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安定持续静脉点滴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sc)的疗效。方法:选择sc患儿48例。其中:观察组26例,予持续静脉点滴安定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静脉滴注治疗。将两组控制发作所需时间(以m in计)进行比较,计算P值。结果:观察组发作控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为短(t=3.21,P<0.05)。结论:持续静脉点滴安定是治疗小儿sc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不同药物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我院收治的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患儿63例,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成对照组31例,实验组32例,为两组患儿积极治疗原发病,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儿应用苯巴比妥钠及地西泮治疗,为实验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热性惊厥复发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3~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实验组患儿平均发热(1.31±1.23)次,共有4例患儿再次复发热性惊厥;对照组患儿平均发热(2.55±1.36)次,共有13例患儿再次复发热性惊厥,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能减少小儿发热次数,减少热性惊厥发作,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方面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郭欣林 《中外医疗》2014,(21):93-93
目的:探究地西泮应用于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惊厥持续状态患儿67例,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首次采用地西泮静脉推注治疗,抽搐得到控制后,观察组使用微量输液泵维持血药浓度,对照组应用输液进行维持,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惊厥控制时间、控制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惊厥控制时间及控制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为6.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地西泮可以使小儿惊厥持续状态得到有效控制,维持血药浓度时应用微量输液泵可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更为安全稳定,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推注生长抑素的效果。方法通过采用回顾性观察的方法,将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双注射泵静脉推注生长抑素,对照组采用单泵推注生长抑素,观察两组病人用药间隔时间,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用药间隔时间及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双泵静脉推注生长抑素,缩短了连续用药中间间隔时间,保证了用药连续性,维持了生长抑素药物浓度,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惊厥持续状态属儿科危重急症,临床上以静脉推注安定起效快,疗效好为首选.但在基层工作中因小儿血管难以寻找,穿刺困难而影响治疗.永济市人民医院儿科于1998年10月至2001年10月对27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用安定溶液保留灌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氯硝安定是控制惊厥发作的首选用药 ,直肠下段给药能有效控制惊厥发作 ,这对静脉穿刺困难和医院外惊厥发作的急救有重要价值 [1 ] 。氯硝安定抗惊厥作用至少为安定的 5倍 ,且有持续作用时间长、极少抑制呼吸等优点 ,已常用于临床氯硝安定直肠下段给药治疗发热惊厥国内报道尚少 ,现就用药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把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发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和直肠给药组 ,各 2 0例。直肠给药组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个月至 5岁 7个月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12例 ,肠炎 5例 ,腮腺炎 1…  相似文献   

7.
微量泵注射阿托品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阿托品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不同给药方法 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阿托品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对照组:阿托品采用常规间断分次按时静脉推注.其他急救措施及药物应用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在体温、脉搏、阿托品累积用量、治疗时间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7.5%(P<0.01).结论 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阿托品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具有省时、省力,便于观察、调整和计算阿托品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高等优点,同时减少因多次反复静脉注射可能造成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是较好的给药方法 .  相似文献   

8.
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结论气道湿化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内的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静脉注射负荷量咪唑安定0.3mg·kg^-1后,用注射泵持续泵人咪唑安定,从2μg·kg^-1·min^-1起,每15min增加1μg·kg^-1·min^-1,最大剂量10μg·kg^-1·min^-1,至惊厥停止后,维持给药24h。对照组给地西泮0.3mg·kg^-1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惊厥未停止或又出现另一次惊厥发作者,15min后再次注射同等剂量地西泮,同时使用苯巴比妥20mg·kg^-1静脉注射,12h后按5mg·kg^-1肌注维持。结果(1)治疗组惊厥完全控制35例,无效3例;对照组惊厥完全控制25例,无效9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2)治疗组停药后患儿完全恢复清醒状态时间平均(8.2±4.1)h,对照组平均(14.3±6.7)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3)治疗组惊厥控制时间平均为(38±23)min,对照组平均为(48±2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4)静注负荷量咪唑安定仅出现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结论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治疗和控制小儿癫痫的最有效途径,为小儿癫痫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3月到大庆市某专科医院就诊的158例患儿,其中全身阵挛惊厥患儿37例,局限性惊厥患儿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19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25例,化脓性脑炎患儿22例.有24例选择手术治疗(S),87例选择服用托吡酯治疗(T),41例选择微量注射泵静注氯硝基安定治疗(L).采取住院观察和出院后6个月内跟踪调查.结果 从6个月未发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看,手术治疗(S)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从治疗有效性方面考虑,手术治疗(S)也是最佳选择.结论 手术治疗是治疗和控制小儿癫痫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小儿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崩自编问卷收集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3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研究入选的43例患儿巾,35例患儿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81.40%,而预后不良葺墨为18.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次发作年龄〈1岁.高热惊厥持续时间≥15min、高热惊厥次数≥2次和脑电图异常是高热惊厥患儿预后差危险因素。结论高热惊厥患儿总体预后欠佳,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在对高热惊厥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发作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止痉,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用微量泵注入药物而止惊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抽搐期的效果。方法 将65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在抽搐期全部用微量泵持续注药止惊;对照组按常规使用药物。