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目的 总结圆斑蝰蛇咬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1例圆斑蝰蛇咬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抗蛇毒血清治疗方案分四组:未使用抗蛇毒血清组(A组,15例)、抗蝮蛇毒血清组(B组,25例)、抗五步蛇毒血清组(C组,7例)、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联用治疗组(D组,14例),比较不同抗蛇毒血清治疗方案对靶器官保护作用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中、重度患者57例(93.4%),发生蛇毒诱发消耗性凝血病(VICC)39例(63.9%)、急性肾损伤(AKI)42例(68.9%),出院时治愈、好转47例(77.0%),死亡2例(3.3%);四组间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APTT)改善和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D组纤维蛋白原(Fib)升高优于A、B组(P<0.05),B组肾功能改善不及A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提示三种抗蛇毒血清治疗方案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圆斑蝰蛇咬伤早期易出现VICC和AKI,导致多脏器、颅内出血及多器...  相似文献   

2.
圆斑蝰蛇俗称“百步蛇”、“古钱窗”等,生性凶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多栖息于田野中。泉州地处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4~10月份为毒蛇咬伤的发病期。我院为闽南地区蛇伤患者首选的救治医院,统计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254例蛇伤患者中有96例为圆斑蝰蛇咬伤,占比达37.79%。现就圆斑蝰蛇咬伤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圆斑蝰蛇咬伤病人96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9例,年龄15~72岁。痊愈95例,死亡1例。住院天数:最长24 d,最短2 d。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出现蛇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8例。1…  相似文献   

3.
前有报导,咝蝰毒的溶血毒成份根据剂量的不同或具有凝血性质或具有抗凝性质。咝蝗毒对全血、血浆、血清的临床作用包括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本文是探讨咝蝰毒引起血液凝固机制障碍的原因。将从六个人的血样中得到的血清和血浆与不同浓度的咝蝰毒作用进行免疫扩散实验。所有六个人的血浆对咝蝰毒都呈阳性反应,即出现了两个清楚的沉淀弧,但血清则没有沉淀弧产生。这一结果表明,咝蝰毒和某些凝血因子间可能有“免疫学”的  相似文献   

