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治疗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在椎间盘镜下行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6例在神经根管探查时均发现存在神经根管狭窄,对神经根有明显的压迫,神经根活动度<1 cm,进行神经根管减压后,神经根压迫解除,神经根活动度>1 cm.手术时间(61.7±5.6) min,出血量(60.0±9.7)ml,术后住院(3.5±0.5)d.36例随访6 ~29个月,平均17.5月:术前ODI评分(72.3±6.2)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21.2±8.6)分(t=49.204,P=0.000);术后6个月VAS评分(3.3±0.1)分,显著低于术前(7.7±0.8)分(t=-141.496,P=0.000).结论 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可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显著缓解神经根性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ermatom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DSEP)术中评价腰骶神经根减压效果的适用指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1年12月对46例以感觉障碍为主诉,经查体、腰椎MRI及术前DSEP检查证实存在单侧腰骶神经根(L5或S1神经根)受压而接受神经根减压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DSEP监测,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1.2岁.其中L5神经根受累36例,S1神经根受累10例,MRI显示为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管狭窄.记录并比较麻醉后至减压前及减压后受累神经根的P40潜伏期和波幅,术中结合自发肌电(EMG)监测相应节段神经支配肌肉,作为可能出现即时神经根医源性损伤的预警.术前、术后采用VAS评分和ODI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的VAS及ODI评分.结果:术中自发EMG均未提示神经根医源性损伤.减压后32例患者潜伏期延长<0.1,14例潜伏期缩短,其中8例改善率≥0.1.根据潜伏期改善率分为三组:无改善组(改善率≤0)、改善组(0<改善率<0.1)以及明显改善组(改善率≥0.1),无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明显改善组与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三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后所有患者P40波幅均无降低,其中明显改善(改善率≥0.5)37例,改善(0.3≤改善率<0.5)4例,无明显改善(改善率<0.3)5例,明显改善组术后VAS改善率显著性大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明显改善组和改善组的ODI改善率均显著性大于无明显改善组(P<0.05),而前两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40波幅改善率与VAS改善率和病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于病史较短且有典型相应皮区感觉症状的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患者,减压术中受累神经根DSEP P40波幅改善率可预示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作为评估减压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麻下脊柱内镜减压治疗高龄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从背侧和腹侧减压受压神经根。术后症状改善采用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术中1例硬膜撕裂,术后出现随体位变化的疼痛不适感,3周后症状改善。12例侧凸腰椎冠状面Cobb角39.3°±6.8°。12例随访(19.4±3.4)月。下肢痛VAS评分从术前(6.5±1.2)分,改善为末次随访(1.2±0.9)分(P=0.000)。ODI从术前(67.5±6.1)%,改善为末次随访(29.0±6.6)%(P=0.000)。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3.3%(10/12)。结论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处理需要考虑患者自身条件,局麻脊柱内镜下减压能够有效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可供选择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导管松解、精确药物注射,选择性联合应用神经根孔外韧带剥离技术治疗粘连性腰椎管狭窄症所致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01-2012-06,收治粘连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2例,分成两个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骶管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经骶管入路,行硬膜外腔导管松解、精确药物注射,其中21例选择性联合应用神经根孔外韧带剥离技术。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ODI及ODI改善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经骶管行硬膜外腔导管松解、精确药物注射,选择性联合应用神经根孔外韧带剥离技术,可以有效缓解腰椎管狭窄症所致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4~12月,平均6月。下肢神经痛VAS评分术前6.2±1.3分,术后1周1.5±0.6分,术后3月1.0±0.4分,手术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65.1±12.6,术后1周18.4±6.3,术后3月12.5±2.9,手术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结果为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近期手术效果优良。因其不受髂棘影响,特别对于高髂棘、不易从侧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患者,减少了对神经根的损伤,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失败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技术即TESSYS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2例,其中15例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局麻下行突出髓核摘除、椎间孔成形及神经根管减压术。结果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7.18±0.84)分和(36.50±3.90)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为(2.59±0.81)分和(18.95±2.57)分,明显改善(配对t检验,t=30.72、25.57,P=0.00、0.00)。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6例(27.3%),良12例(54.5%),可3例(13.6%),差1例(4.5%),优良率81.8%。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能够有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行腰骶神经根减压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4-10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5~180 min,平均58.6 min;X线曝光频率13~62次,平均18.9次。术中硬膜囊撕裂7例,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02例术后获得随访3~15个月,平均9.8个月。术前VAS评分(7.7±1.6)分,术后即刻(2.8±1.3)分,术后3个月(1.5±0.5)分,末次随访时(1.9±1.5)分。术后即刻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7,P=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P=0.