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表面肌电(sEMG)技术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评估上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及操作指南且至今未能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现状,本文对基于sEMG技术的吞咽功能评估及PSD评估与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不同表面电极在吞咽肌电信号采集及参数解读方法学上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与总结,拟为PSD的sEMG评估及诊断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信号样本熵与脑卒中偏瘫下肢腓肠肌痉挛等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3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受试者,对偏瘫下肢腓肠肌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采用单通道无线蓝牙肌电传感器记录被动牵伸状态时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引入样本熵计算方法提取sEMG的特征信息,分析其与痉挛等级的相关性,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对采集的sEMG进行熵值分析,结果显示MAS评估为0级、Ⅰ级、Ⅰ+级、Ⅱ级、Ⅲ级的偏瘫下肢腓肠肌sEMG样本熵分别为:0.6947±0.169、0.7951±0.244、0.8249±0.145、0.8305±0.232、0.9489±0.371,对样本熵进行线性拟合,发现样本熵均值曲线随痉挛等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样本熵与MAS相关(r=0.745,P<0.05),进一步验证发现样本熵符合肌电信号特征与痉挛等级的映射关系。结论:sEMG样本熵可用于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性肌张力的量化评估,有望为病理性痉挛的精准康复提供有效的检测及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dynamic electromyography,DEMG),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引导、放大、显示和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其最大的特点是非损伤性、多靶点检测以及信号特征变化与内在生理、病理改变的一致性。采用sEMG技术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肌肉神经功能状态、指导康复治疗以及康复疗效评估等,已经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一  相似文献   

4.
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表面肌电图(sEMG)是一种无创功能测评方法,通过记录运动时肌肉肌电图的振幅、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反映肌肉功能的水平。笔者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时sEMG信号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脑卒中后神经肌肉康复训练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改善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 (FMA)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下肢运动功能;对股直肌、股外侧肌及半腱肌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并用改良Bathel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FMA-LE、ADL及sE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FMA-LE、ADL及sEMG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低频rTMS能改善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和sEMG检测。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为(7.65±0.88)分,与组内治疗前的(2.75±0.64)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6.10±0.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上肌群的sEMG最大波幅和吞咽时程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EMG最大波幅和吞咽时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结论NMES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sEMG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双侧大脑半球治疗单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Hz rTMS组12例、3Hz rTMS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3组患者在两侧大脑半球吞咽皮层代表区分别给予5Hz rTMS刺激、3Hz rTMS刺激和假性磁刺激。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sEMG)记录下颌舌骨肌振幅及时程。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SSA分值和sEMG振幅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EMG时程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5Hz rTMS组和3Hz rTMS组患者相比对照组sEMG振幅和时程改善缩短(P<0.05),与3Hz rTMS组相比5Hz rTMS组sEMG振幅及时程改善更明显(P<0.05);5Hz rTMS组和3Hz rTMS组患者相比对照组SSA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但5Hz rTMS组和3Hz rTMS组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Hz高频 rTMS作用于双侧大脑半球治疗单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前后肌群在步态周期及其各分相中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步态康复训练。方法 2018年1月至6月,采用Noraxon表面肌电无线采集系统记录20例脑卒中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在自然行走过程中双下肢胫骨前肌(TA)、股直肌(RF)、腓肠肌内侧头(GM)和股二头肌(BF)的sEMG信号。结果健康受试者双下肢TA、RF、GM和BF的肌电活动随步态周期呈活动与静止周期性变化、双侧同名肌肉交替活动,而脑卒中患者双下肢相关肌肉肌电活动发生明显改变,且失去规律性。结论 sEMG能反映脑卒中患者步态相关肌肉受损情况,可用于指导步态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吞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等,其中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的常见的疾病之一。表面肌电图(sEMG)作为一种简单、无放射性、无创性的方法,可用来监测吞咽过程中的肌肉活动模式,有利于吞咽障碍患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本文就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指导sEMG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肌群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进程中其偏瘫侧肱二头肌、拇短屈肌及第一骨间背侧肌做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制订个体化康复干预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选取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组)及10例年龄、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将其纳入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双侧上肢分别做肘屈、拇屈、食指外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拇短屈肌、第一骨间背侧肌sEMG信号,并跟踪记录患者偏瘫侧上述肌肉sEMG在康复进程中的变化;采用简式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和徒手肌力评定(MMT)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力改善情况,计算sEMG信号的均方根值(RMS)、中值频率(MDF)及与上肢FMA、MMT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正常对照组所检肌群RMS及MDF值左、右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偏瘫侧所检肌肉RMS、MDF值均显著小于健侧及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健侧RMS、MDF值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组偏瘫侧所检肌肉RMS、MDF值随康复日程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末次检测值明显大于首次检测值(P<0.05)。