4.
蛇毒对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蛇毒活性成分对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日本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蛇伤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血循毒和混合毒蛇咬伤病人的PT及APTT均延长;而神经毒毒蛇咬伤病人的PT及AFIT正常。结论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的蛇毒有明显的抗凝作用,神经毒毒蛇的蛇毒基本无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蛇毒活性成分对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日本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蛇伤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血循毒和混合毒蛇咬伤病人的PT及APTT均延长:而神经毒毒蛇咬伤病人的PT及APTT正常.结论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的蛇毒有明显的抗凝作用,神经毒毒蛇的蛇毒基本无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浙蝮蛇毒抗血小板聚集组分的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毒,特别是蝰蛇和眼镜蛇家族蛇毒含有相当数量作用于血小板的活性成分,它们可诱导或抑制血小板聚集。一些相关成分应用于临床有望作为有效药物治疗出血或血栓性疾病。江浙蝮蛇属蝰蛇类,是我国特有的蛇种。本研究以是否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为示踪,从江浙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并对其生化特性做进一步探讨。江浙蝮蛇毒经DEAE-Sepharose CL-6B,Sephadex G-75及在FPLC上利用SP-Sepha-rose和Mono Q层析,得到SDS-PAGE条带均一、分子量为65kD的蛋白质组分。该物质无磷脂酶A2、精氨酸酯酶及纤溶酶活性,具有拮抗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论:分子量为65kD的蛋白质组分,可抑制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蛇毒、蜂毒和其它一些动植物毒素能通过各种途径引起多种肾损害。蛇毒肾损害蛇咬后肾损害主要由血液毒毒蛇(如蝰蛇科)引起,较少由混合毒毒蛇(如眼镜蛇科)以及神经毒毒蛇(如海蛇科)造成。主要呈下列两方面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圆斑蝰蛇咬伤患者在广州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圆斑蝰蛇咬伤提供依据。 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圆斑蝰蛇咬伤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5年共收治毒蛇伤1481例,死亡3例,其中43例圆斑蝰蛇咬伤,死亡2例,占毒蛇伤总死亡率的66.7%(2/3);患者分布以广州珠三角地区(肇庆、云浮、佛山、江门)伤者居多,占74.4%,9~11月是咬伤高发月份,占44.2%(19/43),被咬伤者以农民为主,占53.5%(23/43),50~69岁为主要高发年龄,下肢咬伤占67.4%(29/43),蛇伤严重程度评分重度病例占74.4%(32/43)。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19,P<0.01)。 结论圆斑蝰蛇咬伤是广州周边地区毒蛇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对高发月份、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及高发部位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旦发生圆斑蝰蛇咬伤,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针对性诊治,必要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达比加群酯是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药代动力学通常可预测而不需常规监测,但在复杂临床情况下,实验室监测有助于评估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达比加群酯的主要实验项目有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蛇毒凝血时间(ECT)、稀释的蝰蛇毒时间(dRVVT)、凝血酶时间(TT)和稀释凝血酶时间(dTT)等,其中APTT和dRVVT可作为出血风险的筛查手段,TT可用于识别血中达比加群的残留抗凝效应,ECT和dTT与血中达比加群浓度线性相关,可作为指导达比加群酯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摘要:达比加群酯是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药代动力学通常可预测而不需常规监测,但在复杂临床情况下,实验室监测有助于评估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达比加群酯的主要实验项目有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蛇毒凝血时间(ECT)、稀释的蝰蛇毒时间(dRVVT)、凝血酶时间(TT)和稀释凝血酶时间(dTT)等,其中APTT和dRVVT可作为出血风险的筛查手段,TT可用于识别血中达比加群的残留抗凝效应,ECT和dTT与血中达比加群浓度线性相关,可作为指导达比加群酯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 蛇毒中的血液毒素含有与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和血小板功能有关的活性。血液毒素的生物学特征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这不仅因为对这些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对蛇咬伤患者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提供资料,而且为进一步阐明凝血机制以及蛇毒制剂在抗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线索。在我国,蛇毒的蛋白化学、结构与功能关系以及蛇毒制剂的应用研究均已有一些工作。其中,蛇毒制剂为抗栓药物的应用则发展较快。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进展,本文就加速和提高我国蛇毒制剂作为抗栓药物提出几点看法: 一、现已应用的蛇毒抗栓药物研究目前有三种蛇毒制剂在国内作为抗栓药物,即去纤酶、清栓酶和抗栓酶。它们来自不同种类的蝮蛇蛇毒,  相似文献   

12.
毒蛇咬伤是农村中夏秋季常见的急症之一。现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概述其治法和常用方药供参考。毒蛇按其所含蛇毒的主要毒性作用,一般分为神经毒、血循毒和混合毒(既含神经毒也含血循毒)三类。我国常见的十种主要毒蛇中,属神经毒类的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属血循毒类的有蝰蛇、五步蛇(尖吻蝮)、竹叶青蛇、烙铁头蛇;而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则属于混合毒类。各种毒蛇咬伤后出现的中毒症状不同。中医将各种不同的中毒症状分为三种基本证型,即风毒证、火毒证和风火兼证。  相似文献   

13.
蛇毒的主要致死毒性成份大致可以分为神经毒素及心脏毒素两类。目前已从多种蛇毒中分离出50多种神经毒,并搞清了它们的一级结构,合成了两种神经毒,即Cobrotoxin和α-Bungarotoxin。心脏毒素是广泛存在于眼镜蛇科多种蛇毒中的一种强碱性多肽,对机体有广泛的毒理作用,根据其某一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抗眼镜蛇毒动物实验筛选出一种药源广、疗效高的植物广谱蛇伤治疗药——820蛇药。自1982年起,对该蛇药的不同剂量及其根、茎、叶各部位的抗蛇毒作用进行研究,并与季德胜蛇药片和郴州蛇药片对比,结果如下: 实验材料 蛇毒 眼镜蛇毒 用人工取毒法取得,真空干燥成郴州眼镜蛇毒结晶。银环蛇毒和蝮蛇毒结晶购自长沙外贸局。 动物 小鼠和家犬。  相似文献   

15.
前言蛇毒是毒蛇的特殊唾液腺分泌的有毒液体,它的成分很复杂,毒理作用也是多样的,有些毒蛇如蝰蛇等的蛇毒突出表现在对血液凝固性的影响。大约在200多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某些毒蛇咬伤者全身中毒后发生  相似文献   

