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讨论肝系证规范的原则和方法,认为肝系证规范应重点从命名、概念、证候术语和诊断规范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医肺系证的规范化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的规范化势在必行。肺系证的规范原则与方法应当从 4个方面入手 ,即肺系证的命名规范、肺系证的概念规范、肺系证的证候术语规范以及肺系证的诊断规范 ,以促进中医证的规范化这个系统工程的早日完成。  相似文献   

3.
肝气郁、肝气逆是肝失疏泄的始发证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肝气逆证两证的源流、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探讨,对两证的病因病机、诊断依据与治法方药做了进一步规范;并明确了进一步规范两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8—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临床研究方面文献的整理、归纳,总结分析肝系证候分布及其用药规律。结果(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56篇文章中,肝系证候共出现6种,依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炽盛证、肝风内动证、肝郁气滞证和冲任失调证。(2)总体用药规律:以牛膝、钩藤、生地黄、天麻、白芍、菊花、夏枯草、黄芩、川芎、泽泻、石决明、茯苓、桑寄生、栀子、卡十仲、牡丹皮、牡蛎等为主。(3)分证用药规律:肝阳上亢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证以杞菊地黄汤加减,肝火炽盛证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肝风内动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郁气滞证以逍遥散加减,冲任失调证因仅有1篇文献报道,故暂不作分析比较。结论近10年北京地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用药规律,是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求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1998-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临床研究方面文献的整理、归纳,总结分析肝系证候分布及其用药规律.结果 (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56篇文章中,肝系证候共出现6种,依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炽盛证、肝风内动证、肝郁气滞证和冲任失调证.(2)总体用药规律:以牛膝、钩藤、生地黄、天麻、白芍、菊花、夏枯草、黄芩、川芎、泽泻、石决明、茯苓、桑寄生、栀子、杜仲、牡丹皮、牡蛎等为主.(3)分证用药规律:肝阳上亢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证以杞菊地黄汤加减,肝火炽盛证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肝风内动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郁气滞证以逍遥散加减,冲任失调证因仅有1篇文献报道,故暂不作分析比较.结论 近10年北京地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用药规律,是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入选的10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四诊症状和体征进行完整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四特征五阶段”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然后运用统计学定性资料的统计表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证候复杂,除脾胃系证候外还伴有肝系、心系、肾系、肺系、大肠系等诸多脏腑病证,其中肝系、心系、肾系病证与脾胃系证候比重相当;脾胃系证候中虚证主要表现为脾阳虚证、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脾胃虚弱证或脾胃虚寒证;实证主要表现为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脾胃湿热证。其中脾阳虚证、胃阴虚证及脾胃虚弱证是虚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及脾胃湿热证是实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同时见有1—10个中医证候分型,其中同时存在4~8个证候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候。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以复杂证候群的形式存在,除脾胃系证候外还兼有肝、心、肾等其他脏腑病证,且多存在3个或3个以上证候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证候分布与食管测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88例,进行辨证分型。采用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测压系统,分别对健康人及不同证候GERD患者进行食管上、下括约肌功能,食管动力方面检查。结果:88例患者中,以肝胃郁热证(35例)最多见,其次为胆热犯胃证(21例)、气郁痰阻证(20例)、中虚气逆证(12例)。将它们分为肝系证候组(56例占64%)和脾系证候组(32例占36%)。GERD患者食管上、下括约肌各项功能无论是两组间比较还是与健康人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肝系证候组在无效吞咽方面及脾系证候组在吞咽速度方面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系证候组与脾系证候组在食管动力的同步收缩、无效吞咽、吞咽速度、下食管括约肌以上3及7cm波幅、远端收缩积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ERD患者的不同证候与食管动力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论肝失疏泄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肝气郁、肝气逆证是肝失疏泄的主要病理特征;对其源流、发展和现状及其诊断依据与治法方药进行了探讨;并明确了进一步规范两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现状.方法 检索1989~2013年间与中医证型相关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文献,对涉及的中医证型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数据库,规范名称后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中医文献119篇,涉及中医证型82种,出现总频次460次;进行名称规范后,中医证型减至44种,其中出现频率≥2%的中医证型有: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证、寒热错杂证等8种,出现总频次383次,共占比83.26%.结论 现有中医文献涉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混乱繁多,经规范名称后统计发现肝胃不和证等上述8种中医证型主要地代表了其目前证型分布.  相似文献   

