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灸对中风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方法:随机将46例中风早期病人分为针灸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进行临床治疗对比,采用MESSS量表积分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尤其是防止和减轻误用、废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方面。结论:对中风早期,生命指征稳定情况下介入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康复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在治疗4、6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4、6周后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康复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抢救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使中风患者的治愈率有所增加,急性期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也有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人群中的总患病率和致残率则大大上升,使2/3患者残留运动、言语功能障碍、心理或情感障碍及诸多并发症,造成终身痛苦。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正确处理可以大大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如正确的功能训练、变更体位和姿势、预防关节挛缩变形,预防褥疮、日常生活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及中国传统医学等恰当的康复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残疾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风偏瘫针灸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慧军 《河北中医》2000,22(8):639-640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大约3/4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针灸治疗历来是中风康复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综述如下.1 传统针法1.1 体针依据中医学理论,治疗中风偏瘫常循阳明多气多血之经取穴,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赵维平[1]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配以醒脑开窍、平肝滋肾的穴位.上肢瘫取肩骨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取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等穴.治疗70例中风偏瘫患者,基本痊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98.6%.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治疗中风急性期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中风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康复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随访60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60 d采用改良式Fugl-Meyer量表(FMA)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7、14、30、60 d上、下肢FMA评分及总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4、30、60 d上、下肢FMA评分及总分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4 d下肢FMA评分及治疗后第30、60 d上、下肢FMA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中风急性期,能明显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风所致偏瘫是老年常见病,随着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加,该病的康复问题日益重要。笔者从1983年以来,设立家庭病床收治中风偏瘫108例,采取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的康复治疗,收到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72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42岁,其中51岁以上者66例(61%)。 诊断:脑血栓形成88例(81%),脑溢血17例,脑溢血合并脑梗塞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部位:右侧瘫42例,左侧瘫66例。病程最短者半小时,  相似文献   

10.
早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168例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王爱国  王振华 《中国针灸》1997,17(9):537-538
早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168例康复疗效分析王爱国,王振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61041)主题词中风/针灸疗法,偏瘫/针灸疗法,康复早期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关键。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有良好疗效,但一般多在发病1周或脑水肿消退后,患者进人恢复...  相似文献   

11.
邵春萍 《吉林中医药》2007,27(12):44-44
近几年来,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病所致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生存下来的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认知等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偏瘫、偏盲、植物人等,从而大大影响生活质量。如果能在急性期注意开展康复治疗,就可有效地防止残疾的形成和加重。尤其在发病后前3个月的康复治疗是获得理想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1康复治疗的手段1·1针灸取穴主要遵循通督调神法和醒脑开窍法,在肢体、颈部、头部取穴。用来促进患者神志、肢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针灸的时候要强调针感,针刺以后病人得有反应,有了感觉以后才能有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医疗方法对中风病急性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220例、脑梗死480例,各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氏(BI)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针刺、推拿等疗法;各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脑出血、脑梗死两病在治疗4周后,FMA、BI指数评分均以治疗组为优。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治疗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干预.比较2组下肢功能改善率、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联合组下肢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风急性期应用通络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发病3天以内入院的为治疗1组,发病3天以后入院的为治疗2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西医常规处理和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络颗粒。治疗2周后评价各组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P<0.05)。结论:中风急性期应用通络法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帮助,而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张文生  邹忆怀  谢颖桢 《中医杂志》2000,41(12):723-725
以中风病偏瘫为研究对象,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研究重点,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功能水平。9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结果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而运动功能水平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西医康复方法具有互补性,以中西医康复方法结合的方式建立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滕卫  袁梦石 《中医药导报》2005,11(11):13-13,21
采用中药安神醒脑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设西药纳洛酮对照比较,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60.00%,后者为36.36%,提示在脑出血急性期直接从脑入手,采用中药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王先平 《山西中医》2000,16(4):35-36
采用电针大功率强刺激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5例,并设中药治疗34例为对照。结果:治疗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显效率47.3%,总有效率85.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显效率29.4%,总有效率67.5%。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U=5.62,P〈0.05)。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静 《河南中医》2003,23(11):82-83
中风病在我国城乡致残率约占86.5%,这不但给患者本人带来很大痛苦,也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成功的康复不仅取决于各种治疗,更取决于患者如何度过治疗之外的剩余时间,甚至睡眠的姿势,对预后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皮多点进针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运用头皮多点进针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并观测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清内皮素的变化。结果:观测组疗效显著(P〈0.05),观测组的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清内皮素有明显变4G(P〈0.05)。结论:头皮多点进针电刺激对缺血性脑中风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芪龙胶囊治疗中风(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消栓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芪龙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34例(75.56%)低于观察组总有效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