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动疗法对神经症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神经症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45例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测试 ,通过平均疗程 2 8天的运动疗法治疗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经临床疗效评定 ,痊愈 1 4例 ,显好 2 0例 ,好转 6例 ,显效 75 .5 6% ,有效 88.89%。另外在 SCL-90各项因子及 SAS、SDS评分上 ,除了敌对、偏执两因子有显著差异 (P<0 .0 5 )外 ,其余治疗前后差异性非常显著 (P<0 .0 1 )。结论 运动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副作用少的心理治疗方法应得到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某高校医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探讨其相应对策。方法以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调查82名南方医科大学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医学生的SAS得分高于一般人群(P〈0.05),女学生得分高于男学生(P〈0.05);SDS得分和一般人群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男女学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应该采取措施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7倒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62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以及SAS、SD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恐怖、紧张、抑郁,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弱视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弱视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8例弱视患儿和82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患者CBCL家长用表和学生用表的异常率以及SDS,SAS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弱视患得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5.
探讨Ⅱ型糖尿病病人心理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病人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对Ⅱ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使病人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方法选择2001年5月至2004年10月在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无并发症的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Ⅱ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除了与对照组完全一样的药物治疗外,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人群进行测评;收集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蛋白、血清尿酸、SDS、SAS、SCL-90这8项指标恢复较快,较稳定,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结论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控制Ⅱ型糖尿病,心理治疗在Ⅱ型糖尿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且在健康教育、预防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Ⅱ型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惠州市区4所综合性医院136名院前急救人员,124名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院前急救人员SAS及SDS评分、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比普通病房人员高(P〈0.05)。结论院前急救人员的工作压力大,精神压力高,职业成就感低,是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SCL—90(除强迫、偏执外t=2.08~7.59,P〈0.05或0.01);SAS、SDS评分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t=6.51和5.89,P〈0.01),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经心理干预后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成人结核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成人结核病患者心理状况。方法 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押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结核病患者进行评定,并与8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结核病患者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者。结论 结核病患者有肯定的焦虑和押郁.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也要注意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型糖尿病病人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对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使病人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方法选择2001年5月至2004年10月在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无并发症的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除了与对照组完全一样的药物治疗外,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人群进行测评;收集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蛋白、血清尿酸、SDS、SAS、SCL-90这8项指标恢复较快,较稳定,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结论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控制型糖尿病,心理治疗在型糖尿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且在健康教育、预防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型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临床与非临床医护人员以及临床不同科室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6名临床医护人员和90名非临床医护人员,以及不同科室间医护人员进行调查,SDS和SAS总分分别比较;并对内、外、急诊科各组内性别、职称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组SAS分值与非临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临床组SDS分值与非临床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临床各组之间SAS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急诊科组SDS分值与内科组和外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内科组与外科组之间SDS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急诊科组内抑郁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医师高于护士;内科组内抑郁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外科组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医师均高于护士。结论综合医院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易出现以抑郁为主的心理障碍;不同科室、性别及职称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独特性。尤其是临床医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和谐进行调查,并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60名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自我和谐量表(SCCA)调查,将测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同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团体心理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自我和谐的差异。结果 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SCCS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均高于常模,自我的灵活性低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7,8.96,4.28;P0.05);2经过6周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3.86;P0.05)。团体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自我和谐性的3个维度,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0.54,0.34;P0.05)。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均低于常规组,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3.26,4.0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和谐性差,团体心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交往焦虑,提高自我和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使用心理治疗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疗效评定,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72.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研究组在治疗第4、8周末HAMA、SAS评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研究组使用药物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心理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有效率增加,能够减少服药剂量和药物副反应,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方法,对缩短病程、预防复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4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 4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加麦普替林组 (简称合并组 )和电针组 ,治疗 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HAMD)、抑郁自评量表 ( SDS)、焦虑自评量表 ( SAS)评定疗效。结果 第 2周后两组的 HAMD、SDS、SAS评分的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 ( P<0 .0 1 ) ,其中 ,合并组HAMD的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 ,但第 4、6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 ,用传统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 77.3 %和75 %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差异 ,但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14.
早期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顶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6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4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心理干预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加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给予PANSS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心理干预组显效195例(68.7%)、有效236例(92.61%),对照组显效172例(60.6%)、有效248例(87.3%),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理干预组产生中、重度抑郁症状者共56例,对照组产生中、重度抑郁症状者共8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团体辅导对残疾大学生自信心提高的效果研究.方法 应用自行编制的自信心团体辅导方案,对10名残疾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前后分别采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情感平衡量表(ABC)、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量,团体辅导后使用主观评价量表对团体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①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有所提高,统计学差异不显著(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身症状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于入组时、入组后2周和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心理干预后2周、4周,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7.
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讨论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6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并给予简单常规介绍.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HAMD、HAMA总分、NOSIE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干预2周时,两组间HAMD、HAMA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6周时,HAMD、HAMA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6周后NOSIE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改变患者的抑郁症状和退缩行为,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班级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考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采取随机整群(班)抽样,选取某医学院2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4人、对照组24人,实验组进行6个单元的班级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运用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自我和谐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自编的团体辅导反馈表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班的大学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自我和谐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后测得分比对照班有显著性的改善(t=-6.789,-2.999,5.652;P0.01),同时实验班的人际关系诊断量表(t=7.507,P0.01)、自我和谐量表(t=13.801,P0.01)、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13.192,P0.01)后测得分显著优于前测。结论:将班级式团体辅导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社交困难者的综合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问题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际关系状况与人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1] 。以往曾有用人际心理治疗的方法治疗社交焦虑障碍以及在大学生中进行人际关系训练的报道[2 - 4] 。近几年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 ,运用较系统的认知调整、情绪调整和提高交往沟通技巧的综合心理治疗方法 ,对有社交困难的青年学生进行干预和训练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来源于 1998.1- 2 0 0 1.9到我院心理科咨询的在校学生 ,主要咨询问题是人际交往困难 ,共 116人 ,全部愿意通过心理咨询及治疗的方法来调整和解决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联合临床心理科与创伤外科对外科多发性创伤伴发急性应激障碍(ASD)患者进行研究,探寻综合医院ASD患者合理有效易操作的联合干预方法。方法:对多发性创伤后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TR)ASD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将30名设为联合干预组,30名设为对照组。联合干预组采用药物治疗加心理联合干预,心理联合干预方法有:情绪管理训练、自助小册子、认知疗法,针对家属的团体辅导,心理联合干预时间共4周,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和一般支持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事件影响量表(IES-R)进行检测。结果:经治疗后联合干预组的HAMD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07);HAMD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3,P=0.006);联合干预组的HAMD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0,P=0.001);HAMD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6,P=0.000);联合干预组的IES-R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0,P=0.038)。结论 :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联合干预更能改善多发性创伤ASD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应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