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目的 了解韶关市入幼儿园前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免疫效果分析.方法于2005-2008年对来自韶关市所有入幼儿园体检的儿童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HBSAg和HBSAb两项指标,统计四年期间入幼儿园前儿童HBSAg、HBSAb阳性率.结果 韶关市入幼儿园前儿童2005-2008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0.53%、0.47%、0.43%、0.55%;HBSAb阳性率分别为48.0%、52.3%、55.5%、56.2%.2005-2008年四年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HBSAb阳性率逐年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韶关市人幼儿园前儿童乙肝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免疫效果有所增加但仍不理想,需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及复种工作,及时保护易感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为保护易感人群制定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117名HBSAg阴性、转氨酶正常的本院工作人员按0.1.6方案接种国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完成全程注射1个月后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HBSAb、HBSAg和转氨酶.结果在117名HBSAg阴性者中,检出HBSAb阳性102名,总检出率为87.18%,体内无抗体15名,所有接种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结论接种国产基因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源性和保护性免疫效果且安全,但并非所有接种后都有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0~24月龄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0~24月龄婴幼儿533名作为研究对象,均接种乙肝疫苗,测定其乙肝5项指标[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统计533名0~24月龄婴幼儿乙肝5项指标检测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0~1个月、2~6个月、7~12个月、13~24个月)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不同性别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结果 533名0~24月龄婴幼儿中,单纯HBSAb呈阳性323名,阳性率为60.60%;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个月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94.49%高于0~1个月、2~6个月、13~24个月45.05%、45.63%、75.00%(P<0.05);不同性别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加强对乙肝5项指标的检测,了解HBSAb情况,便于后期复种,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在儿童HBsAg检测中的作用,了解某县1~7岁儿童HBsAg感染趋势.方法:对2004~2008年某县幼儿园69 303名儿童采用胶体金法筛查乙肝表面抗原,初筛阳性者再用ELISA法复查两对半.结果:经胶体金法筛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947 例,ELISA法复查两对半确诊为乙肝者878例;2004~2008年阳性率分别为1.77%,1.34%,1.31%,1.23%,0.87%,各年度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某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胶体金法作为儿童HBsAg初筛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伟平  林建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00-1601
目的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与HbsAg阳性率关系状况。方法 :从2000~2003年每年对所有新入中山市三乡镇各幼儿园的儿童调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和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结果 :2000~2003年共调查2663名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88.32 % ,2000年与2002、2003年的接种率差异有显著性 (x2=4.89、6.92 ,P均<0.05)。HbsAg阳性率为1.01 % ,2000~2003年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4.47,P>0.05) ,有乙肝疫苗接种史和无接种史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0.34 % ,6.11 % ,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x2=91.09 ,P<0.005)。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能有效阻断HbsAg的传播 ,该区域学龄前期儿童HbsAg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中入校新生HBSAg感染情况,为制定乙肝防治对策,保护学生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5~2007年期间广水市高一新生24636人进行血清HBSAg和ALT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一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8.44%,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平均水平。结论中学生HBSAg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对新生儿和易感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免疫覆盖率和人群免疫水平,是降低HBSAg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98-199
目的:了解东莞市东城区托幼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东莞市东城区13间幼儿园中,每间幼儿园随机抽取大1、中1、小1各1个班,被抽中班级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对各调查对象进行乙肝免疫状况调查,并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μg疫苗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1~3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1362名儿童抗-HBs阳性率为67.47%。接种4、5、6针次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8.93%、90.16%和92.86%)与接种3针次以下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1、2、3针次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8.51%、87.21%和91.80%。加强免疫3针组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加强免疫1针组(P〈0.05)。结论:东莞市东城区托幼儿童抗-HBs阳性率与其他全国地区相似,对抗-HBs阴性儿童应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方法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结果5年期间3次随访检测 HBsAg 阳性率平均为1.5%,较免前本底的 HBsAg 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83%(95%可信区间为76.97%~89.02%),无论母亲 HBsAg 阳性或阴性,使用不同乙肝疫苗的儿童 HBsAg 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接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肝病例报告。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血源乙肝疫苗相当。  相似文献   

9.