16.
蛇毒制剂近几年来较普及地应用于临床,各类蛇毒产品纷纷进入医药市场。蛇毒及其成分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化学、毒理学、药物学、医学等学科紧密相关的综合性交叉课题。本文复习文献,对蛇毒的药理研究、产品概况及临床现状作一评述。1蛇毒的成分和药理作用蛇毒具有:(1)类凝血酶(TLE)组分[1],能抑制纤维蛋白原的生成,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血浆粘度,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最主要成分。(2)溶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纤肽酶作用,激活纤溶,并能抑制凝血第Ⅷ因子。其优点是直接纤溶,且较链激酶、尿激酶和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强[…  相似文献   

17.
第48讲抗磷脂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尔固 《临床荟萃》2000,15(16):767-768
凝血过程中有三种反应,磷脂起重要作用即:①组织因子(TF)-活化因子VII,激活因子IX和因子X;②活化因子IX与因子VIII,激活因子X;③活化因子X与因子V激活凝血酶原.所谓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可抑制磷脂与因子X、凝血酶原结合,干扰凝血活酶形成,致凝血障碍,使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蝰蛇毒凝血时间(RVVT)延长.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8岁,厨师,因左手示指被圆斑蝰蛇咬伤4d于2012年6月5日18时由外院转入.患者于2012年6月1日11时许被蛇咬伤左手示指,当时左上肢肿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排黑便、血尿,无气促,到当地医院就诊,核对图谱为圆斑蝰蛇,先后予局部封闭、清创,14时使用抗蝮蛇毒血清9000U,起病第2天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逐渐上升,伴皮下淤斑、全身水肿、气促逐渐加重,并出现神志改变,先后予输注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血液滤过、抗感染等治疗,病情未能缓解,起病第4天X线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及右侧水平裂叶间积液,未除外肺水肿可能.凝血四项示PT 20.2 s,INR 1.6,APTT 103 s,纤维蛋白原2.4 g/L.起病第5天血白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0%,血红蛋白82 g/L,血小板12×109/L,血尿素氮15.4 mmol/L,血肌酐337 μmol/L,为进一步救治,转至我院.来院时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6/85mmHg.急性病容,神志欠清,呼之能应,对答欠佳.双眼睑水肿,双侧球结膜严重充血.左示指肿胀,腹侧呈黑色,咬伤处皮肤已行"十"字切开,切口各长约1.5 cm.背部、右上腹部、右下肢、阴囊可见大片皮下淤斑、肿胀.入院诊断:(1)左示指远端指间关节蝰蛇咬伤(危重型);(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肾、血液).  相似文献   

19.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秀云  张凤媛 《临床荟萃》2004,19(18):1047-1048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随着我国进人老龄社会,对其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用蛇毒治疗血栓栓塞性脑血管疾病,国内国外已经有了较深人的研究。在蝰亚科、蝮亚科和眼镜科等蛇毒中存在着一类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酶类,称之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可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凝块而起到  相似文献   

20.
背景:蝰亚科、蝮亚科和眼镜蛇科等蛇毒中存在着一类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的酶,称为纤维蛋白(原)溶酶(纤溶酶),可做为溶解在心肌梗死、中风等期间形成的血栓的抗栓药物。目的:分离纯化江浙蝮蛇毒纤溶酶,并分析其部分生物化学和药理性质。设计:对照观察实验。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7/2005-06在广西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完成。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5g,平均(20±2)g,鼠龄三四个月,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蛇毒冻干粉由广西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提供。方法:应用DEAESepharoseCL-6B阴离子交换柱和HiPrepSephacrylS100柱分离纯化纤溶酶,以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纯度、相对分子质量,应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定等电点,然后测定氨基酸组分及部分药理性质。主要观察指标:纤溶酶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和氨基酸组成,抑制剂对纤溶酶的作用,出血活性实验,纤溶酶对家兔体内抗凝活性的作用。结果:纳入30只鼠和12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分离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59100,等电点为4.98,SDS-PAGE为一条带,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为单一峰的纤溶酶。该组分属于金属蛋白酶类。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它含较多的酸性氨基酸。有微弱的出血毒性。具有较强且持久的溶栓效果。结论: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有微弱出血毒,具有较强抗凝活性的单一组分的酸性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