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心衰患者血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在慢性心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对 5 5 8例慢性心衰患者、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30例 ,肺心病 87例 (代偿期 38例 ,失代偿期 49例 ) ,30例 2型糖尿病及 70例正常人作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Ⅰβ(IL Iβ)、白介素 6(IL -6)的测定。对肺冠心、冠心、高血压、肺心病严重心衰作了 1∶1∶1∶1的病例对照研究。对 49例肺冠心严重心衰作了氯沙坦与福辛利的干预治疗。结果 ①心衰患者TNFα、IL Iβ、IL -6高于正常人 ,有统计学意义。② 2型DM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都有炎性细胞因子增加。③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 ,严重心衰患者增加显著 ,心功Ⅰ级、Ⅱ级增加不明显。④炎性细胞因子 3分位数及以上病死率明显增加。死亡病例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⑤TNFα、IL Iβ、IL -6、EF、MYHAⅢ、Ⅳ是独立的预测存活率的危险因子 ,多变量分析示TNFα、NYHAⅢ、Ⅳ级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⑥冠心合并肺心病心衰血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最高 ,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⑧氯沙坦及福辛普利干预治疗 1月 ,血炎性细胞因子均有下降 ,氯沙坦组更明显。血内皮素及NO/ET比值改善 ,福辛普利组 >氯沙坦组 ,生存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白介素-6(IL-6)与慢性心衰心脏功能和病因的关系。方法:对558例慢性心衰,30例慢性阻塞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87例肺心病,30例2型糖尿病,7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TNFα、IL-1β、IL-6作了临床观察,对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及冠心病合并肺心病严重心衰作了1:1:1:1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心衰患者TNFα、IL-1β、IL-6高于正常人(P<0.001);严重心衰患者上述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明显,与心功能级数成正相关,与射血分数成负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肺心病血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最高,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结论:TNFα、IL-1β、IL-6参与心衰心室重构,其血中水平受病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2、IL-27在2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70例2型CRS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Function Assessment,NYHA)将入选患者分为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NYHA Ⅳ级组;另选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变化,抽取静脉血用于检测IL-22、IL-27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NYHA Ⅱ级组相比,NYHA Ⅲ级组、NYHA Ⅳ级组患者外周血IL-22、IL-27水平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IL-27水平在NYHAⅣ级组患者高于NYHA Ⅲ级组(P<0.05),在对照组和NYHAⅡ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与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和NYHAⅣ级组间患者外周血IL-2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22与IL-27呈正相关(r=0.75,P<0.01),IL-22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68,P<0.01),IL-27与LVEF呈负相关(r=-0.64,P<0.01).结论 IL-22和IL-27参与了2型CRS的发生、发展,这两种细胞因子可能共同促进了2型CRS的病理、生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变化对心衰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肾功能和血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心功能Ⅱ级41例,Ⅲ级39例,Ⅳ级25例心衰患者及32例非心衰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UA水平,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Ⅰ、Ⅱ、Ⅲ、Ⅳ级各组心衰患者之间的BUN、Cr、UA相比有明显差别,BUN、Cr、UA则随着心功能分级递增而递增,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BUN、Cr、UA水平在严重心衰患者中更高,可独立预测心衰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分级)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随访6月,观察三组间血红蛋白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合并贫血发生率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6分钟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纠正贫血后则明显降低.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患者预后差,纠正贫血可以改善心衰预后.  相似文献   

6.
异舒吉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许多心脏疾患的终末期表现,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资料表明Ⅲ,按NYHA分级,心功能Ⅳ级患年病死率50%~60N,Ⅱ、Ⅲ级年病死率15%~30%。我们应用异舒吉配合常规改善心功能治疗,纠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48例,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心衰组包括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3组:Ⅱ级组20人,Ⅲ级组20人,Ⅳ级组22人,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TNF-α、IL-1β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β、TNF-α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IL-1β、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Ⅳ级组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参与慢性心力衰竭致病机制,它们之间可能还有相互作用及影响,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内皮素(ET)、心钠素(ANP)、内洋地黄素(EDF)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14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了ET、ANF的连续测定,随访结束时采用Cox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心衰组ET、ANF均高于正常人,随心功能恶化,增高更明显.EDF心衰低于正常人,随心功能恶化、则明显降低.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有ET、EDF、LVEF、心功能Ⅲ~Ⅳ级、老年.其中ET(χ2=47.9,P<0.001)和心功能Ⅲ~Ⅳ级(χ2=16.2,P<0.005)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ET值高于均值6倍以上者.结论ET连续测定是判定慢性心衰预后简便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卓一  黄小民  何煜舟  周晶晶  吴丽娟 《浙江医学》2011,33(10):1466-1467,1471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鉴别急诊呼吸困难病因中的价值及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呼吸困难患者共204例,由两位不知BNP测定结果的心内科医师判断诊断,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肺源性呼吸困难BNP值,心源性呼吸困难根据心功能(NYHA)分Ⅱ~IV级,分别测定BNP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左侧心衰和右侧心衰BNP值。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BNP值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NYHA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血BNP水平均高于Ⅱ级患者(P〈005或001);而NYHA分级为Ⅳ级患者的血BNP水平明显高于Ⅲ级(P〈0.01)。NYHA分级为Ⅲ、Ⅳ级患者血LVEF水平均低于Ⅱ级患者(均P〈005);而NYHA分级为Ⅳ级患者的血LVEF水平则低干Ⅲ级(P〈005)。左侧心衰和右N,5衰BNP值均升高,但左侧心衰BNP升值大干右侧心衰。结论对急诊呼吸困难患者测定BNP可以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BNP含量变化与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7例获得成功。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QRS波群时限〉130ms。随访3~10个月,分析术前、术后评价左心功能有关参数的变化。结果: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3~10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二尖瓣返流减轻,QRS波群时限缩短,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了Ⅰ~Ⅱ级,6min步行距离增加。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Ⅲ~Ⅳ级伴室内传导阻滞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