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侧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侧柏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对侧柏叶药材及鲜口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侧柏叶药材与鲜口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与文献报道(以α-侧柏酮或以β,γ-欧侧柏酚为主)有较大差异。结论:侧柏叶药材挥发油以柏木脑(约30%)为主要成分,并含有α-蒎烯(5%)、3-蒈烯(3%)、乙酸松油酯(4%)、异石竹烯(4%)、α-石竹烯(2%)、萜醇类(5%-6%)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12):903-908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以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相似文献   

3.
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魏刚  符红  王淑英  李薇 《中成药》2002,24(6):407-410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石牌,高要,海南藿香),组织培养广藿香,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2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21个广藿香样品均含有β-广藿香烯,β-榄香烯,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棘蕊草烯,α-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主要成分,以上11种主成分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80%左右,石牌霍香与高要,海南藿香比,11个成分的相对含量(除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外),均有显著性差异,高要藿香与海南藿香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1个主要成分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形成了广藿香特有的指纹图谱(地貌),可作为广藿香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收期对广藿香产量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中药材》2001,24(5):316-317
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采收期对高要产广藿香的产量(平均单株干重)、含油率以及茎和叶中14个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收的全株含油率较高,与传统采收期相符。叶油中广藿香酮以7月和9月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广藿香醇含量则以9~11月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茎油中,广藿香酮含量以7月、10月和1月为高峰期,11月最低,而广藿香醇含量全年变化不显著,11月份之后含量较高。其它成分未显示其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川藿香挥发油中分离出88种成分,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3.81%;广藿香中分离出92个成分,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85.80%。结论: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廷礼  邱琴  崔兆杰  赵怡  赵伟亮 《中草药》1999,30(12):903-90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藿香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2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2%以上。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期海南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海南省万宁市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成分。方法:GC/MS联用技术。结果:从茎油中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92%;从叶油中分离出34个色谱峰,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4.94%。主要是单萜烯、倍半萜烯、醇类、酮类、醛类与烷酸类。含量超过1%的有10个化合物,以广藿香醇含量最高(茎油中含36.06%,叶油中占37.74%);茎油中含广藿香酮17.08%,而叶油中含量甚微(0.85%)。6~8月,含油率分别为0.8%、0.7%和0.6%,广藿香醇含量以7月最高(42.62%),6月稍低(40.84%),8月最低(31.40%);广藿香酮含量则以8月最高(5.13%),7月和6月相近(分别为2.19%和1.36%)。结论:海南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与广东湛江地区产的相似,以7月和6月采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分子蒸馏法纯化广藿香挥发油中广藿香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广藿香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得到含广藿香醇更高的产品.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广藿香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了弹性石英毛细管柱HP-5,在检测器温度为280℃,气化温度为280℃;分流比为20:1条件下进行GC法测定.并用内标法定量,考察了蒸发温度对广藿香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分子蒸馏技术与传统的水蒸气法的比较.结果 利用分子蒸馏提纯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蒸发温度为65℃时,广藿香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和提取率分别达到40.71%和76.55%.结论 分子蒸馏法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产物中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和转移率要高,在广藿香挥发油提纯的工业化生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魏刚  李薇  徐鸿华 《中成药》2003,25(2):91-95
目的: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MS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结论:GC-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方法准确可靠;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海南藿香的区别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广东合欢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广东合欢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了35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87.14%。其中橙花叔醇占51.69%,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海南广藿香叶和茎中挥发油,鉴定各化学组分并测试其含量,为海南广藿香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水蒸气蒸馏提取的叶挥发油中分离出40个色谱峰,鉴定了3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7.82%,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6个,以百秋李醇含量最高,为24.32%;从水蒸气蒸馏提取的茎油中分离得到17个色谱峰,全部被鉴定。其中12种化合物的含量超过1%,亦以百秋李醇含量最高,为33.32%;从超临界CO2萃取的叶挥发油中分离出39个色谱峰,全部被鉴定,其中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6个;从超临界CO2萃取的茎油中分离得到24个色谱峰,全部被鉴定,15种化合物的含量超过1%,以百秋李醇含量最高,为22.06%。结论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薁(甘菊环)、烯、酚、酯、醇、醛、酮、萘、烷、酸类等成分,其中百秋李醇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二类中兽药畜禽抗应激颗粒中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广藿香挥发油包合前溶解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进行考察。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挥发油包合过程中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广藿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用95%乙醇按1:20(mL/mL)的比例溶解,油:β-环糊精(D—CD)为1:8,β-CD配成10%的浓度,在40℃超声池中,超声包结2.0h。结论该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3.
广藿香挥发油止咳化痰药理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尧  毛羽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920-1921
目的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止咳、化痰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观察止咳作用;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化痰作用。结果广藿香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氨水喷雾时间(EDT50),能促进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结论广藿香挥发油具有明显止咳、化痰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承浩  吴鸿 《中草药》2005,36(2):271-274
目的揭示广藿香茎的发育及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为合理的取药、用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广藿香茎的原分生组织中,未观察到有挥发油分布;在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结构形成早期,挥发油主要分布在茎表皮上着生的腺毛中;在茎的初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的次生结构中,挥发油则主要分布在残存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结论广藿香茎内的发挥油主要分布在茎的皮部,广藿香茎皮的厚薄可作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15.
广藿香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肖省娥  贺红  徐鸿华 《中药材》2001,24(6):391-392
以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根尖、叶片、带节茎段及茎段为材料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叶片及带节茎段较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87.0%以上,适宜的培养基为MT BA0.5mg/L NAA0.2mg/L。愈伤组织的分化与增殖,以MT BA0.5~1.0mg/L为好。在MT基本培养基中,组培苗就能形成根。  相似文献   

16.
大蒜有机硫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陆茂松  闵吉梅  王夔 《中草药》2001,32(10):867-870
目的 对大蒜Allium sativum的有机硫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以大蒜环已烷提取物中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1,6,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氧化物(Z-ajoene,I),E-1,6,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氧化物(E-ajoene,Ⅱ),Z-1,6,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9-二氧化物(Ⅲ),E-1,6,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9-二氧化物(Ⅳ),E-1,7,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9-二氧化物(Ⅴ),Z-4,9-二烯-2,3,7-三硫杂癸烷-7-氧化物(Ⅵ),2-乙烯-4H-1,3-二硫杂苯(Ⅶ),3-乙烯基-6H-1,2-二硫杂苯-2-氧化物(Ⅷ),2-乙烯其-4H-1,3-二硫杂苯-3-氧化物(Ⅸ)。结论 化合物V,Ⅵ,Ⅷ,Ⅸ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藿胆丸中广藿香治疗鼻炎的有效部位进行研究。方法:以藿胆丸、广藿香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考察广藿香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筛选广藿香有效部位。结果:广藿香挥发油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作用强度均与广藿香、藿胆丸相当;广藿香水溶性部位和不含挥发油的脂溶性部位虽有抗炎作用,但无抗过敏作用,且抗炎作用强度均弱于广藿香和藿胆丸。结论:广藿香油是藿胆丸治疗鼻炎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