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目的 利用三维CT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肺容积、肺高度、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和凸侧/凹侧肺容积比的变化,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后肺容积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09年4至2013年8月,共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男9例,女21例;年龄11.3~18.0岁,平均15.7岁。Lenke分型:Ⅰ型19例、 Ⅱ型4例、 Ⅲ型7例。Risser征:3级11例、4级7例、5级1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周左右进行脊柱三维CT扫描,CT扫描时患者仰卧位并保持深吸气末期。将所有CT扫描的资料导入工作站,利用Syngo软件分别测量肺容积、肺高度和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结果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左侧肺高度为(21.4±2.6)cm,术后为(22.6±2.5)cm;右侧肺高度手术前为(21.9±2.1)cm,术后增加至(22.7±2.7) cm。术前的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为(232.9±43.6) cm2,术后减小至(223.1±38.4) cm2。左侧肺容积、右侧肺容积、总肺容积以及凸侧/凹侧肺容积比的手术前后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左肺高度、右肺高度和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的改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Lenke分型、Risser征、主胸弯的矫正率以及胸椎后凸的矫正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即刻发生了肺形态的变化,但术后即刻肺容积没有变化,仅表现为肺高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形态学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和畸形特征,并提出形态学分型系统。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CT,对60例不同类型脊柱侧凸1440个胸椎椎弓根进行CT轴位扫描。在Lenke椎弓根分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量化和适当补充,将椎弓根形态分型为:A型(正常型);B型(狭窄型);C型(峡部硬化型);D型(完全硬化型),D-Ⅰ型(凹陷硬化型),D-Ⅱ型(平直硬化型);E型,椎弓根缺如。按照上述分型标准,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并分型。结果各种类型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形态分型A、B、C、D-Ⅰ、D-Ⅱ及E型分别占62.12%、24.72%、5.94%、2.75%、3.18%及1.29%,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为37.88%。各种类型脊柱侧凸间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高达60.83%。结论各种类型的脊柱侧凸普遍存在胸椎椎弓根畸形,以狭窄型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肋骨联合体的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但脊柱侧凸患者的胸椎椎弓根解剖变异大、直径小且进钉角度掌握困难,许多学者开始探索新的后路固定方式。椎弓根-肋骨联合体(Pedicle-rib unit)是指椎弓根内侧壁与肋骨头的外侧壁之间的复合体,当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困难或无法置入时,经椎弓根-肋骨联合体置入螺钉固定不失为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1,2]。我们对2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肋骨联合体行CT扫描并对其影像学数据进行测量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12~19…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单向和多向椎弓根螺钉用于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4年9月,55名Lenkel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用后路Mossmiami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其中30例应用单向钉,25例应用多向钉。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分别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上胸弯、主胸弯、胸腰弯Cobb角,肋骨椎体比以及肋骨分离距离等。结果平均融合椎体分别为7.9个(单向钉组)和7.2个(多向钉组)。2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主胸弯的矫正效果,矫正率单向钉组为65.9%,多向钉组60%。单向钉用于矫正剃刀背畸形明显优于多向钉。2组患者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单向钉和多向钉对于主胸椎侧凸冠状位矫形都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单向钉比多向钉具有更好的去旋转以及恢复胸椎对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比较单向和多向椎弓根螺钉用于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2月~2004年9月,55名Lenke I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用后路Mossmiami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其中30例应用单向钉,25例应用多向钉.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分别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上胸弯、主胸弯、胸腰弯Cobb角,肋骨椎体比以及肋骨分离距离等.结果 平均融合椎体分别为7.9个(单向钉组)和7.2个(多向钉组).2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主胸弯的矫正效果,矫正率单向钉组为65.9%,多向钉组60%.单向钉用于矫正剃刀背畸形明显优于多向钉.2组患者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单向钉和多向钉对于主胸椎侧凸冠状位矫形都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单向钉比多向钉具有更好的去旋转以及恢复胸椎对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青少年脊柱侧凸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测量 2 0例正常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参数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 (Scofix器械 ) ,对 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进行了矫正治疗。