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研究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证明其病因为非特异性炎症。方法 回顾总结1985年5月至2000年10月所收治的28例THS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头痛形式、部位及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颅神经受损数量为1-5支;复发较常见,激素治疗效果明显,但可留有颅神经麻痹后遗症。1例病理结果显示,镜下可见病灶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未见肿瘤而细胞,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神经影像学检查:首次CT检查27例,6例显示海绵窦区病变;MRI检查21例,12例显示海绵窦区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12例,5例显示海绵窦区病变。复查时,首次CT或MRI阴性的12例中4例出现海绵窦区病变;首次CT或MRI阳性的12例中10例病灶明显减小或基本消失。CT及MR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表现均匀一致的强化。结论 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激素治疗效果,进一步证明了THS的病因为非特异性炎症。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和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应定期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和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证明其病因为非特异性炎症.方法回顾总结1985年5月至2000年10月所收治的28例THS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头痛形式、部位及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颅神经受损数量为1~5支;复发较常见,激素治疗效果明显,但可留有颅神经麻痹后遗症.1例病理结果显示,镜下可见病灶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未见肿瘤细胞,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神经影像学检查:首次CT检查27例,6例显示海绵窦区病变;MRI检查21例,12例显示海绵窦区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12例,5例显示海绵窦区病变.复查时,首次CT或MRI阴性的12例中4例出现海绵窦区病变;首次CT或MRI阳性的12例中10例病灶明显减小或基本消失.CT及MR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表现均匀一致的强化.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激素治疗效果,进一步证明了THS的病因为非特异性炎症.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和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应定期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和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巴庆华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104-105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多认为病因与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有关。1954年Tolosa首先报道1例具有眼眶周围疼痛、同侧眼球运动神经(Ⅲ、Ⅳ、Ⅵ)麻痹及角膜反射减弱的患者。脑血管造影示颈内动脉末端到虹吸部的狭窄。尸检发现动脉外膜炎。 相似文献
4.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及其病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19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颅神经受损的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以及1例病理结果,在此基础上针对1961年的诊断标准和病因,病理进行了探讨,其结果更支持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的病因,说明了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时机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Tolosa-Hunt综合征(THS)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在临床明确诊断该病寻找到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2001年~2009年我院确诊的22例THS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首发症状、脑神经损伤情况)、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THS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痛首发为主,伴多组颅神经损害,大部分病例病变侧海绵窦有影像学的异常改变.激素治疗有效,治疗后数周至数月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异常均明显好转或消失,但可留有颅神经麻痹后遗症及复发.结论 THS患者主要病因考虑为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CT、MRI检查对其确诊有重要价值.根据临床特征、病因及影像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和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Tolosa-Hunt综合征是由Tolosa和Hunt首先报道,是一种特殊的痛性眼肌麻痹,具有独特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我院自2001年共收治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巴庆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104-105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多认为病因与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有关.1954年Tolosa首先报道1例具有眼眶周围疼痛、同侧眼球运动神经(Ⅲ、Ⅳ、Ⅵ)麻痹及角膜反射减弱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Tolosa-Hunt综合征(Tolosa-Hunt syndrome,THS)是指海绵窦、眶上裂或眶尖部位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痛性眼肌麻痹。此文报道作者医院2004-01—2007-12收住的20例确诊为THS病例的临床特征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9~75岁,平均50.1岁。其中急 相似文献
10.
11.
Tolosa—Hunt综合征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报道7例Tolosa-Hunt综合征(THS)和11例非THS痛性眼肌麻痹病例的临床资料,并重点讨论了它们之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Tolosa—Hunt综合征特指因海绵窦、眶上裂或眶尖部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痛性眼肌麻痹,是一种少见的临床实体。1954年由Tolosa最先报道,1961年Hunt等首次提出了该临床症候群的诊断标准,1966年Smith和Taxdal首次将其命名为Tolosa—Hunt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进展,认为MRI是诊断该病最敏感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增强MRI应作为首选。现将我们诊断的5例患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慧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48-50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表现的头痛类型。以头痛及脑神经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治疗主要依赖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同时排除其他疾病。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回顾性分析2006-05— 相似文献
14.
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的海绵窦附近病变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磁共振(MRI)及数字减影(DSA)等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痛性眼肌麻痹的诊断和文献报道日见减少.有些早期诊断为本病的病例,经过细致的检查发现是海绵窦附近的病变.本文报告4例曾在疾病早期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的海绵窦附近病变,分析总结如下,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15.
Fisher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sher综合征是急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一种特殊或变异型,临床较少见,现将临床所见的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男3例,女2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5.2岁;诱因:上呼吸道感染4例,不明原因1例;首发症状:复视2例,四肢麻木乏力3例;眼肌麻痹5例,其中1例有部分眼内肌麻痹,眼外肌全麻痹4例,部分麻痹1例,核间性眼肌麻痹1例;其他颅神经损害: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舌咽、迷走神经麻痹2例,正常2例;四肢肌力:正常2例,肌力Ⅳ~Ⅴ级3例;肢体感觉:正常3例,四肢末端手套、袜套样痛触觉减退2例;共济失调5例,表现为步态不稳,肌张力降低等;腱反射消失4例,减弱1例. 相似文献
16.
张金萍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3):61-62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是一种因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肉芽组织引起眼眶疼痛并出现动眼(Ⅲ)、滑车(Ⅳ)、外展(Ⅵ)和三叉神经第一支(V1)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少见,且病因多样,易误诊。本文报告我科近10a来收治的12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asa-Hunt综合征,THS)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病因未明确,诊断时应慎重,需除外可引起头痛伴眼肌麻痹的其他疾病.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THS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1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的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病因支持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上需除外可引起头痛伴眼肌麻痹的其他疾病。故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重要帮助,确诊有赖于手术和病理检查,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可能因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激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9年收治的6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复视、面部麻木等。CT示海绵窦低或等密度病变,增强扫描时病变明显而均匀增强。头颅MRI示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显著均匀强化。6例患者均经改良翼点入路或眶颧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硬脑膜外入路4例,经硬脑膜下入路2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4例术后出现同侧第Ⅲ、Ⅳ、Ⅴ及Ⅵ颅神经麻痹,1例偏瘫,2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经颅底开颅和硬脑膜外入路手术切除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严格按界限整块切除;对血管瘤较小者或术后残留者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痛性眼肌麻痹的诊断、鉴别诊断、病因及预后。方法总结16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THS)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单纯动眼神经损害7例,动眼及滑车神经同时受累3例,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受累4例;累及到三叉神经第一、二支者2例。16例患者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头痛消失时间1~14d。眼肌麻痹恢复时间为10~65d,随访1年内有2例复发。结论THS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必需在多方面检查排除了其它引起眼肌麻痹的病变的基础上才能确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THS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