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3)
目的探讨流涎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PD患者186例,根据是否出现流涎分为流涎组133例和非流涎组53例,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和Hoehn-Yahr(H-Y)分级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采用PD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测评其生活质量,并同时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采用PD唾液分泌临床分级(SCS-PD)评估流涎组患者流涎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PD患者男性流涎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78.8%vs 58.8%,P0.01)。流涎组男/女、UPDRSⅠ、UPDRSⅡ、HAMD-24及PDQ-39评分较非流涎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流涎组SCS-PD评分与病程、HAMD-24、UPDRSⅠ、UPDRSⅡ、PDQ-39评分中的4类(情感状态、羞耻感、社会支持、沟通)呈正相关,与教育年限呈负相关(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DQ-39总分的因素影响系数从大到小为UPDRSⅢ、H-Y分级、病程、SCS-PD、UPDRSⅡ、HAMD-24及年龄(P0.05,P0.01)。结论 PD患者男性流涎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流涎可显著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是一种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起病年龄平均55岁,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00万,仅我国就已超过200万之众,每年有近10万人成为新发帕金森病患者.迄今为止,本病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21)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认知行为体验,为提高PD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应用目的抽样法和最大差异抽样策略进行抽样;然后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同步进行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对8例PD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经过编码和归纳,总结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主要认知行为体验的4个主题分别是:焦虑和抑郁、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对PD的认知不足。结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认知行为体验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可以通过鼓励患者按时服药、及时复诊、增加有氧运动、积极参加PD知识讲座、建立PD友微信群等多种活动方式,来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调查问卷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EuroQol五维调查问卷(EQ-5D)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52例,采用EQ-5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c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帕金森病各评定量表间相关分析显示,失眠(r=-0.519)、UPDRSⅠ(r=-0.568)、UPDRSⅡ(r=-0.705)、UPDRSⅢ(r=-0.760)、UPDRSⅣ(r=-0.571)、HAMD(r=-0.669)、HAMA(r=-0.549)、H-Y分级(r=-0.694)、PDSS(r=1.000)、病程(r=-0.640)、文化程度(r=0.293)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有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EQ-5D指数因素有UPDRSⅠ、UPDRSⅢ、HAMD、HAMA和PDSS,其中UPDRSⅠ、UPDRSⅢ、HAMA和HAMD与EQ-5D指数呈负相关(P<0.05,P<0.01);PDSS与EQ-5D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EQ-5D适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临床医师在重视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和运动症状治疗前提下,还应重视患者睡眠、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尽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老年军人生活中暴露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前瞻性探讨男性老年军人人群生活中暴露因素与生活质量的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1 987年西安市 2 1个干休所的男性离退休干部 ,共计 554人。基线调查生活中的某些暴露因素 ,终点指标为 2 0 0 1年 ,采用中文版 MOS SF- 36量表对其进行生活质量测量。结果 截止2 0 0 2年共观察 831 0人年 ,随访 1 5年。发现在队列研究的暴露因素中 ,吸烟量、吸烟年数、高血压和冠心病既往史与生活质量现况有显著相关 (P<0 .0 5) ;其生活质量降低的危险性随既往吸烟量的增多、吸烟年数和冠心病史年限的延长而升高 ,存在明确的呈剂量反应关系 (P<0 .0 5)。同时 ,疾病家族史也是生活质量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 ,才能有效地提高老年军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知信行(KAP)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KAP健康教育模式。干预6个月后,采用KAP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KAP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P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能有效提高PD患者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对不同运动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PD患者200例(PD组),健康体检者150例(对照组)。PD组又根据主要临床特点分为震颤型组137例和非震颤型组63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对PD组和对照组进行抑郁评分,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及PD生活质量量表(PDQ-39)分别评价PD组的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PD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8.0%vs8.7%,P0.01)。震颤型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震颤型组(63.5%vs 77.8%,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非震颤型组HAMD-24评分与病程、UPDRSⅡ、UPDRS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PDQ-39评分总分及各分项中的情感状态、羞耻感、社会支持、交往联络呈正相关,与发病年龄、PDQ-39评分各分项中的认知和睡眠呈负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DQ-39总分的影响因素系数从大到小为UPDRSⅢ、H-Y分级、病程、UPDRSⅡ、HAMD-24、发病年龄及HAMA-14(P0.05)。结论非震颤型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震颤型高,症状严重,且影响非震颤型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患者基于事件和时间的前瞻性记忆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损害特点.方法 对87例PD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EBPM和TBPM检查,并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 (1)老年和非老年PD组EBPM检查成绩[分别为(2.5±0.4)分和(3.9±2.4)分]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分别为(5.8±1.3)分和(6.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老年和非老年PD组TBPM成绩[分别为(3.6±0.5)分和(4.8±0.9)分]与同龄对照组[分别为(3.8±0.8)分和(4.9±0.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PD患者Hoehn-Yahr分级与EBPM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TBPM得分不相关(P>0.05).结论 PD患者EBPM存在损害,而TBPM相对正常.EBPM损害与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前瞻性记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损害可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帕金森病(PD)患者在认知功能的多个方面受损,其早期即可出现前瞻性记忆受损,表现为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或前瞻性记忆的不同成分受到选择性损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前额叶功能障碍有关。本文对前瞻性记忆的特点和生理机制、PD患者的前瞻性记忆损害特点及可能的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随着进一步的研究,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望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1.