结果 :正常青少年T4椎弓根横径最小 ( 3 9± 0 6 6mm) ,胸椎椎弓根中点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与中点之间 ,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在T11、T12为负角 ,T10以上为正角 ,T1最大 ( 35 8°± 0 84°)。 2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11个月 ,特发性和先天性侧凸的矫正率分别为 5 7 8%和 46 4%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根据测量结果 ,如选择好进钉点、方向及深度 ,Scofix器械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矫正可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706-1709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形态学的MRI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胸椎侧凸患者共30例,根据Cobb角大小分别设为轻度组和中度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青少年15名设为正常组。为减少干扰因素。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研究对象全脊柱矢状面,重建脊柱矢状面图像并测量各个胸椎前后壁与棘突间高度,于横截面对椎体横径长度进行测量,对比分析三组结果。[结果]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椎体前后高度、宽度由T_(1~12)逐渐增加,呈线性分布,且两组椎体高度普遍大于正常组;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椎体前后高度比值、高度横径比值均大于正常组。两组患者胸椎侧凸顶椎区T_(6~9)椎体前方高度、脊椎前后高度比值以及高度横径比值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胸椎形态学特点显著,与正常胸椎相比更加瘦长,胸椎顶椎区呈现出脊柱生长模式异常,MRI测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目的: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的有关数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CT扫描片上测量胸椎椎弓根的宽度、深度、角度、椎体旋转角度等数据,根据所得数据选定置入螺钉的直径、长度.确定置入方向和深度。术后对置入螺钉的胸椎椎弓根节段行CT扫描,判断置钉位置。结果:CT测量的各项数据显示胸椎椎弓根适合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以此为依据术中置入胸椎弓根螺钉共245枚,228枚(93%)置入无误,6枚穿破椎弓根外壁,9枚穿破椎弓根下壁,2枚穿破椎弓根内壁,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前CT扫描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胸椎椎弓根的有关数据可为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螺钉并将其准确置入胸椎椎弓根内提供参考。从而保证螺钉安全置入。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 ,对侧凸类型、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侧凸柔韧性、躯干偏移及胸腰段矢状面Cobb角进行测量和分析。患者 12例中男 2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 15 1(13~ 18)岁。侧凸均为KingⅡ型 ,其中PUMCⅡb1型 9例 ,Ⅱc3型 3例。所有病例均行选择性胸椎融合 ,平均随访 3 5 (1~ 10 5 )年。结果 手术前后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5 4 0°、19 0° ,平均矫正率 6 2 7% ;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34 6°、12 5° ,自动矫正率为 6 4 7%。最后随访时 ,胸、腰弯的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18 8°、15 9°;腰弯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及顶椎旋转度与术后相比无显著变化。术后发生胸腰段后凸 1例 ,最终随访时未见进一步加重。无躯干失平衡现象发生。选择性胸椎融合较后路融合双弯平均减少 3 5个融合节段。结论 对腰弯柔韧性好且度数较小的KingⅡ (PUMCⅡb1和部分Ⅱc3)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可安全有效地行选择性胸椎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术前无上胸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形手术后新发上胸弯的情 况进行转归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1 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平均随访时间19.8 个月, 对新发上胸弯 的冠状面Cobb 角、T1倾斜、放射学肩高度等影像学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
结果 21 例患者术前主胸弯 冠状面Cobb 角平均为54.3°, 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4.1°, 手术矫形率平均为74.6豫。术前5 例患者为负性 T1倾斜, 16 例为T1水平;术后均出现正性T1倾斜及新发上胸弯, T1倾斜平均6.0°, 新发上胸弯冠状面 Cobb 角平均为16.0°;末次随访时T1倾斜平均4.0°, 上胸弯平均为13.2°, 18 例患者仍存在正性T1倾斜, 17 例患者仍存在10°以上的上胸弯。术前5例患者放射学肩高度为双肩等高, 16 例为右肩高;术后19 例患者为左肩高, 6 例患者存在双肩不平衡;末次随访时有14 例患者为左肩高, 5 例患者存在双肩不平 衡。末次随访时与术后相比, T1倾斜程度、上胸弯冠状面Cobb 角均有改善(t=2.755, P=0.009;t=2.142, P= 0.038), 但上胸弯比例、左肩高发生率、双肩失平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421, P=0.107;χ2= 0.123, P=1.000;χ2=3.535, P=0.130)。
