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 2002年4月~2004年5月于我院住院初诊肝硬化患者共81例。男性47例,女性24例,男女之比1.38:1;年龄5~82岁,平均年龄48.5岁。族别:维吾尔族61例,汉族18例,克尔柯孜族1例,塔吉克族1例。诊断标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炎病毒学必须阳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常年大量饮酒史(10年以上);淤血性肝硬化患者有明确的心脏病病史伴慢性反复充血性心力衰竭史; 相似文献
2.
1资料和方法2003年2月~2006年2月于我院住院初诊肝硬化患者共40例,男28例,女12例,男女之比1.38:1,年龄40~80岁,平均40岁,族别:维吾族12例,汉族10例,哈萨克族10例,回族8例。诊断标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炎病毒学必须阳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常年大量饮酒史(10年以上);瘀血性肝硬化患者有明确的心脏病病史伴慢性反复充血性心力衰竭史;药物性肝硬化需有明确的常年服用某种肝损伤药物史;隐源性肝硬化患者为不明原因的肝硬化。2结果在40例肝硬化患者中,病毒性肝炎27例(64%),其中甲型肝炎2例,乙型肝炎15例,丙型肝炎10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8%…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高原地区肝硬化的病因.高原地区肝硬化的发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因与高原缺氧、高原环境所致的生活习惯、农牧区经济落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岭地区肝硬化病因及并发症的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2041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1565例(76.68%),酒精性肝硬化233例(11.42%),自身免疫性肝硬化52例(2.55%),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63例(3.09%),隐源性肝硬化55例(2.69%)。与2005—2009年相比,2010—2014年乙肝肝硬化所占比例由81.82%下降到72.78%,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例由7.95%上升到14.04%,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所占比例由1.25%上升到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硬化并发症主要有原发性肝癌(22.29%)、自发性腹膜炎(18.47%)、上消化道出血(17.20%)、肝性脑病(6.66%)和肝肾综合征(2.01%)。结论本地区肝硬化病因以乙肝为主,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原发性肝癌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 ,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常见 ,而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肝硬化较为少见 (约占 10 % ) [1] ,且多见于男性。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 ,由于藏族人群的生活习惯中多喜饮酒 ,酒精所致肝硬化例数在该地区明显增多。本文收集我院 199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收治住院的 10 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病因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1例肝硬化患者 ,男性 72例(占 71 3% ) ,女性 2 9例 (占 2 8 7% )。年龄 32~ 81(平均 5 8 1)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 (B超 )确诊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6.
781例肝硬化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因的特点。方法对781例肝硬化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613例(78.49%),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31例(3.97%),81例(10.37%)同时存在HBV和HCV因素。主要HBV标志组合形式为HBsAg、抗-HBc、抗-HBe(36.31%)及HBsAg、抗-HBc、HBeAg(33.43%)。本组病人中132例(16.90%)合并肝癌,其中125例(94.70%)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80例肝硬化病因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病因构成比的逐年变化趋势,间接推断接种乙肝疫苗对肝硬化病因构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病因、并发症及Child-Pugh分级的情况.结果:病因构成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99例(55.00%),酒精性肝硬化38例(21.11%),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24例(13.33%).不同病因肝硬化的并发症中,上消化道出血81例(46.0%),感染52例(29.6%),肝功能分级B级90例(50.0%).结论: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肝)仍是我国肝硬化的最主要的病因,而酒精性和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仍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其次为感染,住院患者的肝功能多为B级. 相似文献
8.
9.
叶锡勇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7):790-790
原发性腹膜炎是晚期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9.7%~35.4%,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会迅速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病死率达48%-95%,是死亡的常见原因。我院近5年住院治疗的62例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多见。饮洒及非甾体类药物为主要诱因。内科治疗有效率为97.5%,病死率为2.5%。结论积极寻找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鲁北地区826例肝硬化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较多,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因也不相同.欧美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我国则以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多见,但酒精性肝硬化亦逐年增加[1].为了解鲁北地区肝硬化病因的特点及其变化,我们对我院近10年来826例肝硬化病人的病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多见.饮洒及非甾体类药物为主要诱因.内科治疗有效率为97.5%,病死率为2.5%.结论积极寻找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层粘蛋白 (LN)、透明质酸 (HA)及脯氨酸肽酶 (PLD)评价其在肝硬化早期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2 66例肝病患者。 (其中急性肝炎 46例 ,慢性肝炎 13 6例 ,肝硬化 84例 )血清层粘蛋白、透明质酸及脯氨酸肽酶 ,并将三者进行比例分析。结果 与正常血清比较 ,急性肝炎患者其血清中LN、HA、PLD的含量无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5 ) ;慢性肝炎患者其血清中LN、HA、PLD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5 ) ;肝硬化患者其血清中LN、HA、PLD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检测血清层粘蛋白、透明质酸及脯氨酸肽酶对肝硬化早期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824例肝硬化病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国肝硬化病因的特点及其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2月824例肝硬化出院患者的病因。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504例(61.17%),酒精性肝硬化73例(8.86%),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152例(18.45%),自身免疫性肝硬化19例(2.3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者31例(3.76%)。按时期分为前6年和后5年分别分析。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由66.67%下降到57.65%,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酒精性肝硬化由2.49%增加到12.9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由1.56%增加到5.19%,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由1.25%增加到2.98%,均随时间呈增加趋势。本组患者中139例(16.87%)合并原发性肝癌,其中128例为乙肝后肝硬化,9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结论虽然乙型病毒性肝炎仍然为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但是酒精性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预后与乙肝后肝硬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朱应文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8):740-740
乙肝标志物(HBVM)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用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发现HBsAg及抗-HBc阳性血清而HBsAg呈阴性反应;用传统的反向间接血凝二步法(R-PHA)检测呈不同滴度的阳性反应,对此我们分析了1465份血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出血病因构成比及出血方式,分析出血病因与Hp感染的关系、出血病因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 175例患者中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EGVB)最为常见,占37.14%,其次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占31.43%,再次为肝源性溃疡(HU)占17.71%。EGVB的出血方式以呕血为主,PHG、HU的出血方式则以便血为主,PHG、HU与EGV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510,55.711,P〈0.05)。与阴性比较,Hp阳性者的EGVB、PHG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中,EGVB组与非EGV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1,P〈0.05);PHG组与非PH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04,P〈0.05);HU组与非H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68,P〉0.05)。结论 EGVB、PHG、HU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中EGVB为严重程度最高的出血病因。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定期予以Hp及胃镜监测,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不全急剧加重的病因,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占首位,感染因素次之(26.1%),医源性病因(15.3%)值得引起重视。早期防治这些因素对防止痛情恶化,延长病人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73例肝硬化病例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趋年轻化,病因以病毒性肝炎最常见,食管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胃镜下主要表现,HP感染与患者肝功能状态相关.结论 胃镜检查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估计、出血的预测、防治均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因也不相同,我国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近年来因酗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硬化病例亦逐年增加,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1].黎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海南省.海南省五指山市总人口约12万人,其中黎族人口约7万人,汉族人口约5万人.肝硬化是本地区黎族人的常见病之一,现对本地区近5年在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的187例黎族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61例汉族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黎族患者中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硬化(P<0.01).酒精性肝硬化是危害黎族同胞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