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5,(1)
红系祖细胞(BFU-E、CFU-E)体外培养过去在国内尚未开展。1983年11月在泰安召开的全国造血、止血、血栓学术会上,成立了全国造血细胞培养技术协作组,哈医大是核心成员之一。为了填补国内此项空白,会议决定委托哈医大负责建立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约定1984年再次开会进行交流推广。经过努力,红系祖细胞BFU-E 及CFU-E体外培养获得成功,细胞集落生长良好,提前完成了任务,并应用于临床测定正常人13例、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患者45例,操作过程由哈医大电教室编制了录像片。1984年10月在南昌召开了全国造血细胞培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8,(6)
本文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技术观察了50例血液病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19~64岁)的骨髓红系祖细胞CFU-E、BFU-E。结果表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BFU-E和CFU-E集落都减少甚至为重,说明再障是比BFU-E、CFU-E和CFU-D更早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异常所引起的;测定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其中急淋1例、急粒3例,BFU-E集 相似文献
3.
造血祖细胞培养测定是研究造血干细胞增殖情况的重要方法。BFU-E 和CFU-E 是只能向红系分化的红系造血祖细胞的不同亚群,体外培养时需要添加外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PO)。1971年Stephenson 以血浆凝块为支持物,首次培养成功人的骨髓红系祖细胞。我们采用甲基纤维素为支持物,培养了人的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BFU-E 和CFU-E,并作了定量测定。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BFU-E 和CFU-E 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此项工作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人多能造血祖细胞与前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essner培养体系为基础,并加以改良,在一个培养体系内培养出了人多能造血祖细胞(CFU-Mix)和前红系祖细胞(BFU-E),集落产率高于文献报道。同时,我们改进了细胞离心方法,使单个细胞集落形态完整,记数准确,为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单层琼脂法和微量甲基纤维素法对28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作了33例次CFU-GM和CFU-E的体外培养。其结果为未治AL患者的CFU-GM和CFU-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但有少数病例高于正常对照(1例)或在正常范围内(2例),我们认为这些患者体内存在促进CFU-GM生长的因素或对CSF-GM敏惑的CFU-GM,或存在LIA的对抗活性。CFU-E的生长情况与CFU-GM基本一致.但亦有不一致者,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有关。4例CGL中3例的CFU-E和CFU-GM高于正常对照,1例正常。 相似文献
6.
小鼠骨髓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分化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改良Iscove甲基纤维素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红系祖细胞,对形成的红系集落细胞分化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1)在低浓度红细胞生成素培养条件下,处于较晚发育期的红系祖细胞(CFU-E)可形成数十个细胞组成的集落,但各集落间的细胞数量及发育阶段的同步性有较大差异;(2)在高浓度红细胞生成素培养条件下,处于较早发育期的红系祖细胞(BFU-E)可形成数千个甚至上万个细胞组成的大集落,且集落内细胞的发育阶段具较高的同步性;(3)在CFu-E和BFu-E培养集落中均可观察到自然出现的核固缩及排核现象。以上发现为哺乳类红细胞自然排核学说及红系终末细胞中存在不利于细胞核增殖生长的“胞质因子”工作假说提供了有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BFU-E)及混合造血祖细胞(CFU-Mix)培养技术对于某些血液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造血细胞分化、增殖及调控方面的研究均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红系及混合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的集落形成依赖于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存在,在我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固体琼脂微量培养方法培养人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获得成功。培养体系中不需条件培养基和细胞生长刺激剂。显微镜下红、粒系集落区别明显,细胞形态清晰,方法简易,减少了所需细胞数量和节省了试剂,特别可节省促红细胞生成素。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由于细胞生物学的迅速进展,对造血干细胞的许多方面进行了实验与临床研究。有关人骨髓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研究由Gregory于1977年首获成功。本文采用Gregory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并加以改良,对13例正常人骨髓细胞进行红系祖细胞(BFU-E)培养成功,并获较高产率,培养14天可获高达40个左右中心的BFU-F集落。(一)材料与方法骨髓标本均采自健康的医务工作者共13人。男性10人,女性3人,年龄20~46岁,平均29岁。根据Gregory甲基纤维素法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造血细胞体外培养已从基础研究日益广泛应用到临床研究,有助于某些血液病的病因及病理探讨。我所1987年以来,对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粒系祖细胞体外培养(Gm—CFUc),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5)
