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临床资料,52例患者采用CT引导下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治疗,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3.26±1.16)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67±0.96)分,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改善率79.86%。结论 CT引导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臂机引导下臭氧微创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其他保守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58例患者,随机分成C臂机引导下臭氧微创治疗组30例及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组28例,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C臂机引导下臭氧微创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总有效率为93.3%。结论:C臂机引导下臭氧微创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都芳涛  尚博  张劼  张骞 《河北医药》2010,32(1):69-71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电磁场(EMFs)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PLDD治疗,术后EMFs治疗;对照组单纯行PLDD治疗。采用中华医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于术后1、3、6、12个月做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个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3、6、12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优良率一直高于对照组。结论PLDD联合EMFs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discgenic low back pain, DLB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疾病,由于椎间盘内部的物理结构和代谢功能异常所致,不伴神经根性症状或节段间过度活动的影像学表现[1]。据流行病学调查,DLBP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2],发病率仅次于普通感冒,每个人一生中的某个时期出现腰痛的比率70%~85%,其中约18%的人一直都在遭受腰痛困扰[3]。同时,90%的急性腰痛发作者采取自然恢复的方式并在1个月内回到工作岗位[4],7%的急性腰痛逐渐发展成为慢性下腰痛[5],并引发持续失能3~12个月[6],每年超过25%的患者都要去医院接受治疗[7],至今已形成严重的医学和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其治疗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最常见且患者最易接受的无创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臂X线透视引导下,对本组46例患者行射频消融微创的治疗方法,采用视觉评分法(VAS)观察临床近期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6-23月),46例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分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汽化减压联合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医用半导体激光和医用臭氧,在X线引导下采用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髓核区,然后由穿刺针导入600μm光导纤维,用脉冲式激光切割、汽化髓核,以每个椎间盘800~1000J切割、汽化,再向椎间盘注入浓度为60μg/ml臭氧约5~8ml,共治疗74例95节腰椎间盘.结果 按照MACNAB标准评定,74例患者术后随访5~36个月,优64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4.6%.结论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联合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佳,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粘连松解术在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和B组(106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粘连松解术)。在微创术中对疑似病变椎间盘先后进行经典椎间盘造影和臭氧椎间盘造影,分别观察疼痛反应及病理分型。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出院后随访第1月和第6月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治疗后第1天、随访1个月及6个月时B组的总有效率、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A组内随访6个月时的效果较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结论 :联合疗法可明显提高颈椎间盘源性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诊断方法及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均行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平均年龄45岁.L4~5为22例,L5S1为13例.术后5d下地活动,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2分降至术后平均1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54分,降至随访6个月时的平均16分.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8.9mm增加至术后平均13.3mm.结论 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不典型,常常被漏诊和误诊,可以结合MRI和椎问盘造影进行诊断.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腰痛是指后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椎间盘是下腰痛来源的一个重要部位,这种由椎间盘自身引起的下腰痛,称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它是单纯由于椎间盘病变刺激椎间盘疼痛感受器而引起的下腰痛.现就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病机制、诊断及临床治疗3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CT腰椎间盘造影术(CTD)诱发的一致性疼痛,研究盘源性下腰痛与MRI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盘源性下腰痛76例行MRI检查后实施CT腰椎间盘造影术,共计造影209个腰椎间盘,分析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诱发的一致性疼痛与MRI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在完成CTD检查的209个椎间盘中,83个诱发一致性疼痛;其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与诱发一致性疼痛具有相关性,腰椎间盘的MRI改变与造影诱发的一致性疼痛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T腰椎间盘造影术能定性诊断腰椎间盘内破裂,进一步确定责任椎间盘.盘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可能与腰椎间盘MRI改变:Ⅳ~Ⅴ级退变、局限性高信号(HIZ)的出现、软骨终板及终板下骨髓信号异常(modic变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藤黄健骨片联合金乌骨通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金乌骨通胶囊,3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藤黄健骨片,3~6片/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41%、9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12周后,两组JOA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JOA评分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12周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黄健骨片联合金乌骨通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肌松剂及物理治疗对下腰痛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下腰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3组:物理因子治疗组(n=30);盐酸乙哌立松组(n=29);联合治疗组(联合应用物理因子治疗及盐酸乙哌立松,n=35)。结果经过10 d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主观症状、疼痛评分(VAS)、弯腰试验及生活质量评定(SF-36)均显著改善,并且显著优于另两组(P<0.05)。结论通过肌松剂(盐酸乙哌立松组)及物理因子的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下腰痛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筋膜释放技术(MFR)联合核心稳定训练(CSE)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40例CNLBP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筋膜释放技术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评估,评定方法包括Schober试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恐惧-回避信念问卷(FABQ)。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chober试验结果[(3.73±1.16)cm、(2.98±1.14) cm]与治疗前[(3.05±1.27)cm、(2.48±1.02) cm]比较均升高(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2.90±1.28)分、(4.25±1.33)分]、ODI评分[(12.00±4.18)分、(16.45±3.95)分]及FABQ评分[(36.60±11.16)分、(43.80±12.66)分]与治疗前[(4.70±1.13)分、(4.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铺灸配合DSA引导小针刀松解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残余腰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骨三科门诊就诊的PKP术后2个月仍残留腰背痛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以碳酸钙D3作为基础药,按照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3组(铺灸组、针刀组、联合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坦克乘员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407例坦克乘员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短波、传统中医按摩和运动疗法,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传统中医按摩治疗。结果两组经治疗3月后,治疗组的Oswesty积分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早期运动疗法对坦克乘员腰痛患者有明显疗效并能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彭世端  侯胜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84+186-184,186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R-2000B射频控温热凝器治疗仪对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6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经皮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疗效评价采用Macne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进行,通过3~12个月的随访,很好70例;好21例;轻度好转10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95.28%,无效为4.72%。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前凸角度与下腰痛的关系。方法测量58例患有下腰痛患者和35例无腰痛者的侧位X线片腰椎前凸角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腰痛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度小于无腰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腰痛和腰椎前凸的丢失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