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诱发电位和皮层脑电监测技术对功能区继发性癫痫外科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4例中央区病变的继发性癫痫患者在术中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以定位脑功能区;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界定致痫灶皮层区域。结景:14例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位置,并电刺激中央前回,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趾短屈肌处引出MEP,以此指导的手术在切除病变及致痫组织时避开中央区的损害;并在ECoG监测下指导病灶周围致痫区皮层的手术治疗。术后观察1-2周,患者癫痫发作均较前明显减少或消失;2/14例(14.29%)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肢体无力,余病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联合应用Co—SEP、MEP和ECoG监测指导重要脑功能区继发性癫痫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手术提供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詹彦  石立  石全红  曾勇  邹福建  蒋勇  薛军  崔荣周 《重庆医学》2013,(27):3239-3241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神经导航、术中超声(IOUS)、皮层脑电监测(ECoG)等对功能区附近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患者23例,术前fMRI、DTI明确病灶与传导束、功能区的位置关系,电生理、影像学检查定位致痫灶及病灶,采用MRI介导的神经导航系统制订手术计划,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利用超声实时监测精确定位病灶范围,确定切除程度,术中ECoG定位致痫灶,手术显微镜下避开功能区处理病灶及致痫灶,术后详细评估记录患者预后等。结果 fMRI、DTI、神经导航、超声、ECoG等精确定位病灶及致痫灶,显微镜、术中病理指导下病灶切除程度:Ⅰ~Ⅱ级17例,Ⅲ级4例,Ⅳ~Ⅴ级2例。术后运动性失语1例,偏瘫、单瘫4例,意识障碍1例,经神经营养、脱水、高压氧等治疗均好转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生活质量评估:Ⅰ~Ⅱ级20例,Ⅲ级3例,无Ⅳ级植物生存病例。切除临床疗效评价:治愈20例,好转3例,无如故或恶化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根据Engel癫痫疗效分级评估:Ⅰ~Ⅱ级21例,Ⅲ级2例,无Ⅳ级病例。结论 fMRI、DTI、神经导航、超声、ECoG等指导功能区附近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同时处理致痫灶,能够有效保护功能区神经功能,大大减少对功能区正常脑组织副损伤,同时提高了症状性癫痫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 结果 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 结论 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5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进行外科治疗,术中应用ECoG精确定位及指导切除范围。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前采用ECoG在致痫灶表面及其周围均记录到散在的或密集的痫样放电,致痫灶切除后,痫样放电消失者38例,病灶周围仍有残余痫样放电者12例,扩大切除范围后,6例痫样放电消失,再行皮层热灼术热灼后,2例痫样放电消失,4例仍可见有少量痫样放电。随访12~24个月,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I级(癫痫发作消失)29例,Ⅱ级(癫痫发作极少或几乎消失)11例,Ⅲ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6例,Ⅳ级(发作频率减少〉50%,〈90%)4例,有效率92%。结论应用ECoG术中监测切除致痫灶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癫痫致痫灶的综合定位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和术式选择。方法综合运用神经影像学、脑电图和SPECT等方法,对23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致痫灶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23例患者中,致痫灶定位VEEG与ECoG一致者19例,占82.6%;MRI与ECoG一致者16例,占69.7%;SPECT与ECoG一致者5例,达100%。采用癫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加杏仁核和大部分海马切除,低功率皮层热灼等多种术式联合治疗,经0.5~2.3年的随访,满意8例,显著改善7例,良好5例,效差3例,总有效率为87.0%。结论对于顽固性癫痫,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准确定位致痫灶,多种术式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脑内结构性病灶的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3例有结构性异常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行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定位,术中在皮质脑电图监测下手术.根据检测结果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处理病灶和(或)致痫灶.结果63例患者中,单纯病灶切除27例,病灶切除加致痫皮层切除26例,病灶切除加皮层电灼5例,单纯致痫皮层切除3例,单纯致痫皮层电灼2例.其中41例(65%)术后癫痫完全消失,18例(28.6%)发作显著减少,4例(6.4%)发作减少.结论对伴有结构性病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应用皮层脑电图监测手术,切除结构性病灶和处理致痫灶,可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伴癫痫发作的幕上占位病变患者的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特点及皮层横纤维热凝术对术后癫痫的作用。方法选择76例术前无癫痫发作的幕上占位病变患者,术中行ECoG监护及病灶切除加周围痫灶皮层热凝(监护组)。100例同期无癫痫发作幕上占位病变患者仅单纯病灶切除(对照组),术后随访24~48个月,平均33.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癫痫发生率的差异。结果①监护组76例病灶切除前ECoG显示有痫性放电65例(85.52%)。其中41例行皮层热凝,痫性放电减少或消失。②术后早期癫痫:监护组10例(13.16%),对照组28例(28.00%),两组结果差异显著(χ2=5.78,P<0.05)。术后晚期癫痫发生率:监护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1.84%和27.70%,差异显著(χ2=6.34,P<0.05)。结论术前无癫痫发作的幕上占位病变患者,ECoG显示痫性放电阳性率较高;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凝痫性放电较单纯病灶切除术后癫痫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分析结合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在结构性病变伴发癫痫手术中对致痫灶定位的意义.方法 选择10例在同济医院接受系统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证实为结构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1H MRS检查,术中行ECoG描记.根据术中切除前ECo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异常放电频繁组和少量或无异常放电组.