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1岁,因“胸闷伴咳嗽1年”入院.1年前患者活动后略感胸闷,休息后缓解,间歇干咳,无痰、无发热、无胸痛,未予重视,不曾就诊.1个月余前体检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莫西沙星和头孢替安等抗感染治疗17天,复查胸部CT病灶无吸收,停药半月再次行胸部CT检查示病灶如前,为明确诊断转入本院.既往体健,否认吸烟史.体格检查:T 36.9℃,R 18次/分,P 78次/分,BP 130/82 mm H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中下叶、左肺舌叶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伴充气支气管征(见图1).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咳白痰半年于2005年4月11日以双肺阴影待查第2次入院。2004年7月患者无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咳白黏痰,时有低热(体温37.5℃),而且无明显规律(未监测体温),伴盗汗,无胸痛、咯血。予以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利复星)治疗5d症状无改善。8月4日X线胸片示:双肺多发片状影(图1)。8月9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侧有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图2~7)。予以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图12004年8月4日X线胸部正位片显示双肺多发片状阴影丁醇、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患者2004年8月25日以肺多发片状…  相似文献   

3.
老年男性患者, 因淹溺伴意识丧失入院, 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的斑片磨玻璃影, 最初沿重力分布, 短期内演变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先浅后深的血性液体, 诊断考虑淹溺后的吸入性肺炎, 继发肺水肿伴肺泡出血。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创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炎后患者病情好转, 顺利出院, 复查胸部CT可见双肺斑片及磨玻璃影大部吸收。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1岁,自由职业者.因"反复咳嗽、咳痰,右下胸痛2月余",于2012年2月27日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白色泡沫痰,右下胸痛,为阵发性剧痛,每次持续1至数小时不等.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予以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自觉咳嗽、胸痛症状稍缓解即出院.出院后仍觉右侧胸部反复疼痛伴咳嗽,自行购买莫西沙星口服治疗1周后胸痛及咳嗽症状缓解.外院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中叶及下叶多发楔形片状密度增高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2012年2月22日我院CT平扫+增强检查提示(图1):右肺中叶及下叶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沿肺段分布,病灶内散在斑片状液化坏死区,考虑为慢性炎症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合并干燥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6岁.因体检X线胸片见双肺弥漫病变1周入院.患者临床表现仅轻微口干,1周前常规体检时X线胸片发现双肺纹理紊乱,多发结节影,遂行胸部高分辨CT,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与多发结节影,并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囊泡样改变,以双下肺为著.无盗汗、体重下降.既往史:7年前发现肝血管瘤并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食管癌术后发生ARDS患者的螺旋CT资料。结果食管癌术后ARDS病变分布以肺后下部为主,具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逐渐增多、加重的趋势;19例患者中,16例表现为以下叶为主的双肺多发病变,3例病变位于双肺下叶;13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合并片状实变影,其中伴支气管充气征6例,亚段或肺段不张5例,一叶性肺不张2例;4例仅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2例表现为双肺多发实变影,其中伴支气管充气征1例;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增厚5例;继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肺气肿9例,合并胸腔积液17例、气胸3例。结论食管癌术后ARDS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以下叶为主的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合并片状实变影。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咳白痰半年于2005年4月11日以双肺阴影待查第2次入院.2004年7月患者无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咳白黏痰,时有低热(体温37.5℃),而且无明显规律(未监测体温),伴盗汗,无胸痛、咯血.予以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利复星)治疗5 d症状无改善.8月4日X线胸片示:双肺多发片状影(图1).8月9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侧有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图2~7).予以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甲磺酸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矽肺伴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病例在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的病情演变.患者男,31岁,磨石工人,以“反复咳嗽、咳痰3年,气喘半年,加剧伴发热7d”为主诉于2013年6月27日首次就诊.