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观察组予以局部注射阿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霉素注射于三叉神经主干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12例,采用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法或(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法注入0.5%阿霉素溶液0.5mL。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及副反应,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各组与术前相比VA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组之间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法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简单易行,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阿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民  于尚伟  郑宝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445-2446
目的:观察应用阿霉素药理机制又称“自杀性运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三叉神经痛的不同分支,选择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眶上孔、眶下孔应用利多卡因定位,阿霉素、曲安奈德一次性神经阻滞,疼痛消失不彻底者,1周后给第二次阻滞。结果:优良者82%,好转11%,无效7%。结论:阿霉素使感觉神经元发生永久性毁损,且具有轴浆逆流特性,在外周神经干内或其分布区域注射阿霉素,这样阿霉素便会通过神经末梢吸收并逆行运输至相应的神经元细胞引起神经元细胞坏死,从而达到长期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与评价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男女之比为1.08:1,平均年龄52岁,根据神经轴浆逆行传递原理,在手术显诺相关神经末梢的基础上,用0.5%阿霉素溶液进行神经干内多次、多点注射治疗,每支神经干的注射量为0.2~O.4mL。结果: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24-72h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术后2年,总有效73例,总有效率90.1%;2年复发率7.5%。结论: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对神经组织的破坏是可逆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以求提高疗效。方法:对3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游离出三叉神经周围支,将神经干切断后对近中枢段行阿霉素注射,对远中枢段采用神经撕脱术。结果:33例患者中32例于术后7d内三叉神经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于术后2周疼痛消失,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干近中枢段阿霉素注射及远中枢段撕脱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在明视下将阿霉素注射在三叉神经干上,手术方法较为简单,损伤小,过程仅30min左右,术后几日内可出院,易被患接受。  相似文献   

7.
阿霉素与无水乙醇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为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如电击,针刺,刀割样,而且轻微的动作,如风吹,洗脸,吃饭,刷牙即可引起疼痛发作,病人非常痛苦.我院自1996年至2000年,采用无水乙醇、阿霉素半月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153例,获得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在明视下将阿霉素注射在三叉神经干上,手术方法较为简单,损伤小,过程仅30min左右,术后几日内可出院,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阿霉素与庆大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阿霉素及庆大霉素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0.2%、0.5%阿霉素及庆大霉素行外周神经阻滞。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1周、2周、1月、2月、3月时的疼痛缓解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0.2%阿霉素组除治疗后第1天外其余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而其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均明显下降。0.5%阿霉素组在治疗后1天、2周、1月、2月、3月时的NRS值明显低于0.2%阿霉素组,治疗后1月、2月时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0.5%阿霉素组有效率明显高于0.2%阿霉素及庆大霉素组。结论:0.5%阿霉素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庆大霉素可用于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FT组(n=75):行单纯射频热凝术;RFT+A组(n=75):同RFT组方法行射频热凝后注射阿霉素3毫克.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复发率及副反应.结果:两种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RFT+A组副反应多于RFT组,RFT+A组远期复发率低于RFT组.结论: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效果优于单纯射频热凝术.阿霉素可暂时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缩窄环术前后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与三叉神经的组织学改变,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为治疗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在大鼠一侧三叉神经分支眶下神经(ION)行缩窄环术(CCI),观察术后不同时段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及三叉神经组织学改变。结果:1.术后2周到8周,在ION支配区域内,大鼠出现痛觉超敏现象,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术后4周开始逐渐恢复,术后12周左右恢复至术前水平。2.术后2周,I0N-CCI区域神经纤维肿胀,髓鞘脱失,正常结构消失;术后4到8周,神经纤维仍有脱髓鞘改变;术后12周神经纤维密度均匀,髓鞘与轴突比例恢复正常。结论:慢性缩窄环术后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与其局部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对家兔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对背根神经节(DRG)的逆行性切除术作用.方法:家兔24只,右侧与坐股韧带相交处的坐骨神经内注射1%阿霉素0.2 ml,左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8周测定双侧下肢痛阈、疼痛回缩反应、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结果:注射阿霉素和生理盐水后1、4和8周双侧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与注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侧1~8周痛阈与注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回缩反应正常.