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肠易激综合征(IBS)对非白人和白人IBS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研究背景:尚无有关非白人IBS患者的HRQOL的报道。方法:比较非白人IBS患者(n=166)、白人IBS患者(n=707)、普通美国人群及几种选择的慢性疾病患者的SF-36评分值。结果:166例非白人IBS患者中有66例(40%)美籍非洲人、56例(34%)西班牙人、25例(15%)美籍亚裔人、2例(1%)美国土著人和17例(10%)其他种族人。校正年龄、性别、收入和教育程度后,非白人IBS患者呈现出与白人IBS患者相似的HRQOL下降。与普通美国人群相比,非白人IBS患者的HRQOL在SF-…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情况下,非白人患者接受介入性心脏手术的可能性小于白人患者,而其临床预后也往往较差。尚不清楚是否存在与治疗方法的可能偏倚无关的不同结局。方法和结果:A ggrastat(tirofiban hydrochloride,盐酸替洛非班)治疗心绞痛并确定介入或保守治疗对策的成本费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18研究(TACTICS-TIM I18)是一项对比介入与保守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A CS患者的随机试验,在该试验中评估了种族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共计1722例白人和461例非白人患者参与研究。经校正临床特征差异后,非白人患者的死亡、心肌…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78-81
目的 分析不同化疗途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经PI3K/AKT信号通路采用顺铂及紫杉醇脂质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化疗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5例)及B组(35例),每组患者均使用顺铂及紫杉醇脂质体进行化疗,其中A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用药,B组患者通过动脉灌注方式用药。采集全部患者的宫颈癌组织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组织中PI3K及AKTmRNA的表达情况,治疗总有效率,1年、2年无病生存率,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肿瘤组织中PI3K及AKTmRNA的表达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14%、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86%、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免疫力下降、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使用顺铂和紫杉醇脂质体经动脉灌注方式实施化疗,可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PI3K/AKT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井镇流动人口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调查。方法:按年龄层次分为(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四组,每年龄组流动人口妇女发放500份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个人基本情况,性知识、宫颈癌相关知识、妇科问题等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得分:流动人口妇女2 000例为(12.65±5.26),本地妇女500例为(30.72±6.81),流动人口妇女得分明显低于本地妇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人群宫颈涂片、宫颈癌基本常识及HPV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估,流动人口对宫颈癌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低于本地妇女组,各题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轻女性较少关注对此病的预防及筛查。同时由于本地妇女经济基础较好,因此当地女性对自身的健康较为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海省黄南州地区不同民族妇女宫颈癌筛查现状。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1年9月青海省黄南州地区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1 828例,依据不同民族分为汉族组和少数民族组。比较两组妇女的妇科检查结果及宫颈活检检查结果。结果:少数民族组妇科检查阳性率为33.57%,汉族组为48.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妇科检查结果为阳性的妇女均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组TCT阳性检出率为2.97%,汉族组为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少数民族组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为5.64%,汉族组为5.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宫颈活检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海省黄南州地区汉族女性宫颈癌检出率高于其他少数民族,需对少数民族妇女加强疾病筛查知识的宣教,以期提高宫颈癌的筛查率,且TCT与HPV检测方法经济有效,建议在妇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化疗前后的表达、细胞凋亡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无锡市第四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行动脉灌注化疗(A组)静脉化疗(B组)+手术治疗且临床分期为Ⅰb~Ⅱa期宫颈癌40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检测治疗前后各组survivin蛋白表达率和表达量。结果:(1)宫颈癌的总有效率A、B两组分别为70.00%和55.00%,A组与B组对宫颈癌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治疗后宫颈癌组织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1,B组P<0.05);A组与B组的survivin阳性表达量下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宫颈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1,B组P<0.05);A组与B组的AI增高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两种治疗法均可降低宫颈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和表达量、提高AI,但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35岁)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36例年轻妇女宫颈癌(研究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6例中老年妇女宫颈癌(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占77.78%,较对照组的46.43%明显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均以外生型为主,分别为47.2%及62.5%;病理类型均以鳞癌为主,分别为72.2%、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淋巴转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I期、Ⅱ期和Ⅲ期宫颈癌2年生存率分别为72.7%、65.0%和40.0%,对照组分别为88.2%、87.5%和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2年复发转移率为58.3%,高于对照组的35.7%(<0.05)。结论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避免漏诊或误诊。