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减量FLAG方案治疗老年高危AM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例老年高危AML患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减量FLAG方案(地西他滨20 mg/m~2,qd,d 1-5;氟达拉滨50 mg/d,d 3-6;阿糖胞苷1 g/m~2,qd,d 3-6; G-CSF 300μg,qd,自d 2起至中性粒细胞达最低值后恢复 1.0×109/L)进行诱导化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经1个疗程化疗后,9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总有效率为92%。中位随访时间7.4(3-12)个月,中位生存期6.4个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无严重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FLAG方案作为诱导缓解方案对老年高危AML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CR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可作为老年高危AML首选诱导缓解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收治的26例老年AML及高危M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AG组13例及地西他滨组13例,CAG组患者按照CAG方案进行治疗,地西他滨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地西他滨组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84.62%,总体生存期(36.2±11.8)个月,同CAG组相比具有明显治疗优势(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轻,患者没有肝肾功能的损害,在发生例数上明显低于CAG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能有效治疗老年AML及高危MDS,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老年AML及高危MDS患者的有效,低毒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AML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HAG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44例初诊的老年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预激治疗组作为对照(22例)和联合治疗组(22例),前者采用常规全程预激治疗,后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比较疗效和治疗期间副反应。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比较2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RR为72. 73%,对照组RR为5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 82±4. 19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2. 43±3. 71个月)(P 0. 05)。联合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率为40. 91%,明显高于对照组(18. 18%)(P 0. 05)。联合治疗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率、骨髓抑制率分别为9. 09%、68. 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 27%和95. 45%)(P 0. 05)。2组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及脱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治疗组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 64%,明显低于对照组(31. 82%)(P 0. 05)。2组均无动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化疗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耐受性好,是适合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馨 《临床医学》2021,41(2):11-14
目的 分析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地西他滨(20 mg/m2,连续服用5 d)联合CHG治疗(阿糖胞苷,20 mg/m2...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观察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作为初治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方案的初步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对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HLA半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的5例老年高危MDS和AM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完全缓解率及副反应。结果表明:5例初治老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4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既往无MDS病史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 d,血小板数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 d。主要副作用为IV度骨髓抑制,全部患者治疗中无新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老年MDS和AML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AML患者,分为对照组7例和观察组9例。观察组采用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对照组单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个疗程后,两组ORR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均达到Ⅲ~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方案对AML有一定疗效,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EAML)经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用地西他滨联合非血缘脐血移植和传统方案巩固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至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经1-2周期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的老年AML患者52例,根据巩固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观察组接受地西他滨联合非血缘脐血移植巩固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巩固治疗,包括阿扎胞苷+维奈克拉、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造血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无复发生存期(RFS)、总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中位恢复时间12.54 d,对照组18.6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12.67 d,对照组19.7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III-IV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95.83%,对照组为7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41.67%和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RFS分别为33和11个月,中位OS分别为36和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巩固治疗方案,地西他滨联合非血缘脐血移植巩固治疗是老年AML患者诱导缓解后的有效治疗方案,可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提高总生存率(OS)。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D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等数据库,搜集DCAG方案对比地西他滨单药方案或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AM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3月。所纳入RCT依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RCT,包括1 557例中、高危MDS及AML患者,其中594名为AML患者,590名为MDS患者。采用DCAG方案治疗的列入DCAG组,采用地西他滨单药方案或CAG方案治疗的列入对照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高(RR=1.63,95%CI=1.43-1.85,P0.000 01),总体有效率也高(RR=1. 35,95%CI=1.24-1.46,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完全缓解率方面DCAG方案好于CAG方案(RR=1.71,95%CI=1.49-1.97,P0.000 01),稍好于地西他滨单药方案(RR=1.43,95%CI=1.08-1.91,P=0.01)。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出血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D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AML具有切实而显著的疗效,且优于CAG方案和地西他滨单药方案,两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由于缺乏大样本RCT的支持,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CAG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59.38%,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少于对照组31.25%,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将某院在2016年1月至9月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病例总数为74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CAG方案治疗,对照组仅用CAG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0%较对照组的43.2%更高,发热、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且上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腹泻、脱发、心力衰竭、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较好,但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化疗(CAG,低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28例老年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地西他滨+CAG组(观察组)15例,CAG组(对照组)1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若未缓解则继续应用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接受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的患者,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7例,未缓解(NR)5例,总缓解率(ORR)为66.67%(10/15);仅接受CAG方案的13例患者,CR2例,PR2例,NR9例,ORR 30.77%(4/13)(P=0.261)。地西他滨+CAG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8个月,CAG组中位OS为1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治疗后,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无患者出现肝脏损伤。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CAG方案用于老年AML治疗的疗效确切,总体生存时间较单用CAG方案有一定的延长。且不良反应基本可控,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选择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济源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选择CAG方案治疗,观察组选择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血小板减少、腹泻、脱发、肝功能损伤、心力衰竭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选择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且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科于2006-2012年收治2例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M4型和M6型),均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这2例患者先后采取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地西他滨或(和)自体CIK细胞方案治疗,系统观察了2例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相关指标(血液学反应、输血频率、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和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相比,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方案可减轻骨髓抑制程度,降低输血频率及输血量,延长部分缓解持续时间,同时表达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减少,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化为AML的高危因素。结果: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总有效率(ORR)为65.0%(39/60),其中达完全缓解(CR)患者17例(28.3%),骨髓缓解(m CR)患者5例(8.3%);部分缓解(PR)患者4例(6.7%);血液学缓解(HI)患者13例(21.7%)。60例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 21例(35.0%),中位转化时间为10.0(1.5月-32.0)个月。χ^2或Fisher精确检验显示,中高危MDS转化为AML与2016年WHO诊断分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地西他滨用药间隔延长相关(χ^2=9.878,P=0.031;χ^2=4.319,P=0.038;χ^2=6.406,P=0.011);Kaplan-Meier检验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高危MDS转化为AML与2016年WHO诊断分型、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地西他滨疗程间隔延长相关(P=0.015,P=0.008,P=0.012,P=0.03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为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P=0.018)。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是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地西他滨用药间隔规律有利于维持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应用含地西他滨的化疗方案缓解后继续维持治疗的效果及高危AML在allo-HSCT后进行预防性输注地西他滨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行allo-HSCT术后的10例MDS/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AML 4例,MDS 2例,MDS转化的AML(t-AML)4例。10例患者中移植后复发8例,高危AML移植后应用地西他滨预防2例。复发组患者应用地西他滨+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继续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预防组患者在移植后30至45 d、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前提下,给予预防性地西他滨输注。8例患者辅以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及预防性输注的剂量为5 mg/m2×(7-10)d,每4-6周为1个疗程,共3-7个疗程。结果:随访至2018年11月30日,10例患者中7例无病存活,平均生存期为15.5±1.9个月,1年总生存(OS)率为64.0%。1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GVHD及慢性GVHD者分别为6例和4例。结论:应用地西他滨+DLI治疗allo-HSCT后复发MDS/AML及高危AML患者在allo-HSCT后预防应用地西他滨,可延长无病生存期,降低复发率,为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3例中高危MDS和17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消化道反应、血栓形成等。[结果]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未缓解8例,死亡5例,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强结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护理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类型,应用标准诱导化疗方案,往往导致严重的骨髓抑制,容易引发重症感染,甚至死亡,安全性较差,病死率高。随着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地西他滨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显示出独有的优越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国产地西他滨治疗老年AML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2、3年生存率以及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DNMT3和TET2基因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73例,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CAG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CA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治疗有效率,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3、7、14d,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和61.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对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明显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与CAG方案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长,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