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频发单形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对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19例采取激动标测及起搏标测相结合,以起搏时与室性早搏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8例即刻成功.1例无效.无并发症。术后2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随诊6个月至2年.17例无复发或早搏无增多.1例出现另一形态室性早搏。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单形室性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频发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采用心室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法进行室性早搏标测定位,标测到室性阜搏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m。以上或消融电极起搏心电图QRS波图形与室性早搏图形完全一致时放电消融。结果18例中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临床表现多变,依据自身形态特点、发作频率等,可表现为单纯的无症状室性早搏到左心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目前临床上对于室性早搏的认识及治疗尚缺乏普遍共识,其治疗方案选择更多的基于临床表现。对于室性早搏发生频率高,症状较重,或怀疑可能导致心肌病的患者,射频消融术是最有效的选择,成功率可达80%~85%,多病例在成功消融后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及如何鉴别左室流出道摩性早搏。方法:体表心电图12导联定位,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QRS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Ⅱ、Ⅲ、avF呈高幅R形态)36例。结果:36例射频消融成功率100%。体表心电图可初步判断其发生部位。34例在右室流出道消融成功,2例R波移行在V2,右室流出道消融未成功,后在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早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复发率低,明显改善症状。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大部分可在右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但如果胸前导联R波移行≥V2,注意左室流出道起源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1例频发室性早搏的常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分析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动态心电图示为频发室性早搏,频率>1万次/24 h,多为二、三联律,并有3例合并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左室流出道8例,左室心尖部1例,二尖瓣环1例,三尖瓣环2例,起源部位无法确定1例。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39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5.1%,失败率为4.9%。术后1周复查动态心电图37例无室性早搏出现,2例出现偶发室性早搏,均无明显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无并发症发生。成功术后,由室性早搏引起的症状未再发生,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分析患者发作时常规心电图特征,初步定位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射频消融为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于文超 《河北医药》2013,35(10):1494-1497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左心房与左心室结构的远期改变。方法对35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AF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其左心房、左心室各径线的变化。结果 12例复发患者左心房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及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在术前术后均无显著改变(P>0.05);而23例未复发患者上述指标则均优于术前(P<0.05或<0.01)。结论射频消融术对于AF的治疗效果可靠,术后未复发患者左房、左室将发生显著结构变化,而这种重构对于术后复发率的减低及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性早搏的适应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难治性室性早搏患者接受RFCA治疗,于术前和术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成功22例,成功率95.65%。术后21例24h心电监测及Holter结果,室早完全消失,随诊1~3个月无复发。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难活性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I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采用PCI和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LVEF和LVEDd以及出院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LVEF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内急性左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治疗ICM有不错的疗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PCI和药物联合治疗能更好的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的功能,同时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标测方法的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随机分组(起搏标测组和起搏+最早激动点联合标测组)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起搏标测组和联合标测组各33例,两组分别成功消融32例,总成功率为96.8%,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但起搏标测组和联合标测组的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不一致,分别为(72.87±23.34)vs.(58.56±20.56)min(P<0.05)和(7.59±2.67)vs.(6.13±1.71)min(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起搏和最早激动点联合标测可缩短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疗效及外周血性激素变化.方法应用BBT射频治疗仪对功血患者子宫内膜进行射频消融,并用放免法测定术前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催乳素(PRL)、及雌二醇(E2)浓度,并于术后1、2、3个月复查。结果76例患者射频治疗后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治愈率78、9%(60/76),好转率18.4%(14/76),无效率2.6%(2/76),总有效率97.4%,且射频治疗后,主要性激素无明显改变。结论射频介入微创治疗功血,方法简单,效果独特,一次治疗即可获得满意效果,且创伤小、痛苦轻、不住院、不影响内分泌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可保留子宫,且避免大手术的新型微创技术,医患双方都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劲风  汪祥海  蔚有权  刘文洁  杨浩 《安徽医药》2015,36(10):1194-1196
目的 探讨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指导消融频发性室性早搏(PVC)的临床疗效,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3年47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标测系统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17)和三维组(n=30)。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及手术即刻成功率、远期成功率。同时监测所有病例行导管消融前及消融3个月后的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另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三维组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放电次数上明显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即刻成功率(82.35% vs 93.33%)、远期成功率(76.47% vs 86.67%)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组术前、病例组术后3个月NT-pro BNP浓度、LVEDd以及LVE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二维影像,在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下行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具有较高的即刻及远期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源自左室流出道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对9例于左室流出道部位消融的室速/室早病例的心电图和射频消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消融成功部位6例在左冠窦内,3例在主动脉瓣下.心电图特点:(1)Ⅱ、Ⅲ、avF导联均呈高R波;(2)aVR和aVL导联均呈QS型,且aVL振幅多大于aVR;(3)Ⅰ导联多呈QS型;(4)V1导联R波偏高:R/S>0.62;(5)胸前导联R波移行不规则;(6)V5、V6多呈R型.9例均消融成功,无复发病例,无左主干及主动脉瓣损伤.结论 源自左室流出道的室速/室早具有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导管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临床症状显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16900.6±7094.9)次/24h。分为两组:常规消融组18例按射频消融常规术式行置管、标测与消融,单导管消融组30例采用单导管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均采用起搏标测,以起搏与自然发作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至少有11个导联相同作为消融靶点。结果消融术后动态心电图记录早搏(857.9±2605.6)次/24h,常规消融组与单导管消融组消融后室早分别为(824.6±2485.1)次/24h和(877.8±2716.9)次/24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8.8%和9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采用单导管消融术式同样安全有效,且操作更为简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特发性右室室速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8例发作时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采用起搏标侧法,最佳起搏标测点(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速的12导联心电图相同)为消融靶点。结果 78例中73例(93.5%)消融成功,消融靶点位于前,中和后间隔分别为33%、41%和26%。临床和电生理研究发现,特发性右室室速有两种类型,即室早室速型和单纯室速型;室早室速型43例,单纯室速型35例。随访0.5-7年,3例复发,除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外,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应用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心室功能和结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早次数/24 h和室早负荷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心搏量/24 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功能(LVEF、LVESD、LVE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LVESD、LVE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均较轻微,未经特殊处理或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普罗帕酮更为确切,在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更具有明显优势,两者联合可明显减少药物应用剂量且耐受性好,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姚雨凡  盖起明 《云南医药》1997,18(6):408-409
本文报告3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左侧旁道18例,右侧旁道8例,房室结双径路7例,总成功率969%,其中旁道参与的26例(共28条旁道,离断27条),成功率964%,房室结双径路7例,阻断慢径成功率100%。1例复发,再次接受RFCA成功;1例左侧隐匿性旁道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次日转变为持续房颤,1月后发生脑栓塞;死亡1例,死因为亚急性心包填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