吴光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431-1432
目的:了解南昌市湾里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为制定乙型肝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HBsAg检测.结果:共检查9 038人,检出HBsAg阳性241例,阳性率2.67%.2005~2008年各年阳性率分别为3.66%、2.90%、2.28%、1.90%,差异有显著性(P<0.0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9 038人中,检出男性HBsAg阳性111例,阳性率4.07%;女性HBsAg阳性130例,阳性率2.06%.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15~49岁平均阳性率为2.40%,50~60岁以上平均阳性率为5.2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继续加强青少年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和复种工作,严守健康合格证发放标准,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持证监督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林省集安市儿童乙肝抗体水平现状及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的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2~9岁儿童,采集其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抗-HBs检测。结果:共调查2~9岁儿童3380人,抗-HBs阳性者2140人,阳性率为63.3%。其中男性儿童的阳性率为63.0%(1189/1886),女性儿童阳性率为64.8%(968/149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的抗-HBs阳性率在58.8~67.6%之间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省集安市2~9岁儿童抗-HBs阳性率高于其他地区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免疫状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群乙肝免疫状况.为评价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001年、2003年河南省计划免疫综合监测点的973人进行了免疫监测(检测血清HBsAg、HBsAb、HbcAb)。结果2001年、2003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5.65%和73.30%;HBsAb阳性率分别为43.82%和56.02%;HBsAg携带率分别为6.09%和5.24%。结论河南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所提高,HBsAg携带率有所下降,但HBsAb阳性率较低。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的应加大对乡村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免疫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宝安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情报科学依据。方法从各街道人民医院的病案室或产科随机抽取HBsAg阳性且所生孩子在7~12月龄的产妇基本资料(姓名、联系电话、文化程度等),通过电话访问,通知家长带儿童到所属街道的预防保健所接受调查,并采集儿童静脉血2mL,进行检测和血清分离,标本在冷藏条件下送到区疾控中心,-20℃冷冻保存,统一用ELISA方法进行检验乙型肝炎两对半。结果检测的201例中,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是HBsAg阳性率为0.50%;HBsAb阳性率为99.50%;HBeAg阳性率为0;HBeAb阳性率为1.49%;HBcAb阳性率为97.01%。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孩子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与性别、分娩方式没有关系,但与喂养方式可能有关。及时有效地对母亲HBsAg阳性所生的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接种,能达到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庆市区高中入学新生血液中HBsAg、HBsAb、ALT状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用ALT试剂监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为2.39%,HBsAb阳性率为53.7%;ALT异常率为2.36%,其中乙型肝炎仅占12.23%。结论:大庆市区高中新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HBsAb阳性率高于全国水平;乙肝病毒感染不是引起学生ALT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82例5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依据HBV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6组:A组173例,为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218例,为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161例,为HBsAg、HBcAb阳性;D组13例,为HBeAb、HBcAb阳性;E组6例,为HBsAb、HBeAb、HBcAb阳性;F组11例,为HBsAb、HBcAb阳性。结果582例中,A组阳性率为29.7%;B组为37.4%;C组为27.7%;D组为2.2%;E组为1.0%;F组为1.9%。A、B、C模式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4.75,P<0.01),以B模式组的阳性率最高。5组慢性肝病间比较,A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3.17,P<0.01),B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72,P>0.05),C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5.74,P<0.01)。HBeAg阳性的A组与HBeAg阴性的B、C组比较,TBIL、ALB、ALT、PA水平及其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F=1.91、2.48、0.58、1.37,P>0.05;χ2=2.09、5.97、2.35、2.26,P>0.05)。结论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无明显相关,临床上不能根据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来预测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究乙肝疫苗再免的需求.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合格乙肝疫苗的儿童,在免疫后1、3、5、7年采血随访观察,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开展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 7年问,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在1.5%上下波动,平均为1.47%(95%可信区间为0.61%~2.33%),与免疫前同一地区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本底资料比较,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84.03%(95%可信区间78.92%~89.60%).1997年接受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中,无急性乙肝发病.  结论 新生儿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效果良好,目前无需考虑再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沭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乙肝感染情况及检验结果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住院患者中所有检查乙肝定量患者,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乙肝五项,0.2 ng/ml<HBsAg<10 ng/ml及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检测结果用上海科华乙肝定性试剂复核.结果 共检测11 826例,HBsAg阳性者768人,阳性率6.5%; HBsAg检测结果为0.2~1.0 ng/ml、1.1~10.0 ng/ml、10.1~100.0 ng/ml、100.1~225.0 ng/ml、>225.0 ng/ml的人数分别为10人、27人、86人、119人、526人,阳性比率分别为1.3%、3.5%、11.2%、15.5%、68.6%; 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者占1.3%(10/768);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者占15.5%(199/768),HBsAg、HBeAb和HBcAb同时阳性者占62.8%(482/768).结论 本次被调查者的患病率比较高,应依据感染模式做到早预防、降低感染率,提高本地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乙肝免疫方法。方法在187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乙肝疫苗免疫和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5年内连续进行HB-sAb和HBsAg携带情况观察。结果乙肝疫苗加HBIG联合免疫组HBsAb阳性率维持在89.9%~95.5%间,乙肝免疫阻断失败率4.5%;乙肝疫苗免疫组HBsAb阳性率维持在76.5%~83.7%间,乙肝免疫阻断失败率15.3%。新生儿乙肝免疫后HBsAb在7个月~1岁形成高峰,1~2岁下降48.97%,2~5岁相对稳定。不同年龄的HBsAb分布与HBsAb几何平均滴度分布一致。结论乙肝疫苗加HBIG联合免疫是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05年和2009年新生入学体检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分析,了解大学新生乙肝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乙肝两对半。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结果 2009年HBsAg阳性率3.87%低于2005年5.48%,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率57.63%明显高于2005年的42.17%。结论乙肝新增病例明显降低,但其仍然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传染病,特别是HBsAg阳性者,其传染性应予以重视,因此对密切接触者采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HBsAg阴性献血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DNA。探讨加强对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检出的必要性及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108例志愿献血的血液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核酸扩增及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2108例献血者中,共有42份血清呈HBVDNA阳性,检出率达2.08%。其中,HBsAg(+)、HBcAb(+)组占4.35%(1/23);HBsAb(+)、HBeAb(+),HBcAb(+)组占8.16%(8/98);HBsAb(+)组为2.00%(13/651);HBeAg(+)、HBeAb(+)组占8.00%(4/50);HBeAb(+)组占4.67%(5/107);五项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的一组为1.05%(11/1052)。结论联合检测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有助于提高隐匿性乙型肝炎检出率,并可增加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