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特点分析其超声表现特征,以提高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3例乳头状癌的术前超声表现,病灶大小、回声、边界、钙化、内部的血流、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伴随疾病等.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年龄平均46.7岁,男女比例为1∶5.41;173例共203个癌灶,乳头状癌灶与微小乳头状癌灶低回声、边界不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前者在血流丰富程度、微小钙化出现率、术前超声诊断率方面均高于后者(P值分别为<0.01、<0.05、<0.01);17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33.53%(58/173),其中乳头状癌与微小乳头状癌多灶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微小乳头状癌不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术前诊断率较合并其他疾病者高(P<0.05),乳头状癌有无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对诊断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综合考虑甲状腺结节直径大小、边界、回声、微小钙化、颈淋巴结转移、结节内血流及伴随疾病等指标能更好地诊断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3.
张艳波  刘增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78-287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声像图表现,旨在提高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有病理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资料92例,对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甲状腺癌患者共114个病灶,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作出正确诊断,其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形态呈圆形、不规则形,肿瘤的前后径和横径的比值(A/T)≥1,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低伴细小钙化,血流信号紊乱、血流速度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该院于2013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5例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医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45例具有类似超声影像学特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经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二维声像图的特征比对照组要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流参数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以圆形或类圆形实性低回声为主,部分可见钙化,多数结节边界不清,无包膜,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76%(32/42).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73.8%(31/42).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表现有其特征性,其边界不清,无包膜,低回声及微小钙化是诊断要点,超声检查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以圆形或类圆形实性低回声为主,部分可见钙化,多数结节边界不清,无包膜,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76%(32/42).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73.8%(31/42).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表现有其特征性,其边界不清,无包膜,低回声及微小钙化是诊断要点,超声检查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PTC术前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病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声晕、内部血流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高频超声特征。结果:本组27例PTC中16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17例、22例纵横比≥1、以实性低回声为主20例、出现微钙化18例、周边无声晕19例及内部血流丰富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高频超声在PTC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指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识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且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PTMC患者,根据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转移组(n=34)和未转移组(n=64)。比较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患者PTMC结节形态、内部钙化、侵及被膜和血流分布等高频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分析高频超声特征对PTMC伴LNM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关于结节形态、内部钙化、侵及被膜和血流分布等超声特征有明显差异(P<0.05),结节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分析,纵横比、内部钙化、侵及被膜、血流分布为PTMC伴LNM的具有正向预测价值。使用ROC曲线评价高频超声特征对PTMC伴LNM的预测价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0%、78.10%,AUC为0.832,95%CI为0.745~0.919。结论:高频超声诊断PTMC伴LNM时,结节形态、内部钙化、侵及被膜和血流分布等指标具有正向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频超声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啜彦 《黑龙江医学》2007,31(2):123-12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用高频超声进行二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特征为实质不均质低回声为主,伴有散在沙粒状微小钙化。结节较小,约0.5—3.0cm,大多数无明显包膜,但分界清楚,边缘毛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肿瘤结节都能测到血流信号,结节较大者多血供,微小结节少血供。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分析,有助于本病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疑似甲状腺乳头癌患者共计70例,均对患者进行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测方式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类方式检测结果。结果 在病理检测结果中,有21例患者为甲状腺癌微钙化,49例患者为不伴钙化;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效能比较:诊断符合率90.90%vs 78.40%;特异度89.55%vs 82.09%;灵敏度95.24%vs 66.67%。高频超声检查灵敏度、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方式在微小钙化、粗大钙化率及边缘钙化率方面及TI-RA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灶的检出方面,应用迈瑞DC-8EXP高频超声检查方式检出率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方法对59例(62个癌结节)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个癌结节超声诊断符合率64.5%(40/62),漏误诊率35.5%(22/62);声像图显示低回声者占88.7%,边界不清占77.4%,伴微小钙化占53.2%,血供丰富占62.9%,血流阻力指数(RI)≥0.75占59.7%,淋巴转移占19.4%。