《实用老年医学》2015,(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65例PD患者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PD-MCI)和无认知障碍组(PD-NCI);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基础日常生活能力问卷(BADL)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发病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MCI组患者在Mo CA各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PD-NCI组(P均0.01);2组患者H-Y分期、UPDRS-Ⅲ、PDQ-39、UPDRS-Ⅱ及BADL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Mo CA评分与H-Y分期、UPDRS-Ⅲ、PDQ-39、HAMD、UPDRS-Ⅱ呈负相关(r=-0.32、-0.23、-0.42、-0.49、-0.25,P0.05);与BADL呈正相关(r=0.40,P0.05)。结论PD-M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障碍相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对66例HF患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q检验表明,心功能IV级组的生活质量计分与Ⅲ级组,Ⅰ-Ⅱ级组间差异非常显(P<0.01),心功能Ⅲ组与Ⅰ-Ⅱ级组间差异不显(P>0.05)。结论:HF患心功能级别与其生活质量有明显关系,心功能越差,其生活质量越差(P<0.01)。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前瞻性记忆和情绪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PD患者32例(PD组),在未服药时和服用苄丝肼左旋多巴第8周时,分别进行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测试,利用标准的情绪图片(包括正性、负性和中性效价)进行情绪记忆测试,并与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服药前EBPM、TBPM、负性情绪图片再认成绩明显降低[(3.6±1.3)分vs(6.4±2.1)分,(3.7±1.3)分vs(5.3±1.5)分,(8.4±1.2)分vs(14.1±1.9)分,P<0.01]。PD组服药后TBPM较服药前明显升高[(5.2±1.4)分vs(3.7±1.3)分,P<0.01]。结论早期未治疗PD患者存在EBPM、TBPM和负性效价情绪记忆损害;左旋多巴可改善PD患者的TBPM,而对EBPM和情绪记忆无影响,推测多巴胺耗竭在TBPM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脏起搏技术是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之一。许多研究曾对不同起搏模式在心排出量、肺通气量、运动耐量、氧摄入动力曲线和生存率等方面进行评价,但在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还需深化。因此,我们对三度房室阻滞(AVB)且窦房结功能正常和心房、心室感知均≤10%(AS≤10%,VS≤10%)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在不同程控模式下生活质量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交叉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现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冠心病临床研究领域,人们已普遍接受了病死率降低是评价冠心病治疗手段效果的最佳指标这一观点。但治疗的结局除死亡和治愈外,更多的是带病存活。仅以病死率作为研究终点则不能评价这种带病存活状态及其他治疗效益,如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冠心病的病死率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并趋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医疗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改变和冠心病(CAD)发病率的上升,心力衰竭(HF)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传统的研究多以病死率作为心衰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终点.但这并不能完全评价带病存活状态,也不能全面反映疾病对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干扰素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应用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MOS)制定的肝炎特异性量表及36题简化问卷(SF-36)对67例无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中38例进行干扰素(IFN)治疗,31例给予INF-α2a(罗扰素)300万单位,7例给予重组复合干扰素(CIFN,干复)15μg治疗,均皮下注射,3次/周,共24周,12例为持续显效(治疗24周后ALT恢复正常,HCV RNA转阴,持续半年以上),26例无效,治疗前23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符合慢性肝炎,生活质量测定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24周进行,均由患者自己填表评估。选择40例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在SF-36量表所有8项领域中评分明显降低(P<0.01),尤以生理功能和躯体角色方面最为显著。生活质量下降与年龄和性别有关,与丙型肝炎组织学病变程度无关,干扰素治疗持续显效的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SF-36和MOS特异性量表所涉及的14项领域中评分均高于无效组,其中10项领域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以躯体角色,总的健康状况,情绪角色,食欲和目前的健康感受差异最为明显(P<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干扰素治疗后持续显效的患者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