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3,P=0.120)。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定疗效:优49例,良38例,可15例,优良率85.3%。结论采用TESSYS技术行腰骶神经根减压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正确理解和掌握TESSYE技术要点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Wiltse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微创Wiltse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神经根是否沉降,分为沉降征阴性组(n=46)和沉降征阳性组(n=72)。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和功能状况,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8±2.5)个月。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沉降征阳性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改善值、ODI改善值及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0±1.0)分、(27.5±0.7)%、96%,显著高于阴性组的(4.6±0.9)分、(26.1±0.9)%、83%(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Wiltse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尤其是对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患者疗效更佳,神经根沉降可能对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利用椎间孔镜对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方法对20例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椎间孔镜下神经根管扩大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0例患者术前平均腰痛VAS评分为5分,术后即刻为1.5分,术后3个月为0.5分。术前平均腿痛VAS评分为7分,术后即刻为0.3分,术后3个月为0.1分。18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2例患者为良。结论对腰椎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椎间孔镜可对突出的腰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黄韧带进行减压,有效地扩大神经根管,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患者.突出节段:L3~L4 8例,L4~L5 46例,L5~S1 24例.术前、术后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即刻转阴.78例均获2周~12个月随访,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2例,对症等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9.41±3.53)°,术后为(68.21±5.73)°;术前VAS评分为(8.01±1.13)分,术后为(2.68±1.52)分;术前ODI指数为(77.35±17.45)%,末次随访为(19.08±8.53)%,术后直腿抬高角度改变、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66例,良6例,可5例,差1例.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动神经牵开器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中的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0例患者资料,男196例,女154例;年龄17~68岁,平均42岁;L1-2 3例,L2-3 8例,L3-4 12例,L4-5 186例,L5S1 141例。突出类型:中央型31例,旁侧型266例,极外型23例,破裂游离型30例。其中合并钙化37例,合并椎管狭窄66例。患者在MED中均应用自动神经牵开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3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9个月。VAS评分,术前(8.79±1.15)分,术后3个月(3.80±1.14)分,术后6个月(3.65±1.14)分。ODI,术前78%±1.71%,术后3个月28%±1.72%,术后6个月28%±1.88%。术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无一例发生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血肿形成。1例发生椎间隙感染,给予切吸、引流,卧床休息,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3周后治愈。2例术后切口发生缝线反应导致切口延迟愈合,经拆线后清洁换药3~4周痊愈。1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经清洁换药及对症治疗6周后痊愈。2例患者因长时间卧床缺少活动而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经物理疗法、药物及对症治疗后康复,另1例经介入放置滤网结合药物溶栓得以康复。结论 在MED中配合使用自动神经牵开器可有效显露术区,保护周围神经不受损伤,减轻手术人员的工作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腰椎有限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68例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平均56岁。神经根阻滞后64例为阳性患者进行了腰椎有限手术,另4例封闭后症状减轻不明显为阴性,难以确定手术平面或引起症状的神经根,放弃了手术治疗。术后采用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神经根阻滞操作过程顺利,未发生与神经根阻滞相关的并发症,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随访16~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4例,良18例,差2例。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应用神经根阻滞能准确判断责任椎与疼痛源,提高腰椎有限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 icu lopathy,CSR)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观察CSR 16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10例,行后路手术6例,其中单纯椎间孔减压2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神经根管减压4例。16例患者中有8例加行颈椎钛板固定。结果 14例获随访,平均3年4个月(6月-10年)。根据M 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9%。结论 前路减压术或后路成形扩大术治疗严重的CSR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选择性扩大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伴有曲度后凸的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年龄42~74岁,平均59.6岁。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判定神经功能,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颈肩轴性痛程度,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率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 CI),在MRI上测量脊髓扩大和后移程度。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平均减压(3.91±0.86)个节段(3~5个节段)。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8个月(20~60个月)。术后3~6个月复查时颈椎植骨完全融合。