采用体外单层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及液体培养法检测了脐血中CFU—GM和CFU-F,并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对照。结果显示:脐血培养7dCFU-GM产率约相当于成人外周血的5~6倍,但低于骨髓;培养14d的产率略高于骨髓,与骨髓培养7d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脐血中CFU-GM的集落大小、细胞构成明显不同于成人外周血及骨髓;脐血中可培养出CFU—F,但产率仅为骨髓的1/5,而外周血中则无CFU-F形成。提示人脐血富含造血祖细胞,且有不同于骨髓及外周血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以红细胞克隆性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文献报道大多数PV患者存在非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依赖性红系祖细胞生长,并推测它可能与PV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我们对21例临床诊断为PV的患者进行了EPO依赖性和非EPO依赖性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培养,探讨其与PV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体外单层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及液体培养法检测了脐知中CFU-GM和CFU-F并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对照,结果显示,脐血培养7dCFU-GM产率约相当于成人外周血的5~6倍,但低于骨髓;培养14d的产率略高于骨髓,与骨髓培养7d结果相比无血中可培养出CFU-F,但产率仅为骨髓的1/5,而外周血中则无CFU-F形成,提示人脐血富含造血祖细胞,且有不同于骨髓及外周血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大白鼠骨髓粒系祖细胞(GM-CFU-C)的体外琼脂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多种动物的粒系祖细胞(GM-CFU-C)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日趋广泛。但是,迄今对大鼠骨髓GM-CFU-C体外琼脂培养的研究方法国内未见公开报道,国外有关文献也为数不多。我们在小白鼠骨髓GM-CFU-C体外琼脂培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初步建立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建立人脐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实现内皮祖细胞的移植及实验研究提供足量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在EGM-2培养基中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鉴定EPCs。结果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在经EGM-2培养过程中出现梭形贴壁和铺路石样等形态;1周后既分化成EPCs,细胞免疫荧光CD133染色率在培养第7天为(67.2±2.12)%,免疫组化CD34染色率为(89.67±2.05)%,流式细胞仪鉴定该种细胞CD133与KDR的双阳性率达87.8%。可确定该细胞为EPSc。结论采用本培养方法可获得良好的内皮祖细胞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并观察其在体外增殖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进行诱导、分化和扩增,于培养第7天选择免疫荧光(DiI-acLDL/FITC-UEA-Ⅰ)鉴定EPCs,并且用流式细胞仪和RT-PCR方法观察上述细胞在第0、4、10和21天的CD34、CD31、KDR和e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梭形贴壁和铺路石样等形态;第7天免疫荧光染色表明,约70%的细胞呈双荧光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31和KDR表达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升高,至第21天分别达到(72.1±11.2)%和(81.0±12.5)%,而CD34在第10天达到高峰(38.0±13.4)%后,第21天下降为(28.3%±12.2)%;RT-PCR结果表明,第4、10和21天eNOS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本试验成功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出EPCs,在其体外扩增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过程中,CD31、KDR和eNOS等内皮细胞标志表达逐渐增强,而CD34的表达在内皮祖细胞的成熟分化过程中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并观察其在体外增殖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进行诱导、分化和扩增,于培养第7天选择免疫荧光(DiI-acLDL/ FITC-UEA-Ⅰ)鉴定EPCs,并且用流式细胞仪和RT-PCR方法观察上述细胞在第0、4、10和21天的CD34、CD31、KDR和e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梭形贴壁和铺路石样等形态;第7天免疫荧光染色表明,约70%的细胞呈双荧光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31和KDR表达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升高,至第21天分别达到(72.1±11.2)%和(81.0±12.5)%,而CD34在第10天达到高峰(38.0±13.4)%后,第21天下降为(28.3%±12.2)%;RT-PCR结果表明,第4、10和21天eNOS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本试验成功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出EPCs,在其体外扩增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过程中,CD31、KDR和eNOS等内皮细胞标志表达逐渐增强,而CD34的表达在内皮祖细胞的成熟分化过程中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对红系祖细胞 (CFU E)的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 15例脐血标本 ,用红系祖细胞单向半固体培养技术 ,观察 3种不同浓度的HCMVAD16 9株对CFU E集落形成的影响 ,用PCR和RT PCR检测集落中的HCMVDNA与latemRNA。【结果】 3个感染组的CFU E均减少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分别为 11 46 %、2 1 88%、34 45 % (P <0 0 5 ) ,显示CFU E集落数与HCMV感染浓度有关 ,病毒感染浓度越高 ,抑制程度越大。CFU E集落细胞中的HCMVDNA均为阳性 ,而latemRNA为阴性。【结论】HCMVAD16 9株可直接感染红系祖细胞 ,并抑制其分化与增殖 ,该抑制作用可出现于仅有病毒潜伏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人巨细胞病毒对红系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红系祖细胞(CFU-E)的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5例脐血标本,用红系祖细胞单向半固体培养技术,观察3种不同浓度的HCMV AD169株对C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用PCR和RT-PCR检测集落中的HCMV DNA与late mRNA。结果:3个感染组CFU-E均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1.46%、21.88%、34.45%(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