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留置鼻胃管的护理方法。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留置鼻胃管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124例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122例,成功率为98.3%;鼻胃管留置时间12~64d,平均28d;鼻胃管留置期间无自行脱落、误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鼻胃管置入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鼻胃管留置期间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高龄患者胃管置管方法和相关护理.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2组方法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指压胃管置管法一次成功率高于传统置胃管法,是适用于高龄患者胃管留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含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留置胃管的两法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对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及气管切开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改良常规置留置胃管方法,均采用了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本组76例,全部获得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其中采用侧卧位置管法48例,托下颌置管法28例;插入胃管一次成功70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达92.1%,二次成功4例,三次成功2例,且插管过程中患者未出现面色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改变,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采用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105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围麻醉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围麻醉期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规范气管插管困难患者麻醉护理流程,提高患者围麻醉期护理安全。方法制定气管插管困难麻醉患者麻醉前、中、后护理计划,按照计划对105例气管插管困难麻醉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105例患者麻醉插管平均时间5.8 min,麻醉复苏室(PACU)平均停留时间65 min,恢复期无并发症。结论气管插管困难患者麻醉前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麻醉护士全程参与麻醉过程,有利于缩短麻醉插管时间。气管插管困难麻醉患者应延期拔管时机,患者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大于60 min。  相似文献   

5.
余蓉  吴春树  陈虹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97-4198
[目的]探讨喉咽癌手术留置胃管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83例喉咽癌手术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的护理方法,并在安置胃管的最佳时间、选择胃管插入侧、加强固定、管饲量及次数的管理、密切观察病情,防止管饲并发症的发生、拔除胃管前后的护理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83例安置胃管患者中74例为术前置入,9例为术中置入;术后留置胃管时间14~66d,平均21.6d;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重视喉咽癌手术留置胃管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林买洁  郑建中 《现代保健》2011,(18):146-14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患者的胃管置入新方法,提高手术中插入胃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气管插管下全麻需胃管置入的患者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实验组采用气管导管经口腔插入食道,胃管经气管导管腔直接插入到胃内。观察两组的成功率、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成功率97.368%,平均操作时间7.8min,而对照组成功率74.286%,平均操作时间1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插胃管采用气管导管导入胃管的方式,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程爱玲 《现代保健》2010,(24):104-105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更换胃管方法的改进,以减少患者在插管过程中的不适和痛苦,达到人性化护理的目的 .方法 将30例昏迷气管切开后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插管方法--边插边拔法,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将气管套管上提的插管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改进后的更换胃管方法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的置胃管法,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气管切开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鼻饲护理。结果:所有患者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食物反流7例。结论:注意插管及鼻饲的方法,预防误吸和反流及呼吸道感染,尽早发现应激性溃疡及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1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为了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合理使用药物 ,现将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14例大面积烧伤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 31例总面积≥ 85 %烧伤患者中 ,确定真菌感染 14例 :男 12例 ,女 2例。年龄 2 3~ 5 9岁。住院天数 13~ 10 2d ,平均住院 5 7.5d。静脉切开插管 15次 ,皮肤 (痂皮 )切开静脉留置针17例 ,气管切开 10例 ,气管切开时间在伤后 <3d。手术切痂植网状异体皮 2 5次 ,异种皮 4次 (平均植皮次数 6次 )。留置导尿时间 10~ 39d。入…  相似文献   

10.
各种侵入性操作与医院获得性肺炎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各种侵入性操作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NICU 7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深静脉插管与HAP间关系。结果发生HAP 189例,感染率26.21%,HAP发生的相关侵入性操作主要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深静脉插管。结论针对各种侵入性危险因素,尽量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和避免反复插管,尽量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尽早去除各种留置管道,加强病房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制度。  相似文献   

