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栀子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聚类法建立栀子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Eclipse XDB-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0~20 min,检测环烯醚萜苷类成分)、440 nm(20~30 min,检测西红花苷类成分),以24批栀子共有色谱峰峰面积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4批栀子样品可分为3类。结论此方法可较系统地用于栀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板蓝根和大青叶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立新  宁黎丽  毕开顺  罗旭 《中药材》2000,23(10):609-613
本文纠集不同科属、不同产地的板蓝根样品27个、大青叶样品5个,对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高铲液相色谱分析,获得反映样品整体化学特征的数据。同时选择外抑菌药理指标进行药理活性测定,用典型相关分析(CCOR)揭示了化学信息和药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寻与药理指标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用ISODATA聚类分析技术将32个样品划分为5类,用本文建立的方法评价板蓝根、大青叶的质量,结果良好。正确率为90.6%。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薇薇  张荣 《中药材》1998,21(6):311-314
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了综合评价中成药质量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乌鸡白凤丸的质量评价。本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十年来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忠  元四辉 《中药材》1999,22(12):655-659
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可以概括为“真伪优劣”。“真伪”的实质就是确定中药材的真实度,“优劣”的实质就是评价中药材的优良度。国内自 1988年首次报道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以来,十年间该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对十年来报道的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作一概述。祈望有更多的人将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用于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了综合评价中成药质量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乌鸡白凤丸的质量评价。本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术的化学模式识别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建立白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2个白术样品进行测定,并将获取的指纹图谱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与结论:根据化学模式识别的研究结果,将32个样品分为优等品、一般品和伪品3个等级,初步建立了评价白术真伪优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分类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勤  尹莲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11-2114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探索能够准确客观的评价中药质量的新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技术在众多的方法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评价中药质量,进行中药品种分类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它的几种常用技术,如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中药品种分类和质量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车前子综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车前子药材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紫外检测器,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车前子的HPLC-UV指纹图谱,并以24批药材共有色谱峰峰面积为依据,建立其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指纹图谱法可以区别不同品种及产地车前子,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稍有差异。结论:所建立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评价。  相似文献   

9.
苍术综合化学模式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苍术药材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DB-wax毛细管色谱柱(0.25 mm×60 m,0.25 μm),质谱条件为EI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建立苍术GC-MS指纹图谱,并以33批药材的共有色谱峰面积为依据,建立其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判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指纹图谱法可以区别不同品种及产地苍术,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法所得的结果一致,均能很好地区分道地茅苍术、非道地茅苍术和北苍术。因此,所建立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苍术的质量控制及品种评价。  相似文献   

10.
黄芪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建立黄芪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 用甲醇回流提取黄芪中皂苷类成分,以氯仿—甲醇—水(65:30:10)为展开剂,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在λR=390nm,λR=590nm下,对18个产地的黄芪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成分,用系统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含量较高,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列为正品相一致。结论 此方法可用于黄芪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薄层扫描法比较人参和西洋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人参和西洋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人参和西洋参各自的特征性成分,并且鉴定人参特征成分RC为人参皂甙Rf,西洋参特征成分RA为24-(R)-假人参皂苷F11。而且比较了它们的主要人参皂甙在量上的差异,为区别人参和西洋参提供了 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洋参种子贮存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确定西洋参种了的贮存习性,进而为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本实验用硅胶干燥西洋参种子,使其含量由风干时的5.9%降至3.4%和1.7%。3种含水量的种子密封后置室温、0~5℃、-18℃和-196℃(液态氮)下保存。干燥后保存前用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保存近半年后,用等电聚焦分析酯酶同工酶,检测种子裂口率、种子根、芽长度和种子田间出苗率等指标,综合评价种子生活力、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西洋参芦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芦头(rhizoma)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D101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色谱对西洋参醇提液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天然化合物,经质谱法鉴定为拟人参皂苷-F11和人参皂苷-Rd。结论人参皂苷-F11为首次从西洋参芦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西洋参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君  李平亚  赵春芳  李铣 《中草药》2000,31(10):723-724
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果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测定,分别为β-D-吡喃木糖基-(1→6)-α-D-吡喃葡萄糖基-(1→6)-α-D-吡喃葡萄苷(Ⅰ),人参皂甘-Ra1(Ⅱ),20(R)-人参皂苷-Rg3(Ⅲ),拟人参皂苷-RT5(Ⅳ)。Ⅰ为首次分得的新化合物,其余为首次从该植物果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培养方式对西洋参培养物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萍  王义  孙春玉  李向高 《中药材》2003,26(6):394-396
本试验探讨了在固体培养和悬浮培养条件下,对西洋参根芽愈伤组织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方式的培养物生长曲线基本符合“s”型,悬浮培养生长进程较固体培养提前5天左右,干重收获量及人参皂苷、氨基酸、淀粉等含量均高于固体培养。本结果可为西洋参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有效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洋参多糖PPQI-1~4的分离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生物活性西洋参多糖的性质,采取热水提取乙醇分级沉淀、葡聚糖凝胶分离等手段从西洋参根中分得4个纯多糖(PPQI-1~4)。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测定分子量,乙酰化衍生结合GC分析测定糖组成。甲基化结合GC-MS分析测定糖苷键连接位点,结果表明,这4个多糖化合物都是杂多糖,分别由不同比例的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糖醛酸组成,糖醛酸含量为30%~60%,分子量范围2~7万。  相似文献   

17.
人参与西洋参的皂甙成分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人参及14个产地(包括美国、加拿大)的15批西洋参样品进行了皂甙类成分薄层定性分析、总皂甙含量比色测定及人参皂甙Rb1,Rg1,的薄层扫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中药三七的HPLC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三七不同药用部位(主根、剪口、支根)的区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利用HPLC获取35批不同部位三七样品的化学信息,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别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35批三七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相似度>0.994);所建立的PCA模型可区分剪口,PLS-DA可将三者完全区分,并发现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等7个特征峰是导致三七不同部位间差异的标志物。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化学模式识别模型,能准确有效的区分三七不同部位,为三七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果中配糖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平亚  郝秀华  李铣 《中草药》1999,30(8):563-565
从西洋参果中分得6个配糖体。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20(S)-Rg3(Ⅰ),20(R)-Rg3(Ⅱ),-Re(Ⅲ),-Rd(Ⅳ),-Rb3(Ⅴ)和胡萝卜苷(Ⅵ)。化合物Ⅰ ̄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田七洋参冲剂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海强  谭德讲 《中草药》1999,(3):202-204
研究了田七洋参冲剂对小鼠抗应激能力,免疫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液系统的作用。结果表明,田七洋参冲剂可显著提高小鼠应激能力,明显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增强其抗心律失常能力,并能降低大鼠血液中红细胞的聚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