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小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SK3与大鼠偏头痛的关系,为研究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寻找新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16只,干预组16只,后两组再随机分为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每组8只。按Tassorelli Cristina法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造模。干预组每天灌服氟桂利嗪2 ml(0.5 mg/kg),对照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2 ml。发作期组于第5次造模后3 h、间歇期组于第5次造模后4 d断头处死取脑干组织。RT-PCR法及Western法分别检测各组脑干SK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干预组脑干SK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各发作期组均较相应间歇期组更低(P0.05);而模型发作期组与干预发作期组、模型间歇期组与干预间歇期组比较SK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干SK3表达的降低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有关;氟桂利嗪防治偏头痛可能不是通过影响脑干SK3的表达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模型,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和磷酸化NMDAR1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后两组再各自分为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干预组按Tassorelli Cristina法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造模。干预组每天灌服氟桂利嗪2 ml(0.5 mg/kg),对照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2 ml。受试动物于第5次造模后2 h(发作期组)或第4天(对照组及间歇期组)分别断头处死取脑干组织。RT-PCR法检测PKCγ及NMDAR1 mRNA,Western-Blot检测PKCγ、NMDAR1、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偏头痛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还是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脑干组织中PKCγ、NMDA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KCγ依赖的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干预组也稍有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干预组,以及发作期与间歇期相比,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KCγ依赖的磷酸化NMDAR1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可能与PKCγmRNA及蛋白、NMDAR1 mRNA及蛋白(非磷酸化)的表达量无关。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打断了PKCNMDAR这一正反馈环路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硝酸甘油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脑干及三叉神经节αCGRP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通心络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苯噻啶防治组、通心络防治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用硝酸甘油10mg/kg皮下注射造模,每周1次,连续4周,第2次造模后每天分别灌服通心络1.5g/kg/d(通心络组)或苯噻啶0.5mg/kg/d(苯噻啶组)进行干预。第4次造模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RTPCR技术测定脑干及三叉神经节区αCGRP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反复硝酸甘油造模后,通心络组血浆CGRP水平明显升高(55.63±9.01ng/Lvs45.23±1.79ng/L,P<0.05);苯噻啶组和通心络组αCGRP基因mRNA表达分别为0.67±0.12和0.64±0.12,与空白对照组的0.88±0.09比较,明显下调(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下调了脑干及三叉神经节αCGRP基因mRNA的表达,增加了血浆CGRP含量,提示通心络胶囊不是通过下调血浆CGRP含量而起到预防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信号通路上酪氨酸激酶(TrkB)受体、下游信号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cAMP反应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头痛宁干预组,依照Tassorelli法建立硝酸甘油实验性偏头痛SD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第五次建模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三叉神经组织中BDNF、TrkB受体、下游信号分子ERK和p-CREB的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定位。结果行为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造模后出现挠头增多、双耳发红、爬笼活动频繁,但干预组大鼠的持续时间及挠头爬笼次数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出现上述行为学改变。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发作期及间歇期血清BDNF水平高于干预组发作期及间歇期和对照组(P<0.05),无性别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发作期三叉神经节细胞内BDNF、TrkB、p-ERK、p-CREB的蛋白水平高于干预组发作期及间歇期和对照组(P<0.05),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可能通过下调BDNF、TrkB、p-ERK、p-CREB蛋白的表达水平来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硝酸甘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探讨P/Q型钙离子通道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Tassorelli Cristina法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每周1次,连续4次),第4次造模后分别取三叉神经节及三叉颈复合体、大脑额叶组织.RT-PCR及Western-blot法测定P/Q型钙离子通道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同时用Fluo-3/AM荧光法测定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节及三叉颈复合体(mRNA:0.472 36±0.049 54;蛋白:0.337 25±0.035 93)和大脑额叶组织(mRNA:0.547 45±0.044 39;蛋白:0.402 13±0.029 83)中的P/Q型钙离子通道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表达上调(t=2.6697、3.1993、3.4398、3.7661,P<0.05),同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Q型钙离子通道可能通过其表达量的上调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基底神经节亚区新纹状体、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和丘脑底核氨基酸递质含量以及GABA A型受体(GABAA)mRNA表达变化.方法 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立体定位注射制成偏侧PD大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HPLC)测定新纹状体、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和丘脑底核内氨基酸递质的含量;Northern ELISA法测定GABAA受体α1、α2、β2/3、γ2亚单位mRNA表达.