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泰比培南对小鼠大腿克雷伯菌感染模型PK/PD研究,预测最佳PK/PD参数。方法:选用临床肺炎克雷伯菌1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构建小鼠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腿感染模型,分三种剂量(50、15、3 mg·kg-1)给予受试药物,观察给药24 h后大腿组织感染量变化,并采用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体外测得MIC为0.03μg· mL-1;在小鼠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腿感染模型中,50、15、3 mg·kg-1三种剂量均对感染有治疗作用, PK/PD参数AUC/MIC、Cmax/MIC、T〉MIC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0.75、0.54。结论:体内PK/PD研究表明,AUC/MIC、Cmax/MIC参数是反映泰比培南对小鼠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腿感染治疗效果主要的PK/PD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泰比培南酯对小鼠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模型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研究,预测最佳PK/PD参数。方法取临床肺炎克雷伯菌1株,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泰比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构建小鼠的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模型,给予3种剂量(50,15,3 mg·kg-1)的泰比培南酯,观察给药24 h后肺组织感染量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体外测得MIC为0.03μg·m L-1;在小鼠的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模型中,3种剂量均对感染有治疗作用,PK/PD参数AUC/MIC、Cmax/MIC及T>MIC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0.76和0.46。结论 AUC/MIC和Cmax/MIC参数是反映泰比培南酯对小鼠的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疗效的主要PK/PD参数。  相似文献   

3.
盐酸左氧氟沙星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映红  伍参荣  魏云  吉兰 《医药导报》2007,26(9):983-986
[摘要]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定,同时与对照药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进行对比。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 0.16~0.62 μg·mL-1;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 0.31~1.25 μg·mL-1;盐酸左氧氟沙星在酸性条件下抗菌活性降低,随着血清浓度及细菌接种量的提高,盐酸左氧氟沙星的MIC值增大2~4倍;盐酸左氧氟沙星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ED50分别为4.54,1.21 mg·kg-1,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作用与左氧氟沙星相似,但明显强于氧氟沙星。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研究携 带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左氧氟沙星MPC的影响。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对76株大肠埃希菌和60株 肺炎克雷伯菌的MIC、MPC并计算各自的MIC90、MPC90、SI(MPC/MIC)等值。采用PCR扩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qnr耐 药基因,并统计分析产与非产ESBLs和带与不带qnr各组间MIC、MPC的差异。结果 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产ESBLs组和 非产ESBLs组的MIC90分别为4和1μg/mL,MPC90分别为10.24和3.2μg/mL。对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组和非产ESBLs组的MIC90 分别是1和0.0625μg/mL,MPC90分别为5.12和1.6μg/mL。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带qnr基因组和不带qnr基因组的MIC90分别为 0.5和1μg/mL,MPC90分别为12.8和4.096μg/mL。对肺炎克雷伯菌带qnr基因组和不带qnr基因组的MIC90均是0.5μg/mL,MPC90 分别为6.4和2.56μg/mL。产与非产ESBLs组和带与不带qnr基因组的MIC无统计学差异,但产ESBLs组的MPC明显高于非产组 (P<0.001),耐药基因qnr的存在亦显著提高了临床菌株的MPC值(P<0.05)。结论 本研究证明临床上产ESBLs和带qnr基因的肠 杆菌会增加MPC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测定致病菌的MPC,尽量延长治疗期间血药浓度高于MPC的时间,则最大程度上抑制了耐 药突变株的富集扩增。针对MIC在左氧氟沙星敏感折点以下的产ESBLs和/或带qnr基因的肠杆菌,应结合PK/PD特点和MSW理 论优化给药方案从而达到兼顾临床疗效和耐药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与清热解毒中药联用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为临床中、西抗菌药联用治疗严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穿琥宁、喜炎平分别与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抗菌药物混合,以1倍、10倍及100倍最小抑菌浓度(MIC)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4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并做阴性对照.结果 3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噻肟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最大,左氧氟沙星次之,阿米卡星较低;2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物联用比单用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少,单用与联用抗菌药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均为1倍MIC>10倍MIC>100倍MIC.结论 穿琥宁和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3种抗菌药物联用,能减少细菌诱导释放内毒素,提示临床选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参考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清热解毒中药联用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为临床中、西抗菌药联用治疗严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穿琥宁、喜炎平分别与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抗菌药物混合,以1倍、10倍及100倍最小抑菌浓度(MIC)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4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并做阴性对照。结果 3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噻肟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最大,左氧氟沙星次之,阿米卡星较低;2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物联用比单用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少,单用与联用抗菌药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均为1倍MIC>10倍MIC>100倍MIC。结论穿琥宁和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3种抗菌药物联用,能减少细菌诱导释放内毒素,提示临床选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参考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左氧氟沙星对兔组织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兔组织笼感染模型并观察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在兔背部皮下植入1个无菌高尔夫练习球,待球内充满组织液后,往球内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组织笼感染模型。然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灌胃治疗,抽取组织液测定细菌浓度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5mg/kg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浓度降低,治疗结束后细菌恢复生长;10mg/kg和20mg/kg组在治疗后细菌浓度迅速降低,并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恢复生长;而40mg/kg组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浓度迅速降低,在治疗结束后细菌仍未恢复生长。5、10、20mg/kg治疗组都较容易发生耐药,而40mg/kg治疗组无1例耐药发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治疗的反应和耐药的发生依赖于左氧氟沙星的剂量。  相似文献   

8.
