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有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的肝硬化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R0切除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获R0切除的肝硬化相关原发性HCC患者523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和随访结果.结果 523例患者中有146例(27.9%)伴有PH(PH组),377例无PH的证据(72.1%,无PT组);二组的术前资料对比分析显示,PH组患者术前TACE治疗、Child-PughB级、血清白蛋白值<35g/L、输血和肿瘤直径≤5 cm者显著多于无PH组(P<0.05).PH组和无PH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为3.4%(死因均为肝病相关)和0.5%(x2=6.676,P=0.01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1%和14.3% (P =0.001),PH组主要是肝病相关并发症(腹水>800 ml/d、肝功能不全和肝衰竭)高.去除手术死亡的517例患者中,PH组和无PH组患者获R0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8%和54.6% (P =0.04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7.0%和38.0%(P=0.72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伴有PH、AFP≥20 ng/ml、肿瘤直径>5 cm、非孤立型HCC、肝切除范围超过1个肝段和输血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和非孤立型HCC是影响肝硬化背景HCC患者R0切除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伴有门静脉高压症的HCC患者R0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显著高于无PH的患者,肝病相关并发症是主要因素.虽然PH组HCC患者R0切除术后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无PH组,但伴有PH不是影响HCC患者R0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定量与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8年12月因同时合并HCC和HBV行肝移植手术并长期随访的148例患者,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患者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根掘术后HCC是否复发将患者分成HCC复发组(43例)及未复发组(105例),使用COX多因素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48例HCC肝移植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2%,7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1%,54%.肝移植术后HCC复发43例,复发率为29.1%(43/148),术后HCC平均复发时间为(13.16±14.17)个月(1~54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超过米兰标准(HR=9.89;95%CI2.30~42.52;P=0.002)以及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HR=2.26;95%CI1.01~5.04;P=0.047)是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和超过米兰标准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切除术后1年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HCC行肝切除的528例患者术后1年生存结果和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302例,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84%.1年内死亡原因主要为HCC复发转移(78.1%,75/96)及与原发的肝病相关合并症(19.8%,19/96).大肝癌(P =0.047)、血管癌栓(P=1.118)、组织学中低分化(P =0.001)和病理切缘肿瘤残留(P=0.004)者是HCC患者1年内HCC复发转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门静脉高压症(P =0.001)是预示术后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因素.非RO切除的患者是1年内死亡(占59.3%)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影响HCC切除术后1年生存的主要因素是HCC复发转移与原发的肝病相关因素,非R0切除是导致原发性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术前伴有门静脉高压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x43、CD105、VEGF在不同血清AFP(α-fetoprotein)浓度的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的关系以及Cx43的表达和RO切除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234例HBV相关HCC组织标本Cx43和CD105、VEGF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20例HBV相关HCC标本Cx43mRNA的表达,并分析在不同血清AFP浓度下与Cx43的表达与CD105、VEGF的表达的关联以及与HC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的复发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均检测到Cx43在HCC组织中表达,AFP< 400 μg/L的HBV相关HCC组织中Kaplan-Meier分析显示Cx43阳性表达者其1年复发、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Log Rank P =0.001,0.026,0.000),Cox回归分析表明Cx43阳性表达是HCC早期复发和预后(Log Rank P=0.049、0.035)的独立影响因子,Cx43阳性表达者CD105、VEGF低表达(P=0.018、0.023),并与组织分化程度(P =0.002),病灶数(P =0.033)血管癌栓(P =0.029)有关.结论 Cx43的表达与CD105、VEGF的表达相关,在AFP<400 μg/L的HBV相关HCC的患者中Cx43阴性表达预示早期复发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
黏附分子CD147预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D147作为生物学标记物预测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抗CD147抗体对111例行肝癌切除术的HCC病人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分析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CD147主要表达在HCC癌组织中,在癌旁间质组织中呈阴性表达;CD14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01)、pTNM肿瘤分期(P=0.0001)、门脉癌栓(P=0.0013)以及术前血清AFP水平有显著正相关性;CD147在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的HCC病人的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CD147呈阴性表达的HCC病人的无瘤生存率(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147在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与HCC病人切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001).结论 CD147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预测HCC切除术后复发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例血清AFP阳性胆囊癌患者资料(研究组),并以同期收治的140例血清AFP正常胆囊癌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结转移明显增多(P=0.001),肝侵犯明显增多(P=0.002),手术根治率明显减低(P=0.001).研究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5.0%、20.0%、7.5%,中位生存时间10.9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8.4%、47.6%、36.2%,中位生存时间为27.0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7).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FP、TNM分期、组织分化、意外胆囊癌、术前黄疸、肝侵犯、手术方式、肿瘤部位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HR=1.566,95% CI:1.090 ~2.250,P=0.015)、手术方式(HR=1.450,95%CI:1.053 ~1.997,P=0.023)是胆囊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血清AFP水平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AFP阳性胆囊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侵犯,手术根治率降低;但血清AFP水平并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FP预测肝癌微波消融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行微波消融治疗的21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1周内均进行AFP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组:AFP阴性组(AFP< 20μ/L者)99例,AFP阳性组(AFP≥20μg/L者)114例.随访至2010年10月,记录并分析临床病理资料、生存评估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生存相关的预后因素.