结果 偏侧PD大鼠损毁侧新纹状体、内侧苍白球、外侧苍白球和丘脑底核内的GABA,新纹状体、外侧苍白球和丘脑底核内的谷氨酸,以及丘脑底核内的天冬氨酸、甘氨酸与未损毁侧相同解剖部位相比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侧PD大鼠新纹状体:损毁侧GABAA受体α1(105.3 ±24.5)、β2/3(113.7±15.3)亚单位与未损毁侧(186.7±37.2、157.4±32.4)比较,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5.16、3.45,P<0.01);偏侧PD大鼠内侧苍白球:损毁侧GABAA受体α1、α2、β2/3亚单位与未损毁侧比较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α1 P<0.05,α2、β2/3 P<0.01);偏侧PD大鼠外侧苍白球:损毁侧GABAA受体α2(179.1±26.8)、β2/3(154.7 ±37.8)亚单位与未损毁侧(219.3 ±19.7、231.1±55.8)比较,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3.42、3.21,P<0.01);偏侧PD大鼠丘脑底核:损毁侧GABAA受体α1、α2、β2/3、γ2:亚单位与未损毁侧比较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α1、α2、β2/3P<0.01,γ2 P<0.05).结论 偏侧PD大鼠基底神经节亚区氨基酸递质含量以及GABAA受体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参与了PD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对侧皮层GABAA受体α1和γ2亚基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分为MCAO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7、30d和6月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中梗死对侧皮层GABAA受体α1和γ2亚基的表达水平。结果 MCAO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在缺血再灌注7d时GABAA受体α1和γ2亚基在梗死对侧皮层各个脑区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30d和6个月时α1、γ2亚基在梗死对侧皮层各个脑区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MCAO再灌注后梗死对侧皮层GABAA受体α1和γ2亚基发生了泛发而长效的变化,这种变化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远期GABAA受体可能出现了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从而为进一步阐释脑缺血和GABAA受体间的关系,理解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出现的相关病理生理学改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对体外大鼠培养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肝性脑病(HE)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GABA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α1β1γ2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ABA组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α1及γ2(增幅14%,P<0.01)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亚单位β1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降幅11%,P<0.05)。结论GABA可通过影响GABAA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发挥其对肝性脑病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s)在三叉神经颈复合体(T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模型组(n=12,腹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1),造模)和对照组(n=12,腹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按时间点分别分为2h、4h模型亚组和2h、4h对照亚组。造模后2h和4h两组各取6只大鼠,免疫组化法观察TCC内PPAR各亚型的表达。结果造模后,2h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α表达减少,4h模型组与对照组和2h模型组比较PPARα表达增加,随时间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h模型组和4h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β/δ表达均增加,2h模型组与4h模型组比较PPARβ/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2h模型组与2h对照组比较PPARγ表达明显增多,4h模型组与2h对照组比较PPARγ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PARs各亚型在偏头痛大鼠模型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时间节点表达情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氨中毒对体外大鼠培养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肝性脑病(HE)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氨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α1、β1及γ2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氨中毒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α1(增幅18%,P<0.05)、γ2(增幅23%,P<0.01)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亚单位β1的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氨可通过影响GABAA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发挥其对肝性脑病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孕期酒精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饮酒对照组和孕期酒精暴露组,每组各8只;饮酒法建立大鼠孕期酒精暴露模型,子代成年后,采用Y-型迷宫测试子鼠学习记忆成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子鼠海马组织NR2B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子鼠海马区NR2B蛋白表达.结果 (1)各组子鼠成年后学习记忆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6,P<0.05),孕期酒精暴露组子鼠学习记忆成绩[(43.00±15.33)次]比正常对照组[ (25.13±12.35)次]和饮酒对照组[(26.12±11.95)次]明显下降(P均<0.05);(2)各组子鼠成年后海马组织中NR2B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95,P<0.01),孕期酒精暴露组子鼠海马区NR2B mRNA表达(0.97±0.14)较正常对照组(0.52±0.10)和饮酒对照组(0.62±0.12)明显上升(P均<0.01);孕期酒精暴露组子鼠海马区NR2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孕期酒精暴露对子代大鼠的神经损伤可能与NMDA受体亚基NR2B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按Tassorelli法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罗格列酮组(于造模后30 min腹腔注射罗格列酮),对照组(不造模,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三叉神经颈复合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对照组三叉神经颈复合体中PPARγ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为阳性表达,罗格列酮组为强阳性表达。模型组IL-6、ICAM-1和MMP-9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大鼠耳发红、肢频繁挠头、爬笼次数增多、烦躁不安等症状减轻,IL-6、ICAM-1、MMP-9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偏头痛时PPARγ表达增强;罗格列酮可通过活化PPARγ,下调IL-6、ICAM-1、MMP-9对偏头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丙戊酸钠片400~1200mg/d,分2次口服;对照组用苯噻啶片1.5~4.5mg/d,分3次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7%比13.3%,88.3%比58.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P<0.01)。结论 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发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西比灵合用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西比灵合用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是否优于西比灵合用谷维素。