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50):麻黄碱组(E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E组椎管内注射局麻药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 mg,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麻黄碱0.83 mg.min-1至胎儿娩出;P组椎管内注射局麻药同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60μg,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16.7μg.min-1至胎儿娩出。采集脐动脉和脐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娩时间)、新生儿1、5min Apger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高血压、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结果两组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P组胎儿脐动脉和脐静脉血pH值和B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可有效降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低血压发生率,且对胎儿无明显影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可以降低产妇恶心和呕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静脉输注预防腰麻下剖宫产缩宫素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方法:择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60例,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在娩出胎儿后均给予缩宫素10IU静脉注射+10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持续静脉点滴。P组产妇在娩出胎儿后静脉注射缩宫素前给予去氧肾上腺素30μg静脉注射,然后在静脉注射缩宫素同时以30~50μg/min去氧肾上腺素(200μ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微泵静脉持续输注。C组不给予任何预防性血管收缩药。静脉注射缩宫素后如出现严重低血压,P组给予治疗性去氧肾上腺素30~50μg静脉注射,C组给予50~100μg静脉注射。记录产妇SBP、HR变化、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结果:静脉注射缩宫素后P组无低血压及心动过速发生,出现高血压2例(6%),无心动过缓发生。C组低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治疗性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显著高于P组(P<0.01)。结论: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静脉输注能有效预防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静脉注射缩宫素引起的低血压及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预扩容与即时扩容对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心输出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40例,随机分为预扩容组(A组)和即时扩容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以25mL/(kg·h)速度快速输注霍姆250mL+乳酸钠林格液500mL,输注完毕后常规速度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开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于硬膜外穿刺置管结束并开始推注局部麻醉药的同时,以25mL/(kg·h)速度快速输注霍姆250mL+乳酸钠林格液500mL。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麻醉诱导时(T1),麻醉诱导后5min(T2),麻醉诱导后10min(T3),手术开始时(T4),胎儿娩出时(T5),胎儿娩出后5、10min(T6、T7)以及手术结束时(T8)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心率(heart rate, HR)、总外周阻力指数(total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TPR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次数。结果 A组产妇CO在T1时点高于B组,T7、T8时点低于B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SV在T1时点高于B组,T8时点低于B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P、HR和TP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扩容在麻醉诱导前能有效地提升CO和SV,但在手术后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即时扩容在术中一直维持着较平稳的CO和SV,且可以节约麻醉前的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手术腰麻诱导的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肾上腺素组(A组)和麻黄碱组(E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鞘内注药前均快速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50ml和6%羟乙基淀粉130/0.4250ml预负荷。于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以0.2ml/s向头端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ml(10mg)。鞘内注药即刻注射,A组一次性注射肾上腺素6μg(1min),E组一次性注射麻黄碱5mg(1min)。同时两组快速输注复方氯化钠溶液250ml,监测两组产妇鞘内注药后不同时点收缩压及心率变化,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心动过缓、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鞘内注药后, A组收缩压高于E组(P<0.01),组内不同时间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间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E组低血压发生率(26.7%)显著高于A组(6.7%),两组均无心动过缓、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6μg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诱发的产妇低血压和恶心呕吐意外,对胎儿未见不良影响。肾上腺素的最佳剂量及对胎儿酸碱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苯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脊麻后低血压的合适预注射剂量.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4组(n=20):苯肾上腺素预注射50 μg(P1组)、100 μg(P2组)、150 μg(P3组)和对照组(C组,无预注射),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至胎儿取出前(控制总量≤500 mL,于L3~4间隙鞘内注入布比卡因9 mg+吗啡0.2 mg,注药后随即产妇平卧位静脉注射上述不同剂量的苯肾上腺素,胎儿取出前若发生产妇低血压,给予适当(50 μg或100 μg)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结果 胎儿取出前低血压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未发生反应性高血压;随着苯肾上腺素预注射剂量增加,各组产妇胎儿取出前平均最低收缩压(SBP)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鞘内苯肾上腺素预注射剂量的增加低血压出现时间延迟且低血压出现的次数及苯肾上腺素总干预剂量逐渐减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静脉血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肾上腺素预注射100 μg联合胶体快速输注有利于减少择期剖宫产脊麻后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动过缓发生率较低,能较好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陈兰凤  高宝斌  李军 《浙江医学》2013,35(13):1272-1274