将发现异常放电的区域与术前1H MRS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1H MRS与皮层异常放电的关系.结果 切除病灶前行病灶周边ECoG描记,8例发现异常放电(80%),其中异常放电(棘波和/或棘慢波)频繁者6例,2例仅散发异常放电(25%);2例ECoG阴性(20%).术中ECoG异常放电频繁组NAA/(Cr Cho)比值平均为0.55±0.22(0.24~0.85),少量或无异常放电组NAA/(Cr Cho)比值平均为0.83±0.10(0.74~0.9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H MRS作为一种无创性、高敏感性的检查方法,可在癫痫外科术前非侵袭性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术中ECoG发现相结合,可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癫痫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皮层电极监测、图像融合和术中磁共振精确导航技术在切除功能区癫痫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5 例应用皮层电极监测、图像融合和术中磁共振精确导航技术外科治疗的顽固性癫痫病例,第1 次手术,根据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埋置颅内皮层电极与可能癫痫放电区域,术后进行皮层脑电监测、皮层电刺激定位躯体运动区,绘制病灶与功能区关系图,而后将CT、MRI、MEG 或PET 图像融合,在术中MRI 镜下导航行致痫病灶的精确切除.结果 25 例第1 次术后成功实施皮层电刺激,准确定位癫痫病灶周边的运动功能区.将患者的MRI、MEG 或PET 图像进行融合,20 例在术中MRI 镜下导航将术前所确定的癫痫灶全部切除,5 例因病灶与功能区有部分重叠,行癫痫灶部分切除,残余少许皮层小功率热灼.1 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对侧肢体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后无永久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颅内皮层电极监测对癫痫灶的精确定位意义重大,而图像融合和术中MRI 镜下导航为患者癫痫灶的精确切除和功能区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致痫灶综合定位在提高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30例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患者拟手术治疗,患者均于术前颅内埋置电极定位致痫灶,术中应用皮层和深部电极验证棘波灶位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致痫灶切除.其中颞叶前极加海马切除14例、单纯病灶切除3例、单纯颞叶切除2例、选择性海马切除3例、病灶切除+单纯软膜横行纤维热凝6例、胼胝体切开2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 30例患者术中验证棘波灶位置与术前定位位置相同.患者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0%,无手术死亡及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利用术前埋置电极和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综合定位致痫灶,可以提高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愈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脑瘤、白质纤维束、初级皮质运动区(M1)之间的关系。方法 16例累及额顶叶颅内肿瘤患者行常规MRI、DTI和BOLDI检查。采用磁共振分析软件对BOLDI和DTI图像进行融合,即在T1WI层面上进行BOLD功能磁共振扫描,获得脑功能激活图像,并保存为序列备用,在此序列以脑激活皮质区为1个ROI,以内囊后肢为另1个ROI分别放置种子点,通过这两个感兴趣区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初级脑功能区,其中1例出现次级脑功能区(辅助运动皮质区)。脑功能区有移位,移位方向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白质纤维束移位方向与脑功能区一致。融合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脑功能区、经脑功能区的白质纤维束、肿瘤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结论应用磁共振分析软件实现了一种新型融合方案,更直观显示脑功能激活区、白质纤维束和脑肿瘤三者之间关系,为临床提供手术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血氧水平依赖的脑功能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MRI,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出现,使得对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两者在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效应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指导立体定向下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切除的方法.方法 15例额叶后部-中央前回病灶患者,病变直径1.5~3 cm,采用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BOLD-fMRI、DTI和计算机结合完成图像融合,直观显示病灶、运动皮层和皮质脊髓束结构,明确它们之间的相邻关系,设计手术入路和立体定向下病灶切除的策略.结果 15例患者的融合影像显示运动皮层区和皮质脊髓束位于病灶的后外侧,均受压、变形和移位,其中4例肿瘤边缘与上述重要神经组织结构紧密接触.病变镜下全切12例,次全切除3例(胶质瘤).病理学诊断为脑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Ⅱ级者3例,星形细胞瘤Ⅲ级者2例,脑脓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BOLD-fMRI和DTI影像融合后可优势互补,能安全、准确、有效的指导立体定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的切除,避免了运动皮层区和皮质脊髓束损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后银  徐德才  韩易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014-20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重建结合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 方法 对15例胶质瘤患者和6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在扩散张量成像的基础上利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行神经纤维束三维重建,根据重建图像制定手术方案,确定手术入路和手术切除范围,术中结合神经导航,显微镜下切除肿瘤。 结果 本研究21例病例术前的DTI三维纤维成像图中15例胶质瘤患者中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的影响有6例表现为单纯破坏、9例表现为移位伴破坏;6例脑膜瘤患者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的影响中有4例表现为单纯移位、2例表现为移位伴少量破坏。15例胶质瘤患者镜下全切13例,次全切2例;4例术后与术前对比有少量神经纤维损伤,其余病例神经纤维均未见手术损伤。6例脑膜瘤患者均镜下全切,手术前后对比均未见神经纤维损伤。12例原有神经功能缺失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无明显加重,随访6个月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新发部分运动性失语2例,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基本恢复;新发肢体偏瘫2例,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1例完全恢复,1例无明显好转。 