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对深圳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病种及其构成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为病残儿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近5年病残儿医学鉴定患儿资料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与编码,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主要致残病种依次为先天性畸形类、精神行为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合计占79.74%,其中先天性畸形类、神经系统疾病相对稳定,而精神行为障碍及肿瘤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病残儿出生缺陷累计发生率达62.63%,最高是循环系统先天畸形;主要单病种顺位依次为:童年孤独症、脑瘫、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发育迟滞等。结论:出生缺陷是造成儿童病残的主要原因。应重点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脑瘫、孤独症和少儿肿瘤的研究和预防。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病残儿鉴定资料信息库,统一按ICD-10进行疾病分类,动态监测分析,为出生缺陷干预和病残儿的防治服务。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台州市病残儿医学鉴定10年资料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台州市近10年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的统计分析,了解病残儿鉴定疾病种类的构成、顺位、变化趋势,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方法:对台州市2002~2011年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运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与编码,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近10年台州市病残儿主要致残原因依次为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和肿瘤,合计74.75%(3 609/4 828);其中出生缺陷累计发生率占病残儿总数的37.88%(1 829/4 828),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结论:出生缺陷是造成病残儿病残的主要原因,应重点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干预体系;建议修订鉴定办法,完善诊断标准;开发应用集管理、服务、科研为一体的病残儿医学鉴定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病残儿医学鉴定和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2007年11月28~30日,自治区人口计生委举办了“计划生育病残儿医学鉴定和出生缺陷干预师资培训班”,自治区14个市的人口计生委分管科技副主任、科技科长及有关专家共75人参加了培训。自治区人口计生委韩萍副主任在培训班上总结了2000年以来全区各市开展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的情况,分析了当前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训班邀请了来自广西医科大学、自治区人民医院、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等5位专家授课,专家们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颁布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2003~2006年病残儿资料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探索河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各地市上报省人口计生委、经市级专家委员会鉴定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的病残儿资料进行编码,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结果:全省病残儿人数共15897人,其中,63.26%为农业户口;男孩占66.04%;非遗传病种占73.43%,遗传病种占26.55%。非遗传疾病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占比重最大,其中脑性瘫痪和大脑发育不全占62.92%;遗传性疾病中,多基因疾病占比重最大,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占39.01%。结论:农村病残儿占比重较大,男性多于女性,脑性瘫痪和大脑发育不全是非遗传性疾病的主要病种,多基因遗传病中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其次为脊柱裂和先天性唇腭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现时期病残儿医学鉴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改进鉴定工作及预防病残儿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随州市2002年~2011年2798例报请病残儿鉴定的医学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申请鉴定的学龄儿童、高龄母亲、留守儿童、资料不全、定残、非遗传病致残数逐年增多。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位于非遗传病前3位,多基因遗传病位于遗传病致残首位。致残病因病种逐年增多,智力低下、脑性瘫痪、先天性心脏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位于前5位。结论:适应病残儿变化的新形势,修订鉴定办法,完善诊断标准,加强部门合作,干预出生缺陷,建立基因诊断体系,对改进鉴定工作和预防病残儿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病残儿医学鉴定和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2007年11月28~30日,自治区人口计生委举办了“计划生育病残儿医学鉴定和出生缺陷干预师资培训班”,自治区14个市的人口计生委分管科技副主任、科技科长及有关专家共75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7.
<正>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是对出生缺陷家庭的再生育人群进行有效干预,实施2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现将我国病残儿医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概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2003~2008年病残儿医学鉴定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病残儿医学鉴定情况分析,探讨更有效、更实际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对南京市2003—2008年1174例申请鉴定的病残儿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结果:先天性疾病占75.98%,其中神经及精神类疾病位列首位,遗传性疾病占23.42%。结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避免出生缺陷患儿,必须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大力开展孕前-围孕期保健,积极倡导产前诊断。通过病残儿医学鉴定,对再生育夫妇提供优生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近5年医学鉴定的病残儿所患遗传性疾病的种类、发病原因,探讨减少遗传病再发生的防治措施和对策.方法 对我区2003--2007年24个街镇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遗传病进行分类及病因分析.结果 在申请医学鉴定的312例病残儿中有遗传病的106例,其中多基因遗传病84例(79.24%)、单基因遗传病19例(17.92%),其中常染色体遗传病17例占16.04%、X-连锁性遗传病2例(1.89%)及染色体病3例(2.83%).