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汉武 《健康世界》2014,(11):60-61
冻疮常见于冬季,其主要症状是局部皮肤因受冻反复出现红斑、肿胀性损害,并伴有瘙痒,严重时可出现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症状减轻或自愈,易复发。 冻疮的易发部位和人群 发生冻疮的部位多在四肢的末端和耳廓等处。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冻伤是人体较长时间暴露于寒冷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其发生除外界冷冻作用外,还与潮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潮湿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同样的冷冻条件下,湿度大时易发生冻伤。因为水比较能传热,衣鞋受湿后保温能力差,皮肤受湿后对  相似文献   

3.
寒冷刺激皮肤血管,引起血管功能失调,导致皮肤局部水肿、水疱形成甚至组织坏死即为冻疮。冻疮好发部位多在手足和耳鼻、脸颊。按受冻和病症发生情况,习惯上分为红肿剌痒和水泡溃疡两个阶段。寒冷是冻疮发生的基本条件。潮湿、鞋袜过小、脚常出汗、活动较少、营养不良和疲劳等,是冻疮发生的重要诱因。其实,冻疮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4.
正冻伤是人体局部或全身处于寒冷、潮湿或有风的环境下,引起机体热量散失过大,体温下降而发生的损伤,国内外根据损伤程度分为Ⅳ度,Ⅰ度和Ⅱ度称为轻度冻伤,损伤仅局限于表皮及真皮层;Ⅲ度和Ⅳ度称为重度冻伤,损伤达皮肤全层或深达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往往造成肢体严重损伤,甚至坏死、截肢等[1-2]。  相似文献   

5.
许秀珍 《健康向导》2012,18(1):27-27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性损害,病程缓慢。本病系寒冷的异常反应。因长时间寒冷(10℃以下)作用于皮肤所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链锯振动能引起称做振动综合征的一群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发生或同时发生,它们包括由于寒冷而诱发的,发作性手指局部缺血,即所谓外伤性血管痉挛病或振动性白指,以及手和手臂的麻  相似文献   

7.
有些疾病好转后及恢复期回到家中调理,如护理不当易产生褥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还能促使原发病恶化,个别病人可因褥疮引起的败血症而死亡。 褥疮的形成过程,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软组织坏死。由于病人身体的局部组织受压过久,或皮肤受潮湿摩擦的刺激,致使诊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褥疮,最初皮肤有红肿热痛症状,如及时除去致热原因,可阻止褥疮发展,若处理不当,会因静脉血瘀聚,皮肤变为青紫色,产生皮下硬结,皮肤水肿变薄发亮或出现水泡,此时极易发生破溃。如继续发展,则局部变冷,感觉减退,发生组织坏死而形成溃疡,溃疡可由浅变深,深者可选肌层或骨骼。  相似文献   

8.
冷伤是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寒冷低温侵袭后发生的局部或全身的组织损害。其发生除了直接受寒冷作用外,还与空气温度、湿度、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因体弱、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创伤等引起的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了解冷伤的起因、症状、临床表现,将增强人们对本病的重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不但有利于提高治愈率,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本病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低温作业的劳动卫生与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凡在寒冷季节从事室外或室内无采暖或有冷源设备的低温条件下作业均属低温作业。低温作业主要劳动卫生问题是寒冷的影响。寒冷除能引起某些生理反应外(如冷感、皮肤温度降低,末稍血管收缩,寒颤……等)并能影响劳动能力和工作效率,严重时可造成冷损伤或诱发、加重某些病症(如哮喘、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在户外作业的异常事故中还有发生冻僵和冻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寒冷性多形性红斑是最常见而极易与冻疮混淆的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时通常呈紫红或深红色斑丘疹,也可有水泡产生,可伴有全身症状,该病的发病原因不清。一般认为是人体皮肤小血管对寒冷等物理因素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由于寒冷的刺激而引起人体暴露部位的小血管收缩;  相似文献   