11.
黄萍 《工企医刊》2015,(3):1433-143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影响因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40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通气58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感染组住院时间>14d、合并基础疾病≥2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低蛋白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风险比分别为1.130、6.525、5.510。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医院应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做好体位管理、应激性胃溃疡预防、呼吸机管理、康复护理,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同时做好护理管理,落实无菌操作、病房管理、整体护理,对于有多项高危因素患者如气管切开、重症肌无力,给予特殊强化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开胸术后并发肺炎(NP)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4例开胸术后并发肺炎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持续肠内营养,使用镇静剂和H2受体阻断剂时间,先前使用抗生素情况及病原学总结,并与64例为并发NP患者作比较。结果伴有高龄(〉60岁),使用镇静剂和H2受体阻断剂超过3d,先前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h以上及留置鼻胃管5d以上。持续肠内营养的病例数:N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校正多种混淆因素,先前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h以上及留置鼻胃管5d以上四种因素与开胸术后并发肺炎密切相关。结论先前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h以上及留置鼻胃管5d以上是开胸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应对有危险因素紧密的开胸术后病人进行早期干预。重视病原学调查,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对2008年2-12月在综合ICU住院并行机械通气的233例患者发生VAP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33例患者中发生VAP72例,感染率为30.9%;VAP发生率:住ICU时间>7d者为51.9%(56/108),机械通气时间>14d者为68.6%(24/35).气管切开、留置胃管者的VAP发生率与气管未切开、未留置胃管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糖皮质激素、制酸剂及昏迷者与未使用者及未昏迷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ICU VAP的高发生率与多种临床因素,如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改良胃管置入法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前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需留置胃管的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110例,按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取平卧位,采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取端坐位,留置胃管前含服舒泰3ml,并用舒泰代替石蜡油润滑胃管,5min后采用少量液体吞服置管法留置胃管。记录插管成功所需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观察插管中的不适反应,询问患者对插管过程的耐受程度,对比两组插管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4.5%,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仅为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胃管留置法能明显缓解食管癌患者术前插胃管时的不适感,取得配合插管的主动性,提高对插管过程耐受度,缩短插管时间,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等,较传统插管方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从左鼻孔留置胃管用于胃部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部手术患者术前在病房常规留置胃管,临床观察发现,护士们一般选择经右鼻孔留置,当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后手术,术中需要切除部分或全胃而需调整胃管长度时,胃管的再插入常常有一定困难;手术中全麻病人不仅不可能吞咽,而且因已经插入气管导管,胃管的再插入更加困难[1]。传统处理方法为:请麻醉医师将充气的卡弗放气,应用气管导管导引插胃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在危重病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并且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插管所用时间、导管管径、留置时间、口腔护理时间及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插管所用时间、导管管径、留置时间、口腔护理时间[(52.4±5.8)s、(6.1±0.4)mm、(20.3±5.1)d、(1.5±0.5)min/次]与对照组[(48.2±5.2)s、(7.5±0.5)mm、(12.1±3.9)d、(3.1±0.8)min/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0%,对照组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虽然插管所用时间较长,但导管管径小、留置时间长、口腔护理所用时间短,值得在危重病患者抢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谱力鼻胃管在头颈肿瘤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07年5月住院并留置普通鼻胃管的41例病人与2007年6月~2008年2月住院并留置艾普力鼻胃管的病人55例对两种胃管的使用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观察比较两种鼻胃管的应用效果。结果使用艾普力鼻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平均每例用时5min;使用普通鼻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6%,平均每例用时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艾谱力鼻胃管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的不适感,避免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神经内科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170例患者中脑梗死比例最高,为41.18%,高于其他原发疾病;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5.88%;70~79岁患者感染率为35.29%,高于其他年龄组;住院时间30~39 d组感染率最高,为55.88%;在侵入性操作中,气管插管患者占18.82%,气管切开占12.35%,留置导尿管占37.06%,留置胃管占30.59%,中心静脉穿刺占40.00%;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7.06%,高于其他感染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及严格无菌操作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鼻胃管对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胃管对医院获得性鼻窦炎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06年1月~2006年12月保留鼻胃管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前均行鼻窦CT检查,排除鼻窦炎。鼻胃管留置时间少于5d的患者予以剔除。研究分两个阶段。第1阶段,患者鼻胃管在留置7~14d后拔除或更换到对侧鼻孔留置。第2阶段,患者鼻胃管在留置5~7d后拔除或更换到对侧鼻孔留置。更换前检查鼻窦CT,记录拔除鼻胃管时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患病率和住院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病率,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共有76例患者入选,其中第1阶段36例(A组),第2阶段40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更换鼻胃管时间为(9.8±1.7)d,B组为(6.6±0.7)d,较A组明显缩短(P﹤0.01)。A组鼻窦炎患病率明显高于B组(83%对20%,P﹤0.01),但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患病率分别为44%和30%,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21±9)d,总住院时间为(25±10)d,与B组患者ICU住院时间(14.6±2.3)d和总住院时间(21±4)d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期在留置7d内更换鼻胃管可明显降低医院获得性鼻窦炎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对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共发生感染141例次;病原菌检出116株,革兰阴性菌90株占77.59%,革兰阳性菌21株占18.10%,真菌5株占4.31%;危险因素除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外,主要为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昏迷和留置胃管.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重点预防控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