胸部CT提示纵隔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伴钙化,双肺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病灶,以双下肺明显.CT引导肺穿刺病理符合尘肺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为矽肺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短期效果好,但易复发.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先后出现6次复发,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呈多发性、多形性、复发性及游走性改变.激素加量治疗仍然有效,但总体治疗效果逐渐变差.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多次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巨块型矽结节形成并逐渐加重,肺功能逐渐恶化.患者活动后气喘逐渐加剧,目前已无法耐受体力活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72岁,主因"发热1周,喘憋2 d"于2015-02-06就诊于我院。应用莫西沙星后无好转,以"肺炎"收入院。患者既往食道癌4个月,曾接受放化疗及激素治疗;糖尿病病史3个月,血糖控制欠佳。入院后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磨玻璃影。白细胞8.49×109/L(中性粒细胞0.891);降钙素原1.91μg/L,C反应蛋白120 mg/L。结合患者病史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并发于糖尿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曲霉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例并发于糖尿病COVID-19肺曲霉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男性患者,因“发热、咳嗽咳痰7~15 d”入院,入院时空腹血糖12.3~15.7 mmol/L,入院后胸部CT检查均可见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诊断为重型COVID-19、糖尿病。入院后3例患者均予呼吸支持、糖皮质激素、抗病毒、抗感染、托珠单抗、胰岛素等治疗,治疗6~18 d后症状减轻,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及咳痰,胸部CT检查可见双肺病灶密度增高、部分形成中央空洞,痰曲霉菌培养黄曲霉阳性2例,血清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阳性2例,3例均诊断肺曲霉病。3例患者均予伏立康唑(200 mg,12小时/次)治疗,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咳嗽、胸闷憋气症状好转,胸部CT检查可见肺部空洞影缩小。结论 并发于糖尿病COVID-19肺曲霉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咳痰,胸部CT检查可见肺部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中央空洞,痰曲霉菌培养及血清曲霉菌GM试验结果阳性;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合可诊断;治疗方法为...  相似文献   

11.
<正>病例资料唐某,男,80岁,因"咳嗽伴胸痛40天"于2014-07-14入院。4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咯血伴左侧胸痛、头晕、头痛,就诊外院胸部CT示右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予以止血、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咳痰、咯血好转,咳嗽、胸痛无好转,入住我科。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2014-06-03外院胸部CT示:右肺少许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014-07-14 N 7.11×10~9/L,N%74.4%,CRP 74.85 mg/L,ALT 46U/L,  相似文献   

12.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低度恶性肿瘤性疾病。LAM合并乳糜肺炎较为少见,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例LAM合并乳糜肺炎,患者胸部CT示双肺散在小圆形囊状透亮影、斑片影、磨玻璃影。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11370.2 ng/L,痰乳糜试验阳性。腹部CT示腹膜后可见多发低密度团块影。予西罗莫司维持治疗(血药浓度5~10μg/L),随访18个月,患者症状改善,肺部病变、腹部病变逐渐吸收,血清VEGF-D水平降至3231.9 ng/L。胸部CT示肺部出现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斑片影等影像学表现时,需考虑乳糜肺炎可能;VEGF-D对该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西罗莫司对LAM合并乳糜肺炎疗效显著,但其长期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19岁,2011年0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无明显发热、盗汗,无胸痛、气短,自行服用头孢类、止咳药1周后咳嗽、咳痰无明显好转.2011年06月21日到湖南某医院行胸片检查提示:双肺散在斑片状影,考虑结核可能.2011年06月25日到湖南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行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斑片状、结节状阴影,纵隔内见数个稍大淋巴结影(图1).痰涂片见鳞状上皮细胞及炎细胞,未见癌细胞.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血沉34 mm/h.诊断考虑"肺结核",予"异烟肼、盐酸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并逐渐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痰中带血丝,伴盗汗,于2011年7月10日急诊入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胸部CT:双肺散在斑片状、结节状阴影,病灶较前增多(图2);血沉64 mm/h;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血气分析提示为I型呼吸衰竭.考虑诊断为"肺结核"建议转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7岁,因“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促半月,加重1周,发热3天”于2018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偶咳白色黏痰,伴活动后气促,于门诊行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示双肺中下野斑片状模糊影,考虑肺炎,予莫西沙星400 mg每日1次,治疗7天后复查胸部X线片,结果提示病变吸收不明显,予法罗培南0.2 mg每日3次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的临床、CT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确诊的LIP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胸部薄层CT检查。