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痿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也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对痿证进行了论述,《针灸甲乙经》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痿证的认识,提出了痿证的针灸治疗方法。本文从痿证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针灸治法阐述了痿证。  相似文献   

2.
董玥  黄雪莲 《新中医》2020,52(9):8-11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病证。笔者通过查阅历代中医药治疗痿证的相关文献,梳理从湿热论治痿证的源流,并浅析其临床应用。纵览古今,从湿热论治痿证是痿证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治法多为清热利湿、补益脾胃,方用二妙散合健脾的药物。笔者通过整理从湿热论治痿证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痿证是一种以肢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治疗痿证以康复支持治疗为主,并未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学对痿证有详细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但尚无文章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综述,故对古代中医治疗痿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进行归纳总结,使中医临床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借鉴,以发挥中医药治疗痿证的特色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对痿证的认识,奠定了痿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痿证的认识独到,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对《黄帝内经》理论有所继承,而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予以发挥。主要体现在以"肢体痿废"之名阐释痿证、立风寒痰涎三端致痿之说、从胸中大气论治痿证、衷中参西以论痿4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痿证的认识源远流长,唐代之前,对痿证论述最多的当属《黄帝内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内经》就提出了"痿"的概念,对痿的病因、临床症候、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都有详细记载,还设立专篇讨论痿证,并提出了五痿分型。《难经》进一步指出了痿证的预后发展。汉代张仲景创立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对痿证论述有所发展。晋、南北朝时期,对痿证较少有专题论述,多是沿用《内经》理论或是仅收录治痿验方。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统计分析马培之治疗痿证的医案,挖掘其治疗痿证的用药特色,探讨马氏辨治痿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马氏认为痿证病位在肢体筋脉、肌肉,脏腑虚损为本病的基本病因,津液亏虚,肢体筋脉失于濡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治疗上,马氏从脏腑入手,以肝、脾、肾三脏为主,指出痿证多为虚,虚多责于肝肾阴虚、脾胃虚弱以及脾肾两虚;在临床对痿证的遣方用药上,主要以补肝肾、补脾胃、补脾肾为主,兼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综合运用多种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7.
痿证是一种病程较长、治疗上缠绵难愈的常见病,属疑难病症范畴。四川省名中医胡玲香教授从医40余年,在痿证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现探讨其诊治痿证的经验,并作总结整理,继承名老中医经验。  相似文献   

8.
孟毅 《光明中医》2009,24(10):1964-1965
痿证是指肌肤枯萎、筋骨关节弛缓、痿弱不用的一类病证.<黄帝内经>中既有专论痿证的篇章,亦有散在的论述,对痿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作了详细的论述.痿证的发生,或因外感,或由内伤;痿证的治疗,<灵枢·根结>提出"取之阳明",<素问·痿论>更强调"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素问·太阴阳明论>亦载有"脾病而四肢不用"之说,<内经>句句金石之言,皆昭示痿证治疗当从脾胃着眼.  相似文献   

9.
刑国利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5):70-70,F003
从古代文献记载及近十年的文献报道,论述针灸治疗痿证的现状和研究的情况,认为针灸治疗痿证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既有利于痿证的恢复和控制其发展,又经济、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孟宏  图娅 《中医药信息》2001,18(5):49-52
从古代文献记载及近十年的文献报道,论述针灸及中医药治疗痿证的规律,并列举痿证相应的西医病名及治疗方案,从而说明痿证的治疗现状和研究的情况,提出今后的研究应从实验与临床,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机结合,寻找针灸治疗痿或针药结合治疗痿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is a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damaged muscle fibers and reduced numbers of muscle cells due to various causes. Muscle atrophy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heart failure, diabetes, and aging‐related diseases. Isobavachalcone (IBC) is a flavonoid found in various foods and natural products, and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its diverse effects, including its neuroprotective and anticancer effects. However, no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IBC on muscle atrophy. Thu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IBC on prevention of muscle atrophy. To evaluate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IBC on muscle atrophy, we used C2C12 myoblasts and induced muscle atrophy by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IBC 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uscle atrophy F‐box and muscle RING finger‐1 in response to damaged muscle cells, thereby restoring the expression of myosin heavy chain and myogenin. Moreover, IBC regula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the nuclear factor‐κB and p38 and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and heme oxygenase‐1, which ar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oxidative stres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BC acted to relieve TNF‐α‐induced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by regulating the factors related to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相似文献   

12.
视神经萎缩是病理性诊断,但是被国内外临床误称为诊断术语。视神经萎缩不代表预后“无治疗希望”,其实有很大的康复潜力。通过对残余视功能的挖掘,患者能够恢复部分视功能。追求视神经萎缩患者“有生之年之有用视力”是每一位眼科医生努力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窍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视神经萎缩患者61例94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针刺治疗。治疗组31例48只眼选用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常规穴位配合"窍明穴",对照组30例46只眼只选用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常规穴位,4周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3,P<0.05)。结论针刺枕叶视中枢对应头皮部穴位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效果优于针刺常规穴位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中药,针灸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对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应用中药,针灸和穴位注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108例视神经萎缩进行了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视和和视野改变刊物了比较,并对治疗效果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治疗病例中好转113只眼,无效21只眼,有效率84.3%。结论:中药,针灸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是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之一;治疗效果与发病原因,病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之-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入选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补肾益气健脾方,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补充维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视力改善及视野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可有效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姜婧 《天津中医药》2018,35(3):208-209
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的多系统萎缩的验案,为临床治疗多系统萎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中医对阳痿的认识已有3千年的历史,《素问?痿论》中又称“宗筋弛纵”和“筋萎”,“思想无穷,所愿不得,发为筋痿”.《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称阳痿为“阴痿”.《类证治裁》说“伤于内则阳不起,故阳之痿”.《伤寒杂病论》将阳痿列至虚劳篇,“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总结历代医家思想,笔者认为应从虚劳、从肝和从瘀三个方面论治阳痿.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2):94-95
下运动神经元瘫临床表现的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与《素问·痿论》所述痿病之足痿不用、爪枯、肉蠕动相似。肉蠕动是指肌束颤动,而非肌肉软弱无力。根据临床表现,痿病应包含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或其他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性疾病,而不包含上运动神经元瘫和肌源性肌萎缩疾病。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应用健脾养胃法治疗此类疾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视神经萎缩患者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艾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为4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视神经萎缩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3月~2014年03月视神经萎缩患者12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视神经萎缩患者分为D1组(治疗组63)与D2组(对照组63例)。D1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给予临床治疗,D2组:采用西医疗法给予临床治疗。此后,对比D1组与D2组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视神经萎缩患者分别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D1组与D2组表现出显著差异,前者优于后者明显(P〈O.05)。结论:针对视神经萎缩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给予临床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明显,在改善患者的视野以及患者的视力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