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手术矫形时新发上胸弯不易 自行代偿, 且易对双肩平衡产生影响, 应以预防其发生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的相关影像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4例,术前肺功能检查、胸部CT扫描资料完整.分析肺功能结果与站立位全长X线片Cobb角、顶椎偏移、椎体旋转分度(Nash/Moe法)、顶椎肋椎角差值、矢状位T5-12后凸角和胸段累及椎体数目之间相关性.结果 患者年龄平均14.8岁,Cobb角平均52.8°;主弯Cobb角与术前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顶椎偏移与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呈明显负相关;站立位顶椎凸凹侧肋椎角差值分别与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Bending位顶椎凸凹侧肋椎角差值与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胸段累及椎体数≥7个组患者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数值,比胸段累及椎体数<7个组患者有减少(P<0.05).结论 术前站立位主弯Cobb角愈大,主弯顶椎偏移增大,站立位以及Bending位顶椎凸凹侧肋椎角差值增加,肺功能下降.近胸弯≥30°组较之<30°组,胸段累及椎体数≥7个组较之<7个组,肺功能数值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胸腰段后凸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413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胸腰段后凸者共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 Ⅱb2型3例,Ⅱc 3型4例,Ⅱd2型1例,Ⅲb型2例.单纯后路内固定术8例,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术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对侧凸类型、Cobb角、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侧凸柔韧性、胸腰段后凸、冠状面及矢状面躯干偏移进行评测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双弯8例,三弯2例;胸腰弯/腰弯Cobb角≥45°者7例,柔韧性指数≤70%者6例,顶椎旋转度≥Ⅱ度者9例.所有病例的融合范围均符合PUMC分型原则.手术前后平均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71.7°和37.4°,平均矫正率为47.8%;手术前后平均胸腰弯/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65.0°和27.8°,平均矫正率为57.2%;手术前后平均胸腰段后凸分别为35.5°和4.2°,平均矫正率为88.2%.全部病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23.1个月;最终随访时无躯干失平衡发生. 结论 合并胸腰段后凸的AIS一般多为双弯或三弯,胸腰弯/腰弯畸形往往比较严重,并有明显的旋转畸形.对合并胸腰段后凸的AIS,应融合胸腰弯/腰弯以防止术后发生失代偿或后凸加重, PUMC分型可以有效识别病变类型并指导融合范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enke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肩部影像学指标与美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4例Lenke2型的AIS患者进行研究,提出了评价AIS患者肩部美学平衡的6个指标:内侧双肩高度差(Shi)、外侧双肩高度差(Sho)、肩部面积指数1(SAI1)、肩部面积指数2(SAI2)、肩角(α1)、腋窝角(α2)并在照片上进行测量;同时在X线片上测量7个评价AIS患者肩部影像学平衡的指标:T1倾斜(T1)、第一肋角(FRA)、锁骨角(CA)、喙突高度差(CPH)、锁骨助骨交点高度差(CRCI)、第一肋锁骨距离差(FRCH)、斜方肌不对称性(TL).美学指标与影像学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hi与各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12~0.61,其中与T1、FRA、CA、CPH、CRCI呈显著相关.Sho与各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22~0.74,其中与T1、FRA、CA、 CPH、CRCI. FRCH呈显著相关.但是,所有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8.SAI1、SAI2、α1、α2与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同样也都小于0.8.结论 影像学指标可以部分反映肩部的美学外观,但是没有一个影像学指标可以精确地反映肩部的美学外观.因此,建议在评价Lenke2型AIS患者肩部平衡时,在采用影像学指标的同时,美学指标应作为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术前仰卧位MRI和术中俯卧位O形臂X线机获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横断面影像学资料,探讨2种体位下主胸弯顶椎与胸主动脉的毗邻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8年7月美国梅奥医学中心骨科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18例AIS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仰卧位全脊柱MRI平扫和术中俯卧位脊柱O形臂X线机平扫,将影像资料上传至临床图像显示系统(Qreads 5.10)。选取主胸弯顶椎为测量平面,测量顶椎椎体旋转角度(AVR),主动脉到椎体距离(a线),主动脉到左侧椎弓根置钉点距离(b线),主动脉到椎管垂直距离(c线),主动脉到椎弓根置钉点连线的垂直距离(d线),主动脉椎体角(AVA),左侧椎弓根置钉点和主动脉内侧切线与椎体中轴线平行线间的夹角(∠α),左侧椎弓根置钉点和主动脉中心点连线与椎体中轴线平行线间的夹角(∠β)。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种体位下各参数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俯卧位AVR、c线均大于仰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差值分别为2.71°、2.24 mm。俯卧位与仰卧位AVA平均差值为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俯卧位AVR、a线、b线、c线、d线、AVA、∠α、∠β与仰卧位相应指标呈正相关;俯卧位∠β与主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与俯卧位及仰卧位AVR均呈负相关;俯卧位d线与主胸弯Cobb角呈负相关,与俯卧位及仰卧位AVR呈正相关。结论相较于仰卧位,脊柱侧凸患者俯卧位时顶椎旋转度增大,主动脉到椎管的垂直距离增大,主动脉向椎体右前方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胸弯及单腰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女性患者的躯体生长发育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339例 AIS女性患者和 3914位同龄健康女孩, 实 足年龄 10~17岁。单胸弯 AIS女孩(端椎位于 T1~T12之间)220例, 单腰弯 AIS女孩(端椎位于 T12~L5之 间)119例;Cobb角为 32°±10°(15°~63°)。测量所有 AIS组和对照组女孩的身高、体重及臂长, 计算体重 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下肢长度, 并根据 Bjure校正公式计算 AIS女性患者的校正身高及校正 坐高。结果 单胸弯与单腰弯 AIS患者的身高及坐高在各年龄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 AIS 女性患者的校正身高及坐高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女孩。同时两组 AIS患者的臂长及下肢长度也显著 长于正常青少年。在 15岁年龄段, 单胸弯 AIS患者的体重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 而单腰弯 AIS患儿的 体重在各年龄段均与正常青少年相似。结论 与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相比, 单胸弯和单腰弯 AIS患者 可能具有共同的异常生长模式;此外, 与正常女孩及单腰弯 AIS女孩相比, 单胸弯 AIS患者体内脂肪含 量偏低的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