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细胞转化生长因子的研究仅有几年历史,它是八十年代肿瘤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这项工作首先由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IC)报告,他们发现一些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一些蛋白质,后者能使正常细胞发生转化,称其为“肿瘤细胞转化生长因子”;它的另一功能是促使肿瘤自身迅速生长,如果在培养基里,去掉肿瘤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肿瘤细胞本身停止生长。因为肿瘤细胞本身又具有这种因子的受体,这就形成正反馈系统。所以,有人又称它为“自身的生长激素”。  相似文献   

2.
用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经10μmol/L维甲酸(RA)处理后,其生长受到抑制,停留在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而S、G2 M期细胞的比例下降。光镜及图象分析发现该细胞经RA作用后,形态由长棱形为主且核大转变为以多边形为主且核小,核浆比例由0.595下降至0.247。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经RA作用后细胞膜上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上升。经RA处理的该株细胞,AFP的分泌量明显低于相应天数的对照细胞,而白蛋白的分泌量则明显增高。结果表明:RA可以从细胞生物学、形态学发生物化学水平逆转人肝癌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3.
肝癌细胞表型的逆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巴豆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表型逆转作用.方法:测定人胃癌细胞SGC-7901药物处理前后胃蛋白酶原(PG)和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力,数据采用Schefe's测试法分析.结果:巴豆生物碱处理能有效逆转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胃蛋白酶原活性,且能部分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肿瘤标志酶β-葡萄糖醛酸酶的表达.结论:巴豆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表型有逆转作用.在对胃蛋白酶原活性的逆转作用和对β-葡萄糖醛酸酶的表达的抑制作用较维甲酸好.  相似文献   

5.
用2mmol/L丁酸长期处理金仓鼠恶性转化细胞,得到一个丁酸依赖型的逆转细胞系.逆转细胞在形态、核质比例、增殖速度、琼脂表面生长能力等生物学指标上均接近正常细胞;且细胞内cAMP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高。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与金仓鼠细胞癌变相关的第15号染色体单体出现频率呈非随机改变,转化细胞为67%,逆转细胞仅占27%。提示丁酸对转化细胞的影响可能涉及生化物质的代谢和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应用突变c-Ha-ras质粒DNA转化小鼠C3H10T1/2纤维细胞,发现细胞获得恶性表型。本文合成了反义DNA,它与c-Ha-ras基因前4个密码子及其上游正链序列互补;并发现oligo可有效地抑制恶性转化细胞内c-Ha-ras基因表达、细胞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以及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作用。补骨脂素修饰oligo后,其生物学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应用突变c-Ha-ras质粒DNA转化小鼠C3H10T1/2纤维细胞,发现细胞获得恶性表型。本文合成了反义DNA(oligo),它与c-Ha-ras基因前4个密码子及其上游正链序列互补;并发现oligo可有效地抑制恶性转化细胞内c-Ha-ras基因表达、细胞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以及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作用。补骨脂素修饰oligo后,其生物学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南瓜蛋白对B16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通常按分子结构不同分为两型;Ⅰ型RIP为单链蛋白,如天花粉蛋白Ⅱ型RIP是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双链蛋白,如蓖麻毒素.Ⅰ型RIP与Ⅱ型RIP的A链一样,是一类RNA N-糖苷酶或多核苷酸;腺苷糖苷酶,具有抗生育、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南瓜蛋白(cucurmosin)是本课题组  相似文献   

9.
人血清载脂蛋白E显示有明显的多形性,不同的Apo E具有不同的受体结合活性。Apo E的某些表型与高脂蛋白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Apo E_2纯合子是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必要的诊断条件之一。 国外测定Apo E表型首先利用长达约20小时的超速离心分离人血清VLDL,然后进行等电点聚焦电  相似文献   

