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技术治疗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3例均为女性,1例输尿管癌,其对侧肾萎缩无功能;1例肾盂癌,曾因对侧输尿管癌接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为移植肾肾盂癌。3例患者均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无复发,1例因对侧萎缩肾一侧发生输尿管癌而再次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术后无复发,1例因移植肾肾盂癌伴膀胱癌复发接受肾输尿管及膀胱切除术。结论对于解剖性或功能性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技术是一种可选择方法,但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伴发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伴发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均有长期间断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病史,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均可诊断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术前经B超、逆行造影、CT或MRU、输尿管镜等检查明确诊断。膀胱肿瘤6例;上尿路肿瘤10例,其中双侧同时发生肿瘤者6例、伴膀胱肿瘤1例。结果6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10例上尿路肿瘤者中6例8侧行保肾手术;4例5侧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双侧肾盂肿瘤者另一侧术中探查发现肾周肿瘤明显外浸,粘连明显,手术困难,仅行活检术;1例双侧肾盂及双侧输尿管肿瘤者仅行活检术。术后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WHO标准病理分级:Ⅰ级1例、Ⅰ~Ⅱ级4例、Ⅱ级6例、Ⅲ级5例。14例获随访3~37个月,平均14个月。死亡4例,其中1例为未手术的双侧肾盂及双侧输尿管肿瘤患者,术后5个月因瘤死亡;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及双肾盂肿瘤者各1例分别于术后17、19、26个月死于多发转移。4例膀胱肿瘤术后4~9个月复发6次,其中2例为2次复发者;上尿路肿瘤2例术后9~10个月膀胱肿瘤3次复发;3例输尿管肿瘤术后3~32个月复发,其中1例原位复发,2例异位复发;5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伴发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以上尿路肿瘤为主,双侧发病率较高,肿瘤具有多发、易复发及恶性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输尿管及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1年4月采用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输尿管肿瘤3例,治疗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4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冠顶直径0.5~1.0cm,带蒂,1例为孤立肾,1例对侧肾发育不良,1例年老体弱,合并房颤,均为单发。膀胱侧壁肿瘤冠顶直径0.5~6.0cm,平均1.2cm,肿瘤单发38例,多发4例。原发肿瘤37例,非原位复发肿瘤8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45例手术几乎无出血,无输尿管及膀胱穿孔。术后随访至今,3例输尿管瘤均未复发,42例膀胱癌8例复发,无原位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肿瘤无闭孔神经反射,可明显减少膀胱穿孔的发生率;治疗特殊病例的输尿管肿瘤具有刨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明显降低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立肾、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盂内或双输尿管内复杂上皮癌患者多镜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例均以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入院,通过尿脱落细胞学、IVU、CT、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检查确诊为尿路上皮癌。例1为左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重复肾上肾盂内、双侧3个输尿管内均为上尿路癌,采用经皮肾镜和输尿管镜联合行左侧重复肾上肾盂、双侧3条输尿管内肿物切除术;例2为肾功能不全、右肾萎缩,发生左侧肾盂、膀胱癌,行膀胱镜肿瘤电切及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联合左肾盂癌局部切除术;例3为左侧肾盂癌根治术后3年,右孤立肾再发肾盂癌,经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行右肾盂癌切除术。3例均成功保留肾脏。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尿路上皮癌。早期经肾造瘘灌注化疗1~2次,之后常规膀胱化疗,分别随访13、14、15个月,B超及CT检查无肿瘤复发及死亡。例3孤立肾患者术后2天、2周时经肾造瘘化疗,术后1个月拔出输尿管支架管,于第2日夹闭肾造瘘管,出现发热,输尿管镜检查考虑输尿管狭窄明显,留置支架管,以后定期更换,1周后拔除肾造瘘管。结论对于孤独肾、对侧肾无功能、肾功能不全、年龄大、伴有禁忌证的内科疾患的复杂上尿路癌患者,采用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联合治疗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术后严格的随访和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8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经尿道袖状电切患侧输尿管口周围1.5 cm范围膀胱壁达膀胱外脂肪组织,采用后腹腔镜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留置导尿管7 d.11例术后辅助放疗. 结果 8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5~205 min,平均156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8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7~11 d,平均8.5 d.病理报告:8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0.8月.术后12个月内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其中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左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肾盂肿瘤(pT3 G3和pT2 G3)于术后3个月肝转移.2例输尿管中段肿瘤(pT3 G3和pT3 G2~3)术后6个月原位复发并肺转移.1例输尿管下段肿瘤(pT3 G3)术后6个月骨转移.失访1例.其余71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术治疗上尿路肿瘤术后通道种植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以及肿瘤种植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经皮肾镜术治疗上尿路肿瘤术后通道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2003年因左侧肾盂癌行左侧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2014年因血尿复查,发现右侧肾盂内肿物,遂行经皮肾镜探查、肾盂内肿物电切术。2015年8月发现右侧腰背部皮下肿物及右肾背侧肿物,穿刺皮下肿物提示为尿路上皮肿瘤。