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综述国内外共享决策在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研究现状,以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 复习文献,介绍了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前,患者和医护人员参与共享决策的态度、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实践策略,如人员团队、观点共识、评估工具和实施效果等具体的策略。结果 有限的证据证明,共享决策有助于提高疾病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减少决策后悔与冲突,改善患者健康结局。结论 共享决策已经达成国际共识,并得到广泛支持,目前共享决策在国内的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相关研究很少,缺少本土化的专适性共享决策辅助工具和制定相应的核心能力标准和职责规范,有待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9例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1)检出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317例(28.8%),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增高(X2=101.46,P<0.01);(2)受累瓣膜中,主动脉单独受累191例(51.5%),二尖瓣单独受累96例(25.9%),主动脉瓣、二尖瓣同时受累84倒(22.6%);(3)113例有瓣膜功能障碍,其中主动脉瓣反流75例(66.4%),主动脉瓣狭窄11例(9.7%),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瓣狭窄3例(2.7%);二尖瓣反流21例(18.6%),二尖瓣狭窄3例(3.1%).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赵瑞瑞  王伟伟 《全科护理》2023,(18):2528-2531
目的:探讨Ⅰ期心脏康复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心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的术后护理,研究组术后接受Ⅰ期心脏康复。比较两组病人康复后心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术前1 d比较,出院时两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均减小,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增加,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6 min步行距离(6 MWD)均增加,且研究组病人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6 MW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Ⅰ期心脏康复可明显改善重度心脏瓣膜病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血管重构类型对单纯球囊扩张的影响。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内超声对 76例心绞痛患者 (不稳定型 3 7例 ,稳定型 3 9例 )在球囊扩张前、扩张后即刻及术后 3个月时连续观察。对发生再狭窄的患者进行切割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放射治疗。结果  76例患者中具有典型血管正向重构(VPR)的患者 3 7例 ,非正向重构 (NPR)的患者 3 9例 ,两组年龄及性别等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VPR患者的重构指数 (PR) [1.40± 0 .13 )mm2 ]大于NPR组 [( 0 .79± 0 .11)mm2 ] ;VPR的总发生率为 49% ,这一部分患者中冠状动脉内超声下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为 70 % ( 2 6/ 3 7) ,后者中脂肪核的检出率为 46% ( 12 / 2 6) ,尤其以近 2 4h内具有静息心绞痛 ( 14例 )的患者多见 ( 9/ 14 ,64 % ) ;VPR组术后 3个月时血管外弹力膜面积增加值 [( -0 .2 5± 1.13 )mm2 ]明显小于NPR组 [( 0 .40± 1.2 3 )mm2 ] ,而血管腔截面积丢失值 [( -1.5 7± 0 .14 )mm2 ]明显大于NPR组 [( -0 .88± 0 .12 )mm2 ] ,再狭窄率高于NPR组。两组再狭窄病变在血管内照射时痉挛的发生率较高 ,且以VPR组最明显 ( 70 % )。再狭窄主要见于病变的近端边缘处。结论 冠状动脉超声下VPR组轻中度狭窄患者斑块多为不稳定型 ,VPR组单纯球囊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圉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7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53例,Ⅳ级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5.6%;术后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18.1%。随访58例,随访时间1~50个月,晚期死亡2例,其余病例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心功能Ⅰ、Ⅱ级49例,Ⅲ级7例。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病史长,合并症多,瓣膜损害严重,心功能较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完善的术前检查,全面掌控患者各器官功能状态,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术中注意心肌保护、良好纠正瓣膜功能、避免副损伤,慎密的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动态三维重建技术评价50例不同类型心脏瓣膜病患者,分析其瓣膜形态变化,并与10例正常心瓣膜对照,增加瓣膜病诊断的信息。1材料与方法本文50例,均为不同类型心脏瓣膜病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17~62岁。全部病例经心血管造影及/或手术证...  相似文献   

9.
