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1996年全县共发病522例,年发病率在7.85/10万上下波动,最低为1995年(2.91/10万),最高为1990年(13.90/10万),伤寒发病率在甲、乙类传染病(除结核病)中占第3位,仅次于肝炎和细菌性痢疾。1988~1996年我县伤寒流行特征为:⑴地区分布: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病,但病例分布呈不均衡状态。发病率农村高于城镇,有完善供水设备的乡镇发病率低于供水设备不全的乡镇,平原河网密集区及低洼的山区、丘陵地带发病率较高,其中占总人口数20%的河网密集的江宁片和多丘陵低洼地带的汤山镇病人较为集中,共发病317例,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60.73%。⑵人群分布:发…  相似文献   

2.
1985~1990年累积发病6075例,平均年发病率142.01/10万。1986年发病1782例,占病例总数的29.33%,以后发病逐年下降。发病集中在平原盆地地区,发病4775例,占病例总数的78.60%。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出现,但明显具有4~6月的春季高峰和11月~翌年1月的秋季高峰。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为2.1:1,以农民发病具多,占81.80%。选择平均年发病率分别为264.34/10万和22.27/10万的高发和低发病地区健康人群血清690份检测EHF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地区2004-2012年甲型肝炎(甲肝)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建议.方法 用Excel 2007软件对全国甲肝疫情数据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甲肝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甲肝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共报告甲型肝炎病例503 817例,其中死亡202例,占0.04%.年度发病率波动在1.78/10万~7.3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4.00/10万;报告病例未见明显的季节分布,冬季略低于其他季节,病例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年20.78%和18.87%.甲肝病例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0.06%和20.31%,四川、河南、云南、新疆、甘肃、贵州等6省区占总病例数的48.87%.甲肝在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发病最多的是0~9岁年龄组(20.88%),发病最少的是80岁以上年龄组(0.89%).结论 中国大陆地区由甲肝的高发区向中、低发区过渡,但仍应加强西部地区和低年龄人群的免疫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4.
自1985~1990年深圳市共报告发生脊髓灰质炎14例,其中1985年报告1例,发病率0.14/10万,1986年6例,发病率0.75/10万,病死1例,死亡率0.12/10万,1987及1988年无病例,1989年5例,发病率0.26/10万,1990年2例,发病率0.11/10万。病例分布在1~10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三亚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06年三亚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15例,年均发病率39.05/10万.城市发病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市区年均发病率为70.42/10万,农村年均发病率为24.63/10万,两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64, P<0.0001);全年均有发病,季节高峰不明显;患者男女比例为2.06:1,人群发病主要集中在3~10岁,占全部病例的86.02%,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3个群体中,占91.54%.[结论]降低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率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曲靖市1999-2013年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关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曲靖市1999-2013年报告的甲肝病例进行时间、地区、人群、职业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15年共报告甲肝病例11 045例,各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2006年33.77/10万、最低2013年1.23/10万,发病率在1.23/10万~33.77/10万,年均发病率13.53/10万,各月均有病例报告,7~9月为发病高峰月,3月报告4 129例,占总病例数37.38%;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地区是会泽县1 830例、罗平县1 783例、宣威市1 515例,三县年均报告报告病例5 128例,占总病例数的46.43%.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马龙县22.87/10万、罗平县19.99/10万、师宗县13.8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组,报告4 020例,占总病例数的36.39%,其次是<5岁组,报告发病2 964例,占总病例数的26.84%,≤10岁儿童发病6 984例,占总病例数的63.23%;报告病例职业主要是学生5 225例,占总病例数的47.31%,其次是散居儿童3 064例,占总病例数的27.74%,再次是农民1 815例,占16.43%.结论 曲靖市1999-2013年甲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随着疫苗接种的开展,发病人群构成由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逐步转为以农民为主,表明甲肝疫苗预防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显著;今后本市甲肝防控的重点地区是马龙县、师宗县和罗平县,重点人群是农民和学生;曲靖市预防控制甲肝的主要策略应是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并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尽可能扩大人群覆盖范围;同时制定针对农民和学生健康教育策略,有效地普及甲肝防治知识;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处置爆发疫情,控制甲肝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刘龙亚 《职业与健康》2001,17(12):88-88
为探讨伤寒流行规律,改进防治对策,现将我市1988~1997年的发病情况整理分析如下。1 流行强度 1988~1997年伤寒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最高为1988年313.43/10万,最低为1997年14.22/10万,平均发病率为92.65/10万。病死率也不断下降,至1990年已无死亡病例发生。伤寒在主要传染病中所占比重由1988年的55.28%下降至1997年的6.60%,见表1。1988~1997年共发生伤寒爆发疫情  相似文献   

8.
