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强迫运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患侧强迫运动疗法,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患侧强迫运动疗法康复治疗。采用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和上肢功能评估表(STEF)评价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STEF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强迫运动疗法可改善中风后上肢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电针跷脉穴治疗中风偏瘫下肢肌痉挛状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跷脉穴对中风偏瘫后下肢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偏瘫下肢肌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侧上肢均按传统取穴进行针刺,患侧下肢分别针刺跷脉穴(治疗组)和传统穴位(对照组),治疗组下肢接入电针仪,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82.8%;且对下肢肌张力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跷脉穴对缓解偏瘫后患侧下肢肌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针刺、康复治疗中风后肩一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结合康复组(针康组)、针刺组、康复组各40例。针康组取肩髑、肩前、肩醪等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以康复训练;针刺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康复组单纯采用运动疗法。通过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针刺组的67.5%和康复组的65.0%(P〈O.01);针刺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针刺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及肢体运动康复疗法。观察组注射肉毒毒素加用平衡阴阳针刺法。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月、2月、3月的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评定情况。结果治疗后1月、2月、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2月、3月观察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可缓解脑外伤患者上肢肌痉挛症状,提高运动协调性,积极配合系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60例中风后肩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康复评定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功能疗法、关节松动训练、作业疗法、气压治疗等现代康复训练,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加用针刺疗法,针刺取穴以患者患侧的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阿是穴等穴位为主,每日1次,每次30 min,一周治疗5天,且连续治疗4周。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上肢运动功能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2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作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患侧肩部运动功能,对患者肩部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经筋疗法治疗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的有效性。方法将60名脑梗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应用基础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常规针刺组采用石氏醒脑开窍法穴位针刺,常规针刺+火针组加用火针点刺手三阴经筋阳性反应点,治疗4周后,观察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上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常规针刺+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火针经筋疗法可改善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程度以及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结合筋骨针疗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相比,可更有效地减轻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上肢的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联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和药物安全性等,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适症状。结论:针灸联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确切,可解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敏  陈新  陈越峰  饶萍  刘健 《四川中医》2005,23(12):95-96
目的:探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治疗前、后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两种康复评定疗效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根据Brunnstrom偏瘫恢复的六阶段理论采取的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胡俊霞  薛立文 《陕西中医》2010,31(10):1392-139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为主,穴取患侧上肢肩髃、臂臑、肩贞、天宗、手三里、阿是穴等;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侧上肢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本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疼痛有疏通经脉,气血畅行,络通瘀散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腧穴治疗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78例脑卒中致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腧穴疗法。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9%,治疗组有效率92.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腧穴治疗脑卒中致上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对平衡针刺法的疗效作出正确评价。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平衡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痉挛拮抗肌侧取穴治疗。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2种方法改善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后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Ashworth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都能较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F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侧针灸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以及临床痉挛指数(CS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 72%)高于对照组(72. 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在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以及CSI指数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P 0. 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S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在治疗期间,温针灸疗法的应用,对于提升疗效、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降低CSI指数,效果显著,最终为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以及加快病情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昌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699-699,736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的手功能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能有效缓解肩痛、手肿等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补缓泻急"针刺法治疗中风性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补缓泻急”针刺法对中风性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补缓泻急”针刺法,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程度评级法,Brunnstrom分期法以及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补缓泻急”针刺法对中风性肌痉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缓泻急”针刺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中风偏瘫患者30例,在治疗前进行CT、MRI排查确诊。采用数字排列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功能以及运动完成时间和手臂握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以及治疗后5周,观察组的运动功能以及运动完成时间和手臂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改善中风偏瘫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加分期针刺治疗,根据Brunnstrom分期法、Fugl-meyer(FMA)评分法于治疗前、治疗90天后评定并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得到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针灸、留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干湿针等针刺疗法并配合康复运动、牵张锻炼治疗中风后偏瘫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47例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痛与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干湿针、留针治疗等针刺疗法等并配合运动牵张治疗,并指导业余自我牵伸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针灸、电针、火罐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针刺、干湿针、留针治疗等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