目的对比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预防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A组)和麻黄碱组(B组),各80例。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后分别以去氧肾上腺素40滋g/min和麻黄碱3mg/min的速度泵注6min,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术中血压(SBP)、心率(HR)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胎儿娩出后抽取脐动脉行血气分析,并在1、5 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A组比较,B组PaO2、Pa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H、HCO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前血压的基础值、术中血压的最低值、最高值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均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发生,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去氧肾上腺素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谭义文  田毅  魏晓  陈梅珠 《广西医学》2016,(10):1381-138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剖宫产术中应用麻黄碱复合去氧肾上腺素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选择腰麻下剖宫产产妇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腰麻成功后A组静脉注射麻黄碱6 mg、B组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60 μg、C组静脉注射麻黄碱3 mg复合去氧肾上腺素30 μg.记录入手术室时(T0)、腰麻注药后2 min(T1)及5 min(T2)、胎儿娩出时(T3)、手术结束时(T4)3组产妇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3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生后5 min Apgar评分.结果 3组的SBP、DB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T2至T4,C组SBP及HR水平介于A组及B组之间;各组的SBP、DBP、HR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腰麻后(T1)A组及B组产妇SBP及DBP较To明显下降,而C组较To增高.C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B组(P<0.05).B、C组新生儿的pH和剩余碱高于A组(P<0.05),而C组的剩余碱高于B组(P<0.05);C组的PaCO2和乳酸水平均低于A组(P<0.05),且C组的PaO2高于A组及B组(P<0.05);3组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下割宫产术中,在稳定产妇血流动力、预防低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轻新生儿的酸中毒方面,麻黄碱复合去氧肾上腺素优于单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时以麻黄碱联合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HES130/0.4)共同负荷持续静脉输注对胎儿脐动脉血血气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在硬膜外注入试验剂量局麻药后,观察组(A组)以麻黄碱10mg加入6%HES130/0.4500ml快速静脉输注共同负荷,对照组(B组)单纯输注6%HES130/0.4500ml共同负荷。记录两组产妇最低SBP、最高SBP、最低HR、最高HR;记录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胎儿娩出时Apgar评分。在胎儿娩出后出现第一次呼吸前取脐动脉和脐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A组产妇血压平稳,无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最低SBP显著高于B组(P<0.01)。B组产妇麻醉后T3、T4时点SBP与麻醉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并显著低于A组(P<0.01);出现低血压8例(26.6%),恶心呕吐7例(23.3%)。两组均无心动过缓及心动过速发生。两组胎儿出生时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PCO2、PO2及B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麻黄碱预防性静脉持续静脉输注联合6%HES130/0.4500ml共同负荷对胎儿脐动脉血pH和BE值无影响,不会导致胎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郑茂  陶刚  李薇  罗彬  魏官峰  谢生春 《四川医学》2013,(11):1724-1725
目的 探讨甲氧明联合阿托品预注对腰硬联合麻醉下产妇低血压的防治作用及与单用甲氧明的比较.方法 90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腰麻完成后静脉预注甲氧明3mg、阿托品0.2mg+甲氧明2mg及生理盐水2ml.记录腰麻前(T0)、腰麻后5min(T1)、手术开始时(T2)、胎儿娩出后5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SBP、DBP、HR.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Ⅲ组T1~T3时SBP及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HR明显降低且明显慢于其他两组(P<0.05).与T0时比较,Ⅲ组T1~T3时SBP及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HR明显降低且明显慢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预注甲氧明3mg或甲氧明2mg与阿托品0.2mg联合应用均能有效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低血压;但甲氧明与阿托品联合应用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预防静脉输注对腰麻下择期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产妇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鞘内注药后立即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00 μg,B组患者鞘内注药后立即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200 μg,C组行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对比3组产妇及其新生儿临床指标.结果 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B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为腰麻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提供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能够稳定产妇及新生儿生命体征,确保母婴安全及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华  周洁  汤婷  王星岑  冯冉冉 《浙江医学》2021,43(5):492-49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导向补液对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肺动脉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静脉手术的老年(60~80岁)患者60例,其中给予常规补液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经下腔静脉超声评估并以IVC-CI40%为阈值导向补液治疗30例,为IVC-CI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麻醉诱导后5min(T1)、入恢复室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以及麻醉诱导后不良反应和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PASP、PAM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IVC-CI组T1时MAP、HR、PASP、PAMP均明显升高,T2时MAP、PASP、PAMP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均未出现肺水肿、严重的心动过缓、酸中毒、术后谵妄、苏醒延迟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IVC-CI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使用率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以IVC-CI40%为阈值导向补液可以减少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发生,但术后肺动脉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预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人麻醉前30 min输注羟乙基淀粉10 mL/kg,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开始时对照组病人持续泵注0.9%氯化钠溶液0.75 mL·kg-1·h-1,观察组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75 mL·kg-1·h-1(0.05 μg·kg-1·min-1),直至胎儿娩出。比较2组入室时(T0)、扩容后(T1)、麻醉后1 min(T2)、麻醉后3 min(T3)、胎儿娩出时(T4)、术毕(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T0时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时MAP高于对照组(P < 0.05),T2、T3时HR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与T0时比较,对照组病人MAP在麻醉后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HR增快(P < 0.05);观察组病人各时点MAP和HR与T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低血压、高血压、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预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 μg·kg-1·min-1,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对新生儿无影响,能够提高剖宫产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补液方案对腰麻下剖宫产术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组,分别在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 mL/kg后即刻输注5、15和25 mL/kg。