11.
张贵香 《泰山卫生》2005,29(4):41-42
褥疮,又名“席疮”,是病人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及磨擦刺激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临床常发生于久病卧床或翻身较少的患者造成局部皮肤的溃破而发生褥疮。局部早期红、肿、溃破后疼痛继发感染后发烧、溃烂,向周围和深部组织扩展,甚至达骨骼和关节,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由于褥疮发生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及时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不少老年人因肛门瘙痒而整天坐卧不宁,特别是夜间肛门瘙痒常会引起失眠,严重者还可导致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等全身性疾病。1老年人肛门瘙痒的原因(1)肛周皮肤局部的生理变化老年人因应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缺少皮脂的滋润,皮肤干燥,肛门周围皮肤皱褶增多,粪便、汗液及污垢容易积聚其中而经常潮湿、不清洁,容易使细菌滋生,故易发生肛周皮肤粘膜交界处的慢性炎症而引起肛门瘙痒。(2)真菌感染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季节,体质肥胖多汗的老人容易发生皮肤真菌感染而引起股癣或臀癣,往往因皮损扩大,波及肛门附近而引起肛周瘙痒。主要…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瘙痒症指皮肤局部无明显的原发性损害,而主观上有较剧烈或顽固的瘙痒感觉的皮肤病。分全身性和局限性瘙痒症两种,病情顽固使人入寝难眠。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可因为某些内脏疾病引发皮肤瘙痒,多在新陈代谢、内分泌、肝脏、肾脏、胃肠疾病或有寄生虫的候发生,并和精神因素有关。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也可因皮肤本身的特殊因素,如皮肤干燥、萎缩、脱屑或天气寒冷干燥、室温过高或某些毛绒衣衫的磨擦刺激,特别有部分  相似文献   

14.
寒冷的季节,或长时间处在暖气房内,会引起皮肤过于干燥等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干燥的寒风使皮肤失去大量的水分,而暖气将让皮肤变得更加干燥,这样就会导致皮肤变得粗糙,没有张力及弹性,发痒,产生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包志伟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27-927
冻疮是机体局部遭受寒冷侵袭引起的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造成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瘀血,大量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性红斑,形成水疱,甚至溃烂、灼痒,遇热显著;多发于身体的末梢和暴露部位,如手、足、耳、面颊部,以青年女性多见;患者多具有冻疮素质,每到冬季,老疮处易复发。中医认为,该病多为寒冷侵袭、气滞血瘀引起,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治。笔者通过运用甘草与芫花、花椒合用,对67例手足冻疮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67例,其中男17例,女50例;年龄为18~…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人由于冬季易加重神经和血管性病变,腿脚溃疡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要防止此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人必须做好冬季锻炼。 糖尿病人走长路后下肢疼痛,易出现间歇性跛行或外伤,而诱发局部感染;冬季天气寒冷,糖尿病人常有血管病变,血液粘稠度升高,微循环血流量减少,组织细胞的营养和氧气缺乏,皮肤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局部皮肤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局部皮肤并发症的12例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局部皮肤并发症,与患者皮肤对透明敷贴上的黏胶或消毒剂过敏,敷贴粘贴方法不正确引起的张力性损伤、敷贴更换过频,引起表皮撕脱等有关。结论选择柔软、透气性佳,黏性温和、低致敏性敷贴和不含乙醇的聚维酮碘消毒剂,正确更换敷贴,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宣教和观察等,是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寒冷的季节,或长时间处在暖气房内,会引起皮肤过于干燥等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干燥的寒风使皮肤失去大量的水分,而暖气将让皮肤变得更加干燥,这样就会导致皮肤变得粗糙,没有张力及弹性,发痒,产生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外源性光敏性皮炎(exogenous photosensitive dermatitis)通常是指继暴露于某些外源性光敏物(photoacfive agents)和紫外线(uluaviolet,UV)后发生的一组皮肤反应,即在暴露于光敏物后同时局部皮肤受日晒或其他UV照射后引起的炎症反应。其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源性光敏物经皮肤接触或内服吸收后到达皮肤,二是皮肤吸收一定能量和特定波长的光线。  相似文献   

20.
冻伤     
冻伤又称冷伤为外周环境寒冷性损伤,几乎仅见于人类,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全身的损伤称为冻伤。冻伤属物理因素伤害,是寒冷地区或从事低温下作业人员的常见急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