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我院于2004年10月~2005年12月对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予以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IA/IV)与单纯静脉(IV)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IA/IV(10例)与IV(10例)溶栓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IA/IV组患者闭塞段血管均有效再通,其中8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ESS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IV组(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IA/IV组为90%,明显优于IV组的30%(P<0.05)。结论IA/IV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优于IV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2015-06—2016-12收治的发病4.5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分为溶栓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及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其他常规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和7d进行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溶栓组的NIHSS评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4.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因为80 %~ 90 %的急性脑梗死是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只有尽早溶解血栓 ,再通闭塞的脑血管 ,及时恢复供血 ,才有可能挽救缺血脑组织 ,避免缺血脑组织的坏死。我院自 2 0 0 1年 7月以来 ,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2 0例 ,并进行了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入选标准  ( 1)发病 6小时之内的初次脑梗死 ,进展性卒中若 CT检查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等表现可延长至 9小时 ;( 2 )头颅 CT检查排除脑出血 ,且无与神经功能缺损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发病6h内急诊入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急诊入院后给予常规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4d后对比分析卒中量表(ESS)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E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ES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8.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近3年住院患者,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接受尿激酶(UK)或基因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另1组给予常规神经营养药及活血化瘀中药等治疗,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及Barthel(BI)评分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溶栓治疗后ESS分数迅速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0 d后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平均住院日缩短7.5 d.治疗组病死率1/34,对照组病死率2/29.结论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进展性脑卒中时间窗可适当延长,大于75岁的患者仍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自2000—02-2005—06,我们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71例,联合溶栓组46例,单用rt-PA组39例,单用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d 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4组治疗后14d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14d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脑出血率与单用rt-PA组及单用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超过6h"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NS)100mL于30min内滴完,2次/d,共5d,之后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对照组给予羟乙基淀粉、葛根素、脑细胞营养剂等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行血黏度、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检测,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的疗效。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患者,尿激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程>72h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尿激酶组21例有出血倾向,未发生颅内出血;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对血流变的改善明显,尤其是降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更明显。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使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自 1996年起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降纤酶溶栓治疗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溶栓组 48例 ,男 2 8例 ,女 2 0例 ,年龄 35~ 70 ,平均 6 2岁 ,并高血压 38例 ,糖尿病 5例 ,对照组 4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平均 6 3岁 ,并高血压 32例 ,糖尿病 5例。诊断均符合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 2 病情分级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为 :0~ 15分为轻度 ,16~ 30分为中度 ,31~ 45分为重度[1] 。患者生活状态按日常生活能力 (ADL)划分为 5级。ADL1:完全恢复日常生活 ;ADL2 :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0%,观察组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护理满意度为74.0%,观察组则分别为2.0%和94.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早期脑梗塞的有效疗法。方法选择发病6h内脑梗塞患者93例,随机分为动脉组(32例)和静脉组(61例)。除一般治疗外,静脉组予以尿激酶25万U/d静脉滴注,连续7d。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将多孔微导管插入血栓,按1万U/min注入尿激酶,每使用25万U即测凝血指标并行血管造影,血管开通后,再注入25万U以溶解迁徙性血栓。结果两组3个月后疗效显示,动脉组有效率为87.5%,优于静脉组的60.65%(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动脉组亦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塞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介入治疗(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组(SIAF组)、静脉溶栓组(IVF组)各53例;SIAF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选择性进入闭死的动脉,40分钟内泵入尿激酶50万单位+0.9%氯化钠60ml,随时做造影了解动脉通否,不通者再泵入尿激酶30万单位,只要闭死动脉再通,即撤除之。IVF组4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100万单位+0.9%氯化钠150ml,不通者再滴入尿激酶30万单位,余同上。结果溶栓后再通者SIAF组44例,IVF组33例(P<0.05);病情好转者SIAF组42例,IVF组30例;SIAF组死亡6例,IVF组死亡12例(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介入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保护剂辅助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11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组和实验组各56例.溶栓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在溶栓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保护剂治疗.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4例发病<6 h的ACI患者给予rt-PA(50 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 min、24 h、14 d及3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kin评分(mR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3个月时NIHSS≤1分者31例(41.9%),mRS 0~1分者39例(52.7%),BI 95~100分者33例(44.6%).脑出血发生率:<36 h 5例(6.8%),36~72 h 3例(4.1%).3个月内死亡9例(12.2%).结论 ACI发病6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2-06-2016-12确诊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取rt-PA溶栓+常规进行治疗(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清除自由基等),序贯治疗组在溶栓+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14d后改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疗效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序贯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序贯治疗组mRS评分和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能更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急性期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患者经静脉输注尿激酶50-150万U,并进行溶栓前、溶栓后即刻、6h、24h、7d、14d的美国围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时进行MRS评分以评定预后. 结果 13例患者在溶栓前NIHSS评分平均为(17.46-6.19)分,溶栓后评分呈下降趋势,溶栓后即刻为(11.77±6.47)分,溶栓后6 h为(10.31±5.65)分.24 h为(7.92±6.43)分,7 d为(6.58±5.41)分.14d为(6.50±5.56)分.溶栓后24h后的时间段NIHSS评分与溶栓前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中有3例死亡,2例预后不佳,8例预后良好.4例出现出血并发症,其中脑出血2例. 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基线情况与其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静脉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有效,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平均动脉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治疗效果有关的因素.结果 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率为40.8% (29/71).有效组在3h内接受溶栓的患者比率高于无效组(55.2% vs 21.4%,P=0.003),而心房颤动的比率低于无效组(6.9% vs 26.2%,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3 h)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独立相关(OR =0.161,95% CI:0.148-0.533,P=0.003),而心房颤动则是其危险因素(OR=8.666,95% CI:1.482~ 50.688,P=0.017).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与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及是否伴心房颤动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剂量.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rt-PA 0.9 mg/kg,B组rt-PA 0.7 mg/kg,C组为对照组,不用rt-PA;每组又各分为两个亚组,低分子肝素组(A1、B1、C1)和非低分子肝素组(A2、B2、C2).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溶前及溶后24 h、3 d、7 d、90 d的疗效.结果 90 d各组的有效率:A组79.80%,B组86.55%,C组63.70%;90 d显效率:A组68.75%,B组74.85%,C组42.05%;90 d痊愈率:A组46.05%,B组39.45%,C组21.10%;90 d病死率:A组11.76%,B组10.39%,C组18.03%;以上各项A+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低分子肝素组与非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总出血发生率: A组20.59%,B组18.18%,C组0;各组48 h内脑出血率:A组8.82%,B组6.49%,C组0;14 d脑出血率:A组10.29%,B组7.79%,C组0;各项A+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性脑出血率:A组1.47%,B组2.60%,C组0,A+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组与非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 d重度致残率+病死率:A组23.52%、B组22.08%、C组32.79%,A+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A 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0 d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rt-PA 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溶栓剂量0.7 mg/kg与 0.9 mg/kg疗效基本相同,对于部分高龄体弱的中国人,0.7 mg/kg可能更为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方法 对2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病人,在治疗前及溶栓治疗开始进行TCD监测并且持续2h,同时评价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 不同闭塞部位及不同血流信号级别患者,血管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随血流信号的改善,NIHSS评分下降.结论 TCD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时能了解血管再通情况,其血流改善与患者临床情况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