CVA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时间段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诱导痰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随访观察1年。评估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9、12个月后的PD20-FEV。值,诱导痰中IL-5、IL-10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诱导痰中的IL-5含量和嗜酸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PD20-FE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极轻度水平,但仅有53.3%(16/30)的气道高发应性转阴率;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观察组患者诱导痰中IL-5、IL-10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显著缓解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但是气道炎症的完全消退和气道高反应性的转阴需要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冷刺激敏感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气道炎症表型特点。方法选取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初诊支 气管哮喘或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但未正规治疗的急性发作(轻度至中度)患者80例,根据冷空气刺激能否诱发咳嗽、喘息等呼吸道 症状将其分为冷刺激不敏感组(45例)和冷刺激敏感组(35例),均予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沙美特罗 替卡松粉吸入剂50 μg/250 μg,2 次/d)及孟鲁斯特钠(10 mg 口服,1 次/d)治疗3 月,必要时加用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或 (和)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 mg 1次/d或甲强龙40 mg静脉推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行哮喘控制问卷(ACT)了 解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控制情况,肺功能检查明确治疗前肺功能减损及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血及诱导痰细胞计数以明确 气道炎症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者所占比例、过敏性鼻炎情况无统计 学差异。冷刺激敏感组在就诊前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较冷刺激不敏感组多(P<0.05),但治疗期间(3月)为控制症状冷刺激敏感 组使用SABA及激素较冷刺激不敏感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冷刺激敏感组ACT评分在治疗前后均低于冷刺激不敏感 组(P<0.01),且其治疗前FEV1/FVC%、FEV1%pred减损较不敏感组明显(P<0.01),治疗后FEV1/FVC%、FEV1%pred恢复程度 较不敏感组差(P<0.05)。冷刺激敏感组在治疗前后血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不敏感组无显著差异;但中性粒细胞百 分比明显高于不敏感组(P<0.01)。根据治疗前诱导痰细胞分类结果,冷刺激不敏感组以嗜酸性粒细胞型为主,所占比例为 60%,中性粒细胞型为20%,而冷刺激敏感组以中性粒细胞型为主,其所占比例为42.86%,显著高于冷刺激不敏感组(P=0.03), 嗜酸性粒细胞型仅为31.43%,显著低于冷刺激不敏感组(P=0.01)。结论冷刺激敏感哮喘患者症状常反复发作和(或)加重,其 肺功能受损明显,气道内炎症表型也不同于经典哮喘,以中性粒细胞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型抗组胺药联合应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常年性AR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治疗,试验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用药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鼻部症状评分(T NSS)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用药1个月后,对照组T NSS为(7.29 ± 1.83)分,试验组T NSS为(5.81 ± 1.79)分;两组患者T NSS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T N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鼻塞评分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鼻塞、流鼻涕评分均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联合使用依巴斯汀和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在减轻常年性AR鼻部症状和治疗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AR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85例急性哮喘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并研究了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全身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嗜酸性细胞组(31.8%,27/85)和中性粒细胞组(30.6%,26/85)、混合细胞组(16.4%,14/85)和寡细胞组(21.2%,18/85)。各组患者在性别和是否吸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严重程度与混合细胞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细胞组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显著少于寡细胞和混合细胞组(P<0.05)。同期患者使用吸入激素剂量使用吸入激素时间方面,混合细胞组显著多于嗜酸性细胞组(P<0.05)。中性粒细胞组吸入激素剂量显著少于混合细胞组(P<0.05),而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混合性细胞组(P<0.05)。其余各组间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吸入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的治疗反应性可能存在差异。不同炎症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可能给临床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