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通过以针刺为主的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按意识状态分为意识障碍组与意识清醒组,观察结果表明:中风存活病人不论其发病时的意识情况如何,恢复期的吞咽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治疗的结果,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愈率,意识障碍组61.90%,意识清醒组为73.58%,平均为70.2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缺损、感觉障碍对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4例脑梗死并发摄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MMSE认知功能评定将患者分为吞咽功能障碍合并认知功能缺损组16例(A组),单纯吞咽功能障碍组18(B组).B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并行针灸治疗,A组在B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训练和心理疏导.结果:治疗前洼田氏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吞咽评定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洼田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A组的颜面失用/流涎、失语、口腔感觉程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在认知功能训练后MMSE评定与自身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与吞咽障碍等级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和-0.51).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缺损的存在可加重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认知功能的改善可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对中风后患者吞咽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八四 《现代康复》1998,2(6):568-569
本通过以针刺为主的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后患吞咽功能障碍。按意识状态分为意识障碍组与意识清醒组,观察结果表明:中风存活病人不论其发病时的意识情况如何,恢复期的吞咽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台康复治疗的结果.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愈率.意识障碍组61.90%.意识清醒组为73.58%.平均为70.27%。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法结合吞咽训练对重度颅脑损伤有意识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重度颅脑损伤具有意识障碍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在改善脑功能药物基本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并用日本康复学界的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的65.0%(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均改善吞咽困难功能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同样可进行吞咽训练,电针针刺疗法结合吞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5.
于娟 《护理与康复》2016,15(5):494-496
正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起病急,病情重。该类患者生理防御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住院时间长,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需各种侵入性操作如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等原因,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特别是近年来糖皮质激素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60条吞咽障碍核心条目在临床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F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ICF组患者于收治后即开始Threats 60条吞咽障碍核心条目评定,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康复医学科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评定。评定结束后,2组患者均进行吞咽功能障碍常规康复治疗,ICF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依据ICF评估时发现的功能障碍给予相应的干预。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定,并于评估结束后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 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ICF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分别为(2.56±0.76)级和(1.46±0.32)级,分别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各肌群的吞咽时程和募集最大振幅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ICF组各肌群的吞咽时程和募集最大振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基础上,根据ICF Threats 60条吞咽障碍核心条目的评定结果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以及各肌群吞咽时程和募集最大振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吞咽与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基础训练、摄食-吞咽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治疗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降低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护理方法,对3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吞咽摄食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在入院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30例患者,28例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平均得分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均明显提高,有效率为93%。提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可以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尽早恢复吞咽和摄食功能。方法患者入院即进行吞咽功能及摄食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吞咽功能及摄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K点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30例最小意识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K点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改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后实验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K点刺激可改善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食管癌术后康复期吞咽功能障碍需肠内营养辅助的患者4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能力评定及系统的FTS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吞咽障碍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能力评定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操作简单,患者易耐受,能准确有效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康复期吞咽能力障碍的评估及康复指导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外科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联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及研究组(62例)。2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康复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采用康复吞咽功能训练+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吞咽能力等级评定)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等级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均P〈O.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康复组入院即进行吞咽功能及摄食训练,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功能训练与摄食行为指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护理方法,对3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吞咽摄食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在入院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30例患者,28例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平均得分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均明显提高,有效率为93%。提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可以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郭树忠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100-1101
目的观察吞咽言语诊治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吞咽训练治疗,康复组加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饮水试验及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法(VGF)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而康复组较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吞咽言语诊治仪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张华俭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37-3137
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康复组入院即进行吞咽功能及摄食训练,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孟玲  徐江  陆敏  彭军 《中国康复》2010,25(5):380-382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脑损伤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均接受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球囊扩张术及低频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A组同时实施摄食直接训练、摄食行为训练、食物调节与营养及心理康复等护理干预。治疗前后评定2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改善程度和X线透视(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A组高于B组(均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93.3%与73.3%,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更加有效促进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尹伟华 《中国康复》2009,24(1):36-36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10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训练组增加吞咽功能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训练组洼田饮水试验为1~2分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与58.0%,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显著加速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吞咽功能评定与康复指导在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中的运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吞咽功能的跟踪评定、并辅以吞咽功能障碍的术前饮食指导、术后吞咽功能的跟踪康复指导及出院后的随访时的吞咽功能再评定.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14天分别进行两次吞咽功能的评定.结果:实验组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颅神经损伤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实施围手术期的吞咽功能评定及康复指导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0例符合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吞咽功能障碍轻、中、重程度实施相应的进食训练、各吞咽肌群的功能训练、管饲等康复与指导,并实施人文关怀。结果入院时,有36例患者为轻度吞咽功能障碍,42例为中度吞咽功能障碍,22例为重度吞咽功能障碍。出院2周后,轻度吞咽功能障碍53例、中度吞咽功能障碍35例、重度为吞咽功能障碍12例。结论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