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13例患者5年局部进展率、肝内转移率、肝外转移率分别为5.5%、44.6%、9.9%;1、2、3、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6%、86.1%、77.3%、72.7%、67.5%.AFP阴性组11例患者死亡,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8%、85.4%、74.6%;而AFP阳性组23例患者死亡,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9%、71.6%、61.3%,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与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肝内转移及生存情况相关(Z=-1.98,-3.46,-1.9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与性别、肿瘤直径、肝硬化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t =2.60,3.78,1.97,2.06,P<0.05).结论 术前AFP较高的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8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8例患者术后无复发转移(无复发转移组),157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9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3~ 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157例发生肿瘤复发转移,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根治性切除术后17.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分型、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阴性淋巴结数目及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x2=5.248,13.493,12.319,18.315,9.704,10.28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及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5,1.809,1.520,0.763,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86±0.28)枚和(6.89±0.58)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8,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阴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04±0.54)枚和(10.53±0.56)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6,P<0.05).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1~2、3~6、≥7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4%、43.8%、27.1%、7.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47、35、26个月,不同阳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83,P<0.05);阴性淋巴结数目为<9、10 ~15、≥16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2.1%、21.5%、45.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4、47个月,不同阴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14,P<0.05).结论 肿瘤的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sAg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联合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采用胃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手术的胃癌肝转移患者31例的5年系统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再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完成系统随访29例,随访率93.5%.该29例患者中,3例生存无复发,另26例均死于术后复发和转移.全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1%,22.4%,12.1%,HBsAg阳性患者(14例)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4%,18.7%,8.9%,而HBsAg阴性患者(17例)分别为69.3%,27.9%,15.7%; HBsAg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状态优于HBsAg阳性患者(x2=2.119,P=0.0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是HBsAg阴性患者的1.670倍,此外,肝转移灶的大小、胃癌的手术类型也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21,95%CI=1.864-2.378; RR=2.296, 95%CI=2.001-2.591).结论:HBsAg是胃癌肝转移联合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实施此类手术时应考虑HBsA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患者肿瘤早、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17例行H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年为界,≤2年肿瘤复发为早期复发,>2年为晚期复发.分析AFP、AFP/肿瘤单位体积(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HBsAg、肝切除方式、术中输血等因素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检验.结果 117例患者中有85例(72.6%)出现肿瘤复发,其中早期复发59例(50.4%)、晚期复发26例(22.2%).AFP、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术中输血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12.78,13.40,5.79,9.98,10.26,9.48,8.32,P<0.05);AFP、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4.46,7.75,P<0.05).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0.170,0.172,0.064,P<0.05);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2.809,P<0.05).本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6%、60.8%、54.9%和65.0%、38.5%、23.1%.AFP<20μg/L、AFP/V<14 μg/(L·cm3)、AFP/V14μg/(L·cm3)的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早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9%、23.0%、20.5%;肿瘤晚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88.5%、7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918,P<0.05).结论 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程度是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CC根治术后肿瘤早、晚期复发患者生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在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为复发患者的随访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切除、且于术后5年内复发的6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研究MVI对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纳入本研究的HCC复发患者中,MVI总的发生率为31.6%。MVI与患者首次切除术前AFP(P=0.013)水平、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肿瘤包膜(P<0.001)、肿瘤大小(P<0.001)及BCLC分级(P=0.025)相关;同时,MVI与复发患者是否再次手术切除显著相关(P=0.003)。MVI阳性组和阴性组复发患者切除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8.7%、28.9%、13.7%和77.0%、43.7%、20.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3个月和30.5个月(P<0.001)。MVI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1、3、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8.8%、7.2%、0和49.3%、16.4%、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8个月和11.6个月(P<0.001)。复发后未再次手术切除的患者中,MVI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7%、22.2%、8.9%和70.4%、33.1%、18.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0个月和25.3个月,两组间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在复发后再切除的患者中,MVI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8%、66.7%、41.5%和96.4%、74.9%、5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6个月和48.6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248)。结论 与MVI阴性的复发患者相比,MVI阳性的患者复发时间短,总体生存率差,且再次接受手术的机会较少。