李夫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720-2722
目的 分析枣庄市麻疹流行的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枣庄市2005~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 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14/10万(0.85/10万~20.72/10万).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1~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85.98%.男女性别比1.59∶1.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4.6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58.98%.未达麻疹疫苗初免年龄(8月龄)中的人群占总病例数的22.92%;8月龄~14岁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38.49%.结论 枣庄市麻疹近年来总发病率有所上升,需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西全州县2009-2014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州县2009-2014年各乡镇卫生院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全州县2009-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 690例,死亡病例16例;年均发病例为644.75/10万,年均死亡例为0.33/10万.2009发病率最低,为18.01/10万,2014年发病率最高,为924.81/10万,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10年报告死亡病例最多,为10例,死亡率1.22/10万,其次为2014年报告4例死亡病例,死亡率0.49/10万.病例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58.92%;年龄主要集中于0~5岁年龄组,占96.40%;职业以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占97.74%;病例全年各月份均有分布,以4~7月份为高峰期,占67.53%:病例全县18个乡镇均有出现,全州镇、龙水镇和才湾镇三个乡镇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5.87%;病原学检测显示,2010年、2014年优势病原体为EV71;2011-2013年优势病原体为其它肠道病毒.结论 全州县手足口病发病水平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差异,EV71与其它肠道病毒交替成为优势病原,<5岁散居及幼托儿童是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2004—2013年戊型肝炎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2004—2013年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3年戊型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共报告戊型肝炎病例218426例,其中死亡358例,占0.16%,年度发病率在1.19/10万~2.17/10万之间波动,平均发病率1.64/10万;四季均有戊型肝炎病例报告,春季(2—4月)多发,春季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的35.25%(76992/218426);地区分布基本呈“东高西低”的特征,病例数最多的江苏、广东、浙江和辽宁等4个省份占全国总病例数的41.23%(90047/218426);戊型肝炎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中年组(40~59岁)报告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6.89%(102427/218426);0~59岁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然而至老年呈下降趋势,60~69岁组发病率最高(4.10/10万);男女性别比为2.79∶1,男性病例远多于女性;职业构成以农民最多,占病例总数的41.42%(90466/218426)。结论中国戊型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多发于春季,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报告发病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推广疫苗接种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伤寒 (含副伤寒 )是我县主要报告的传染病之一 ,40余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居我县法定传染病的前 12位。自 195 0年建立疫情报告以来至 1987年共报告伤寒病例 30 7例 ,病死 9例 ,年均发病率 1 6 0 / 10万 ,病死率为 2 93% ,期间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 195 9年达 12 5 2 / 10万。尤其近 10多年仍呈上升趋势 ,局部地区屡有暴发或流行。现将 1988~ 1998年全州县伤寒流行特征报告如下。1988~ 1998年全县共发病 435 1例 ,病死 2例 ,年发病率在 6 2 72 / 10万上下波动 ,最低为 1988年 (12 96 / 10万 )最高为 1992年 (77 73/ 10万 ) ,伤寒发病率在甲…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市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1997年麻疹发病明显回升,全年全市共报告麻疹160例,报告发病率为3.67/10万。为进一步探讨我市麻疹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在全市开展麻疹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地区分布全市7个县(区,下同)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共涉及46个乡(镇、街道,下同)。病例主要集中在灌云县,共101例,发病率10.26/10万;其余各县为散发。2季节分布发病主要集中在1~6月份,发病150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93.8%。发病高峰在5月,占病例总数28.8%;其次是1月,占21.9…  相似文献   

13.