结论 病残儿医学鉴定中,遗传性疾病比例高,种类复杂,对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应加强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干预,减少遗传性病残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参加病残儿医学鉴定患儿的疾病种类和病种构成情况,为降低下一胎的再发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10-2017年广州市白云区参加病残医学鉴定患儿的疾病种类、类型、顺位等。结果 416例病残儿中,男女比例为2. 15∶1;疾病发生系统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眼耳鼻疾病、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先天性疾病318例,占病残儿鉴定总数的76. 44%;疾病种类前5位依次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肿瘤、先天性心脏病、智力低下和听力障碍。结论儿童残疾所涉及的病种多,先天性疾病比例高。通过病残儿医学鉴定为再生育家庭提供优生指导,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对减少病残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掌握本市病残儿的疾病种类、病因,并对病残儿医学鉴定后允许再生育的情况进行随访。方法: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以及《广东省病残儿医学鉴定参考标准》,对江门市2002~2009年经市级病残儿医学鉴定审批的1285例病残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遗传性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遗传性疾病,其中神经系统疾病为非遗传性疾病中高发病种,染色体病为遗传性疾病中高发病种。63%家庭再生育了子女,有5例为病残儿。结论: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对减少病残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2~2004年辽宁省病残儿鉴定资料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辽宁省病残儿相关情况动态变化和发病原因,为降低病残儿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辽宁省2002~2004年病残儿鉴定的疾病种类、类型、顺位、地区分布、危险因素以及再发风险等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3年中共鉴定审批病残儿2 662例,性别比为290.90。共有236种疾病,顺位居前5位者为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性癫痫和大脑发育不全。先天性疾病占74.46%,后天性疾病占25.54%。再生育者病残儿发病率为16.22‰。有遗传性疾病、孕期用药、异常分娩、妊娠合并症、孕期感染、父母接触有害环境是导致病残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病残儿动态管理,实施遗传病控制,加强孕期保健以及高危家庭优生监护是降低病残儿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1999~2008年河北省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经鉴定的病残儿童疾病非遗传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遗传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居首位,占到所有病例的1/3以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城市儿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制定相应措施预防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5572例病残儿出生缺陷病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经鉴定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因素所致的病残儿出生缺陷种类,为降低再生育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出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减少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重庆市40个区县申请病残儿鉴定的儿童经过初筛鉴定后送市级鉴定机构的5 572例病残儿,现场体检、辅助检查、鉴定医生对疾病作出鉴定结论并进行归类。结果:鉴定5 572例,诊断为出生缺陷疾病1 096例,占19.67%。其中遗传性因素35种714例(65.15%),多基因遗传病15种493例(69.05%);单基因遗传病17种165例(23.11%);染色体病3种56例(7.84%),非遗传性疾病382例,占34.85%,以心血管疾病为主。结论:出生缺陷涉及病种多,病因复杂,应根据地区各种原因引起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寻找针对性宣传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进行疾病构成及顺位分析,为制定重点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标准化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自动归类流程,对四川省2004年-2015年地市级医学鉴定的65 952例病残儿对应的76 726个鉴定诊断进行疾病编码,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12年间病残儿鉴定审批情况、基本人口学特征、疾病分类和总体顺位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个市(州)2004年-2015年平均病残儿鉴定审批率为74.11%,鉴定时年龄(8.82±4.16)岁,男性病残儿占56.77%,农村病残儿占73.34%,性别比农村(146.29)高于城镇(98.29).病残儿鉴定诊断共计849种疾病,前4类分别为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眼和附器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所占比例分别为24.84%、17.87%、11.01%、10.96%.其中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又以循环系统(30.56%)、肌肉骨骼系统(23.57%)和生殖器官(10.58%)先天性畸形居多.居前10位疾病分别为癫痫(10.32%)、未特指的精神发育迟缓(6.61%)、大脑性瘫痪(4.47%)、屈光和调节疾患(4.30%)、心脏的其他先天性畸形(3.86%)、视觉障碍(3.80%)、心间隔先天性畸形(2.70%)、其他听觉丧失(2.13%)、脑的其他先天性畸形(1.84%)、头部损伤后遗症(1.26%).结论:四川省病残儿医学鉴定中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最为常见,其中癫痫、精神发育迟缓、脑瘫、屈光和调节疾患、心脏先天性畸形是高发病种,需要针对这些重点疾病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建立病残儿家庭登记及后续服务体系,有效管控高危家庭生育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翟雪松  刘文君  邹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673-2674
目的:通过分析近两年泸州市区及各乡镇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病残儿童的病因,探讨减少病残儿童发生的防治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泸州市区及各乡镇因第1子女为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而要求生第2个孩子的308例病残儿鉴定审批表进行疾病分类、病因分析。结果:癫痫82例(26.6%),脑瘫79例(25.6%),智力低下61例(19.8%),脑发育不全52例(16.9%),脑炎后遗症34例(11.1%)。在各种疾病的形成中,生产因素(包括产前和产时)占50.0%,后天因素(包括脑炎后遗症、外伤等)占36.7%,遗传因素占5.2%,原因不明占8.1%。结论:认真做好优生优育宣传工作,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预防早产儿及畸型儿出生对降低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至关重要。对有神经系统病残倾向的儿童应早期检查、早期干预,以减少病残儿童的发生,减轻病残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