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输液泵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后防痰痂形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病人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了解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效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气道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及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措施。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护理气管切开患者50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气道湿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细致地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目前常用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对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护理工作量大。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输…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1].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2],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3].雾化吸入治疗是指将药物制成气溶胶,经吸入途径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4].  相似文献   

7.
通常人工气道建立后,患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患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这是多年来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对4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息进行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林见欢  黎春常  梁肖玉 《广东医学》2006,27(12):1790-1790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对于无机械通气、直接在气管套管吸氧的患者而言,理想的湿化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9.
人工气道湿化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厉建萍  王丽 《河北医学》2007,13(4):498-501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1],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造成①粘液纤毛系统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②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是抢救呼吸道梗阻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因病情需要,留置导管时间会延长,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吴为群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956-957
气管切开患者,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呼吸道的消除和防御功能减弱,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过长容易感染,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气道阻塞,使下呼吸道感染,炎症发生机会增加,因此必须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比较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气道湿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管内滴入法与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79例均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分成两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0.45%的盐水).实验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管内滴入,对照组39例用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稀释痰液、发生刺激性咳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痰痂形成、气道出血方面差异亦有显著(P<0.05),而在肺部感染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后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道内滴入湿化呼吸道,能有效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减少痰痂形成,减少气道出血,避免了频繁吸痰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并降低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后的湿化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和临床抢救呼吸道梗阻及呼吸衰竭的经典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而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湿作用,从而容易发生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湿化则成为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采用何种湿化液?气道温度、湿度应该怎样控制?湿化量应如何评估?理想的湿化装置应该有哪些条件?如何评价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呼吸道粘膜干燥,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的损伤,纤毛运动损害,分泌物干洁,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下呼吸道感染;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尤为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现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以湿化气道的二种方法予以分组对比观察护理,以便为临床探讨气道管理、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缩短堵管时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湿作用[1]。气管切开术后,通气改道,上呼吸道正常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极易造成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形成硬结,至细支气管腔阻塞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易致细菌侵入。可见,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充分气道湿化是极其重要的。我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36例气管切开的病人进行了充分的气道湿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上呼吸道具有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和过滤的功能 ,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清除吸入气道中的尘埃颗粒、微生物、有害物质及呼吸道分泌物。人工气道 (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的建立 ,使呼吸道的正常功能丧失。如果进入呼吸道的气体未经湿化 ,呼吸道粘膜干燥 ,纤毛运动减弱 ,使分泌物粘稠或形成痰栓、痰痂 ,不易排出或阻塞气道。因此 ,气道护理是确保患者气道畅通的重要措施。我院急诊科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 2 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均未发生气道阻塞现象。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护理不当易使人工气道形成痰痂[1]。随着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人工气道湿化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气管切开容易感染,置管时间过长,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因此气道湿化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气管切开容易感染,置管时间过长,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显得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