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550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HBV-DNA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与乳汁中HBV-DNA含量及阳性率的关系,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择诊断为乙肝携带者的产妇550例(血清HBV-DNA定量分析呈阳性,酶联免疫法检测为大三阳或小三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测定其乳汁中HBV-DNA含量,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BV-DNA阳性产妇的乳汁中检出HBV-DNA398例,总阳性率为71.5%,且乳汁HBV-DNA的阳性率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血清HBV-DNA的含量与乳汁HBV-DNA的含量呈正相关(r=0.531,P〈0.05)大三阳产妇与小三阳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69.4,P〈0.01)。结论血清HBV-DNA阳性产妇均应作乳汁HBV-DNA检测;乳汁HBV-DNA检测对正确指导乙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32例乳汁中HBV—DNAPCR 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CR技术对132例产妇乳汁作了HBV-DNA检测.其阳性率为53.8%。其中120例孕期乙肝血清学指标一项以上阳性和12例全阴性的产后5天之内的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7.5%、16.7%,两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各项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组间乳汁HBV-DN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证实乳汁确实是HBV排泄的重要途径之一,孕期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的母乳排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文中对母乳中检出HBV-DNA的产妇的授乳问题,孕期乙肝血清学指标全阴性产妇通过乳汁感染新生儿的可能性和乳汁中HBV-DNA的检测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学阳性孕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 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的关系,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阳性孕产妇血清(168例)及乳汁(43例)中HBV DNA载量。其中对42例孕产妇的血清和乳汁同时进行了HBV DNA检测。结果乙肝血清学阳性孕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65.63%(168/256)和36.44%(43/118)(P〈0.01);病毒载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82±1.52和4.42±1.26(P〈0.05)。42例配对的孕产妇阳性率分别为59.52%(25/42)和30.95%(13/42)(P〈0.01);病毒载量的对数值分别为4.87±1.04和3.96±0.89(P〈0.05)。结论乙肝血清学阳性孕产妇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高于乳汁中的阳性率和含量,对于乳汁阴性的哺乳期妇女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V DNA与两对半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两对半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浓度.结果 Ⅰ组(小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61.3%,Ⅱ组(大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84.3%,Ⅲ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3.3%,Ⅳ组患者无HBV DNA阳性.结论 HBV DNA与两对半对于乙型肝炎诊治具有互补作用,可以指导乙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浆及初乳中病毒含量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作为实验组,21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浆及初乳中HBV DNA病毒含量.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初乳和血液中HBV DNA均检测阴性.实验组产妇初乳中HBV DNA含量与血浆中HBV DNA含量有一定相关性,Ct值和病毒载量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31和0.8053,P值均小于0.0001.实验组血浆中HBVDNA含量明显高于初乳中HBV DNA含量10~1000倍(P<0.0001).当血浆HBV DNA国际单位(IU)的Log值下降到4.7以下时,75%的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初乳中病毒DNA是低于检测限.结论 血浆和乳汁中HBV DNA载量较低的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可结合其它临床检测指标部分考虑采取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HBV DNA、乙肝前S1(PreS1)及传统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与平行比较研究,探讨LHBs用于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检测385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LHBs、PreS1及乙肝两对半采用酶联免疫方法,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307份HBV DNA阳性标本中LHBs的阳性率(86.97%)明显高于PreS1的阳性率(4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r=0.935;HBeAg阴性标本中LHBs的检出率为76.92%,比较HBV DNA的检出率(67.95%)无统计学意义;PreS1的检出率(45.73%)则明显低于LHBs和HBV DNA。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表达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两者的检出率与符合率均高于PreS1,LHBs检测可以用于反映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血清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6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HBV-LP和HBV.DNA.结果 (1)在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LP阳性率和HBV DNA无明显差异,而且HBV-LP的吸光度(A值)和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2)在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V DNA.结论 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水平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对于判断HBeAg阴性患者体内复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后肝硬化(LC)、乙肝原发性肝癌(PHCC)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一种新的基于上转发光法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UPT)检测260例慢性乙型肝炎、190例乙肝肝硬化及45例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E抗原(HBe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结果 HBV-LP阳性结果浓度水平CHB组主要以>40 U/ml的高浓度为主,LC组和PHCC组主要集中在<10 U/ml的低浓度范围内;HBeAg、HBV DNA和HBV-LP的阳性率均表现为CHB组>LC组>PHCC组,HBeAg和HBV DNA在LC和PHCC患者中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LP在LC和PHCC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V DNA和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HBV-LP水平快捷可靠并且对慢性肝病进展的诊断以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乳HBV-DNA定量检测对乙肝产妇哺乳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产妇325例,依据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分为五组感染模式.其中A组(65例):乙肝HB、HBeAg和HBcAb均为阳性;B组(9例):乙肝HBsAg、HBeAg、HBeAb和HBcAb均为阳性;C组(152例):乙肝HBsAg、HBeAb和HBcAb均为阳性;D组(47例):乙肝HBsAg、HBcAb为阳性;E组(52例):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产妇HBV标志物,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产妇血清和初乳HBV-DNA载量,对相关数据进行组间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A组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00%(65/65)和83.08% (54/65),乳汁HBV-DNA载量平均为3.82 ×104copies·ml-1;B组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00% (9/9)和77.78%(7/9),乳汁HBV-DNA载量平均为1.26×104copies·ml-1;C组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7.10%(26/152)和1.97% (3/152),乳汁HBV-DNA载量平均为2.31×103copies·ml-1;D组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4.68%(21/47)和23.40%(11/47),乳汁HBV-DNA载量平均为6.17×103copies·ml-1;E组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均为0(0/52),乳汁HBV-DNA载量为<1.0×103copies·ml-1.A组与B组乳汁HBV-DNA阳性率(83.08%、77.78%)明显高于C组(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5.26和115.31,P <0.05);产妇乳汁HBV-DNA与血清中HBV-D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乙肝免疫学检测呈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不宜哺乳,血清呈HBsAg、HBeAb和HBcAb阳性但同时乳汁HBV-DNA阴性者宜谨慎哺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与肝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7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超过6个月并接受肝脏穿刺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乙肝病毒基因型、ALT、HBV DNA、血常规、肝脏组织病理等各项资料,分别按照肝脏炎症活动程度(G0、G1、G2、G3、G4)和纤维化程度(S0、S1、S2、S3、S4)分组.