1987年1月至1988年3月,晴隆县首次发生狂犬病流行,被犬咬伤286人,咬伤率125.97/10万;发病死亡25例,发病率11.01/10万;咬伤发病率8.74%;20~49岁13例占52%;咬伤躯干至头部发病率18.37%(18/98),咬伤臀部至下肢发病率3.7%(7/188)(χ~2=17.32,P<0.005)。潜伏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防控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对甲肝三间分布、疫苗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996~2011年平顶山市甲肝发病率波动在3.43/10万~17.4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7.25/10万,2004~2011年共报告甲肝3 249例,年均发病率为8.20/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3.55/10万,2007年最高17.40/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7~9月份,农村高于城市,两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1.46,P< 0.001).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共1 647例,占病例总数的50.69%,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学生发病最多,为1186例,占发病总数的36.50%;其次为儿童和农民,分别占36.23%和21.42%.结论 防治甲肝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1999年金湖县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类 9种 ,累计 6 6 3例 ;报告总发病率 188.33/ 10万 ,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4.39%。漏报率 1.2 4% ,校正报告发病率 190 .70 / 10万。1 主要传染病疫情分析1.1 病毒性肝炎  1999年病毒性肝炎报告 2 2 7例 ,报告发病率 6 4.48/ 10万 ,比去年下降 13.71%。漏报率 0 .88% ,校正发病率 6 5 .0 5 / 10万 ,无死亡病例。地区分布以县城黎城镇发病最多 ,报告发病率10 7.74/ 10万 ,占肝炎总病例的 38.77%。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 ,30~ 34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 ,占肝炎发病总数的 2 2 .17% ,男性占 79.30 %。其原因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分析辽宁省开原市1988-2015年猩红热发病情况和规律,为探讨制定猩红热流行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开原市1988年以来的猩红热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结果 开原市1988-2015年共发生猩红热1 039例,平均发病率为6.26/10万;1993年发病率最高达24.93/10万.1995年以后发病以散发为主,1995-2008年发病率在5/10万以下波动;2009年以后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波动在2.73~ 8.41/10万之间.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为主;发病以学生最多,其次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城市发病高于农村,4 ~ 14岁为开原市猩红热高发年龄.结论 开原市近10年来猩红热流行呈上升的趋势,只有采取以加强传染源管理为主导措施的综合防制措施,才能切实有效地降低猩红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来源麻疹资料来源于莆田市疫情报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血清学调查和计免统计资料。2 结果2 .1 流行特征  1两年发病情况 :全市 1999年麻疹发病12例 ,死亡 1例 ,发病率为 0 .41/ 10万 ,1998年发病 194例 ,死亡 2例 ,发病率为 6.65 / 10万 ,2年相比 ,1999年麻疹发病率比 1998年下降 94%。2地区分布 :病例分布在全市 4个县区 2 9个乡镇 5 8个村 ,以莆田 10 1例、仙游 93例两县病例居多 ,分别占发病数的 49%和 45 % ,病例多呈散在发生。 3时间分布 :全市麻疹发病高峰期在 3~ 4月 ,为春季小高峰。 4性别年龄构成 :病例主要发生在 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泉州地区1962~2011年霍乱流行特征,揭示菌型变迁及耐药性的消长动态,为霍乱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泉州地区1962~2011年霍乱流行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泉州地区1962~2011年共发生霍乱病例1 259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04/10万,病死率为1.67/10万;8~10月为流行高峰,占发病总数88.27%;病例主要分布在鲤城、惠安、晋江等沿海城区,占97.86%;发病年龄最小的为5个月,最大的为90岁,20~40岁共发生649例,占总病例数的51.55%.外来务工人员发病比例逐年加大.流行菌型由小川型与稻叶型交替进行.大多数霍乱弧菌对诺氟沙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结论 泉州地区属霍乱常发地区,病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外来务工人员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在防治对策上应加强人群宣传教育和外环境霍乱监测,掌握菌型变迁,选用敏感性药物,从根本上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我市自1979年发现首例淋病以来,性传播疾病(下简称性病)逐年增加,现收集全市1991~1992年报告的5427例性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1.病种:两年累计性病报告8种5427例。其中淋病占54.60%,尖锐湿疣占37.94%,非淋菌性尿道炎(NGU)2.02%,生殖器疱疹0.92%,软下疳0.17%,其他(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阴虱)占4.35%。 2.地区分布:5427例分布在全市10个县(市、区)。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鹿城区(137.37/10万),其次为瑞安市(55.54/10万)在20/10万以上的还有永加(46.80/10万)乐清(32.88/10万)洞头(49.94/10万)巷南(30.35/10万)。 3.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有发病。1~6月发病2277例(占41.95%)7~12月发病3150例(占58.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赤峰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为科学防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赤峰市2010-2013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赤峰市2010-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3 892例,年平均发病率78.01/10万.2010年手足口发病率最高,为104.89/10万;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最低,为59.32/10万.在地区上,报告较多的地区有松山区、红山区、宁城县,发病率以松山区最高,为112.59/10万,敖汉旗发病率最低,为23.71/10万.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6~11月,占总病例数的89.23%;在年龄上,主要集中在1~6岁年龄组,占89.41%;在性别上,男女比例为1.84∶1.重症病例共134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0.0005%.病原学结果:2010、2011年和2013年阳性标本均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为主,2012年阳性标本Ev71型(33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 (31例)基本持平.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地区性和人群分布特点,各年优势型别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