遂行输尿管肾盂软镜下钬激光肿瘤切除、右侧肾周肿物切除、右侧腰背部皮下肿物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回报:两处肿物均符合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配合辅助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经皮肾镜术治疗上尿路肿瘤术后发生肿瘤通道种植主要反映肿瘤的侵袭性高和个体免疫力水平低下,需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基础上行局部转移灶切除,同时联合全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低分期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与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探讨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行膀胱袖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收治73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男36例,女37例.平均年龄66(45~87)岁.其中肾盂癌46例,中上段输尿管癌27例.根据术式分为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35例)和根治性肾切除组(38例).分析2组患者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肿瘤复发8例(22.9%),其中T1患者复发率20.0%(3/15);根治性肾切除组肿瘤复发8例(21.1%),其中T1患者复发率19.0%(4/21),2组总复发率和T1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19例肾盂癌中,肿瘤复发4例(21.1%);16例中上段输尿管癌中,肿瘤复发4例(25.0%),2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肾切除组27例肾盂癌中,肿瘤复发3例(11.1%);11例中上段输尿管癌中,肿瘤复发5例(45.5%),2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患者可不行膀胱袖状切除术,但肿瘤位于输尿管者应行膀胱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19例输尿管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术前19例均行B超、IVU和CT检查,选择性结合逆行性尿路造影或输尿管镜检查和活检.19例输尿管肿瘤中1例行输尿管节段切除加端端吻合术,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袖状切除14例次,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息肉3例.结果 术前诊断准确率94.7%(18/19),...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肿瘤相对少见,占泌尿系上皮肿瘤的5%~6%。尿路上皮肿瘤标准手术方法为患侧肾输尿管全切术和膀胱袖套状切除。由于尿路上皮肿瘤发病呈多灶性的特点,双侧上尿路可同时或相继出现多个病灶,因此部分学者提出对部分早期肾盂输尿管上皮肿瘤行保留患侧肾脏和输尿管的肿瘤腔内切除术,尤其对于孤立肾、双侧上尿路肿瘤及部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内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往往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放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合并膀胱癌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8例单侧上尿路肿瘤并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56岁。术前经膀胱镜、输尿管镜、B超和CT等检查证实为单侧上尿路肿瘤并浸润性膀胱癌,其中4例左肾盂癌和2例右肾盂癌合并膀胱癌,2例为左输尿管癌合并膀胱癌。2例行腹腔镜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及回肠膀胱术,平均手术时间4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75ml,均无输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d,下床活动时间为4d。6例患者行开放肾输尿管膀胱全切除术,其中4例行回肠膀胱术,另2例行输尿管造口术,平均手术时间366min,平均出血量767ml,平均输血量485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3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6.7d。8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 7例为尿路上皮癌,上尿路肿瘤分期分级为T2~4N0~1M0G2,膀胱癌为T2~3N0M0G3,另1例为左肾盂鳞癌T4N1M0合并膀胱鳞癌T3N0M0。术后平均随访24.6个月,鳞癌患者术后18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余7例患者无瘤生存至今。结论单侧上尿路肿瘤合并膀胱癌可行Ⅰ期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腹腔镜下行该手术是可行及安全的,较开放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腔内保守治疗疗效以及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进行腔内治疗,5例逆行输尿管镜下电切配合钬激光烧灼,1例顺行经皮肾电切处理.结果 随访1~4年,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5个月复发,合并严重出血,行患侧肾输尿管切除.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以及1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复发,每3~6个月复诊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烧灼,另外3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解剖或者功能性孤立肾、双侧上尿路肿瘤、肾功能不全、合并严重疾病不能耐受开放手术者以及对侧肾正常但患侧肿瘤直径小于1.5cm且级别较低患者,腔内治疗是理想的一种治疗选择.但所有患者术后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有效性评价.方法 报告2013年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2例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行一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对侧保留肾脏的手术.其中1例为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例为输尿管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移行细胞癌.目前2例患者均在随访中,其中1例术后6个月及8个月分别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后于2013年10月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1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双侧同时存在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对侧保留肾脏的手术方法,此种治疗方式术后花费低、患者主观生存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荐.当然术后有效的随访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 经后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 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电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电切结束退出电切镜后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 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 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 h,平均3.5 h.