结果 7例LIP患者均为女性,4例表现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影,其中3例伴有网格状影、小结节影;3例表现为局灶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影,其中1例局部夹杂小结节影。5例有多发薄壁含气肺囊肿,4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活检组织HE染色主要表现为肺间质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提示CD3细胞和多克隆CD20细胞的增加。结论 LIP为罕见病,好发生于女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当肺部高分辨率CT呈斑片状磨玻璃影并多发薄壁含气肺囊肿改变,病理表现为肺间质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时,高度提示LIP。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例八氟异丁烯致化学性肺炎的患者。该患者工作时误吸八氟异丁烯约30 min,当时无不适,后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痰,体检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胸部CT可见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影。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利尿、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治疗后患者肺部病变基本吸收。八氟异丁烯为含氟聚合物工厂的主要副产物,毒性大约是光气的10倍,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感染不同病原体后胸部 CT 特征、CD4+ T 细胞计数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感染不同病原体的艾滋病患者胸部 CT 影像特征、CD4+ T 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结果70例患者胸部 CT 显示病变范围:单肺分布(11例,15.7%)、双肺分布(34例,48.6%)、弥漫分布(20例,28.6%)。 影 像 特征 前 5 位:胸内淋巴结肿大(45例,64.3%)、斑片状影(39例,55.7%)、磨玻璃影(21例,30.0%)、胸膜肥厚或胸腔积液(15例,21.4%)、结节影(10例,14.3%)。分组后 CD4+ T 细胞计数≤50个/μl 组的弥漫分布、结节影比率则显著高于50个/μl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病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88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研究组)的胸部CT表现,并与同时期86例经临床确诊的普通肺结核患者(对照组)的胸部CT进行比较,总结研究组CT影像特点。结果 (1)病变性质与形态: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常见的表现有片状影、粟粒影、弥漫结节影、磨玻璃影、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少见的表现有斑片状影、树丫征、空洞性病变、干酪性病变、纤维条索影、钙化、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等(P0.05)。(2)病变分布:研究组较对照组更易在肺结核的非好发部位出现病变(P0.05)。(3)病变范围:研究组较对照组病变范围更广泛(P0.05)。(4)肺外结核:两组肺外结核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CD~+_4T淋巴细胞计数:研究组平均82.27±61.09个/μL,对照组平均392.09±175.86个/μ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的胸部多层螺旋CT表现不典型且表现形式多样,片状影、粟粒影、弥漫结节影、磨玻璃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是其常见表现,尤其是双肺弥漫结节影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坏死,高度提示艾滋病并发肺结核。  相似文献   

19.
<正>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AA)又名过敏性肺泡炎,是指易感者暴露于某些有机分子引起一系列复杂炎症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种植、养殖、化工等行业的发展,EA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64岁女性,因"咳嗽、渐进性呼吸困难2个月,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养鸽史(近百只)10年。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密度影、呈磨玻璃样,给予抗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1岁,主因全身多发关节疼痛3周,肌痛1周于2011年6月21日入院.患者3周前劳累受凉后出现双手掌指关节、双腕、双肩、双膝及双踝关节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7.8℃,无肌痛,无皮疹.1周前逐渐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四肢无力.查血常规、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人类白细胞抗原(HLA)-27均正常,生化检查示:C反应蛋白(CRP) 34 mg/L,丙氨酸转氨酶(ALT) 75 U/L,肌酸肌酶147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02 U/L,乳酸脱氢酶(LD) 389 U/L,羟丁酸脱氢酶(HBDH) 227 U/L,红细胞沉降率(ESR) 26 mm/1 h.胸部CT平扫:左肺上叶下舌段、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多发实变影及磨玻璃影.查体双下肺可闻及爆裂音.入院后查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颗粒型1∶80,胞质型1∶80,抗SSA抗体(+).患者体温37.5 ~38.6℃,肌酸肌酶进行性升高,6月27日复查生化:ALT 135 U/L,血清总蛋白(TP) 47 g/L,血清白蛋白(ALB) 21g/,肌酸激酶3644 U/L,AST 229 U/L,LD 564 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