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美曲塞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的抗代谢类药物.目前培美曲塞已被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一线治疗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且已在多种肿瘤中开展了多项有关培美曲塞的研究.本文综述其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恶性胸膜间皮瘤化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内科治疗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胸膜间皮瘤、内科治疗和化疗"等为关键词,检索2008-01-2013-10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36条,中文文献22条。纳入标准:1)MPM的一线化疗;2)MPM的二线化疗;3)MPM的新辅助化疗;4)MPM的腔内化疗。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7篇。结果培美曲塞+顺铂为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以下药物也可用于MPM的一线化疗:1)培美曲塞+卡铂;2)吉西他滨+顺铂;可用于培美曲塞禁忌患者;3)单药一线化疗药物包括培美曲塞与长春瑞滨。当前尚没有确切MPM的标准二线化疗方案,对于曾通过接受一线含培美曲塞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的患者,再次接受含培美曲塞方案化疗或许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术后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及远处转移率。备选方案有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和铂类联合抗叶酸药物。术中腔内化疗(腔内热灌注顺铂等)已在临床中运用,可提高局部控制率。结论化疗是治疗MPM的主要手段,虽然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处于发展状态,但患者的预后仍较差。目前缺少Ⅱ、Ⅲ期的随机对照研究,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评估不同化疗方案的毒副作用及对生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培美曲塞是礼来公司研制成功的新一代抗代谢类抗癌新药,于2004年2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随后又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英文商品名为Alimta?,中文商品名为力比泰。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的抗癌药物,它发挥作用的靶点均为叶酸代谢途径中的几个关键酶,而该途径能够显著影响癌细胞的DNA合成和癌症的生长。因此理论上,培美曲塞对癌症的抑制作用应该十分显著,并且对多种癌症可能均有治疗效果。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培美曲塞被最早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胸膜间皮瘤,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对放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均疗效不佳,而培美曲塞在该肿  相似文献   

4.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胸膜罕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潜伏期约为20年,目前正是该疾病的高发阶段.由于该疾病发现时大部分已处于晚期,除了经典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方案疗效确定之外,手术、放疗及二三线化疗疗效仍未知.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分子靶向治疗又为MPM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MPM的诊断主要依靠胸膜活检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MPM的治疗应以手术加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主要术式有胸膜外全肺切除术和胸膜部分剥脱术。放疗以三维适形为主。化疗以顺铂和培美曲塞为标准。免疫治疗的主要靶点有调节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了4年来我院收治的15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Ⅱ-Ⅳ期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例,均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评价其客观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毒副反应。结果: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38.46%,稳定(sD)为38.46%,进展(PD)为23.08%,中位PFS为3个月;毒副反应,骨髓抑制Ⅲ一Ⅳ度13.33%,乏力80.00%,无Ⅳ度消化道反应,重度黏膜反应为6.67%。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疗效较好,且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培美曲塞(pemetrexed disodium for injection,PEM)是一种含有核心为吡咯嘧啶基团的抗叶酸制剂,通过破坏细胞内叶酸依赖性的正常代谢过程,抑制细胞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主要用于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前研究显示培美曲塞体外可抑制间皮瘤细胞系(MSTO-211H和NCI-H2052)的生长.间皮瘤细胞系MSTO-211H的研究显示出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有协同作用.奈达铂(nedaplatin,NDP),广谱抗癌药,是一种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新一代铂类抗癌药.它与肿瘤细胞的DNA碱基结合,阻碍DNA复制,而发挥其抗肿瘤效果.培美曲塞和奈达铂作为二线抗肿瘤药物,多用于一线药物治疗无效的肿瘤患者.本文报道1例晚期腹膜间皮瘤顺铂治疗失败后应用培美曲塞+奈达铂治疗有效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2006年培美曲塞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飞  李树婷  孙燕 《癌症进展》2006,4(6):523-528
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的抗代谢类药物,目前已经在70余个国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在过去的两年间,在多种肿瘤中开展了多项有关培美曲塞的临床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报道,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汇总。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代谢新药--培美曲塞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李树婷  马飞  孙燕 《癌症进展》2005,3(5):471-476
培美曲塞(Alimta)是美国FDA 2004年批准上市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其作用机制是对叶酸代谢途径的多靶点阻断,因此,药物疗效高于其他抗叶酸类药物.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较低.本文对培美曲塞做了全面的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和前景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洛铂及培美曲塞单药对一线化疗后复发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吉西他滨 1 000 mg/m2,第1、8天+洛铂 50 mg/m2,第2天。对照组25例: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21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六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0.43%,对照组有效率为2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65.22%,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6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69.5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损害。两组不同程度的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方案治疗一线化疗后复发的胸膜间皮瘤患者,取得与培美曲塞相似的疗效和可接受的不良反应,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胸膜间皮瘤患者二线化疗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培美曲塞(Alimta(R))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美曲塞(pemetrexed,Alimta(R))为抗代谢类抗癌药,其作用机制通过阻断嘌呤和嘧啶合成所需要的3种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二氢叶酸还原酶(glycinamide ribonucleotide formyltransferase,DHFR)和甘氨酸核糖核苷甲酰基转移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GARFT),使细胞分裂停止于S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培美曲塞已被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一线治疗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本文综述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袁贤彬  陈书长 《癌症进展》2006,4(6):534-539