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66.7%,死亡率为16.7%,而治疗组治愈率达85.7%,死亡率为0,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频繁抽搐期及时用微量泵注入镇静剂,不仅能够止惊、镇静,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研究微泵输注阿托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6 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 ,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 ,采用微泵输注法与静脉推注法进行相关性研究。同时观察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量及CHE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微泵持续输注阿托品具有恒量、恒速、用药量稳定的优点 ,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儿科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患儿予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控制效果、急救及康复指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儿的抽搐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双眼球凝视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发生惊厥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3个月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能够提高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快速缓解患儿症状,缩短其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患儿病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热性惊厥患儿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在热性惊厥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4例复杂型热性惊厥和32例单纯型热性惊厥以及20例上呼吸道感染和18例正常对照儿童的AVP水平,并同时测定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结果 复杂型热性惊厥组和单纯型热性惊厥组血浆AVP水平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高于单纯型热性惊厥组(P<0.05).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均表现为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AVP水平与体温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 测定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有助于鉴别热性惊厥的类型.精氨酸加压素可降低热性惊厥的阈值,提高惊厥的易感性,在热性惊厥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儿童泌尿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由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部分泌尿道感染患儿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惊厥发作,从而加重病情、延长治疗时间。然而截至目前,关于儿童泌尿道感染发生惊厥的炎性指标情况、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的病原菌与非惊厥者有无区别尚无报道。目的 分析泌尿道感染患儿合并惊厥的炎性指标、常见病原菌及药物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2019年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1例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惊厥组),同时选取100例泌尿道感染不伴惊厥患儿(非惊厥组)。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惊厥组PCT水平高于非惊厥组(P<0.05)。惊厥组尿培养出病原菌40株(49.4%),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47.5%),革兰阳性菌21株(52.5%),真菌0株。非惊厥组尿培养出病原菌27株(27.0%),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85.2%),革兰阳性菌4株(14.8%),真菌0株。两组间均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两组间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非大肠埃希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率均较高(93.3%、86.7%、73.3%),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厄他培南耐药率均较低(0、0、0)。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 耐药率均在80.0%以上(92.3%、100.0%、84.6%、92.3%),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呋喃妥因耐药率低(0、0、23.1%)。结论 泌尿系感染患儿,临床上要重视炎性指标(PCT)的检测,及时有效地评估感染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尽快控制感染,减少惊厥发作。同时应特别重视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的中段尿培养检查,注意病原菌耐药性,尽早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及时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小儿高热惊厥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用  何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47-148
目的观察赖氨匹林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6月收治的93例小儿高热惊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复方氨基比林联合地西泮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赖氨匹林联合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赖氨匹林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33例)、热性惊厥组(37例)和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35例),以入院时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最后经各种检查除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各组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惊厥发作后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及对照组(P<0.01),3组间NS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惊厥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1型儿童糖尿病患儿应用胰岛素泵和微调注射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13),微调注射器治疗组(n=29),以健康无糖尿病的儿童作为对照组(n=50)。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个治疗组患儿的FBG、2hPBG、HbA1c改变情况、低血糖发生例次、患儿接受程度、家长满意度,比较胰岛素泵和微调注射器对1型糖尿病患儿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合格率比较没有差异(P>0.05),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胰岛素泵组优于微调注射器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胰岛素泵组少于微调注射器组(P<0.05);胰岛素泵组患儿愿意接受治疗的比例高于微调注射器组(P<0.05);家长满意度比较,胰岛素泵组高于微调注射器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对于1型糖尿病患儿疗效显著,能够平稳降低血糖,使患儿的血糖水平全天保持平稳状态,且患儿接受能力强,家长使用方便。但胰岛素泵的应用费用相对较高,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胰岛素泵是治疗1型糖尿病患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田建梅  陈凤艳 《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12-114,118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共13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9例予常规护理,研究组69例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预后相关指标水平及血清生化检查结果,对患儿行2年随访,观察惊厥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惊厥消失时间为(38.77±10.52)s,住院时间为(7.69±2.38)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68.94±19.68)s,(13.04±2.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血钾、血钠、血糖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末期研究组8例(11.59%)复发,显著低于对照组[19例(2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恢复患儿正常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复发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