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预后差可能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52例绝经后妇女宫颈癌与232例同期未绝经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前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没有差异,绝经后宫颈癌患者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及分泌物增多为主(70.40%),而绝经前以接触性出血为主(59.91%)。宫颈局部体征中,绝经前明显肿块多于绝经后(P<0.01),绝经后宫颈糜烂比例较高(P<0.01)。两组宫颈癌患者癌组织病理类型均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组织学分级均以中度分化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盆腔淋巴结转移高于绝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妇女宫颈癌筛查,并且能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防妇女宫颈癌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美居住的西班牙妇女子宫体癌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模式。方法:采用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分析法(SEER)对1996~2000年间诊断为原发性子宫体癌的1618名西班牙妇女、17814名非西班牙白人妇女(NH W)、1477名非西班牙黑人妇女(NH B)进行验证。数据来源于医院登记处,根据种族和年龄分析以上人群在疾病表现、分期以及主要治疗手段的差异。采用IBMPC软件包、Stata和SAS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西班牙妇女相比,西班牙妇女子宫体癌的发病年龄更早,诊断时多<55岁,且癌症分期多为较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石碣镇居民妇女对宫颈癌筛查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选择石碣镇2012-2013年完成户籍宫颈癌筛查的700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0份,收回合格问卷6518份。其中城镇户口占30.5%,农村户口占69.5%;平均年龄(44.34±7.45)岁;学历以初中为主,占54.9%,其次是高中及其以上,占21.0%,小学及以下占24.1%;已婚占90.7%,其他(离异、丧偶)占9.3%;月人均收入以处于1500~2500元为主,占52.0%;有生殖道患病史的占36.9%。不同户籍、年龄、学历、月人均收入及是否有既往生殖道患病史调查对象的宫颈癌总体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户籍、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差及无既往生殖道患病的妇女,应重点进行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对宫颈癌的认识,达到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03-1005
目的:探讨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在ⅢB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9例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分为传统外照射结合二维后装治疗组(49例),前程常规调强放疗+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组(30例)。两组患者每周均应用紫杉醇同期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的肿瘤消退率为65.3%、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分别为60.9%、69.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期反应:A、B组肠道反应发生率为77.6%、46.7%(P<0.05),膀胱反应发生率为36.7%、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反应:A、B组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34.7%、1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程常规调强放疗+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疗效不劣于传统治疗方法,但不良反应轻,是该期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HPV联合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在宫颈癌筛查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同时期的9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为B组,9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为C组,98例体检健康妇女为D组。比较四组HPV、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阳性率,同时比较A组中不同分期与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的阳性率。结果:A组与B组HPV、细胞DNA定量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和D组,A组血清SCC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中不同分期与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HPV、细胞DNA定量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SC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HPV、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结果明显异常,但对疾病分期与分化程度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丽羽 《吉林医学》2014,(6):1144-1144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以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癌5 366例,诊断结果以非典型细胞或不典型鳞状细胞为阳性患者,对其进行年龄段分组,比较各个年龄段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检查,阳性患者532例,检出率为9.91%;31~40岁检出率为14.1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检出率为9.21%,40岁以下检出率为23.31%,说明宫颈癌趋势年轻化。结论:20~40岁妇女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多发阶段,此阶段有性经历的妇女定期行宫颈癌筛查,以减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率,维护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 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对80例中原地区妇女经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80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6例HPV阳性,阳性率为95.0%,其中HPV16感染率最高为53.9%,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2、58、33、18、31、56、68、59、39、45、35、51。低危型中HPV11型感染率最高为10.5%,其他低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6、44、42、43。多重感染率为25.0%。正常对照组65例中有15例HPV阳性(23.1%),HPV16感染率最高为26.7%。宫颈癌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中以HPV16、52、58、33感染为主要型别,可能是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较易感染的型别。  相似文献   

15.
