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可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氨基酸和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利于修复组织、增强抵抗力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康复.外科手术患者不能从胃肠道进食或摄取营养,TPN是通过静脉供给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使患者在不能进食的情况下仍保持正氮平衡,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利于伤口愈合,降低死亡率.本文就我科100例结直肠患者在施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了TPN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对其体重增长的影响及合并症.方法 103例早产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20例早产儿未用胃肠道外营养,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早产儿中,体重增长及生理性体重下降均在正常范围.18例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无原发病的早产儿与20例未用胃肠道外营养、无原发病的早产儿相比,住院时间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胃肠道外营养早产儿合并症较少.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酸均较未用胃肠道外营养早产儿高.结论应用胃肠道外营养可合理地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提供营养需要.合并症少.但应随访了解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腹部外科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腹部外科病人分成两组。胃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普通对照组接受以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术后一周观察病人的氮平衡,体重血浆,白蛋白等的变化。结果 胃肠外营养组血浆白 白蛋白等的氮平衡,体重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是外科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由于手术病种日益增多,病人的营养物质需要和补充成为突出问题。对那些营养不良或短期内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能替代胃肠道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作用,增进自身免疫,促进伤口愈合和供给病人足够的能量。近年来,它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施术过程还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充血性心血衰竭病人中,早期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方法:实验组(17例),早期应用TPN,经中心静脉导管24小时持续缓慢静滴,对照组(15例),采用普通饮食,为期1周,在治疗前后对心衰状况,心律失常、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情况进行监测,并分,:TPN上期应用心衰的效果显著提高,各项营养匀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衰病人中,早期应用TPN切实行,为抗心衰和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TPN治疗(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大手术后辅助支持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可以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状态,促进术后创伤机体的修复。对开胸术后接受TPN治疗的患者,加强导管的护理,是预防导管败血症的关键。也是手术成功于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80例开胸术后接受TPN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谈谈TPN治疗的护理及注意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中,早期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方法 实验组(17例),早期应用TPN,经中心静脉导管24小时持续缓慢静滴;对照组(15例),采用普通饮食,为期1周.在治疗前后对心衰状况、心律失常、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情况进行监测,并分别比较.结果 TPN早期应用心衰的效果显著提高,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心衰病人中,早期应用TPN切实可行,为抗心衰和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4种胃肠外营养输注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4种胃肠外营养输注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附属医院骨科、普通外科、泌尿科、肝胆科和ICU 200 例进行胃肠外营养的患者,采取问卷形式,搜集病人胃肠外营养的方式并按此方式分为4组,分别为输注三升袋营养液者50例(对照组),单独输注脂肪乳和氨基酸者50例(A组),输注卡文者50例(B组),输注克灵麦者50例(C组),观察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进行数据统计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200 例进行胃肠外营养的患者中,A、B、C组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对照组几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三升袋营养液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治疗在早产儿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体重在1~2.5 kg的早产儿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出生12 h开始使用氨基酸3.0 g/(kg·d);低剂量组:出生24 h后使用氨基酸,剂量从1.0 g/(kg·d)开始,每日增加0.5 g/(kg·d),直至总量达3.0 g/(kg·d)。两组均及早开始胃肠内微量喂养,同时按常规治疗并发症。结果:高剂量组体质量下降,体质量回升天数均低于低剂量组;两组总胆红素尿素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NEC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低剂量组中出生体重为1~1.5 kg的低体重组最大体重下降值、恢复出生体重天数、开始持续肠道营养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一般资料有效性指标均与同组体重>1.5 kg的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NEC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大于1 kg小于2.5 kg的早产儿在出生12 h开始静脉微量泵匀速输注小儿复方氨基酸3.0 g/(kg·d),可明显减少体质量下降,缩短体质量回升天数,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住院费用。但高剂量组总胆红素尿素氮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样本量较少,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置管法在胃癌术后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体不能进食或进食量不足时须进行肠外营养(TPN)。TPN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本文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法在胃癌术后给予胃肠外营养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7~68岁,术式:胃次全切除9例,胃窦癌根治术7例。 2.中心静脉置管方法:选用带聚酯纤维套的单腔硅胶导管。经一侧颈部切口将导管前端插入颈内或颈外静脉,常用右侧。导管尾端经10~15cm的皮下隧道在小臂上部穿出皮肤,导管近穿出皮肤处有一小段聚酯纤维套起固定导管的作用。 3.防止操作中发生脏器损伤,异位输液应注意:(1)熟悉局部解剖特点,严格无菌操作程序和护理常规。(2)选择上腔静脉为宜,上腔静脉置管又以颈内静脉穿刺最为安全,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外营养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120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组与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经口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适当静脉补充液体;早期组在经口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检测患儿电解质与生长调节因子,比较两组免疫功能,记录出生时与月龄12个月时生长发育指标,统计胃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出生后3d血钾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血钙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早期组出生后14d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生长激素(GH)分别为5.33±0.96μg/L、66.95±12. 