10.
肝胃不和一证,临床常见,一般认为系肝气横逆犯胃所致,治疗多从气论治,予疏肝、行气、降逆之气药。但从临床疗效来看,往往不尽人意。笔者认为,肝胃不和证除“气”所致外,尚有“阴虚肝胃不和”一证。其病因病机不同于一般肝胃不和证,治疗亦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方法:对13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类,参照国家标准归纳证候,并观察患者证候分布规律。结果:经统计后,肾系证占68.0%,肝系证占19.8%,脾系证占6.1%,血瘀证占6.1%。结论:PCOS中医病机以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为本,血瘀、痰湿阻滞为标,其中肾阳虚是本病发生的最重要的病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思伤脾"状态常见症状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5所院校应考期间的大学生同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系统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挖掘调查表信息中隐含的客观规律。结果:"思伤脾"状态有38个常见症状,中医证候类型主要为肝脾不和证、肝胃不和证、肝郁化热证、心脾两虚证4类,其中肝脾不和证和肝胃不和证两者占一半,因子分析提取了每一证型的主要辨证要点。结论:运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提取"思伤脾"状态主要中医证候类型和其辨证要点,为进一步证候规范和病变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目系暴盲(视神经炎)的证候诊断,以及辨证分型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目系暴盲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急诊和住院的目系暴盲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病例回顾和病例监测.以证候学研究为核心,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设计方法,收集固定时间段内目系暴盲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对中医证型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病例109例,包括病例回顾61例,病例监测48例.统计结果显示:1.男、女患者的各证型构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31<0.05).女性患者的证型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和气血两虚证,男性患者的证型分布则比较分散,以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最为多见,且肝经实热证和阴虚火旺证的比例高于女性患者.2.不同年龄段目系暴盲患者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05).结论 目系暴盲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与性别有关,女性患者的证型分布比较集中,以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和气血两虚证多见.要获得更为客观全面的结论,尚需开放证型、增加样本、长期随访,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研究显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阻断或逆转其发生发展对肝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抗肝纤维化防治措施和药物逐渐得到广泛重视与肯定,尤其中医药的潜在优势得到普遍关注。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发挥疗效的基础,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研究对提升临床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繁杂、缺乏统一性等问题。本文从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分型指南与标准、证候规范化研究及证候客观化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问题与展望,以期为建立统一、规范、客观的肝纤维化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消化性溃疡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证型、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常见的证型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阻胃络、肝胃郁热等,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胃、脾、肝、胃络,常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热、阳虚、血瘀、气虚、阴虚、气郁、湿。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临床分布类型较多,证素辨证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肝气逆证及肝气郁证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神经-生殖激素,探讨PMS的病因病机和愤怒、郁怒与肝气逆证、肝气郁证PMS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规范的PMS证类诊断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LC、HPLC-MC、ELISA、放射免疫等技术手段,检测肝气逆证(30例)及肝气郁证(30例)PMS患者卵泡期及黄体期的血清性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催乳素)、血浆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β-内啡肽、谷氨酸、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甾体(别孕烯醇酮、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30名)作比较。结果 卵泡期所有检测指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体期PMS肝气逆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睾酮有增高趋势(P>0.05);肝气逆证组多巴胺、5-羟色胺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γ-氨基丁酸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孕烯醇酮与别孕烯醇酮低于健康对照组,脱氢表雄酮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脱氢表雄酮/别孕烯醇酮和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2个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肝气逆证组高于肝气郁证组(P<0.05)。结论 黄体期孕烯醇酮与别孕烯醇酮的降低、脱氢表雄酮的增高、脱氢表雄酮/别孕烯醇酮和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比值升高可能是肝气逆证及肝气郁证PMS患者愤怒和郁怒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年期潮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规范本病症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对2006年—2015年近十年发表的涉及更年期潮热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在此基础上,选取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涉及到更年期潮热的证候、证素及症状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139篇。涉及到更年期潮热的规范化证候38个,出现频率达5%以上的证候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肾虚肝郁证、阴虚阳亢证、阴阳失调证、阴虚火旺证、营卫不和证、肾虚证、肝郁气滞证;其中病位类证素以肾、肝、心为主,病性类证素以虚为主。结论 "潮热"作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临床辨证病位多在肾、肝、心,病性以虚为主,临床从主症出发,规范辨证可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肝气郁结证是临床所见之肝系疾病的基本证型,也是肝病诸多证候的病理基础。掌握肝气郁结证的病理演变趋势,有助于在总体上把握肝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可为临床治疗肝病提供准确而充分的诊断依据。一、气郁生痰,气滞血瘀,气逆为厥为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柔顺,主调畅情志,储藏和调节血量,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若情志不遂,易使肝失条达宣畅,气机疏泄不及,而致肝气郁滞、经气不利、升降失  相似文献   

19.
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尿白介素6活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尿白介素6活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分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四型,观察肾小球病变程度与尿白介素6活性及中医证型关系。结果:系膜增殖性肾炎以肝肾阴虚型比例最高,且与尿白介素6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体系的研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宓余强  陆小左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99-1501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多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但存在临床辨证证型多、证型不规范等问题。吕文良等查阅了部分1984年至2001年间公开发表的涉及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论文及书籍,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如:脾虚气弱证、脾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脾不调证等多达71种。黄贤樟认为,乙型肝炎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乙肝患者中68%属于以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