观察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定量、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表面抗原定量对数是对肝脏纤维化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对数是较DNA定量对数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的诊断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的HBsAb确认方法,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剔除假阳性结果,避免错误诊断.方法收集60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检测的HBsAg浓度在1000 COI以上的混合血清作为确认血清,将不同稀释度的确认血清与收集的HBsAb阳性混合血清中和,筛选并确定确认血清中HBsAg的最佳试验浓度.收集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血清,与确认血清中和后采用ELISA检测COI的下降率,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结果 确认血清HBsAg浓度为2000 COI时对HBsAb的中和效果最好,ELISA确认法对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确认结果为37例真阳性和3例假阳性,与ECLIA法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HBsAg和HBsAb双阳性血清HBsAb的确认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枣庄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枣庄市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于 2 0 0 0年采用随机分层抽样 ,调查 312户家庭的 96 3人 ,以RIA法检测HBsAg、抗 HBs和抗 HBc。结果 HBsAg、抗 HBs、抗 HBc和HBV标化流行率分别为 7.0 8%、37.5 6 %、4 1.35 %和 4 4 .37%。HBsAg流行率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城区高于农村 (P <0 .0 1) ,在不同年龄及职业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抗 HBs、抗 HBc和HBV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 (P <0 .0 1)。HBV总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农村高于城市 (P <0 .0 5 )。结论 枣庄市人群HBV感染率较高 ,应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V-DNA定量采用荧光信号引物能量转换法.以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23例HGV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HBeAg和抗-HBe的阳性率分别为56.5%、17.4%和60.9%而34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1.2%、85.3%和11.8%.定量分析显示,前组HBV-DNA量为2.02、后组为4.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可能会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携带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与肝组织中HBVccc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0例经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定为HBV携带者的肝组织中HBVcccDNA、HBVtDNA和血清HBV DNA,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HBeAg定量,分析感染者肝组织内HBVcccDNA与肝组织内HBVtDNA、血清HBVDNA、HBsAg及HBeAg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HBV携带者肝组织中均可检出HBVcccDNA,范围在3.15×10^3拷贝/mg~1.06×10^7拷贝/mg(对数值:5.66±O.93);肝组织cccDNA定量与肝组织总HBVDNA定量呈正相关(r=0.375,P〈0.05),与血清HBVDNA无相关性(r=0.174,P〉0.05)。肝组织中HBVcccDNA水平与血清HBsAg定量呈高度正相关(r=0.562,P〈0.001);而与血清HBeAg定量无相关性(r=0.152,P〉0.05)。结论HBV携带者肝组织内HBVcccDNA成稳定的中等水平复制;血清HBVDNA载量不能直接代表其肝组织中的HBVcccDNA水平;血清HBsAg定量可作为反映肝幺日织中HBVcccDNA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 总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45例(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0、24、48和72周时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0周)时两组患者的年龄、ALT、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B组)HBe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随访至72周时,A、B两组ALT、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提高48周治疗结束后7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但是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机场职工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产生抗-HBs情况,观察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探讨注射乙肝疫苗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抗-HBs阳性率的差异。方法:将2006~2008年度机场职工年度体检所检测的抗-HBs资料结合同期接受乙肝疫苗预防注射的档案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接种乙肝疫苗前后抗-HBs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276人。经预防接种乙肝疫苗以后,抗-HBs阳性率为79.2%,接种后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接种者(x2=26.857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措施,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对于基层单位做好职工的预防保健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研究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青少年学生的免疫效果。方法同时对365名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不同感染状况的学生进行免疫监测。随机分为两组,A组:183人,接种剂量10-5-5(μg),B组:182人,接种剂量5-5-5(μg),用ELISA法,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上测定。结果1.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青少年免疫效果良好,抗-HBs阳性率达97%以上;2.对HBV-M不同感染状况的学生,免疫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HBV易感者和感染者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均好。在青少年中普种乙肝疫苗可不筛查HBV-M。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抗HBcAg IgM阳性慢性阳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性及其与HBV病毒学和血清学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6年经Abbott EIA检测试剂证实的所有抗HBcAg IgM阳性和同期随机抽样的抗HBcAg IgM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生化指标、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清学指标,分析抗HBcAg IgM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疾病程度和临床转归之间的差异及抗HBcAg IgM状态与HBV DNA载量和HBeAg状态的关系。结果收集了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抗HBc IgM阳性70例,阴性130例,轻、中和重度肝脏疾病患者分别为71、83、46例。抗HBc IgM阳性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数高于抗HBc IgM阴性患者,抗HBc IgM阳性的轻度肝脏疾病患者百分比为45.71%,中重度患者为54.29%,低于抗HBc IgM阴性患者(30.00%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7,P=0.027)。抗HBc IgM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血清HBeAg/抗HBe状态、住院天数和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cAg IgM的状态与肝脏疾病的程度相关,但与HBV DNA载量和HBeAg/抗HBe状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