背景:尽管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人们尚未对不同种族和民族的患者群体对于各种治疗方法的不同反应进行深入研究。方法:330例从未接受过治疗的HCV感染患者,接受了干扰素诱导治疗,继之以1次/2d的干扰素治疗。超过30%的患者不是白人,因此可以比较不同种族或民族,不同基因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结果:24%白人患者,12%西班牙人患者和4%黑人患者产生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这一比例在白人患者和非白人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3)。15%基因型1型的白人和13%基因型1型的西班牙人患者产生了SVR,2%基因型1型的黑人患者产生了S…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评价美国宫颈癌患者(包括未治疗者)的治疗模式。采用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NCT)的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SEER)程序筛选出13715例1992~1999年确诊患有侵入性宫颈癌的女性患者,其中9%妇女被诊断患有侵入性宫颈癌,但并未接受治疗。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大都为年龄较大的未婚者,在疾病晚期才得以确诊。≥65岁的ⅡB或Ⅳ期宫颈癌妇女中有16%未曾接受治疗。必须对确诊为宫颈癌的妇女及其家人进行教育,使其了解到采取治疗措施可能治愈本病并控制临床症状,必须识别并克服可能影响治疗建议的障碍,这些障碍可能包括共病状态,接受肿瘤治疗的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小榄地区育龄期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率及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6月来本院就诊及妇科普查时诊断为PCOS综合征的患者128例,计算小榄地区育龄期妇女PCOS发病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将患者按随机分为A、B、C三组,比较各组试验生活方式改变、口服避孕药、二甲双胍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小榄地区PCOS总发病率0.67%。A组总有效率为80.95%,B组为90.70%,C组为93.02%,三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榄地区是PCOS高发地区,二甲双胍片与口服避孕药对PCOS的治疗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5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7例仅采用放疗方法治疗,B组28例在放疗治疗基础上加用吉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A组总有效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有14例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6例恶心、呕吐症状明显;B组有15例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8例恶心、呕吐症状明显。A组中有Ⅰ度骨髓抑制15例,Ⅱ度骨髓抑制12例,无Ⅲ度及Ⅳ度骨髓抑制情况出现;B组中有Ⅰ度骨髓抑制16例,Ⅱ度骨髓抑制10例,Ⅲ度骨髓抑制2例,无Ⅳ度骨髓抑制情况出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放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杨惠新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16-1117
目的:总结分析宫颈癌前期病变LCT筛查结果,为本地区宫颈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调查836例参加宫颈癌前期病变LCT筛查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史和宫颈撕裂、会阴切除术等病史,对比分析LCT检查及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分析外来务工妇女与本地妇女参加检查情况和检查结果。结果:LCT阳性率为10.77%,准确率为89.89%。LCT阳性者,有分娩、会阴切开术、宫颈撕裂史比例高于LCT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务工妇女LCT检出率高于本地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T是本地区较为理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应大力加强外来务工妇女妇科保健宣传力度,提高其参加宫颈癌筛查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宫颈癌的MRI征像,并评价其诊断分期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27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I检查,并将MRI表现及分期结果与宫颈癌2009FIGO分期标准相比较。结果:127例宫颈癌患者中,ⅠA期8例,ⅠB期30例,ⅡA期42例,ⅡB期22例,ⅢA期11例,ⅢB期4例,ⅣA期8例,ⅣB期2例。除ⅠA期6例漏诊外,其余病灶MRI均显示清晰,总显示率达95.3%。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总符合率为87.40%(111/127),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总符合率为69.29%(88/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的MRI诊断分期客观准确度较高,对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