结论甲状腺癌声像图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特异性,低回声、边界不清、簇集微小钙化、血流RI增高及颈部淋巴结异常肿大伴钙化为甲状腺癌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潘邦杰  王斌策 《北京医学》2006,28(4):221-223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1982年至2003年收治的93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术前28例行针吸细胞学检查,19例确诊.68例(73.1%)行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22例行患侧次全切除术;3例行全甲状腺切除.55例颈淋巴结转移者中,15例行功能性颈部清扫术;38例行局部颈淋巴结清扫术;仅2例行根治性清扫术.无手术死亡者.结论PTC术前诊断困难,针吸细胞学检查是惟一能术前确诊的方法.对PTC治疗应以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为主,全甲状腺切除术仅用于双叶癌、多灶癌、有远处转移须做131I治疗的患者.有颈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无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除原发癌明显向包膜外或腺叶外侵出者外,没有必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TRβ1在PTC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与PT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TRβ1在PTC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对PTC分子靶向治疗中靶点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Rβ1在46例PTC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中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PTC组织中的TRβ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χ2=4.423,P=0.035)及正常组织(P〈0.05)。TRβ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以及TNM临床分期存在明显相关,转移组中TRβ1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TRβ1有可能成为判断PTC预后及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细胞角蛋白19及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细胞角蛋白 19(CK19)和Ki6 7的表达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5 4例甲状腺病变中单克隆抗体CK19、Ki6 7的表达。结果 CK19在1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全部表达 ,且多为强阳性表达 ;而在良性病变中 ,表达率为 5 2 94 % ,且无 1例强阳性表达。Ki6 7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 5 7 14 % ,在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为 16 6 7%。结论 CK19和Ki6 7阳性表达对甲状腺癌 ,特别是乳头状癌具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超声特征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辽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4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进行评分。结果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肿瘤边界不清晰、钙化、肿瘤位于上极、甲状腺被膜的接触部分〉25%的肿瘤周长的发生率高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5分为诊断界点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灵敏度为0.846,特异度为0.786,AUC为0.891。可以认为超声积分2.5分是鉴别PTM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点。结论超声积分2.5分是鉴别PTM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点。若甲状腺癌结节积分〈2.5分,则颈侧区淋巴结不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若甲状腺癌结节积分≥2.5分,则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再次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再次手术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对1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甲状腺癌再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除1例因癌肿侵犯包绕颈总动脉和臂丛导致无法完全切除外,其余均获成功。其中淋巴结肿块单纯切除术3例;甲状腺一侧全切,对侧残留腺体切除2例;患侧残留腺体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2例;一侧肿块切除,对侧全切加颈淋巴结清扫2例。术后均未发生新的并发症。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由于易经淋巴道转移的特点,可导致甲状腺癌的复发,应积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5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nCLNM组,10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结果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回声、孤立灶及T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4,95% CI:1.006~1.103)、性别(OR=6.499,95% CI:1.902~22.200)、TSH(OR=1.904,95% CI:1.395~2.598)、TGAb(OR=3.022,95% CI:1.005~9.084)、边缘(OR=11.483,95% CI:3.196~41.255)、纵横径比(OR=4.409,95% CI:1.508~12.890)及最大径(OR=1.894,95% CI:1.250~2.869)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性别、TSH、TGAb、甲状腺结节边缘、纵横比及最大径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50例CN。期PTC的临床资料。结果pN+219例(48.67%),pN。231例(51.33%)。转移淋巴结的分布以Ⅵ区最常见,为46.22%(208/450)(单侧甲癌41.08%,双侧甲癌58.09%);其次是Ⅱa、Ⅲ、Ⅳ区:分别为4.44%(20/450),6.00%(27/450),8.89%(40/450),Vb区较少淋巴结转移,为2.22%(10/450),而I区清扫2例均未见转移。当肿瘤直径≥1.0em、侵犯包膜或多灶性、男性、年龄〈45岁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另外,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者,患侧33.57%(48/143)Ⅱa、Ⅲ、Ⅳ区淋巴结发生转移;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对侧Ⅵ区10.48%(13/124)发生转移。结论PTC最常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其次为Ⅱa、Ⅲ、Ⅳ区,建议初次手术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当肿块直径≥1.0cm、肿瘤侵犯甲状腺包膜或Ⅵ区淋巴结转移超过3枚以上时,应适当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1Ⅱa~Ⅳ区)。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时,建议清扫对侧Ⅵ区淋巴结;位于甲状腺上极时,建议清扫患侧Ⅱa、Ⅲ、Ⅳ区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波  孙清阳  孙涛 《吉林医学》2010,31(28):4865-4867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乳头状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8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行I131核素治疗,并采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结果:术后观察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肝肾功能损害,无骨髓抑制及白血病和肺组织纤维化发生。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彻底切除腺体内恶性肿瘤及潜在转移性病变,并为术后进行I131治疗创造有利条件;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是正确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