检查对象选自199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45岁以上在我院经心脏超声检查者58670例,发现老年退行性钙化性心脏瓣膜病6712例,发病率为8.74%,男4162例,女2550例。老年退行性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诊断依据为: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钙化、二尖瓣及瓣环回声增强、钙化。瓣膜钙化最多的为主动脉瓣,共5817例,占86.66%,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在心脏辅助装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患者早期死亡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发病1~1.5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IRA)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4周内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除3例高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外,余14例患者IRA全部再通并置入支架。成功率82.35%,死亡率17.65%。14例存活患者4周内检查射血分数(EF)为43.62%。结论:应用IABP作为辅助手段对提高休克病人PCI再灌注非常重要,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80例心脏瓣膜病进行了经胸(TTE)及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显示:多平面TEE能够准确地显示瓣膜损害的性质、范围及程度,尤其是对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尖瓣狭窄并发左房血栓与左房云雾状阴影的鉴别、术后瓣膜功能的评价、瓣口面积的测量、瓣周漏、赘生物与瓣叶脱垂的鉴别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47.5%病例经多平面TEE补充或纠正了TEE的诊断;对于瓣膜病TEE最佳探查切面多为斜切面,优于单平面及双平面TEE。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平面TEE能够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心脏瓣膜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曹涌 《护理学报》2000,7(3):24-25
对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进行了论述,作认为:对于重症瓣膜病病人,术后强化呼吸道的护理,防止部并发症;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及时纠正低心排和心律失常;加强抗凝监测和心理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病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诊断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34例50岁以上门诊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检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55例(检出率23.5%)。其中合并冠心病及心肌梗塞30例(55%)、高血压病13例(24%)、心肌病2例(3%)、糖尿病10例(18%)。心脏瓣膜退变中以单纯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最高(60.5%),单纯二尖瓣退变(12.7%),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退变(29%)次之。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一种方法,而检出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率提示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与临床因素相关性进行研究 ,探讨哪些临床因素对评估重症心脏瓣膜病心功能有较大意义 ,为临床围手术期评估心功能作参考。方法 :4 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 ,按重症标准分为重症组 (16例 )和对照组 (2 4例 ) ,测定记录各临床因素 ,术中取病变的组织 ,对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改变作分析。结果 :重症组和对照组两组心肌线粒体改变均为 2级以上 ,对照组线粒体改变为 2~ 4级 ,中位数为 3级。重症组线粒体改变为 3~ 4级 ,中位数为 3 5级。重症组线粒体改变较对照组严重。线粒体改变与术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心胸比例、心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36 7、 0 4 0 1、 0 32 8,均为P <0 0 5 ,相关性良好 ,与其它临床因素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 ,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术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心胸比例、心功能分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时机和降低死亡率的途径。方法:对死亡原因重点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围术期处理的方法,提出了降低病死率的措施和重症瓣膜病的标准。结果:本组34例,重症27例,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11.1%。晚期死亡2例,死亡率7.4%。结论:本组显示,先心重症瓣膜病风险较小,风心重症瓣膜病术前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心源性恶液质内科治疗无效应放弃手术。稳定协调的技术班子,较好的专科设备亦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查阅安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进行置换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外科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经外科置换手术治疗,其中1例因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占1.3%,其余79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方法治疗时,要注重对其围术期的精心护理,术前注意改善其心功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加强对患者的心肌保护,合理纠正其病变,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严密监控,及时给予措施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肇燕 《临床荟萃》1996,11(5):208-210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兹就经我院超声诊断为该病的88例住院患者对其有关的临床问题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ICU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强  李静 《临床医学》2005,25(1):32-34
目的 通过对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ICU的监护分析,找到术后ICU监测特点及常见并发 症的护理方法,提高术后监护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 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共有2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67.65%,治愈30例,并发症治愈率 82.61%,死亡4例。全组治愈率88.24%。结论 加强术后监护可及早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率;或对并发症进行监测分析,提高并发症的治愈率,使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尽早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3318例40岁以上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表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在国人中总患病率7.92%,60岁以后总患病率14.7%,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病率较国外报导低,以主动脉办受累最多,本病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与老年人心衰和心律失常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