但对能够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MVI阳性患者,可以获得与阴性患者相似的生存率,手术在复发患者中仍具有较大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肝移植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评估预测受者肝癌复发与生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62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分析CTC,应用X-tile软件通过Kaplan-Meier法确定术前CTC最佳的截止值,并分析CTC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生存曲线。结果确定术前CTC最佳临界值为3个/3.2 ml,将CTC≥3/3.2 mL设置为CTC阳性组,CTC<3个/3.2 ml设置为CTC阴性组;肝移植术前CTC阳性/阴性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最大肿瘤直径、淋巴转移、肝移植标准、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法系发现术前CTC个数(HR:1.262,95%CI:1.069~1.489,P=0.006)、微血管侵犯(HR:2.657,95%CI:1.120~6.305,P=0.027)是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微血管侵犯(HR:3.738,95%CI:1.219-11.459,P=0.027)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总生存期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CTC阳性/阴性与肿瘤复发或转移(未复发、肝内复发与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0,P=0.02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0%、68.70%、58.90%和49.00%、29.40%、22.1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总生存率为85.50%、77.10%、69.79%和64.90%、47.20%、40.50%。术前CTC阴性的无瘤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CTC阴性的总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术前CTC检测对评估肝癌肝移植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手术切除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450例经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450例患者中,2年内复发182例(4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术后复发与门脉癌栓、术前血清AFP水平、肿瘤数目、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目(RR=2.148,95%CI=1.175~3.924,P=0.013),肿瘤最大直径(RR=1.591,95%CI=1.006~2.518,P=0.047),门脉有无癌栓(RR=1.835,95%CI=1.242~2.709,P=0.001),血清AFP水平(RR=1.722,95%CI=1.141~2.601,P=0.010),肿瘤分化程度(RR=1.463,95%CI=1.071~1.998,P=0.017)均是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通过以上因素建立函数模型对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程度有一定价值(似然比检验:χ~2=45.727,P0.001)。结论: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门脉癌栓、肿瘤数目、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可能是造成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综合评估这些因素对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巨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手术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517例原发性HCC获R0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7例中巨大HCC(≥10 cm)患者69例,小HCC(<10 cm)患者448例.二者的5和10年生存(OS)率为分别24%、18%和49%、30%,中位OS分别为23.0个月和58.0个月(P<0.001,log rank检验),中位无瘤生存(DFS)分别为15.3个月和34.8个月(P<0.001).巨大HCC患者的1年复发率显著高于<10 cm HCC患者(24.3%比44.9%,P=0.022).复发患者中二组肝外复发者分别占16.0%和32.7%(P=0.004).与<10 cm HCC组相比,巨大HCC患者较为年轻,血清AFP值>400 μg/L者、大肝切除(≥3段)者、切缘<0.5 cm者、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较多,围手术期输血亦较多,巨大HCC组织学呈高分化者显著低于<10 cm HCC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血管癌栓是影响巨大HCC患者C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未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巨大HCC安全可行.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血管癌栓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TACE治疗能改善术后的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18.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42例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行TACE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早期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中,23例HCC早期复发(复发组),19例未复发(无复发组)。复发组白蛋白35 g/L者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0.05),甲胎蛋白(AFP)400 ng/ml者占比及谷氨酰基转移酶(ALT)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未复发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较高(P0.05),复发组瘤灶相对较多、肿瘤最大径较大,ADC值和包膜完整比例低于未复发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ng/ml者占比(OR=3.313,P=0.041)、肿瘤分化程度(OR=1.463,P=0.038)、瘤灶数量(OR=2.216,P=0.028)及肿瘤ADC值(OR=0.025,P=0.003)是TACE术后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后中晚期HCC早期复发与AFP、肿瘤分化程度、瘤灶数量及ADC值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预测能力,作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至随访截止,53例出现HCC肝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47例.总体1,2,3和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9%(39/62),75.8%(47/62),80.7%(50/62)和83.9%(53/62),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37/62),21.0%(13/62)和1.61%(1/62).多因素分析显示BCLC分级,肝硬化程度和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是早期复发风险因素.截点值≥2.171时,预测早期复发灵敏度85.1%,特异度77.8%,AUC 0.874(95%CI,0.757~0.990).肝硬化程度,术后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治疗是术后总体生存影响因素.截点值≥2.893时,预测总体生存灵敏度86.8%,特异度88.9%,AUC 0.894(95%CI,0.798~0.990).结论 BCLC分级,肝硬化程度和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是合并肝硬化HCC术后早期复发风险因素.肝硬化程度,术后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治疗是术后总体生存影响因素.划分肝硬化程度和风险等级有助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复发时甲胎蛋白(AFP)的不同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821例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复发性HCC病人。根据复发时AFP水平分为:A组(阴性组),AFP≤20 ng/mL(n=412);B组(低浓度组),AFP 21~400 ng/mL(n=264);C组(高浓度组),AFP>400 ng/mL(n=145)。分析3组病人的一般临床病理特点、复发后生存率以及影响复发后生存的其他危险因素。结果:相比于A组和B组,C组存在更多的原发肿瘤包膜无/不完整(P<0.001)、更多的微血管侵犯(P<0.001)、更差的肿瘤分级(P5 cm、复发肿瘤直径>3 cm、复发肿瘤数目≥2枚、复发时AFP高水平以及复发后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肝癌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危险因素。其中,B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1.46(95%CI:1.06~2.01,P=0.021);C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2.77(95%CI:1.89~4.05,P<0.001)。结论:复发时AFP的血清学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复发时AFP浓度越高,预后越差。AFP是判断HCC根治术复发后生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