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血脂干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证实,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而降胆固醇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虽然确凿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应用此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在接受了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这已成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的重要羁绊.中围第二次血脂治疗现状调研结果显示,高危、极高危心血管病患者LDL-C达标率仅为31%和22%,这一现状提示我们应采取更多的有效手段对胆固醇水平进行干预,以期给患者带来尽可能多的临床益处.降胆固醇新药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问世为降低胆固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血清胆固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同时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接受最佳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仍然存在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血清三酰甘油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可能是导致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相比,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同时降低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某些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也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忧。现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临床指南进行复习,着重从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对临床常见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初始剂量他汀治疗后许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仍不能达标,此时可有两种选择:即增加他汀剂量或联合应用其他调脂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他汀剂量加倍后其降胆固醇作用仅增加6%左右,与他汀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也会增加,致使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较大剂量的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4.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然而近年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患者即使经过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心血管剩留风险Ⅲ,而在2型  相似文献   

5.
在近期举行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调脂治疗我们有了更丰富的手段,对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他汀和依折麦步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而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降胆固醇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经强化他汀治疗后血脂仍不达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脂药物,因其疗效显著,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PCSK9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这些研究显示,无论是冠心病及其等危症,还是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降脂达标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而他汀类药物则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血脂异常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是一种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目标的调血脂药,可联合他汀类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基础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高危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现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和未来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调脂治疗我们有了更丰富的手段,对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步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而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记者在近期举行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共识>回顾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研究资料,并根据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合理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指导建议,其全面而实用的内容将有助于推动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的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0.
���̴��������Ƽ����ٴ�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哲麦布(ezetimihe,EZ)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不良反应较少.EZ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有良好的药物协同效应,可避免大剂量他汀潜在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单用最佳剂量他汀类治疗的情况下没有达标,那么EZ联合他汀类可以是一种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的降低胆固醇临床试验均为“越低越好”的降脂理念奠定了坚固的循证医学基石.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显著减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然而在一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达标,甚至已降至70 mg/dL以下的患者中,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心血管剩余风险.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目前,即使大剂量的强化他汀治疗仍不能完全解决剩余风险的存在.而解决剩余风险的存在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风险又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剩余风险之间的关系及最新研究进展作进一步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降脂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脂,并已形成标准的治疗方案.然而,许多患者在最大耐受剂量的情况下血脂仍不能达标.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与血脂代谢密切相关,它通过降解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升高血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他汀类药物以其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的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存在增加新发糖尿病(NOD)的风险,可能与药物导致胆固醇合成减少有关。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血管事件上是获益为主已得到公认,虽存在有关用药风险的争论,但对中、重度心血管风险或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原则不会改变。我们将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LDL-C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是改善血脂异常降低LDL的一线用药。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两组均治疗1年。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他汀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他汀组治疗后TG[(2.13±0.37)mmol/L比(1.74±0.41)mmol/L]、TC[(5.38±0.45)mmol/L比(4.34±0.73)mmol/L]和LDL-C[(3.63±0.72)mmol/L比(2.55±0.61)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0.95±0.31)mmol/L比(1.34±0.35)mmol/L]升高更显著,P均0.01。治疗1年期间,他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8.18%比56.67%),P=0.002。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纠正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控制血脂水平、延缓疾病进展.方法 参考《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和《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给予5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者他汀类药物20 mg/d,睡前服用,1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同时在观察期间对患者血脂水平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控制此类人群血脂水平且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明显获益。近期临床研究提示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他汀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现有临床证据显示,尽管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他汀治疗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新增糖尿病的风险远低于其心血管获益。由于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的风险高于年轻人群,特别是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时,需监测血糖。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他汀相关的新发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相似文献   

17.
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1〕。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及事件发生率〔2〕。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8 w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08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组,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统计药物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4.31±0.69)mmol/L、(2.45±0.43)mmol/L、(1.58±0.69)mmol/L,均低于对照组,他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12.0%vs 32.0%,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临床他汀类药物治疗使用不同剂量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他汀类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3、6、9个月进行血糖、血脂水平测定,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新发糖尿病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6、9个月的血糖、血脂水平明显优于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新发糖尿病2例,治疗组新发糖尿病6例,治疗组新发糖尿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长时间服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会影响患者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血脂与心血管疾病密切关联。过去十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血脂干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证实,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而降胆固醇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虽然确凿证据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