出血量25~1 500 ml,平均163 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电切后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 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钬激光技术在肾盂肿瘤根治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钬激光治疗肾盂肿瘤27例,先经腰部切口作患肾输尿管切除术,再经尿道以钬激光作包括输尿管口周围的膀胱袖口状切除术.结果:27例肾盂肿瘤均一次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后1个月复查膀胱镜见膀胱黏膜修复完整.随访5个月~2年,未见膀胱肿瘤发生.结论:联合钬激光的肾盂肿瘤根治术安全、有效,是腔道泌尿外科微创治疗肾盂肿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一期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治疗尿路上皮多器官肿瘤国内外文献检索尚未见报道.2007年10月我院为1例左肾盂癌并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一期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处理方法。方法:报告6例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无痛性肉眼血尿,经影像学和输尿管镜等检查确诊。3例行保肾手术,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仅行活检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随访3~33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死亡,2例术后发生膀胱肿瘤,1例输尿管肿瘤复发,2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根据肾功能情况可选择行保肾手术或双侧肾输尿管切除术;保肾手术后应加强监测,以利早期发现复发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9~73岁,平均59岁.肾结石病史平均16年.患者均行B超检查,仅1例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病变.IVU检查8例,未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病变.CT检查7例,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4例.尿液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查2例,均为阳性.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发现肾盂黏膜病变,依据活检病理结果,4例行肾盂癌根治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PCNL术后仍反复肉眼血尿,经输尿管软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肾盂尿路上皮癌,行肾盂癌根治术.4例术前CT检查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者均行肾盂癌根治术.1例肉眼血尿患者因高龄并肾功能不全,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肾盂肿瘤钬激光汽化术.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盂尿路上皮癌7例,尿路上皮癌并鳞状细胞癌化生4例,鳞状细胞癌2例.8例行PCNL者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为感染性结石6例,混合性含钙结石2例.3例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1~2年,未发现肿瘤复发;1例腔内肾盂肿瘤汽化术患者,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再次行腔内肿瘤汽化术;1例鳞癌并局部淋巴结转移者术后13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 结论年龄较大、结石病史长、合并感染且严重血尿或取石后仍血尿的患者,应考虑合并肾盂癌的可能.CT与尿液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查对诊断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有一定价值.腔内结石手术中对可疑肾盂黏膜病变应常规活检.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膀胱镜行上尿路肿瘤根治术的安全性。方珐对25例肾盂肿瘤或中上段输尿管肿瘤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膀胱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检查手术标本的完整性,并行输尿管内压力测定,对输尿管口的封闭性进行评估。佶果本组25例检测标本中,在水柱高度达到135cm、167cm、175cm时输尿管末端开始出现漏水者各为1例、1例、2例,另外21例标本在水柱到达197cm时输尿管末端仍没有出现漏水现象。本组患者随访2—11个月,平均5.6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切口及穿刺部位肿瘤种植。结论对肾盂癌和中、上段输尿管癌采取腹腔镜联合膀胱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可闭合输尿管末端,避免术中肿瘤种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8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3-16年出现间歇性血尿,通过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输尿管镜、逆行肾盂造影、CT及内窥镜下取材活检等,证实1例为肾盂肿瘤,3例为输尿管肿瘤,3例为膀胱肿瘤,1例为尿道肿瘤。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的5例均采取肾、输尿管全程及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膀胱肿瘤患者中,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膀胱全切术,在行肿瘤切除术前后需适当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术后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表阿霉素等进行化疗。结果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二次肿瘤切除术,1例发生肺转移;8例患者10次手术均顺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的患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应慎重对待肾移植术后出现血尿的患者,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0.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8月62例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4岁.单发56例,多发6例.肉眼血尿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在输尿管5例,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左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发生于输尿管合并膀胱1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膀胱52例,4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尿道4例,1例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3例行尿道肿瘤切除术.结果 62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伴发尿路上皮癌7例.49例随访3个月~12年.2例分别于术后7和79个月复发,3例分别在术后18个月、2年和6年发现尿路上皮癌.结论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需与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相鉴别.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膀胱镜及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