方法 :西比灵联合丙戊酸钠为观察组 ,西比灵联合谷维素为对照组 ,观察组西比灵 5mg睡前口服 ,丙戊酸钠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口服 ,3 0天为一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0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西比灵联合丙戊酸钠组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西比灵联合谷维素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多药耐药性癫痫模型,观察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表达变化从而探讨其在耐药性杏仁核点燃癫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100只制作慢性杏仁核点燃癫痫模型,模型制作成功(n=52)后用经典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进行筛选,根据大鼠对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的反应区别出耐药癫痫大鼠(n=8)及药物敏感大鼠(n=8),然后处死动物留取脑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组织内GABAA受体表达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ABAA受体含量,观察耐药癫痫大鼠和药物敏感大鼠之间的不同.结果 耐药癫痫性颞叶大鼠海马细胞变性坏死,排列紊乱,结构特征消失;耐药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内GABAA受体阳性表达细胞的灰度值(141.15±14.72)比药物敏感大鼠增高(92.56 ±5.17;t =3.380,P=0.006);蛋白质印迹方法提示受体条带变淡变窄,蛋白含量明显减少(0.38 ±0.08),与药物敏感大鼠(0.88 ±0.1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20,P=0.002);但两组间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耐药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内GABA受体表达明显减少,这可能在耐药性颞叶癫痫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调节癫痫大鼠海马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 方法 208只21d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癫痫持续状态(SE)组(96只)、对照组(96只)和PD98059组(16只),SE组腹腔注射戊四氮(PTZ)溶液制作SE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0.5、1、1.5、6、12、24h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2组大鼠海马内HIF-1α、ERK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D98059组大鼠腹腔注射PD98059,10min后腹腔注射PTZ溶液制作SE模型,造模成功后1h采用RT-PCR检测大鼠海马内HIF-1α、ERK1/2mRNA的表达,造模成功后1.5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相应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E组大鼠海马内HIF-1α、ERK1/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RK1/2 mRNA的表达高峰(1.112±0.126)在SE后1h,蛋白的表达高峰(1.127±0.155)在SE后1.5 h;而HIF-1α mRNA的表达高峰(0.589±0.090)在SE后1.5 h,蛋白的表达高峰(0.230±0.052)在SE后6h.与SE组相比,PD98059组大鼠海马内HIF-1αmRNA、ERK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组大鼠中,T-ERK 1/2与HIF-1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8,P=0.000). 结论 戊四氮诱导发育期大鼠SE后ERK信号通路被激活,参与了海马内HIF-1α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妥泰和丙戊酸钠对小儿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将39例小儿偏头痛患儿分为妥泰组和丙戊酸钠组,疗程3个月,观察2组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妥泰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84.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组和妥泰组分别有胃肠道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不良反应。结论妥泰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的疗效近似;丙戊酸钠可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而妥泰有头晕、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nestin蛋白在戊四氮(PTZ)诱导发育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区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与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关系. 方法 出生后7、14、21、28 d SD大鼠各19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96只)和对照组(96只),腹腔注射10 g/L戊四氮(PTZ)溶液制作SE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6h、12h、1d、2d、3d、7d采用RT-PCR、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HIF-1 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出生后21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24只)和干预组(24只),其中干预组大鼠右侧海马齿状区微量注射1 μL HIF-1α反义寡聚核苷酸(ASODN),左侧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6h后2组大鼠均造模.造模后2d采用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HIF-1 αmRNA的表达,造模后7d、14d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HIF-1α、nestin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未检测到)比较,各日龄大鼠SE后海马区HIF-1α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表达趋势一致.SE后6h时HIF-1α mRNA的表达随日龄增大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日龄大鼠SE后各时间点海马区HIF-1α阳性细胞分布的部位随时间变化而不同;与模型组和干预组注射生理盐水侧比较,SE后2d干预组注射ASODN侧HIF-1α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SE后7d、14d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计数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育期大鼠SE后海马区HIF-1α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增强,与日龄有关;SE后HIF-1α对NSCs增殖可能存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与多西环素治疗脊髓炎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及对小胶质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差异.方法 构建致敏抗原诱导敏感实验动物诱发T细胞介导的反应性脊髓炎模型,并将大鼠分为模型组、丙戊酸钠组、多西环素组及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干预,丙戊酸钠组及多西环素组分别采用丙戊酸钠和多西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松对戊四氮致大鼠的疗效。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松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和甘松合并丙戊酸钠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建立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松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组可明显减轻大鼠样发作程度,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大鼠皮层脑电图,降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其中以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组最为明显。结论甘松对戊四氮致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癫及脑保护作用,与丙戊酸钠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