殷春红  夏培元  王仙园  罗羽 《中国药房》2005,16(20):1533-1535
目的:了解亲、疏水性氟喹诺酮药物(FQNLs)诱导肺炎克雷伯菌(Kpn)产生耐药性的差异。方法:采用亲水性环丙沙星(CIP)和疏水性司氟沙星(SPFX)对敏感株Kpn909进行分步诱导,并用琼脂平板法测定细菌敏感性。结果:Kpn的耐药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CIP浓度为2×MIC(0·5mg/L)时,诱导菌株MIC较Kpn909升高16倍~32倍,对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和依诺沙星的MIC分别为8、16、8mg/L;而SPFX获得相同耐药水平菌株的浓度为8×MIC(1mg/L);CIP和SPFX获得耐药株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28、64mg/L,细菌对5种FQNLs的MIC分别为≥256mg/L和32~128mg/L。结论:亲水性CIP或疏水性SPFX均可导致Kpn对其它FQNLs产生交叉耐药性;疏水性FQNLs在延缓Kpn产生耐药性方面优于亲水性FQNLs。  相似文献   

9.
熊胆贝母止咳胶囊在小鼠体内外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熊胆贝母止咳胶囊(XDBM)的体外抗菌活性和对染菌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XDBM的体外抗菌效果;通过计算染菌小鼠的半数有效量(ED50)研究其体内的抗菌效果.结果 XDBM对G-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范围为生药2.0~31.2 mg·ml-1,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产气肠杆菌的MIC范围为生药3.9~15.6 mg·ml-1;对G 菌中链球菌的抗菌活力较强,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MIC范围为生药3.9~15.6 mg·ml-1,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弱,MIC范围<生药O.5~1×103 mg·ml-1.对染菌小鼠保护作用试验显示,XDBM灌服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43和大肠埃希菌9914小鼠的ED50分别为大于生药12.5、4.64 g·kg-1.结论 XDBM在小鼠体内外均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防耐药突变能力,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将总量为1.2×10^10CFU的细菌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琼脂平皿上,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的防耐药变异浓度。结果 加替沙星的敏感率为91.3%。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82.6%,洛美沙星的敏感率为70%,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52%。就MPC90而言,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突变选择窗由小至大为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结论 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杆菌有高度的抗菌活性,但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4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均位于最低抑菌浓度和防耐药变异浓度之间,提示单药治疗易导致耐药突变株的富集生长,应联合用药以防止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大鼠模型上,研究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在大鼠胆汁药物浓度分布的情况,并初步探讨左氧氟沙星用于胆道感染的剂量问题。方法选择32只Wistar大鼠分为20,40,50,100 mg.kg-14个剂量组。在给药后30 min,1,2,3,4,5,6,8,10,12 h分别收集血标本和胆汁标本,经HPLC方法检测药物含量,并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通过比较各组不同时点的血药浓度发现,各时点血药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比较各剂量组胆汁药物浓度后发现,20和40 mg.kg-1剂量组各时点均无差异;1~5 h,50和100 mg.kg-1剂量组胆汁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剂量组;6~8 h,50和40 mg.kg-1剂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10~12 h,两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10~12 h,50和100 mg.kg-1剂量组相比浓度相差较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结论由动物模型结果推测,400 mg.d-1剂量用于治疗胆道感染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500 mg.d-1剂量可能更合适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椿叶总黄酮大剂量(800 mg·kg-1·d-1)、中剂量(400 mg·kg-1·d-1)和小剂量组(100 mg·kg-1·d-1),优降糖组(60mg·kg-1·d-1),连续给药30 d后,观察血糖的变化。结果香椿总黄酮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结论香椿叶总黄酮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韦婕  陈建  胡冰  季楚舒 《安徽医药》2018,22(3):414-4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腹水瘤小鼠腹水疗效的差异.方法 建立腹水瘤小鼠模型.将16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32只,依次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Control组)、12.5 mg·kg-1恩度、25 mg·kg-恩度、50 mg·kg-恩度、100 mg·kg-1恩度,隔天给药.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腹围及生存期,观察腹水的性状,检测腹膜通透性.结果 (1)第7天各组随机解剖13只小鼠检测腹膜通透性,观察到小鼠腹水发生率为80%;(2)体质量方面,仅100 mg·kg-1剂量组与Contro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剂量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腹围方面,对比Control组,50 mg·kg-1和100 mg·kg-1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剂量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恩度剂量增加,血性积液程度整体上呈减少趋势;(5)与Control组相比,各恩度剂量组的生存期、540 nm波长处Evan蓝的吸光度(OD540)值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对血性积液的效果与剂量相关.50、100 mg·kg-1剂量组相对其余剂量组腹水抑制作用明显,为恩度腔内治疗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奥卡西平单次给药与分次给药对妊娠小鼠的影响及叶酸对其诱发小鼠发生妊娠意外的干预效果,探讨减少奥卡西平所致不良作用的干预措施。