实验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MT评分与上肢所检肌肉RMS值、MDF值均具有正相关性。 结论 脑卒中偏瘫侧上肢sEMG既可反映上肢康复进程,又能反映肌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可作为一种定量康复评估指标,从而为制订个体化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有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国外为37%-78%[1],国内高达62.5%[2],慢性吞咽障碍者约占16%.吞咽障碍轻者可引起患者脱水、营养不良、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3-4].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吞咽障碍引起的高死亡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已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 本文通过对正常对照组(健康者)和实验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人体头颈部体表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4组吞咽相关肌肉的表面肌电分析[5],探讨sEMG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及其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45名,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患者各15名。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另外给予EMGBFT治疗,C组另外给予低频rTMS联合EMGBFT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第8周随访时进行改良Ashworth分级、表面肌电图(sEMG)、上肢Fugl-Meyer评定法(U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时,3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sEMG、UFMA和MBI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评估指标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随访时A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较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患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探讨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15例脑卒中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实验研究,利用静态运动负荷诱发上肢肘关节屈肌和下肢膝关节伸肌收缩,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和上肢三角肌前部的AEMG和MPF均值明显小于健侧,运动负荷对各组观察肌肉MPF时间序列曲线斜率变化均无明显实验效应。结论:静态运动负荷条件下脑卒中患者患侧肌肉sEMG信号活动的振幅降低,频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和改良Ashworth分级(MAS)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面肌电图指标是否可作为评估痉挛的量化指标。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由同一测试人员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股四头肌进行MAS评估,并记录股四头肌被动牵伸时股四头肌内侧头(VM)、股直肌(RF)、股四头肌外侧头(VL)处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RMS)值和平均肌电值(AEMG)值,对不同表面肌电图指标与MAS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被动牵伸股四头肌时,VM、RF、VL的表面肌电信号都与MAS分级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统计分析,被动活动时,VM(r=0.751)、VL(r=0.563)、RF(r=0.800)的均方根值(RMS)均与MAS相关(P<0.001);VM(r=0.767)、VL(r=0.646)、RF(r=0.834)的平均肌电值(AEMG)均与MAS相关(P<0.001)。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动牵伸股四头肌(VM、VL、RF) 时,表面肌电信号的RMS指标及AEMG指标与MAS分级呈正相关;sEMG检查股四头肌被动牵伸时的幅度指标可为临床肌张力评估和痉挛的治疗提供量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种可视、有趣的游戏训练方式,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方法:在建立一套良好的硬软件系统后,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患者手臂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和运动传感器信号结合起来完成游戏.结果:患者在该游戏中得到了良好的视觉反馈,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明显,训练积极性增强.结论:使用sEMG信号可以有效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有趣实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指部接受徒手感觉刺激前后,手指屈、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的变化规律。方法2020年4月至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徒手对患侧各指甲床和末节两侧依次实施感觉刺激,至患侧手指主动伸展。刺激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张力;采集双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sEMG信号,计算均方根值(RMS)。结果刺激后,所有被测肌群MAS等级均明显降低(|Z|>2.699,P<0.01);患侧指伸肌RMS增加(t=-2.069,P<0.05)。患侧拇短屈肌和指伸肌RMS刺激前、后均小于健侧(t>2.450,P<0.05)。结论指部徒手感觉刺激能即时缓解脑卒中患者屈指肌痉挛,可能与促进伸指肌肌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肌电生物反馈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组及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电刺激或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对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分别经3周治疗后,发现其sEMG平均波幅、吞咽时限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肌电生物反馈组及电刺激组sEMG平均波幅[分别为(25.96±2.49) μV和(22.71 ±4.29) μV]、吞咽时限[分别为(1.15±0.11)s和(1.25±0.11)s]及SSA评分[分别为(22.40±3.46)分和(27.39 ±4.5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肌电生物反馈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电刺激及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9.
本体感觉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但易被忽视,本体感觉障碍可加重患者的上肢运动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预后。本文从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障碍、临床采用的简易和成套评估工具以及机器人评估等方面,对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盆底表面肌电(sEMG)值与国际SCI 数据集肠功能基础数据集问卷调查指标的相关性,为SCI 患者水疗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2006 年颁发的SCI 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将180 例残损分级为A级、B级、C级和D级的SCI 受试者分别分成A组、B组、C组和D组。应用标准的Glazer 盆底sEMG评估方案及设备,对患者进行肛门括约肌sEMG值的测定,同时进行国际SCI 数据集肠功能基础数据集——数据表的问卷调查。结果Glazer 评估中各个收缩阶段的盆底sEMG检测值与SCI 肠功能问卷调查中的便意、主要排便方法、平均排便时间、便失禁的次数、需要外用衬垫或塞子5 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各个收缩阶段的盆底sEMG 检测值也与SCI 残损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Glazer 盆底sEMG评估与国际SCI 数据集肠功能基础数据集的问卷调查对SCI 患者水疗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