结论 扩散张量成像重建结合神经导航可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大鼠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7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57只,对照组10只,所有成活大鼠分别在接种后第1~2周(22只)和3~4周(35只)行3.0T DTI检查,获得瘤体FA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7只荷瘤大鼠,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8只,高级别胶质瘤39只,DTI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瘤体FA值(0.167 ± 0.035)高于低级别胶质瘤(0.147 ± 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 P<0.05).结论 DTI参数FA值可以为术前胶质瘤分级提供准确可靠、无创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BOLD-fMRI联合DTI在侵及运动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技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densorimaging,DTI)指导运动区肿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3月到2011年10月,术前常规行MRI和肌力检查诊断为侵及运动区肿瘤22例,进行术前随机分组;实验组10例,实验组术前行BOLD-fMRI及DTI检查,对照组12例,对照组术前仅行DTI检查。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由同一术者阅读检查结果后设计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以及术中确定切除范围;并由同一术者主刀完成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复查MRI,用于计算两组病例的肿瘤全切率。术后一周行肌力检查,用于判断术后两组病例的运动功能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两组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致残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实验组病例中,9例为全切,1例为次全切。12例对照组病例中,5例为全切,7例为次全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肿瘤全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肿瘤全切率(P<0.05);10例实验组病例中,术后均无肌力下降,12例对照组病例中,5例出现术后肌力下降,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手术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致残率(P<0.05)。结论 BOLD-fMRI联合DTI相对单纯的使用DTI,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侵及运动区肿瘤患者的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学位置,从而使术者能够设计出最佳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并计划出切除范围,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伴有结构性病变药物难治性癫痫进行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癫痫灶定位,术中皮层电极监测下癫痫手术方式选择,以及术后癫痫控制的意义。方法头MRI扫描未见有结构性病变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99例,均为复杂部分发作,其中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57例,术前24h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专业评估系统详细全面评估,进行癫痫灶定位,术中皮层电极监测下联合运用前颞叶切除,额极切除,功能区软膜下多处横切术或(和)低功率热灼术,切除癫痫灶或阻断痫性放电传播的途径。结果术后按照Engel疗效判断标准:EngelⅠ级40例,EngelⅡ级46例,EngelⅢ级8例,EngelⅣ级5例。结论对不伴有结构性病变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V-EEG结合临床表现,专业评估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定位癫痫灶,术中皮层电极监测指导下联合不同癫痫手术方式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前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脑胶质瘤患者及20例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并进行MRI及DTI检查。分析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及临床症状的评价,比较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MD值、FA值。结果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共13例)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手术效果较好,切除充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共7例)浸润、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较术前改善不明显。三个区域的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胶质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病灶区MD值高于灶周水肿区,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白质区、灶周水肿区、胶质瘤病灶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技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切除范围的判断均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对手术风险的评估及患者疾病预后的预测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继发癫痫显微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8例cAVM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超声引导及ECoG监测的方法指导cAVM完全切除及致痫灶切除。 结果 术中超声能清晰显示cAVM血管团位置、边界及cAVM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情况,指导cAVM血管团完整切除,也有效发现手术残余从而指导补充切除,最终达到cAVM血管团完全切除;术中ECoG可监测到cAVM周围及其远隔部位的痫性放电,有效指导致痫灶合理化处理以减少脑功能的损伤。本组病例术后随访≥2年,无神经功能障碍,癫痫无发作,按照Engel的疗效判断标准,均为EngleⅠ级。 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可准确定位cAVM且能判定其供血动脉及残余情况,指导完整切除;ECoG监测确定致痫灶,进一步指导切除范围。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脑组织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显著提高癫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