术后JOA评分为(14.31±1.33)分,较术前(8.16±1.11)分有明显改善,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5.34%。术后CI为15.30%±3.18%,较术前7.36%±9.69%有明显改善。术后颈椎中立位MRI显示最狭窄处硬膜囊前后径为(6.10±0.89) mm较术前(2.92±1.49) mm明显增加,较术前增加了108.9%。颈脊髓平均向后漂移(4.59±1.20) mm(2.97~6.68 mm)。术后NDI评分为(4.90±2.46)分,较术前(19.36±8.61)分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选择性扩大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有曲度后凸的多节段颈椎病,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和维持颈椎正常曲度,降低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大通道内镜系统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经大通道内镜系统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的32例LS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14例,年龄65~84(70.6±8.4)岁,病程1~12年。32例患者均伴有下肢麻木或疼痛,其中28例伴间歇性跛行,以下肢症状为著。狭窄节段:L3,42例,L4,519例,L5S113例,其中2例双节段狭窄。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中央管狭窄型3例,双侧侧隐窝狭窄型21例,混合狭窄型8例。记录手术用时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复查X线、CT和MRI;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单次连续步行距离(single continuous walking distance,SCWD),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手术时间70~160(85.64±11.94)min,随访时间12~24(17.68±2.43)个月。术中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术后减压通道对侧下肢短期内感觉障碍2例,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术后影像学显示较术前责任节段的椎管明显扩大,神经根松解充分。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1年腰痛VAS评分分别为4.62±1.41,2.73±1.35,1.21±1.17,1.11±0.34;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83±1.71,3.10±1.50,1.08±0.19,0.89±0.24。腰腿痛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1年ODI评分分别为38.40±6.48,18.42±2.40,5.48±0.77,3.05±0.28;SCWD分别为(47.48±5.32)m,(52.89±11.23)m,(245.43±18.94)m,(468.97±55.87)m。ODI评分及SCWD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 d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优15例,良14例,可3例。结论:采用大通道后路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LSS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减压充分,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最大限度减少对腰椎稳定结构的破坏,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叶春平  朱家骏 《中国骨伤》2013,26(10):805-80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 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腰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开窗减压术治疗56例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61~76岁,平均(64.53±4.43)岁;病程6个月~15年. 手术前后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 29 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对功能进行评分,评估术后1、3、6、12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 结果: 5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2个月,术后1、3、6个月及1年的JOA评分由术前的13.46±2.02,分别提高到23.13±1.86、23.54±2.39、24.66±1.57、24.83±1.74,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3.92%、90.74%、95.42%、92.15%.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腰椎失稳现象. 结论: 腰椎间盘镜开窗根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的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合适的适应证选择和精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袁健东  陈鑫  刘彩龙  张帆 《中国骨伤》2012,25(9):721-725
目的:分析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58.83±8.01)岁;病史5~48个月,平均(14.09±8.54)个月。手术方法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术中予以双侧钩椎关节切除减压。分析内容为围手术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影像学改变(包括椎体高度、前凸角和术后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情况(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患者的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4.42±0.25)d、(195.51±23.67)ml、(145.52±28.29)min。椎体高度术前、术后1年分别为(5.19±0.03)cm和(5.37±0.2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凸角从术前(1.53±0.03)°增加到术后1年的(7.78±0.66)°(P<0.01),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96.5%。术前JOA评分为8.69±2.13,术后1年随访时提高到15.58±2.45(P<0.001)。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28例,可7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手术安全、可行,适用于伴有根管狭窄和钩椎关节骨赘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腰椎功能,采用侧隐窝角评估侧隐窝狭窄程度,依据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2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软性侧隐窝角[(30.53±9.76)°、(27.27±8.39)°]、骨性侧隐窝角[(33.18±10.36)°、31.52±9.85)°]均大于术前[软性侧隐窝角(14.26±7.92)°、(14.51±6.83)°,骨性侧隐窝角(16.63±6.58)°、(17.02±7.73)°](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4%)与对照组(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撕裂、永久性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相较于经皮椎间孔入路,经皮椎板间入路镜下椎管减压术对减轻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下肢疼痛、改善侧隐窝狭窄及腰椎功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