阿霉素侧1和2周痛阈低于注射前(P<0.05),4和8周高于注射前(P<0.001);1和2周疼痛回缩反应正常,3~8周疼痛回缩反应逐渐减弱或消失(P<0.01).1和2周,家兔双侧后肢出现轻微跛行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8周双侧后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坐骨神经内注射小剂量阿霉素能够对相应DRG产生化学切除术效果,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痛觉随阿霉素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或消失,但下肢运动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和神经刺激仪定位法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眼支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眼支痛患者采用C型臂X线和神经刺激仪双针定位下0.5%阿霉素0.5ml卵圆孔注入后,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7天、1月、6月、12月、24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化McGiLL疼痛量表(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计算各时间点治疗有效率.结果:随访有效病例46例,VAS评分,SF-MPQ评分、睡眠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天、7天、1月、6月、12月、24月镇痛有效率分别为76%、83%、93%、91%、78%、73%.结论:双引导法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眼支痛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椎旁注射阿霉素对家兔背根神经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家兔椎旁注射阿霉素后 1~ 8周相应DRG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 0 .33%阿霉素(0 .1ml/kg)椎旁注射于家兔L5椎间孔内 ,对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注射阿霉素 1周后 ,DRG细胞轻度变性 ,4周后大多数神经节细胞坏死 ,8周后DRG内大部分神经节细胞消失 ,而被神经胶质细胞及结缔组织代替。注射阿霉素 1~ 8周 ,相应DRG异常节细胞率逐渐上升 ,均显著高于自身对照组 (P <0 .0 1)。8周时DRG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残存神经节细胞 85 .4 9%形态明显异常。 1~ 8周家兔后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 :椎旁注射阿霉素导致DRG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最终被结缔组织取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行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型臂引导下,根据影像学将卵圆孔划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域,按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B、C三组穿刺针分别位于卵圆孔内侧、中部、外侧区域。行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疼痛缓解度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当日、7天、14天、1月、6月、12月的临床疗效。结果: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顺利完成卵圆孔穿刺和治疗。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当日、治疗后7天、14天、1月、6月、12月VAS和有效缓解例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当日、7天、14天、1月、6月和12个月VAS评分均降低(P<0.05)。12个月随访观察A组有效率为76.7%,B组有效率为76.7%,C组有效率为73.3%。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均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彩超引导精确定位行肋间神经毁损,探索阿霉素感觉神经毁损的最小有效容量。方法:2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穿刺肋间神经,以肋间动脉旁2 mm为目标,分别注射0.25%阿霉素0.2 ml~0.4 ml,注射后72 h内能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低于3为有效。应用Dixon上下法探索最小有效治疗容量,并用Probit test计算50%和95%有效容量(effective volume,EV50、EV95)。结果:彩超下可观察到目标肋间的重要结构,肋间动脉回声清晰,但肋间神经均未能探及。肋骨面到壁层胸膜的距离0.6±0.2 cm。穿刺针道均全程监测,注药后可见药液包绕肋间动脉,无误入胸腔等并发症。全部病例中注射容量为0.2 ml的有5例(有效0例);0.3 ml的有10例(有效5例,持续镇痛时间19±7天);容量0.4 ml的5例(有效4例,镇痛时间35±16天)(P<0.05);EV50、EV95分别为0.3 ml和0.36 ml。结论:彩色超声引导直视下肋间神经毁损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阿霉素95%有效注射容量为0.36 ml。  相似文献   

18.
电刺激三叉神经节诱发三叉神经分布区血浆蛋白外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硬脑膜作为颅内的主要致痛组织,在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中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正常SD大鼠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125I-BSA示踪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电流强度为1.2mA、频率为5Hz、波宽为5ms双极方波刺激三叉神经节5min后,同侧硬脑膜、颞肌、眼结合膜、及上、下唇粘膜内血浆蛋白外渗量增加,刺激侧与非刺激侧cpm/mg之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颞肌(1.98±0.15)、眼结合膜(1.97±0.06)、硬脑膜(1.67±0.02)、唇粘膜(1.62±0.09),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后脑组织内血浆蛋白外渗量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可能在血管性头痛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是否可以提高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奥卡西平治疗组(O组)、神经阻滞组(B组)和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组(O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的疼痛分值以及睡眠、生活质量、MPQ总评分、患者自我评价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O组患者口服奥卡西平起效缓慢,但能有效缓解疼痛,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治疗后第1、2、4周疼痛缓解效果与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OB组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OB组较其他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患者评价显示OB组较其他两组总体效果更让人满意(P<0.05).3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O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OB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且安全;其疗效优于单独服药和单独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