05μg/L、20. 69±3.61μg/L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96±0.89μg/L、62.37±11.22μg/L、18.60±3.35μg/L(P<0.05)。早期组出生后14d 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常规组(P <0. 05)。早期组月龄12个月时头围、体重、身长分别为44. 90±1.93cm、9. 82±1. 89kg,74. 81±2. 60cm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3.62±1.88cm、9.15±1. 4kg、73. 06±2.43cm(P <0. 05)。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外营养可以缓解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电解质紊乱,促进多种生长调节因子分泌,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有利于患儿出院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 患者度过危险期,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重症胰腺炎早期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护理方便安全,有助于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晚期癌症转移患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探讨是否TPN支持可以延长晚期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过去五年内的39例行TPN支持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汇总分析。结果:经TPN支持治疗后,39例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存活天数为43天到311天不等,其中34例患者存活期大于60天。治疗期间,除8例发生严重的静脉血栓,1例败血症外,其余患者无TPN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的生存时间长短与营养状况预测因素无关。有33例患者行TPN支持至生命结束。结论:TPN支持可使大多数患者延长生存时间,证明TPN支持对肠梗阻晚期癌症患者有益。针对TPN可能出现的利弊,应该制定个体化TPN方案。  相似文献   

14.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指患儿胃肠道不能耐受时,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各种营养,以满足患儿机体代谢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近年来随着新生儿抢救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许多极低、超低体重早产儿得以存活,PN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大大提高了此类患儿的生存率,明显降低了死亡率。但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特殊生理、病理特征,PN所致并发症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桂红 《医学信息》2006,19(4):721-721
近几年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不孕不育技术的提高,各大医院的新生儿监护室里早产儿较多见,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相对增多,为了避免肠道喂养困难这一关,提高早产儿的抢救成活率,我科自1999年12月-2004年6月对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胃肠外静脉营养,现将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颈外静脉留置针防止短期全胃肠外营养导致静脉炎的效果,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97例胃肠道疾病需禁食行短期应用TPN输入的患者,分成研究组(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和对照组(使用四肢静脉置留置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研究组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有效地防止短期全胃肠外营养导致的静脉炎,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患者依从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我院全胃肠外营养3098例/次的配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临床治疗需要,提高我院全胃肠外营养液(TPN)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我院药剂科组建了全胃肠外营养配制室,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药学专业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外和肠内阶段性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和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全胃肠外营养组患者应用肠外营养持续至可以进食。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患者在初期应用肠外营养,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至全部用肠内营养替代,肠内营养持续至过渡饮食。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早期适时由肠外过渡到肠内营养后一周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钙水平,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均增高(P〈0.01);对肝脏功能的损害减小(P〈0.01)。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血糖平均水平趋于正常且波动度小,与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29.93±9.30)d,短于全胃肠外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25.47±7.50)d(P〈0.05),且每日营养费用及住院总费用减少。结论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对血糖的影响与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不同喂养方法时血浆胃动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鼻胃管喂养对进奶量、生长情况、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及血浆胃动素的变化.方法将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鼻胃管喂养组,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记录喂养1用的入液量、体格生长指标、大便性状、喂养相关并发症.测定喂养前及喂养1w后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喂养后1周鼻十二指肠喂养组较鼻胃管喂养组平均进奶量显著增加(P<0.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P<0.05);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两组喂养1w后身长、头围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血浆胃动素水平均较喂养前显著增加(P<0.001).结论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是早产儿生后早期较适宜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4C-UBT(14C-Urea breath test, 14C-UBT)法对胃肠及胃肠外疾病HP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14C-UBT法测定胃肠疾病(2050例)及胃肠外疾病(510例)HP阳性感染率及感染程度,并与健康体检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胃肠疾病患者HP阳性率为86%,中重度感染占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和18%(P<0.01).②胃肠外疾病的糖尿病组、甲减症组、失眠症组、冠心病组、偏头痛组及口臭症组HP阳性感染率分别为76%、77%、81%、88%、83%及82%,中重度感染依次占54%、49%、54%、47%、52%及72%,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 <0.01).甲亢症组HP阳性感染率为29%,与对照组(51%)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14C-UBT法测定本文中疾病组的HP感染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HP感染与上述两类疾病关系密切,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14C-UBT法对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