方法将1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雌雄比例2:1),分别为:①对照组(灌胃纯化水10 mL&#8226;kg-1),②奥卡西平单次给药组(单次灌胃奥卡西平150 mg&#8226;kg-1),③奥卡西平单次给药+叶酸组(单次灌胃奥卡西平150 mg&#8226;kg-1 +叶酸0.07 mg&#8226;kg-1),④奥卡西平分次给药组(分次灌胃奥卡西平,上、下午各75 mg&#8226;kg-1),⑤奥卡西平分次给药+叶酸组(分次灌胃奥卡西平,上、下午各75 mg&#8226;kg-1 +叶酸0.07 mg&#8226;kg-1)。观察小鼠受孕率、流产率、死胎吸收胎率、畸形率、每窝正常仔鼠的数目、妊娠期增重、小鼠血清叶酸含量等指标。结果奥卡西平单次给药组、单次给药+叶酸组、分次给药组、分次给药+叶酸组小鼠受孕分别为4,6,8,10只;死胎和吸收胎分别为3,4,5,6只;小鼠妊娠期增重、血清叶酸含量依次升高;奥卡西平无明显致畸作用。结论奥卡西平可导致妊娠小鼠妊娠意外的增加,但无明显致畸作用,小剂量分次给药及补充适量叶酸可降低其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ascaplysin对ICR小鼠移植性骨肉瘤S180瘤体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LD50数据处理程序1.01版计算LD50。皮下注射技术建立荷S180骨肉瘤的ICR小鼠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CTX,30 mg.kg-1.d-1)、Fascaplysin高剂量组(20 mg.kg-1.d-1)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5 mg.kg-1.d-1)共4组,观察相应处理10 d后各组小鼠移植瘤生长状况(抑瘤率)及瘤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Fascaplysin高剂量组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3±9)%、(52±10)%和(30±12)%;给药期间Fascaplysin对ICR小鼠肝、肾组织未产生明显的病理性影响,而对ICR小鼠体内S180移植瘤组织的病理性影响较为明显。结论:一定剂量的Fascaplysin对ICR小鼠S180移植性骨肉瘤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是一个有潜力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维生素E(VE)对胃黏膜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5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咪替丁(25mg·kg-1)组和VE低、高剂量(25、50mg·kg-1)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30min后,后4组灌胃给予吲哚美辛25mg·kg-1,4h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损伤程度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和SOD活性、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咪替丁组和VE低、高剂量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和SOD活性、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西咪替丁组比较,VE高剂量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VE可能通过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发挥预防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且VE高剂量(50mg·kg-1)组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强于西咪替丁(25mg·kg-1)组。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多苷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月琴 《医药导报》2012,31(3):295-297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的抗炎作用。方法①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0.3,0.6,1.2 g&#8226;kg-1组,吲哚美辛10 mg&#8226;kg-1组,共6组,各10只,灌胃给药5 d后,均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0.01 mL&#8226;g-1,小鼠处死后,收集腹腔冲洗液,测定吸光度(A值);②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的影响: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多苷0.25,0.50,1.00 g&#8226;kg-1组,地塞米松4 mg&#8226;kg-1组,共5组,各10只,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7 d,测定右后肢容积。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0.3,0.6,1.2 g&#8226;kg-1组,吲哚美辛10 mg&#8226;kg-1组小鼠腹腔冲洗液A值分别为0.24±0.16,1.41±0.60,0.99±0.45,0.93±0.45,0.88±0.58,0.52±0.38,显示雷公藤多苷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抑制作用。末次给药5 h后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多苷0.25,0.50,1.00 g&#8226;kg-1组,地塞米松4 mg&#8226;kg-1组大鼠足肿胀率分别为(36.3±13.7)%,(26.3±13.9)%,(37.9±14.5)%,(32.5±12.4)%,(17.2±10.9)%。结论雷公藤多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小剂量和常规两种给药模式下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肝癌H22小鼠模型后,小鼠随机分组4组,5%葡萄糖对照组、奥沙利铂0.75 mg.kg-1和1.5 mg.kg-1组,第二天开始给予腹腔等容积注射给药,连续10 d,奥沙利铂15 mg.kg-1组,第二天腹腔给药1次。第十二天处死小鼠,计算瘤重抑瘤率,测定肿瘤标本的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奥沙利铂1.5 mg.kg-1组肿瘤生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下降,而且瘤重抑瘤率与奥沙利铂15 mg.kg-1组没有差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及MVD的表达。奥沙利铂15 mg.kg-1组出现体重下降及血液学副作用,不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及MVD的表达。结论小剂量奥沙利铂的抑瘤作用明显,而且没有副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