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镁极化液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效果,提高AMI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将123例心肌梗死患者在采取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胺碘酮联合镁极化液(观察组)与单用胺碘酮(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100%,无心律失常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0.2%、心律失常发生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极化液能够有效预防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从而提高心肌梗死的内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硫酸镁极化液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硫酸镁极化液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寻找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针对老年人的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01年10月 ̄2006年6月收治的患有室性心律失常、年龄62 ̄84岁的老年患者78例分为A、B两组。A组应用硫酸镁极化液,其他治疗包括扩冠、促进微循环、降压、降糖、降脂、抗凝等治疗。B组未用硫酸镁极化液,其他治疗同A组。结果:比较A、B两组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硫酸镁极化液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经济,非常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极化液+门冬氨酸钾镁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住院治疗1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再按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亚组,治疗组另外给予极化液+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记录和分析各组患者7d内的再通率、心功能情况、心律失常类型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难与共者的心律失常、总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治疗再通率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亚组中溶栓组对改善患者心律失常、总死亡率和心功能与非溶栓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给予极化液+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预防心律失常和降低死亡率优于对照组,对改善心功能方面两组差异无明显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联用冠心宁极化液治疗急性心梗(AMI)前后QT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改变,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 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的QTd和QTcd,记录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的QTd和QTcd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用冠心宁和极化液能降低AMI的QTd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硫酸镁极化液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寻找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针对老年人的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01年10月~2006年6月收治的患有室性心律失常、年龄62。84岁的老年患者78例分为A、B两组。A组应用硫酸镁极化液,其他治疗包括扩冠、促进微循环、降压、降糖、降脂、抗凝等治疗。B组未用硫酸镁极化液,其他治疗同A组。结果:比较A、B两组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硫酸镁极化液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经济,非常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镁制剂在急性心肌梗塞 (AMl)早期抑制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对 3 6例AMI早期患者采用双盲对照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 (n =2 0 )和对照组 (n =16)。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钾镁液 ,观察溶栓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溶栓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5 .0 6,P <0 .0 5 ) ,但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MI患者早期应用镁制剂 ,可明显降低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虽病死率无明显降低 ,但对患者近期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24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或胺碘酮0.2 g,每日2次,加用丹参、极化液(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0%氯化钾,正规普通胰岛素4 U);治疗组则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2%利多卡因10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极化液治疗.结果 对照组均无效;治疗组有5例患者在用药的第4天后开始显效,用药1个疗程,未复发.其余患者均用药2个疗程以上.结论 利多卡因用于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脏毒性低,副反应少,短期应用作用不明显,按疗程治疗效果明显,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室性心律失常 ,经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时 ,应积极采取其它有效控制措施 ,减少心脏性事件的发生。1995年 2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们应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高危室性心律失常 2 7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 1979年 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择收住院的 AMI伴室速或室颤、经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患者 2 7例 ,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 4 3~ 78岁。前壁AMI15例 ,下壁 AMI4例 ,复合壁 AMI8例。持续性室速17例 ,非持续性室速 5例 ,室颤 5例。室速、室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 (VLP)、QT离散度 (QTd)、校正QT离散度 (QTcd)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 6 4例AMI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VLP、QTd、QTcd ,并对AMI患者随访 1年。结果 :AMI组VLP阳性率 (4 2 2 % )较对照组 (6 7% )明显增高 (P <0 0 1) ,QTd、QTcd分别为 74 2± 18 4ms和 81 3± 2 2 6ms较对照组 (2 8 4± 10 6ms和 34 8± 15 3ms)明显延长 (P <0 0 1)。 6 4例AMI患者随访 1年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18例 ,其中VLP阳性率、QTd、QTcd分别为 88 9%、86 5± 2 7 4ms、93 6± 34 8ms和非事件组(2 3 9%、6 2 7± 2 4 3ms、6 9 4± 2 5 2ms)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预测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有效性QTd分别为 6 6 5 %、85 4%、78% ,QTcd分别为 72 4%、71 3 %、71% ,VLP分别为42 6 %、92 8%、6 8%。结论 :VLP(+ )和QTd、QTcd明显延长与A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AMI患者预后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可靠的 ,非侵入性预测指标。其中以QTcd敏感性最高 ,VLP(+ )最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钾浓度与校正QT离散度 (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AMI的患者 82例 ,于入院即刻抽血测血清钾浓度 ,记录体表心电图 ,测量QTcd ,同时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检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82例AMI患者血钾浓度平均为 (3.5 1± 0 .6 5 )mmol/L ,低血钾共 36例 ,占 43.9%。低血钾组QTcd平均为 (6 1.3± 15 .1)ms,正常血钾组QTcd平均为 (34 .1± 15 .3)ms。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低血钾组为 80 .5 6 % ,正常血钾组为 19.5 7%。结论 AMI后早期血钾浓度降低者QTcd明显增大 ,更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不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操向瑛 《河北医学》2001,7(1):63-64
目的:观察心肌梗塞病人发病24h内及发病后48-72h r QTd变化情况,了解QTd与心梗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本组纳入心梗病人62例,分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未发生室民生心律失常两组,分别测量其发病24h 及发病后48-72h的QTd,并比较两组指标,结果:(1)发生室内性心律失常的心梗病人QTd显著高于未发生心律失常组,(2)心梗发病24h内QTd显著高于发病后48-72h ,结论:急性心梗病人测量QTd对于预则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3d内及4~30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3d内及4~30d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采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on baroreflex sensitivity,left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the subacute pha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再通25例,再通率83.33%;未通5例。再通病例中均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室性早博7例,短阵室速4例,室颤2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缓6例,死亡6例均为窦性心动过缓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早期溶栓仍然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缓慢心律失常死亡率明显高于快速心律失常(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镁极化液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78例此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镁极化液,对照组38例给予磷酸肌酸钠,对比心肌酶指标和心电图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T波改变、室性早搏、传导阻滞、ST—T段下降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用加镁极化液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指标,具有经济、有效、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调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方法 86例急生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2周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作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QTc)并计算QTd。同时观察治疗后24hVA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QTd显著减小,血脂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QT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梗死相关动脉 (IRA)自发性开放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AMI后 10 9例非溶栓病人 10~ 14天行冠造 ,观察 47例TIMIⅡ~Ⅲ级 (自发开放组 )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状况、IRA狭窄程度及 1个月时心脏超声结果 ,并与 62例TIMI 0~Ⅰ级 (未开放组 )者进行对比。结果 :自发开放组心功能较未开放组明显改善 (P <0 .0 1)、左室扩大及IRA狭窄≥ 70 %者例数较少 (P <0 .0 1) ,多支病变的发生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IRA的晚期自发性开放 ,对失去溶栓机会或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有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阻止心腔扩大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胺碘酮针与利多卡因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观察对象分成二组,其中65例给予利多卡因针,73例给予胺碘酮针。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二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个月内胺碘酮针组病死率有一定降低。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胺碘酮针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陈岚  徐进 《华夏医学》2011,24(3):261-262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给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9例,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结果:治疗组28例中,有效25例,有效率82.29%;对照组29例中,有效18例,有效率62.07%。两组在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J波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检测意义,探讨其中的缺血性J波患者与非缺血性J波患者的流行病学、24h动态心电图、心脏事件情况、临床微观观察指标的危险分型。方法在12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将ECG记录下缺血性J波患者定义为观察组(60例),将ECG未记录下缺血性J波患者定义为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首先都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再进行24h动态监测,同时检测两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等水平。结果在流行病学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性别、年龄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与心脏事件情况差异总体无显著性(P〉0.05),但是个别项目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钙蛋白T(cTn)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J波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地预测性,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