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疝环充填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Mesh&PlugHerniaRe-pair),是一种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新方法,于1989年首次实施此种手术,风行欧美,被称为疝手术史上的革命[1]。国内1997年开始引进实施此手术,并正逐步得到推广。我院自1999-06起开展此手术,至今已进行56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男性。年龄19~81岁,平均58.3岁。按Nyhus分类[2],其中Ⅰ型疝8例,Ⅱ型疝18例,Ⅲ型疝24例,Ⅳ型疝6例。1.2手术方法23例采用硬膜外麻醉,33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经腹股沟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治疗,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以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疝复发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手术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3.5±6.7)min、下床活动时间(2.3±3.1)h、住院时间(5.5±1.7)d,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34.6±5.2)min、下床活动时间(10.3±3.6)h、住院时间(8.3±2.3)d;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疝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疝复发率22.2%。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疝环充填式太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脂股沟疝的疗效。方法:203例腹股沟疝病人随机分成两组,97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106例行传统疝修补术。对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缅环充埃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方法更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结论:疝环充填式元张力修补术是—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传统疝修补术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姚保石  王培斌  吴勇 《淮海医药》2013,31(4):331-332
目的总结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12月份54例相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规范操作术后复发率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何仙平  钟武 《上海医药》2023,(5):30-33+42
目的 :对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MHR)与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方法 :将8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予以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予以PMHR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变化、应激反应指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AOC、GH水平高于对照组;MMP-2、MMP-9、TIMP-1、TIMP-2、β-EP水平,以及术后1 d、3 d时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PMHR治疗可减少腹股沟疝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可下床活动的时间,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减轻手术应激,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曾志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68-168,172
目的: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以应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7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本院采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的7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9%,对照组复发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减轻切口异物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刘运权  王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59-3260
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方法对46例腹股沟斜疝及腹股沟直疝患者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46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应用观察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疗效满意,术后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的33例腹股沟疝患者,设立为A组,同期进行传统疝修补术的33例腹股沟疝患者,设立为B组,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A组患者未发现复发病例,B组复发12例,复发率达36.4%。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并对患者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2±17)min,下床时间为(23.5±9.6)h,住院时间为(4.7±1.4)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4.1±22)min、(78.0±18.2)h、(7.3±2.1)d(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4.250,P<0.05);经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5.0%,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方式,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在治疗时间、预防复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平片无张力及疝环充填式两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某院进行腹股沟疝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观察组(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每组各61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与观察组的4.9%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取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物感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取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d、术后3d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降低对患者损伤,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于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由50例腹股沟疝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的差异,而在术后异物感、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复发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而言,运用上述的两种方式来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术后疼痛及术后复发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陆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236-237
目的总结应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可靠性和治疗效果,以及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2月应用无张力修补治疗的21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8min,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尤其针对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沟股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充填式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术处牵扯感评分以及并发症、复发率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并可完全替代传统疝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大幅度减少了传统疝修补术较高的并发症,而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我院于2003年4月~2006年6月,对108例共111侧腹股沟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结果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观察项目对比(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仅需最小范围的处理精索及临近组织,简化了操作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的创伤,且手术易掌握,安全性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修补符合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生理结构,达到了无张力的目的,人工复合材料有一定的抗感染力,不会增加切口的感染率。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适应证较宽,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平片无张力、疝环充填式及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6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时问顺序分为A组113例、B组113例、c组80例,分别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比较j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切口异物感、慢性疼痛及复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c组手术时间最长,平均出血量最多,但手术费用最低(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组平均住院时问及手术费用最高(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c组发生率21.3%显著高于A组(12.4%)及B组(10.6%),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操作简单、手术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中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费用较低,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0例患者,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无复发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