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MAP、HR及CVP,术毕母体Lac、Hct等,采集脐带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B、C组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Lac、Hct较A组稳定(P〈0.01),且B组产妇CVP较C组稳定(P〈0.01),B组脐动、静脉血的pH、PO2值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预输注后即刻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5 mL/kg用于腰麻下剖宫产手术,对母亲和胎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麻黄素与去氧肾上腺素在预防产科仰卧位低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均分为2组(n=100),其中对照组采用麻黄素预防产科仰卧位低血压,实验组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产科仰卧位低血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实验组产妇采用去氧肾上腺素1、2、5min后的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低血压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3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对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比麻黄素效果更佳,产妇的心脏不适感降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中丙泊酚两种输注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2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靶控组和恒速组。常规静脉诱导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机械通气,吸入2%~3%安氟醚 靶控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技术泵入丙泊酚,恒速组采用普通输液泵4~6mg/kg/h速率输入丙泊酚。记录比较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前(T1)、插管后1min、3min、5min(T2、T3、T4)、切皮(T5)、缝皮(T6)、拔管前1min(T7)、拔管后1min(T8)等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均较T0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时点MAP升高、HR加快,但仍低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后各指标均较T0下降(P〈0.01),但在T3~T7等时点靶控组下降幅度小于恒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两组SPO2在各时点均较T0下降,其中T1、T2时点较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各时点较T0差异以及两组间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中丙泊酚两种输注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均产生抑制效应,但靶控输注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适时调整靶浓度从而及时改变和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故靶控输注较恒速输注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干扰较小且可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丙酚不同输注方式对麻醉诱导阶段血浆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输注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G1(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2(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3(人工模拟靶控输注)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诱导前(T0)、轻拍三角肌无反应即刻(T1)、气管插管过声门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5min(T4)、10min(T5)时点监测和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测定3组血浆Cor、PRI,的浓度。结果:3组麻醉诱导期间HR、MAP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2、G3组在T1时点HR均较T0时点升高,(毛组MAP在T2时点较T0时点有明显升高(P〈0.05),3组异丙酚麻醉诱导阶段Cor、PRL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1)组对控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要优于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2)组、人工模拟靶控输注(G3)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浆Cor、PRL浓度变化可能用于判定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低血压的防治作用及最佳剂量。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组在腰麻完成后,产妇转为平卧位时从静脉分别给予甲氧明1,2,3 mg,Ⅳ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记录腰麻前(T0)、预注甲氧明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刻(T5)的血压(BP)、心率(HR);记录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Ⅰ、Ⅳ组T1-T4时收缩压(SBP)均明显降低(P〈0.05),Ⅱ、Ⅲ组SBP无明显变化。 T1、T2时Ⅲ组HR较Ⅰ、Ⅱ、Ⅳ组显著减慢(P〈0.05);Ⅰ、Ⅳ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甲氧明能有效预防CSEA下产妇低血压的发生,大剂量甲氧明可引起反射性一过性心动过缓,故以2 mg为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焦虑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入院第2天、术前1天、术后第3天的SAS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前(T0)、胎儿娩出时(T1)、术毕(T2)的MAP、HR、COR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术前1天,但干预组术后第3天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T1时点MAP、CORT水平均较T0时点明显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T1时点MAP、COR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其焦虑心理,降低应激反应,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诊断性刮宫术的效果。方法拟行诊断性刮宫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手术开始前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B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25 mg/kg,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恢复行走时间,观察麻醉用药前( T0)、注药后1 min (T1)、5 min(T2)、患者清醒时(T3)的MAP和HR的变化,记录注射痛、术中体动、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T1时点MAP低于其他时点( P<0.05), T2时点MAP低于T0、T3时点(P<0.05)。 A组T1、T2时点MAP低于B组(P<0.05),B组注射痛、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乳剂用于老年人无痛诊断性刮宫术,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小,注射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产妇托架对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剖官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Ⅰ)20例麻醉后应用自行研制产妇托架并用压力传感器测腹部压托板的压力,对照组(Ⅱ)20例麻醉后手术床左倾15°.连接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1)、麻醉后平卧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胎儿取出前1min(T6)、胎儿取出后3min(T7)、术毕(T8)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胸腔液体量(TFC)、心肌加速指数(ACI)、体循环阻力(SVR)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和麻醉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T2的MA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4的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8时间点的ACI、SV及CO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T5-T8时点的TF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低血压6例,占30.0%;实验组发生1例,占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产妇托架能保持腰麻后孕产妇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