本文对近20年来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间皮瘤疗效的临床试验进行综述,但结果令人失望。罕有报告有效率>20%者,且均不能使中数生存期>10个月,新药培美曲赛类药物的出现使恶性间皮瘤治疗出现明显进展,与顺铂合用有效率可达45%,中数生存期超过12个月,以这2个药为基础的方案现已成为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标准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培美曲塞(pemetrexed,Alimta)为抗代谢类抗癌药,其作用机制通过阻断嘌呤和嘧啶合成所需要的3种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二氢叶酸还原酶(glycinamide ribonucleotide formyltransferase,DHFR)和甘氨酸核糖核苷甲酰基转移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GARFT),使细胞分裂停止于S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培美曲塞已被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一线治疗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本文综述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培美曲塞(Alimt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培美曲塞(pemetrexed,Alimta)为抗代谢类抗癌药,其作用机制通过阻断嘌呤和嘧啶合成所需要的3种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二氢叶酸还原酶(glycinamide ribonucleotide formyhransferase.DHFR)和甘氨酸核糖核苷甲酰基转移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GARFY),使细胞分裂停止于S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培美曲塞已被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一线治疗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本文综述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局部胸膜固定术联合培美曲塞全身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NSCLC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治疗前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A组31例, 仅行局部胸膜固定术,具体为:香菇多糖4mg+顺铂40mg/m2,局部胸腔注入,每周1次,连续2~3周。B组33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单药培美曲塞全身化疗,具体方案为:培美曲塞500mg/m2 d1,3周为1周期,共2周期。结果 A组胸腔积液缓解有效率为64.6%,B组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KPS评分改善率为71.0%,B组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均较轻,其中B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6.4%,高于A组的12.9%(P<0.05)。结论 局部胸膜固定术联合培美曲塞全身化疗治疗老年NSCLC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纯胸膜固定术,且毒副反应轻微,易耐受。  相似文献   

16.
培美曲塞(pemetrexed)是一类新型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它作用于叶酸依赖性代谢途径中的多个酶,为多靶点抗叶酸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除FDA批准的适应症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化疗对多种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尤其对常规方案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培美曲塞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1药物基础1·1化学结构培美曲塞是一个全合成的抗叶酸代谢药物,其化学名为N-[4-[2-(2-氨基-4,7-二氢-4-氧-1H-吡咯[2,3-d]嘧啶-5-y1)乙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钠,分子式为C20H19N5Na2O6·7H2O,分子量59…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与顺铂静脉化疗同时联合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胸腔镜确诊MPM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使用培美曲塞500mg/m2,d1;顺铂75mg/m2,d1-3;每21天重复。同时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尽胸腔积液,苦参注射液40ml胸腔注入,每隔4天重复注射。结果:18例患者中,CR 4例,PR 8例,SD 4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66.67%,疾病控制率为88.89%,肿瘤进展时间为7.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43.85%。16例(88.89%)胸腔积液得到控制。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热、胸痛及皮疹等,对症支持处理后均可恢复。结论:培美曲塞与顺铂静脉化疗同时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MPM合并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树婷  马飞  孙燕 《癌症进展》2005,3(6):582-586
(接上期第476页) 5.3Ⅱ期临床研究 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围绕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肠肿瘤、肾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多种肿瘤,疗效也根据瘤种和期别不同而差异很大.下面按瘤种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项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与卡铂化疗同时联合榄香烯乳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MPM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用药:培美曲塞500mg/m2,d1;卡铂(AUC=5)d2,每21天重复;同时引流尽胸腔积液,榄香烯乳200mg/m2胸腔注入,d1或d8。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86.7%)胸腔积液得到控制,10例(66.7%)胸腔积液癌细胞检查由阳性转为阴性;获CR4例,PR6例,SD3例,PD2例;总有效率为66.7%,疾病控制率为86.7%,中位无进展时间为5.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1个月,1年生存率为36.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胸痛、皮疹,多为1~2级,支持对症处理后均可恢复。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同时榄香烯乳胸腔灌注治疗MPM合并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美曲塞(pemetrexed disodium,A-limta)是一种“多靶点抗叶酸制剂”,由美国礼来公司作为抗代谢类抗癌药进行开发的。这种抗代谢药物阻断了DNA复制以及细胞分裂所需要的酶——甘氨酸核糖核苷胸苷酸合成酶(TS)、甲酰基转移酶(GARFT)、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使细胞分裂停止于S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它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是第一个治疗胸膜间皮瘤获得满意效果的药物,并于2004年2月5日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无法手术或不宜实行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