10.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解析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并探寻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对心血管疾病早期治疗和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细胞表型转化是指细胞在环境改变时失去其特定的表型特征而获得另一种表型特征的生物学过程,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总结了巨噬细胞极化、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和内皮间充质转化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潜在功能,希望与广大研究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成药复方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探讨肾疏宁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阿霉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用数字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肾疏宁治疗组和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共观察8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肾小球内α-SMA和TGF-β1染色阳性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的改变。同时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大鼠体质量、尿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内未见α-SMA表达,可见TGF-β1少量表达;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内α-SMA和TGF-β1显著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白蛋白、总蛋白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疏宁治疗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血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内α-SMA阳性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和TGF-β1阳性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α-SMA和TGF-β1呈显著正相关(r=0.637,P<0.01)。结论肾疏宁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减少肾小球内固有细胞α-SMA和TGF-β1的表达,降低24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可能是防治肾小球硬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较其母体维甲酸低毒的维胺酸(RⅡ)诱导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系分化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实验用10~(-5)mol/LRⅡ 且连续用药5代结果表明,经RⅡ处理后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H-TdR的掺入率显著降低,几乎丧失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瘤细胞由G1期向S期移行受阻断。此外,药物处理后的前胃癌细胞染色体主流范围下降,并开始出现二倍体细胞,且其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培养中的细胞由上皮细胞型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型。组织学观察发现,瘤细胞密度降低,可见到胞浆丰富区,局部瘤细胞出现极性;扫描电镜观察到RⅡ处理后的MFC细胞微绒毛丰富,丝状伪足的末端常见圆形膨大结构,而对照细胞表面多为折皱状结构,尚可见多量叶状伪足,但未见末端膨大结构。斑点杂交验证RⅡ能降低小鼠MFC细胞c-myc癌基因的表达,诱导v-fos癌基因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VSM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素作用后VSMC肌动蛋白(α-SM actin),RT-PCR 检测胰岛素作用后VSMC中bFGF、TGF-β、PDGF、matrix Gla和OPN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胰岛素组VSMC的3H-TdR掺入值比对照组升高47%(P<0.01), VSMC α- SM acti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的α-SM actin比胰岛素组染色深.而matrix Gla和OPN在培养的VSMC中mRNA的表达量,胰岛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bFGF、TGF-β、PDGF的表达胰岛素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可明显见到细胞骨架F-actin、G-actin重新分布.结论:在合成表型的matrix Gla和OPN表达量明显高于收缩表型,而合成表型的α- SM actin表达量明显低于收缩表型.提示胰岛素对VSMC的表型转化起了一定作用.胰岛素在促进了VSMC增殖的同时,伴有V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及细胞骨架F-actin、G-actin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14.
在对急性白血病 (AL )进行中医体质学、临床证候学探讨的基础上 ,认为体质是 AL 发生的根本 ,AL 易患人群是生机过于旺盛的火型人 ;认为清热养阴中药可以对抗 AL细胞形成的基础。研究中以清热养阴药作用于脐血造血细胞 ,使其发育成与 AL细胞表型相反的药物细胞 ,提取这种药物细胞全胞浆作用于白血病细胞 ,以达到逆转白血病细胞恶性表型之目的。实验结果表明 :清热养阴药能使造血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而分化能力加强 ,造血调控因子发生重新调整与组合 ;中药作用后的脐血细胞浆能够逆转 HL6 0细胞表型 ,表现为向成熟单核巨噬细胞分化 ,分裂能…  相似文献   

15.
清热养阴药作用后的脐血细胞浆逆转白血病细胞表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急性白血病(AL)中医发病机制探讨基础上,认为清热养阴中药可以对抗AL细胞形成的基础。让人脐血造血细胞在清热养阴药作用下发育,建造与AL细胞表型相反的细胞,再以其胞浆逆转AL细胞表型。实验结果表明:清热养阴药能使造血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而分化能力加强,造血调控因子发生重新调整与组合;中药作用后的脐血细胞浆能够逆转HL60细胞表型,表现为向成熟单核巨噬细胞分化,分裂能力下降,增殖抑制,出现凋亡。  相似文献   

16.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的表型转化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理状态下,VSMCs处在静止期,保持着收缩表型;然而,在病理状态下(如内皮损伤、细胞因子刺激),VSMCs由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由分化状态变为去分化状态。与此同时,其收缩蛋白表达下降,蛋白合成分泌增强以及生物学行为(包括增殖、迁移能力,细胞周期进程,凋亡,分化等)发生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血管疾病。研究表明,多种分子及信号通路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调控,其中 microRNAs在血管受到损伤后对基因的调控作用至关重要。该文就 microRNA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调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PPAR-γ在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eeptors-γ,PPAR-γ)在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使PPAR-γ过表达和表达抑制,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分化型VSMC标志物α-SMA和末分化型VSMC标志物OPN的蛋白表达,应用DNA合成率检测和细胞计数的方法 测定细胞增殖率,常规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降低SHR大鼠血压,并改善丰动脉血管重构.②SHR大鼠主动脉中OPN表达增多而α-SMA表达减少,应用罗格列酮可抑制上述改变.③SHR大鼠来源的VSMC中OPN表达增多而α-SMA表达减少,细胞增殖率升高,PPAR-γ过表达使细胞增殖率降低,并抑制OPN和α-SMA的表达改变.结论 PPAR-γ可抑制高血压VSMC向未分化表型的转化,可能是其改善高血压血管重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因电转移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很有前途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国外许多实验室正在建立这种技术。所转移的基因还大多限于标记基因的转移。本实验使用国内自制仪器(由实验者提出物理参数,北京师范大学低能物理研究所电子学组制造。)以PX_1TK质粒、PSV_2Neo质粒和PUCEJ质粒为外源基因,以MLTK-细胞、NIH/3T3细胞为受体细胞,分别进行了相应的转移与共转移试验,获得了受体细胞的瞬间表达、稳定转化和恶性转化;本实验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EJ-ras人癌基因的转移,通过~3H-  相似文献   

19.
T细胞生长因子(IL-2或TCGF)的研究在国际上开展得非常活跃,但有关疾病对IL-2产生影响的研究报导极少。本文在国内首次观察了63例正常人(健康献血员),48例恶性疾病(包括淋巴瘤22例、白血病16例。食管贲门癌10例)及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水平。实验表明,恶  相似文献   

20.
反义hTR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反义hTR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系SGC-7001恶性有型的逆转作用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构建包含端粒重复序列模板区的反义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率胃癌细胞系SGC-7901,比较观察反义hTR基因转染后7901细胞的hTR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体外生长增殖降低,体外生长增殖能力降低,接触抑制恢复、细胞凋亡率增加、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完全消失。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